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迸珠泉畔真珠船,乘舟至此小留連。
舟固為行船為止,孰名孰實孰因緣。
古德曾聞傾栲栳,船以載之盛未了。
青山碧水自古今,較量是非寧見道。
詩詞問答
問:《乘舟至水榭其名曰真珠船因而有詠》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八十三
2. 平聲
參考注釋
珠泉
(1).泉的美稱。 南朝 梁 沉約 《高松賦》:“擢柔情於黃圃,涌寶思於珠泉。” 唐 張說 《奉和聖制喜雨賦》:“漼如銀漢之屑落,散似珠泉之歕澆。”
(2). 武夷山 泉名。 清 董天工 《武夷山志》卷十五:“水簾洞……巖頂有水曰 珠泉 ,自上瀉下,隨風飄灑,狀如珠簾。”
真珠船
用真珠裝飾的船。比喻極珍貴的事物。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經說》:“ 王微之 云:‘觀書每得一義,如得一真珠船。’” 清 張遂辰 《<書影>跋》:“今 櫟園先生 《因樹屋書影》出,採風論世,辨誣正偽,皆足羽翼經史,精確切用,淵雅可傳;洵百家之真珠船,一代之名山業也。”
至此
(1) 到此
你領著他們向前走,至此停下
(2) 到此時
至此,共有五十個人報名
(3) 達到這種情形
事情緣何至此?
留連
不願意離開
留連忘返
行船
通行船隻;駕駛船隻
為止
截止;終止
迄今為止
因緣
(1) 產生結果的直接原因和輔助促成其結果的條件
洒家在五台山真長老處,學得說因緣,便是鐵石人也勸得他轉。——《水滸傳》
(2) 緣分
他倆真有因緣
古德
佛教徒對年高有道的高僧的尊稱。《景德傳燈錄·諸方廣語》:“先賢古德,碩學高人,博達古今,洞明教網。”《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若非仙官謫降,便是古德轉生。”
栲栳
用柳條編成,形狀像斗的容器。也叫“笆斗”
只見那小猴子挽著個柳籠栲栳在手裡,糴米歸來。——《水滸傳》
栲栳圈:像笆斗那樣的圓圈
未了
(1) 沒有了卻、結束
未了的心事
(2) 漫漫,沒有終點
未了的欠債
青山
長滿綠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碧水
綠水。 南朝 梁簡文帝 《採蓮曲》:“桂檝蘭橈浮碧水,江花玉面兩相似。” 唐 李白 《早春寄王漢陽》詩:“碧水浩浩雲茫茫,美人不來空斷腸。” 五代 和凝 《小重山》詞:“御溝澄碧水,轉池塘,時時微雨洗風光。” 元 戴表元 《苕溪》詩:“碧水千塍共,青山一道斜。”
自古
(1).從古以來。《詩·小雅·甫田》:“我取其陳,食我農人,自古有年。”《論語·顏淵》:“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宋 歐陽修 《定風波》詞:“任是好花須落去,自古。”
(2).泛指從前。 清 劉大櫆 《送張福清序》:“昔在自古, 閩 粵 不齒於上國。”
較量
通過比賽或打仗等方式分出雙方高低上下
較量功夫
是非
(1) 對與錯;正確和謬誤
是非問題
(2) 口舌;糾紛
搬弄是非
(3) 評論;褒貶
不屑隨人是非
見道
洞徹真理;明白道理。《漢書·翼奉傳》:“聖人見道,然後知王治之象,故畫州土,建君臣,立律歷,陳成敗,以視賢者,名之曰經。”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十:“詩有見道之言,如 梁元帝 之‘不疑行舫往,惟看遠樹來’; 庾肩吾 之‘只認己身往,翻疑彼岸移’;兩意相同,俱是悟境。” 清 趙翼 《甌北詩話·皮日休》:“是 日休 嘗受 巢 偽官,何其失節若此!豈文人之心,能見道而不能守,固如是耶?”《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 玉格 這話,卻是他讀書見道的地方。”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猶帶淺酲微困許棐《滿宮春》
- 臨民秉三尺,朱墨不可紊
- 話別,情硬咽,酒邊歌未闋
- 人生類如此,遲速亦何算
- 洞天雲影,磊落翠岩蟠石姬翼《傳言玉女》
- 心泉本無事,何必希夷齊黃大受《廉泉》
- 入市雖求利,憐君意獨真於武陵《贈賣松人》
- 歧路不在天,十年行不至曹鄴《杏園即席上同年》
- 惜哉朽骨不可作,徂徠廢土知誰耕
- 清風凜然在,素壁盈文章曾鞏《題張伯常漢上茅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