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人心包天地,私意安所容。
區區營身術,咫尺生劍鋒。
方其拘攣時,一介不可通。
忤心當路排,合意千里逢。
一人未成仇,萬千憎其風。
譬如蒸沙粒,何由睹成功。
詩詞問答
問:《詠懷三十首(存二十八首)·其二十一》的作者是誰?答:沈鍊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沈鍊的名句有哪些?答:沈鍊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一部 出處:青霞集卷五
2. 存二十八首
參考注釋
心包
包在心臟外面的一層薄膜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私意
(1).猶私心。《管子·明法解》:“私意者,所以生亂長姦而害公正也,所以壅蔽失正而危亡也。故法度行則國治,私意行則國亂。”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七:“自昔大臣以私意害人,此其小小者耳。”《紅樓夢》第七三回:“ 迎春 聽了這媳婦發 邢夫人 之私意,忙止道:‘罷,罷!不能拿了 金鳳 來,你不必拉三扯四的亂嚷。’” 魯迅 《花邊文學·批評家的批評家》:“倘是一種所謂‘為藝術的藝術’的作品,合於自己的私意的,他就選登一篇贊成這種主義的批評,或讀後感,捧著它上天。”
(2).自度,自忖。《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又有心悶疾,頃轉增篤,私意自試不能堪其不樂。” 呂延濟 註:“頃時已來,疾病增篤,自度必不堪己所不樂之事也。”
(3).謂己意。 宋 姜夔 《續書譜·真》:“ 魏 晉 書法之高,良由各盡字之真態,不以私意參之耳。”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二》:“指日月以定晦朔,觀斗柄以定四時,而以參差不合之數歸餘於閏,聖人之苦心至矣,然亦非聖人之私意為之,蓋天地之定數也。”
安所
(1).安居,安定地生活。《史記·秦始皇本紀》:“男樂其疇,女修其業,事各有序。惠被諸產,久並來田,莫不安所。” 漢 焦贛 《易林·隨之賁》:“ 大姒 夏禹 ,經啟九道,各有攸家,民得安所。”
(2).何處。《史記·循吏列傳》:“欲令農士工女安所讎其貨乎?”《漢書·尹賞傳》:“安所求子死?桓東少年場。”
區區
(1) 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區區之薛。——《戰國策·齊策四》
區區之地。——漢· 賈誼《新書·過秦論上》
何乃太區區。——《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區區百人。——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區區之數
區區五毛錢
區區小事,何足掛齒
(2) 猶方寸。形容人的心
區區之心
(3) 舊時謙辭,我
區區嚮往之至。——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4) (語氣不莊重)
此人非他,就是區區
(5) 誠摯
感君區區懷。——《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營身
謂保養身體。《雲笈七籤》卷八六:“是時辛苦,形體顦顇,不暇營身,救於百姓,遂致疲頓,死於山下。”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違顏咫尺。——《左傳·僖公九年》
咫尺之遙
(2) 比喻微小
無咫尺之功
拘攣
(1) 肌肉收縮,不能自如伸展
(2) 拘束;拘泥
拘攣古法
一介
一個
一介之使。——《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當路
(1) 路中間
他站在當路望了一會兒
(2) 掌握政權
奸臣當路
合意
(1)
(2) 稱心如意
(3) 當事人雙方意見一致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一人
(1).古代稱天子。亦為天子自稱。《書·太甲下》:“一人元良,萬邦以貞。” 孔 傳:“一人,天子。”《書·湯誥》:“王曰:‘嗟爾萬方有眾,明聽予一人誥。’” 孔 傳:“天子自稱曰予一人。” 漢 班固 《 * 通·號》:“王者自謂一人者,謙也,欲言己材能當一人耳。故《論語》曰:‘百姓有過,在予一人。’臣謂之一人何?亦所以尊王者也,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內,所共尊者一人耳。故《尚書》曰:‘不施予一人。’” 宋 王禹偁 《待漏院記》:“況夙興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猶然,況宰相乎?” 明 唐寅 《嘉靖改元元旦作》詩:“一人正位山河定,萬國朝元日月明。”
(2).一個人。《詩·鄭風·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漢 枚乘 《上書諫吳王》:“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益也。” 明 李贄 《藏書世紀列傳總目前論》:“然則今日之是非,謂予 李卓吾 一人之是非,可也。”
(3).猶一體。《禮記·禮運》:“故聖人耐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者,非意之也。”
(4).謂使全國之人齊心協力。《荀子·富國》:“故非有一人之道也,直將巧繁拜請而畏事之,則不足以持國安身,故明君不道也。” 楊倞 註:“謂不能齊一其人,同力以拒大國也。”
成仇
變成敵人
萬千
(1) 形容事物所顯現的方面多
氣象萬千。——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尚有萬千。——清· 林覺民《與妻書》
(2) 形容數量多
思緒萬千
譬如
(1) 舉個例子,打個比方;例如
(2) 比如,好比
天下之勢譬如一身。——宋· 蘇軾《教戰守策》
何由
亦作“ 何繇 ”。1.從何處,從什麼途徑。《楚辭·天問》:“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僕雖嚚頑,願從足下。雖然,何由而自達哉!” 唐 王昌齡 《送韋十二兵曹》詩:“出處兩不合,忠貞何由伸?”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 晉 張華 有鸚鵡,每出還,輒説僮僕好惡。一日,寂無言; 華 問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魯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後,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陳舊,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詩:“美人游不還,佳期何由敦?”《宋書·沉慶之傳》:“治國譬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成?” 明 劉基 《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詩之三:“路遠無羽翼,何由得飛還?”《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稍加責罰,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著意防範,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有雲 太倉 王宮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無損。然與《玉版》對觀,無少差,信為《玉版》未損時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剝漶?或造物忌之邪?”
成功
獲得預期的結果,達到目的
丞相放心,乾到江左,必要成功。——《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