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洞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朝陽洞原文

朝陽古洞香山奧,蹊徑幾盤方得到。

深谷無景壁含風,芳杜煙蘿相窈窱。

傳聞仙姥此燒丹,雲漿玉液供丹灶。

騎上茅龍何所之,虛無鐺釜遺層嶠。

茹芝辟穀學登仙,如可求兮願執鞭。

仙緣苟無墮鐵鎖,退不可悔前不可。

詩詞問答

問:朝陽洞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朝陽洞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六

參考注釋

朝陽

早晨剛剛升起的太陽

迎著朝陽

香山

(1).山名。(1)在今 河南省 洛陽市 龍門山 之東。 唐 白居易 曾在此築石樓,自號 香山居士 。(2)在 江蘇省 吳縣 西南。相傳 吳王 種香處。下有采香徑。(3) 北京市 西郊 西山 山嶺之一。主峰 鬼見愁 ,形勢峻拔。名勝古蹟有 碧雲寺 、 靜宜園 、 雙清別墅 、 香山寺 、 朝陽洞 等。園林清幽,景色宜人。為京郊遊覽勝地。

(2). 洛陽 龍門山 上 香山寺 的省稱。 唐 白居易 《修香山寺記》:“ 洛 都四郊,山水之勝, 龍門 首焉; 龍門 十寺,觀游之勝, 香山 首焉。”參見“ 香山寺 ”。

蹊徑

路徑;辦法

築蹊徑。——《晏子春秋》

將原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緯蹊徑也。——《荀子·勸學》

只好另闢蹊徑

得到

獲得

得到他父親的允許而使用汽車

深谷

幽深的山谷

含風

帶著風;被風吹拂著。 南朝 宋 謝惠連 《秋懷詩》:“蕭瑟含風蟬,寥唳度雲雁。” 南朝 梁 虞羲 《見江邊竹詩》:“含風自颯颯,負雪亦猗猗。” 宋 王安石 《次韻徐仲元詠梅》之一:“額黃映日明 飛燕 ,肌粉含風冷 太真 。” 宋 蘇軾 《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詩:“含風偃蹇得真態,刻畫始信天有工。”

煙蘿

亦作“煙蘿”。1.草樹茂密,煙聚蘿纏,謂之“煙蘿”。 唐 李端 《寄廬山真上人》詩:“更説 謝公 南座好,煙蘿到地幾重陰。” 南唐 李煜 《破陣子》詞:“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璚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明 陳所聞 《駐馬聽·泛西湖》曲:“指點著六橋柳浪,三 竺 雲巒, 石屋 煙蘿。” 清 周準 《發硃砂庵經觀音岩登石人峰》詩:“俯身入煙蘿,欲詣仙人宅。”

(2).借指幽居或修真之處。 唐 裴鉶 《傳奇·文簫》:“一斑與兩斑,引入 越王山 。世數今逃盡,煙蘿得再還。” 周楞伽 輯註:“煙蘿,道家稱隱居修真的地方。” 宋 蘇舜欽 《離京後作》詩:“脫身離網罟,含笑入煙蘿。” 明 屠隆 《綵毫記·別妻走京》:“何意入利名韁鎖,惆悵別煙蘿。” 康有為 《和臨桂周黻卿翰林<有感>》:“只愁好春色,無處著煙蘿。”

窈窱

見“ 窈窕 ”。

傳聞

(1) 聽到流傳

傳聞說你將同她結婚

(2) 通過多人才了解

(3) 輾轉流傳的訊息

傳聞多失

燒丹

猶煉丹。指道教徒用硃砂煉藥。 南朝 陳 徐陵 《答周處士書》:“比夫煮石紛紜,終年不爛;燒丹辛苦,至老方成。” 唐 許渾 《贈王山人》詩:“近來聞説燒丹處,玉洞桃花萬樹春。” 宋 陸游 《寄成都籧道人》詩:“賣藥 錦城 中,燒丹 雪山 麓。” 清 趙翼 《刪改舊詩作》詩之二:“笑同古鍊師,燒丹窮昏晝。”

雲漿

仙酒。《漢武帝內傳》:“雲漿玉酒,元圃瓊腴。”《太平廣記》卷二六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葉法善》:“青童引我,飲以雲漿。” 宋 葛長庚 《柳梢青·寄鶴林》詞:“如在瓊臺,夢回初飲,月液雲漿。”

玉液

指美酒

天賜瓊漿,泉涌玉液

丹灶

煉丹用的爐灶。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守丹灶而不顧,鍊金鼎而方堅。”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上:“﹝ 王甫 ﹞忽遇一道人,引至一處,過松下,有廢丹灶。” 清 趙翼 《沖祐宮》詩:“丹灶錙銖火,茶經粟粒芽。” 郁達夫 《題畫》詩之三:“爛爛猶餘丹灶氣,晚風吹作滿林霞。”

茅龍

相傳仙人所騎的神物。 漢 劉向 《列仙傳·呼子先》:“ 呼子先 者, 漢中 關 下卜師也,老壽百餘歲。臨去,呼酒家老嫗曰:‘急裝,當與嫗共應 中陵王 。’夜有仙人持二茅狗來至,呼 子先 。 子先 持一與酒家嫗,得而騎之。乃龍也,上 華陰山 。” 唐 李白 《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玉漿儻惠故人飲,騎二茅龍上天飛。” 明 梅鼎祚 《玉合記·閨晤》:“香塵昔慣踐輕軀,弄笛曾經伴 緑珠 。飛天早借茅龍馭。” 清 沉用濟 《望西嶽》詩:“欲跨茅龍問酒母,芝田堪種乏仙才。”

何所

何處。《史記·孝武本紀》:“人皆以為不治產業而饒給,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韓愈 《感春》詩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處處。”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聽我語:我所思兮在何所?”

虛無

(1) 荒誕無稽

(2) 天空

高標連汗漫,向望接虛無。——柳宗元《省試觀慶雲圖》詩

辟穀

(1).謂不食五穀。道教的一種修煉術。辟穀時,仍食藥物,並須兼做導引等工夫。《史記·留侯世家》:“乃學辟穀,道引輕身。”《南史·隱逸傳下·陶弘景》:“ 弘景 善辟穀導引之法,自隱處四十許年,年逾八十而有壯容。”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七:“偶遇真人,授丹砂,辟穀有年,身輕於羽。” 明 朱鼎 《玉鏡台記·燃犀》:“辟穀餐霞,生涯一鉢盂,羽化住 蓬壺 。” 清 納蘭性德 《擬古》詩之三四:“飲酒雖達生,辟穀乃長年。”

(2).泛指不吃飯。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二·粱》﹝集解﹞引 孟詵 曰:“青粱米可辟穀。以純苦酒浸三日,百蒸百曬,藏之。遠行,日一餐之,可度十日;若重餐之,四百九十日不飢也。” 郭沫若 《盲腸炎·不讀書好求甚解》:“然而他們之攻擊 * 主義也,則多因某個 * 人之不愜人意,因而遷怒及其主義,是猶因飯碗之不潔而生辟穀之想。”

登仙

見“ 登仙 ”。

亦作“ 登僊 ”。1.成仙。《楚辭·遠遊》:“貴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 王逸 註:“仙,一作僊。”《漢書·王莽傳下》:“或言 黃帝 時建華蓋以登僊, 莽 乃造華蓋九重……車上人擊鼓,輓者皆呼‘登僊’。” 宋 蘇軾 《前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八回:“ 可文 一見了信,直把他喜得賽如登仙一般。”

(2).喻聲名直上或升遷高官。 南朝 梁 劉孝標 《廣絕交論》:“ 陸大夫 宴喜西都, 郭有道 人倫東國,公卿貴其籍甚,縉紳羨其登仙。”《新唐書·倪若水傳》:“ 班景倩 自 揚州 採訪使入為大理少卿,過州, 若水 餞於郊,顧左右曰:‘ 班公 是行若登仙,吾恨不得為騶僕。’”

(3).稱人死亡的婉辭。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下》:“復有 懷嬴 失節,目為貞女; 劉安 覆族,定以登仙。”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一:“不數日 宣仁 登仙,上始親政焉。”《宋史·樂志十六》:“綴衣將出,神凝玉幾,一夜登僊,弓墮隔蒼煙。”

執鞭

(1) 手拿鞭子

(2) 舉鞭為人駕車,表示景仰追隨

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史記·管晏列傳贊》

執鞭隨鐙

(3) 指從事教學或教練工作

仙緣

(1).道家謂修道成仙的緣分。 明 屠隆 《綵毫記·湘娥訪道》:“你宿有仙緣,我豈敢秘惜大寶。”《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八:“畢竟有一種具有仙骨,結得仙緣的,方可共煉共修。”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三》:“仙有仙骨,亦有仙緣,骨非藥物所能換,緣亦非情好所能結。”

(2).謂與仙人的情緣。 清 袁枚 《子不語·妓仙》:“女謂生曰:‘君諸親友已在山下訪尋,宜速返。’生不肯行。女曰:‘仙緣有待,君再來未晚。’”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詩詞推薦

朝陽洞原文_朝陽洞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