罨畫軒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罨畫軒原文

畫水謂之水,畫石謂之石。

惟其有定名,未能免浮跡。

茲軒號罨畫,初無成見擇。

波態復嵐光,風清與月白。

偶來一俯仰,觸目皆莫逆。

點筆詠真圖,身在圖中適。

詩詞問答

問:罨畫軒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罨畫軒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陌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九

參考注釋

畫水

(1).划水。《晉書·藝術傳·吳猛》:“因還 豫章 , 江 波甚急, 猛 不假舟楫,以白羽扇畫水而渡,觀者異之。” 宋 蘇軾 《畫魚歌》:“天寒水落魚在泥,短鉤畫水如耕犂。”

(2).以水為題材作畫。 唐 方乾 《卓山人畫水》詩:“常聞畫石不畫水,畫水至難君得名。”

(3).指以水為題材的圖畫。 宋 蘇軾 《畫水記》:“近日 常州 戚氏 畫水,世或傳寳之。” 宋 張表臣 《珊瑚鉤詩話》卷一:“余觀 高郵寺 壁 曹仁熙 畫水,感事傷時,呈 以道 舍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一·趙州畫水》:“ 趙州 畫水,世傳是 吳道子 筆。”

(4).民間的一種迷信活動。迷信職業者口念咒語,手指畫碗裡的水,畫後,水給病家飲服治病。 沙汀 《還鄉記》二:“這是個險惡的徵兆,丈夫已經動手準備後事,但 馮大媽 不甘心,摸黑跑 白溝口 ,求卦婆 張姨娘 畫水去了。”

畫石

(1).有紋理的石頭。 晉 王嘉 《拾遺記·前漢上》:“ 董偃 常臥 延清之室 ,以畫石為牀,文如錦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三》:“ 河 水又東北歷 石崖山 西。去北城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盡若戰馬之狀,粲然成著,類似圖焉,故亦謂之畫石山也。”

(2).畫石頭。 宋 陸游 《別曾學士》詩:“畫石或十日,刻楮有三年。”

(3).指所畫的石頭。 元 伊世珍 《瑯嬛記》卷中:“ 王維 為 岐王 畫一大石,信筆塗抹,自有天然之致,王寳之……數年之後,益有精彩。一旦,大風雨中雷電俱作,忽拔石去,屋宇俱壞,不知所以。後見空軸,乃知畫石飛去耳。”

(4).滑石的別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石一·滑石》﹝釋名﹞引 寇宗奭 曰:“滑石今謂之畫石,因其軟滑可寫畫也。”

惟其

表示因果關係,和“正因為”近似

惟其他還幼小,所以要多幫助他

定名

(1) 給予名字

這個公司定名為三城公司

(2) 確定名分;命名

事實畢竟是事實,這樣定名的實證都具有科學的威望

浮跡

飄泊不定的行蹤。 唐 孟郊 《同年春宴》詩:“浮跡自聚散,壯心誰別離。”

罨畫

色彩鮮明的繪畫。 明 楊慎 《丹鉛總錄·訂訛·罨畫》:“畫家有罨畫,雜彩色畫也。”多用以形容自然景物或建築物等的艷麗多姿。 唐 秦韜玉 《送友人罷舉除南陵令》詩:“花明驛路胭脂煖,山入江亭罨畫開。” 宋 葉適 《送惠縣丞歸陽義》詩:“二嶺描成翠骨堆,一川罨畫繡徘徊。” 金 毛麾 《遊河西孫氏園》詩:“亭榭依山水亂鳴,已如罨畫障中行。” 清 納蘭性德 《浣紗溪》詞:“一水濃陰如罨畫,數峯無恙又晴暉。”

無成

沒有成功;沒有成就

一事無成

嵐光

山間霧氣經日光照射而發出的光彩。 唐 李紳 《若耶溪》詩:“嵐光花影繞山陰,山轉花稀到碧璕。” 宋 梅堯臣 《依韻和資政侍郎雪後登看山亭》:“更臨危樹看羣岫,雪色嵐光向酒浮。” 明 文徵明 《五月望日登望湖亭》詩:“嵐光浮動千峰濕,雨氣薰蒸五月寒。” 清 劉大櫆 《浮山記》:“春夏以往,嵐光照游者衣袂。”

風清

(1).謂風輕柔而涼爽。 南朝 梁元帝 《鍾山飛流寺碑》:“雲聚峰高,風清鐘徹。” 唐 戴叔倫 《泊湘口》詩:“露重猿聲絶,風清月色多。”

(2).謂社會清平。《魏書·邢巒傳》:“ 淮 外謐以風清, 荊 沔 於焉肅晏。”

月白

(1).月為白色。《史記·封禪書》:“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太一祝宰則衣紫及繡。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

(2).帶藍色的白色。因近似月色,故稱。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白有漂白、月白;黃有嫩黃,如桑初生。”《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只見他光著個腦袋,靸拉著雙山底兒青緞子 山東 皂鞋,穿一件舊月白短袷襖兒。” 魯迅 《彷徨·祝福》:“她不是 魯鎮 人……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

(3).月色皎潔。 唐 杜牧 《猿》詩:“月白煙青水暗流,孤猿銜恨叫中秋。” 宋 陸游 《夜汲》詩:“酒渴起夜汲,月白天正青。” 元 趙孟頫 《新秋》詩:“露涼催蟋蟀,月白澹芙蓉。”

(4).比喻清新。 南朝 梁 蕭統 《十二月啟·姑洗三月》:“持 郭璞 之毫鸞,詞場月白;吞 羅含 之彩鳳,辨囿日新。”

俯仰

(1) 低頭和抬頭,泛指隨便應付

左右周旋,進退俯仰。——《左傳·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比喻很短的時間

俯仰之間,已成陳跡。——王羲之《蘭亭集序》

觸目

(1) 容易被看到

大平原最為觸目的特點是沒有樹

(2) 目光接觸到

觸目驚心

莫逆

指兩人意氣相投,交往密切友好

點筆

猶染翰。 唐 杜甫 《重過何氏》詩之三:“石闌斜點筆,桐葉坐題詩。” 宋 蘇軾 《次前韻送程六表弟》:“憶昔江湖一釣舟,無數雲山供點筆。” 清 鈕琇 《觚賸·湯素畹》:“畫軫文楸,藉以永日,偶爾點筆,輒亦悲艷。”

中適

(1).中正適當。 漢 賈誼 《新書·容經》:“言秉中適而據乎宜。”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深察名號》:“用權於變,則失中適之宜。”《文選·何晏<景福殿賦>》:“故冬不淒寒,夏無炎燀。鈞調中適,可以永年。” 李善 注引 高誘 曰:“適,中也。”

(2).心中安適。 唐 白居易 《負冬日》詩:“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詩詞推薦

罨畫軒原文_罨畫軒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