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即事原文

正廑南方雨若何,驛章次第報非訛。

沾來霈澤三省遍,救得秋成大半多。

亦有高田終莫及,仍教長吏察無詑。

旰宵惟是勤民瘼,敢恣游歌卷者阿。

詩詞問答

問:即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即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即事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歌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七十六

2. 彰寶奏江蘇各屬七月間均沾澍雨水鄉仍可豐收惟高阜補種不及者間有一隅被旱馮鈐奏安徽七月以來雨均優渥高田尚可種蕎較窪地收成僅減十之一二永德奏浙西自入七月雨澤勻透晚禾長發可冀有秋浙東早稻已穫通計八分前因江浙夏雨愆期隨諭各督撫察勘妥辦今節次覽奏稍為慰懷

參考注釋

南方

位於一特定的或暗示的方位點以南的地區或國家(在我國指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區)

今南方(川之西南、滇之北部)已定。——諸葛亮《出師表》

若何

如何;怎樣

人馬若何分撥,自由軍師定奪

使歸就戮於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次第

依一定順序,一個挨一個地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之一)》

次第花開

霈澤

(1).雨水。 唐 杜甫 《大雨》詩:“風雷颯萬里,霈澤施蓬蒿。” 宋 蘇軾 《祭常山神文》:“若時賜霈澤,驅攘蟲災,以完我西成之資。” 清 孫枝蔚 《插秧》詩:“皇天憫老農,霈澤滿前溪。”

(2).喻恩澤。 唐 李嘉祐 《江湖秋思》詩:“共望 漢 朝多霈澤,蒼蠅早晚得先知。” 宋 范仲淹 《鄧州謝上表》:“迺宣霈澤,以安黎元。” 明 方孝孺 《郊祀頌》:“霈澤是施,大賚是庸。”

(3).特指對罪犯的恩赦。 唐 元稹 《彈奏劍南東川節度使狀》:“所犯雖經霈澤,莊田須有所歸。”《續資治通鑑·宋真宗天禧元年》:“方合正典刑,而遽逢霈澤。”

三省

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中國歷史上隋唐時代三省同為最高政務機構,一般為中書決策,門下審議,尚書執行,實際上為三省長官共同負責中樞政務。這一制度對後代的官制影響很大

秋成

(1).秋季成熟。 南朝 梁 王僧孺 《吏部郎表》:“寧為天覆地長,復與雨露相滋,秋成春發,必如暄寒無爽。”

(2).收穫;收成。 唐 杜牧 《八月十二日得替後移居霅溪館因題長句四韻》:“萬家相慶喜秋成,處處樓臺歌板聲。”《元史·李元禮傳》:“時當盛夏,禾稼方茂,百姓歲計,全仰秋成,扈從經過,千乘萬騎,不無蹂躪。”《醒世姻緣傳》第三一回:“這秋成的時候尚且如此,若到了冬春,這些飢民若不設法救濟,必定半個不存。”

(3).指秋季成熟的莊稼。 隋 李播 《周天大象賦》:“薦秋成於八穀,務春採於扶筐。”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 復之 ( 胡復之 )有莊,與 馬士英 之莊鄰,田甚腴。 士英 令其子以三千金強買之……未幾國變,田仍歸 胡 ,官價半原值耳,田中秋成已熟, 馬氏 之工本也。”

大半

(1) 很可能

他大半不來了

(2) ,大概

高田

(1).上等田。《管子·山權數》:“ 桓公 曰:‘何謂國無制、地有量?’ 管子 對曰:‘高田十石,閒田五石,庸田三石,其餘皆屬諸荒田。’”

(2).地勢高的田。《漢書·溝洫志》:“故種禾麥,更為秔稻,高田五倍,下田十倍。” 宋 范成大 《墊江縣》詩:“舊雨雲招新雨至,高田水入下田鳴。”

長吏

(1) 稱地位較高的縣級官吏

皆刑其長吏。——《史記·陳涉世家》

(2) 稱地位較高的官員

悅於長吏。—— 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旰宵

見“ 旰食宵衣 ”。

民瘼

民眾的疾苦。語本《詩·大雅·皇矣》:“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馬瑞辰 通釋:“《漢書》、《潛夫論》及《文選》注,並引作‘求民之瘼’。”《後漢書·循吏傳序》:“廣求民瘼,觀納風謡。” 唐 孫樵 《武皇遺劍錄》:“民瘼其瘳,國用有加。” 宋 李綱 《與秦相公書》之十二:“入境之初,詢問民瘼。耆老皆雲,累年以來,既盜賊之所蹂踐,又科需之所搔擾。” 明 方孝孺 《書學齋佔畢後》:“此非躬歷其事,而深究民瘼者,不能述斯言也。” 清 龔自珍 《水調歌頭·竹嶼病起賦一詞送別》詞:“帝念東南民瘼,一髮牽之頭動,親問六州鹺。”

恣游

縱情遊覽;縱情遊蕩。《太平廣記》卷七三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趙操》:“ 操 端無所執,但恣游山水,而甚安焉。”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韋莊奏請追贈不及第人近代者》:“﹝ 趙光遠 ﹞恃才不拘小節,常將領子弟,恣游狹斜。” 明 徐元 《八義記·宴賞元宵》:“景遇良宵且恣游,開懷暢飲不須憂。”

詩詞推薦

即事原文_即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