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龔寅穀梁溪返棹圖

作者:杜友房 朝代:清代

題龔寅穀梁溪返棹圖原文

三篙滑笏波紋綠,瓜皮艇子清溪曲。

飛絮因風宛轉颺,落花如雨參差續。

亭亭九峰削青玉,蒼翠空濛看不足。

立堠傾欹俯碧流,浮圖突兀撐紅旭。

渲染煙雲歸尺幅,江鄉景物縈心目。

故園已是莽榛蕪,秀嶂依然妙林麓。

我亦飄零書劍身,君為五斗折腰人。

從頭卻話家山舊,過眼空憐嶺嶠春。

一甌香啜蠻溪茗,千里羹思吳下蓴。

何當共泛蓉湖棹,芳草垂楊興問津。

詩詞問答

問:題龔寅穀梁溪返棹圖的作者是誰?答:杜友房
問:題龔寅穀梁溪返棹圖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尚古堂卷三

參考注釋

滑笏

(1).水波動盪不定貌。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 高 曰:憶晚 唐 有‘魚鱗可憐紫,鴨毛自然碧’句。無一字言春水,而晴波滑笏之狀,如在目前。”

(2).指動盪不定的水波。 清 黃景仁 《貂裘換酒·潞河舟次》詞:“穩買 潞河 舟一葉,載去昔時書劍,趁滑笏,半川漪簟。”

波紋

水面輕微起伏而形成的水紋

瓜皮艇

見“ 瓜皮船 ”。

飛絮

飄飛的像棉絮一般的柳樹、蘆葦等的種子

宛轉

(1) 圓場;圓成

店主八折了五兩銀子,沒處取討,索性做個宛轉。——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2) 輾轉

路宛轉石間。——《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宛轉而不臥

(3) 婉轉

如雨

(1).形容多。《詩·齊風·敝笱》:“ 齊 子歸止,其從如雨。” 毛 傳:“如雨,言多也。” 漢 李陵 《答蘇武書》:“當此之時,猛將如雲,謀臣如雨。”

(2).謂別後很難重逢,就像落下的雨不再回到天空。 漢 王粲 《贈蔡子篤》詩:“風流雲散,一別如雨。”

(3).悽苦貌。 戰國 楚 宋玉 《高唐賦》:“湫兮如風,淒兮如雨。”

參差

(1) 不齊

參差荇菜。——《詩·周南·關睢》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唐· 杜牧《阿房宮賦》

(2) 早晚相差

參差了三兩年

(3) 差池;失誤

沒半點兒參差

譯意參差

(4) 馬虎

不敢參差

(5) 關係不融洽

人人不睦,個個參差

亭亭

(1) 高聳直立的樣子

亭亭淨植。——宋· 周敦頤《愛蓮說》

亭亭獨立。——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亭亭如蓋。——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2) 形容女子或花木挺立秀氣

九峰

借喻 九疑山 。 唐 羅隱 《湘妃廟》詩:“九峰相似堪疑處,望見 蒼梧 不見人。”

削青

古人制簡記事,為防蠹和便於書寫,先以火炙竹令其出汗變青,謂之“削青”。後泛指書籍。 黃人 《<清文匯>序》:“一代無文,則一代學術思想,非附見於削青者,皆將晦翳澌熄而無可徵驗,茲可恫焉。”參見“ 殺青 ”。

翠空

碧空,晴空。 唐太宗 《出獵》詩:“怖獸潛幽壑,驚禽散翠空。” 唐 宋若華 《嘲陸暢》詩:“十二層樓倚翠空,鳳鸞相對立梧桐。” 唐 皇甫冉 《華清宮》詩:“ 驪 岫接 新豐 ,岧嶢駕翠空。”

不足

(1)

 

不充足,不夠,滿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樂府詩集·陌上桑》

最愛湖東行不足。——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沒有

信心不足

(3)

 

少於,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5)

 

不值得,不必

傾欹

(1).傾斜,歪斜。《舊唐書·杜審權傳》:“大廈傾欹而未已,沉痾綿息以無餘。” 宋 蘇舜欽 《游山》詩:“北渡千丈橋,柱裊闌傾欹。”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故三·宋四聖御押》:“ 唐 末五季諸人押字,莫不怪詭飄揚,傾欹放蕩。” 郭沫若 《虎符》第一幕:“投者須端坐,不能傾欹。”

(2).傾覆。 明 梁辰魚 《浣紗記·寄子》:“堪悲,家國漸傾欹,我身無葬地,汝尚何依?” 明 張四維 《雙烈記·乞休》:“他見前車既覆,後載還來,定爾傾欹。”

碧流

綠水。 唐 孟浩然 《鸚鵡洲送王九之江左》詩:“洲勢逶迤遶碧流,鴛鴦鸂鶒滿灘頭。” 後蜀 顧敻 《河傳》詞:“碧流紋細,緑楊絲輭。” 宋 蘇軾 《次韻曹子方運判雪中同游西湖》:“雲山已作歌眉淺,山下碧流清似眼。” 應修人 《新柳》:“軟風吹著,細霧罩著,淺草托著,碧流映著--春色已上了柳梢了。”

浮圖

(1) 梵語音譯,對佛或佛教徒的稱呼,也專指和尚。也作“浮屠”“佛圖”

唐浮圖 慧褒始舍於其址。—— 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2) 指佛塔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突兀

(1) 突然變化的

平原過去了,面前山巒世界突兀而起

(2) 高聳的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突兀而已。——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蒼然突兀。——明· 顧炎武《復庵記》

突兀的山石

(3) 突然

事情來得這么突兀,使她不知所措

(4) 出乎意料

紅旭

紅日。 唐 楊巨源 《春日奉獻聖壽無疆詞》:“碧霄傳鳳吹,紅旭在龍旗。” 唐 元稹 《游碧澗寺》詩:“穿廊玉澗噴紅旭,踴塔金輪拆翠微。”

渲染

(1) 畫國畫時用水墨或淡色塗抹畫面以加強藝術效果

(2) 比喻誇大的形容

渲染戰爭恐怖

煙雲

煙氣和雲

煙雲繚繞

尺幅

(1).指小幅的紙或絹。 清 錢杜 《松壺畫憶》卷下:“《秋桑老屋圖》僅尺幅, 衡翁 晚年快心之作也。”

(2).泛稱文章、畫卷。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二:“《公》《穀》二傳,先儒以為弟子問答之言,非如《左氏》勒為成書,原自不成尺幅。” 清 方士庶 《天慵庵筆記》卷上:“嘗記 大痴老人 借居 虞山 琴川大師 蘭若,作成尺幅相贈,以當僦金,世所稱《僦金圖》也。”

(3).借指治理的範圍。 清 錢謙益 《整飭徐淮道兵備岳駿聲授中憲大夫制》:“爾治 徐 治 淮 ,東南要害,在爾尺幅,朕倚毗爾者良重。”

江鄉

多江河的地方。多指 江 南水鄉。 唐 孟浩然 《晚春臥病寄張八》詩:“念我生平好,江鄉遠從政。” 宋 沉括 《夢溪筆談·雜誌一》:“展 海子 直抵西城 中山王 冢,悉為稻田,引 新河 水注之,清波瀰漫數里,頗類江鄉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乍暖風煙滿江鄉,花裡行廚攜著玉缸。” 清 昭槤 《嘯亭續錄·端午龍舟》:“蘭橈鼓動,旌旗蕩漾,頗有江鄉競渡之意。”

景物

可供觀賞的景色和事物

景物清幽

有何景物。——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縈心

牽掛心間。 唐 段成式 《閒中好》詞:“閒中好,塵務不縈心。” 明 俞弁 《逸老堂詩話》卷下:“ 天台 王古直 有《述懷》詩‘窮將入骨詩還拙,事不縈心夢亦清’之句, 李西涯 稱賞之。”《二刻拍案驚奇》卷六:“將軍好生不忍,把好言安慰他,叫他休把閒事縈心,且自將息。” 夏承燾 《<天風閣學詞日記>前言》:“迨抗戰爆發,時局動盪。陸沉之懼,旦夕縈心!”

故園

對往日家園的稱呼

別夢依稀咒浙川,故園三十二年前。——毛 * 《七律·到韶山》

榛蕪

(1).草木叢雜。形容荒涼的景象。《後漢書·荀彧傳》:“今鑾駕旋軫, 東京 榛蕪,義士有存本之思,兆人懷感舊之哀。” 唐 王勃 《梓州飛烏縣白鶴寺碑》:“林院榛蕪,軒堂委寂。” 明 吾丘瑞 《運甓記·剪髮延賓》:“嘆 洛陽 傾圮榛蕪,痛聖駕蒙塵驕虜。”

(2).指叢雜的草木。 唐 元季川 《山中晚興》詩:“華葉隨風揚,珍條雜榛蕪。” 徐特立 《公園設立管見》:“更用園丁數人,辟治當道的榛蕪,及清潔林中道路,保護林中樹木。”

(3).煩瑣累贅。 唐 劉知幾 《史通·煩省》:“夫論史之煩省者,但當要其事有妄載,苦於榛蕪,言有闕書,傷於簡略,斯則可以。” 唐 劉知幾 《史通·點煩》:“觀 子長 此言,實有深鑒。其自撰《史記》,榛蕪若此,豈所謂非言之難而行之難乎?”

(4).梗塞,阻礙。 唐 杜甫 《哭台州鄭司戶蘇少監》詩:“飄零迷哭處,天地日榛蕪。” 仇兆鰲 註:“榛蕪,言道路梗塞。” 清 顧炎武 《將有遠行作時猶全越(月)》詩:“長嘆天地間,人區日榛蕪。出門多蛇虎,侷促守一隅。”

(5).荒廢,衰微。 明 張煌言 《鄉薦經義·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抑自父兄之教不先,而孝弟其榛蕪矣。” 清 侯方域 《書彭西園集後》:“其負盛名時,詩道榛蕪,無人足以共切磨者。”

(6).自謙之詞。比喻微賤,草味。 唐 杜甫 《贈韋左丞丈濟》詩:“君能微感激,亦足慰榛蕪。” 元 柳貫 《三月十日觀南安趙使君所藏書畫古器物》詩:“ 南唐 常侍六書學,凌轢 斯 邈 開榛蕪。”

依然

照往常,依舊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林麓

猶山林。《周禮·地官·林衡》:“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時計林麓而賞罰之。”《文選·張衡<西京賦>》:“林麓之饒,於何不有。” 薛綜 註:“木叢生曰林。” 李善 註:“《穀梁傳》曰:‘林屬於山曰麓。’” 晉 葛洪 《抱朴子·崇教》:“或結罝罘於林麓之中,合重圍於山澤之表。” 唐 杜甫 《客堂》詩:“舍舟復深山,窅窕一林麓。” 清 周安 《游道場山》詩:“逶迤步崇岡,奔迫下林麓。”

飄零書劍

古時謂文人攜帶書劍,遊學四方,到處飄泊。《 * 詞話》第五六回:“如今雖是飄零書劍,家裡也還有一百畝田,三四帶房子住著。”

五斗折腰

五斗:五斗米,指微薄的官俸;折腰:彎腰行禮。為微薄的俸祿而對上級卑躬屈膝。

從頭

(1) 從開始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毛 * 《憶秦娥·婁山關》

(2) 重新

家山

謂故鄉。 唐 錢起 《送李棲桐道舉擢第還鄉省侍》詩:“蓮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 宋 梅堯臣 《讀<漢書·梅子真傳>》詩:“舊市 越溪 陰,家山 鏡湖 畔。” 明 高明 《琵琶記·琴訴荷池》:“十二欄桿,無事閒憑遍。悶來把湘簟展,夢到家山,又被翠竹敲風驚斷。”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五二:“踏徧中華窺兩戒,無雙畢竟是家山。”

過眼

(1).經過眼前。喻迅疾短暫。 宋 蘇軾 《吉祥寺僧求閣名》詩:“過眼榮枯電與風,久長那得似花紅。” 明 馮夢龍 《灑雪堂·宋婆課女》:“嘆過眼時光去渺茫,休得貪閒放。” 清 吳偉業 《贈總憲龔公芝麓》詩:“側身天地竟何心,過眼風光有誰羨。”

(2).過目,略加看視。 宋 李清臣 《欽聖憲肅皇后哀冊文》:“諸書過眼,疑微洞析。兢兢瞿瞿,殆忘寢食。”《老殘遊記》第十七回:“那家人揭開盒蓋,請老爺們過眼。” 孫犁 《白洋淀紀事·采蒲台》:“她像很疲累了,彎著腰一張一張掀開席,叫收席的人過眼看成色。”

嶺嶠

五嶺的別稱

蠻溪

指南方的溪流。 宋 梅堯臣 《杜挺之贈端溪圓硯》詩:“案頭蠻溪硯,其狀若圓璧。”按,此指 廣東 高要 之 端溪 。 明 區大相 《入羅滂水》詩:“潮響蠻溪合,林光瘴峒消。”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吳下

泛指 吳 地。下,用於名詞後表示處所。《宋書·隱逸傳·戴顒》:“ 桐廬 僻遠,難以養疾,乃出居 吳 下。” 明 高啟 《修忠佑祠疏》:“號雖著於 江 東,祀已傳於 吳 下。” 清 葉廷琯 《吹網錄·虎邱賀方回題名》:“﹝ 賀方回 ﹞以尚氣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退居 吳下 。” 魯迅 《花邊文學·“京派”與“海派”》:“ 梅蘭芳 博士,戲中之真正京派也,而其本貫則為 吳下 。”按, 梅 氏原籍 江蘇 泰州縣 。

何當

(1).猶何日,何時。《玉台新詠·古絕句一》:“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六:“故見鄙姿,逢君輝光。身遠心近,何當暫忘。” 唐 李商隱 《夜雨寄北》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 巴山 夜雨時。” 郁達夫 《奉懷》詩:“何當剪燭 江 南墅,重試清談到夜分。”

(2).猶何妨;何如。 唐 武元衡 《長安敘懷寄崔十五》詩:“聞説 唐生 子孫在,何當一為問窮通?” 宋 蘇軾 《龜山辯才師》詩:“何當來世結香火,永與名山供井磑。”

(3).猶安得,怎能。 唐 岑參 《阻戎瀘間群盜》詩:“帝鄉北近日, 瀘口 南連蠻。何當遇 長房 ,縮地到京關。” 宋 王安石 《次韻答陳正叔》之二:“何當水石他年住,更把韋編靜處開。” 清 錢謙益 《玉堂雙燕行送劉晉卿趙景之兩太史謫官》詩:“何當鳴梧比丹鳳,且願銜花效黃雀。”

(4).猶何況。 唐 王昌齡 《江上聞笛》詩:“不知誰家子,復奏 邯鄲 音,水客皆擁棹,空霜遂盈襟。羸馬望北走,遷人悲 越 吟。何當邊草白,旌節 隴 城陰。” 宋 蘇軾 《無題》詩:“年光與時景,頃刻互衰變。何當血肉身,安得常強健!” 明 陳所聞 《金落索·閨怨》套曲:“ 姮娥 尚悔偷靈藥,風雨何當憶故人?”

(5).猶合當,應當。 唐 杜甫 《畫鷹》詩:“絛鏇光堪摘,軒楹勢可呼。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 宋 王安石 《送潘景純》詩:“明時正欲精蒐選,榮路何當力薦延。”京劇《雁門關》第一場:“決勝千里辨輸贏,單注著 黃巢 今日何當敗。”

(6).猶何嘗。 晉 傅玄 《秦女休行》:“百男何當益,不如一女良。”

芳草

(1).香草。 漢 班固 《西都賦》:“竹林果園,芳草甘木。郊野之富,號為近 蜀 。” 後蜀 毛熙震 《浣溪沙》詞:“花榭香紅煙景迷,滿庭芳草緑萋萋。” 明 沉鯨 《雙珠記·家門始終》:“萬古千愁人自老,春來依舊生芳草。”

(2).比喻忠貞或賢德之人。《楚辭·離騷》:“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 王逸 註:“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顧。” 宋 劉攽 《泰州玩芳亭記》:“《楚辭》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誰與玩此芳草?’自詩人比興,皆以芳草嘉卉為君子美德。”

垂楊

(1).垂柳。古詩文中楊柳常通用。 南朝 齊 謝朓 《隋王鼓吹曲·入朝曲》:“飛甍夾馳道,垂楊蔭御溝。” 唐 萬齊融 《送陳七還廣陵》詩:“落花馥河道,垂楊拂水窗。”《老殘遊記》第二回:“到了 濟南府 ,進得城來,家家泉水,戶戶垂楊。” 魯迅 《送增田涉君歸國》詩:“卻折垂楊送歸客,心隨東棹憶華年。”

(2).詞牌名。雙調,一百字或九十八字。本詠垂楊,後為詞牌名。參閱《詞譜》卷二八。

問津

打聽渡口,引申為探求途徑或嘗試

使子路問津焉。——《論語·微子》

遂無問津者。——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無人問津

詩詞推薦

題龔寅穀梁溪返棹圖原文_題龔寅穀梁溪返棹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