處暑日作(七月初九日)原文
剛欣朔翼農占好,又惜節前雨陣微。
日引月長覺需澤,宵衣旰食總成非。
今朝暑處明伏盡,虔祝時和秋令微。
每閱昨編較茲景,范憂無刻與心違。
詩詞問答
問:處暑日作(七月初九日)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處暑日作(七月初九日)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處暑日作(七月初九日)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微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九十九
2. 七月初九日
參考注釋
雨陣
指來勢猛烈的雨。 唐 李山甫 《遷居清溪和劉書記見示》:“晚天吟望秋光重,雨陣橫空蔽斷霓。” 宋 李覯 《雨中作》詩:“羣陰侮陽德,雨陣春嘈嘈。” 殷夫 《一九二九年的五月一日》詩:“呵,我們將看見這個決口,紅的血與白的膿洶湧奔流,大的風暴和急的雨陣,污穢的牆上塗滿新油。”
日引月長
謂事物隨時光流逝而日漸增長。語本《國語·齊語》:“昔吾先君 襄公 築臺以為高位,田、狩、罼、弋,不聽國政,卑聖侮士,而唯女是崇……是以國家不日引,不月長。” 韋昭 註:“引,申也;長,益也。”《三國志·魏志·劉馥傳》:“入作納言,出臨京任,富民之術,日引月長。” 唐 白居易 《人之困窮由君之奢欲策》:“雷動風行,日引月長,上益其侈,下成其私,其費盡出於人,人實何堪其弊?”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四》:“ 子夏 之教人也,始於灑掃、應對、進退,而不急於道,使來者自盡於學,日引月長而道自至。” 鄭觀應 《<盛世危言>自序》:“夫寰海既同,重譯四至,締搆交錯,日引月長,欲事無雜,不可得也。”
宵衣旰食
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飯,形容工作繁忙而勤勉
宵衣旰食,憂六宮之未安;寒心銷志,懼一物之失所。——唐· 李世民《命皇太子監國詔》
總成
(1) 成全;作成(多見於早期白話)
總成我這樁美事
(2) 也作“總承”
(3) 把零部件最後組裝成成品
今朝
(1) 今天
(2) 現在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時和
天氣和順。 漢 王充 《論衡·定賢》:“時和,不肖遭其安;不和,雖聖逢其危。”《宋書·文帝紀》:“今因四表無塵,時和歲稔,復獲拜奉舊塋,展罔極之思。” 唐 崔鉉 《進宣宗收復河湟詩》:“共遇聖明千載運,更觀俗阜與時和。”
秋令
(1) 秋天
(2) 秋天的氣象
秋令無改於往年
心違
心愿沒有達到。 唐 杜甫 《憶昔行》:“秋山眼冷魂未歸,仙賞心違淚交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