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田園雜興原文
編闌春思倩吟鞭,著面和風軟似綿。
黃犢烏犍秧谷候,雄蜂雌蝶菜花天。
把鋤健婦踏煙壟,抱瓮丈人分野泉。
忙事關心在何處?流鶯不聽聽啼鵑。
詩詞問答
問:春日田園雜興的作者是誰?答:馮澄
問:春日田園雜興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春日田園雜興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2. 候 原作「後」,據月泉吟社詩改。蓋「候」與下句「天」對,「後」當為音近而誤。
參考注釋
編闌
見“ 編欄 ”。
春思
春日的思緒;春日的情懷。 唐 沉佺期 《送陸侍御餘慶北使》詩:“朔途際遼海,春思繞軒轅。” 唐 曹唐 《小遊仙詩》之五九:“西妃少女多春思,斜倚彤雲盡日吟。” 宋 歐陽修 《病中代書奉寄聖俞二十五兄》詩:“昔在 洛陽 年少時,春思每先花亂髮。”
吟鞭
詩人的馬鞭。多以形容行吟的詩人。 宋 陳亮 《七娘子·三衢道中作》詞:“賣花聲斷 藍橋 暮,記吟鞭醉帽曾經處。” 元 薩都剌 《九日登石頭城》詩:“九日吟鞭住 石頭 ,翠微高處倚晴秋。”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五:“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蘇曼殊 《淀江道中口占》:“羸馬未須愁遠道,桃花紅欲上吟鞭。”
和風
(1) 風速為每小時13至18里的風
(2) 溫和的風
和風拂面
黃犢
(1).小牛。《韓非子·內儲說上》:“南門之外,有黃犢食苗道左者。” 唐 杜甫 《百憂集行》:“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 明 李夢陽 《戲作放歌寄別吳子》:“我豈復戀頭上簪,鹿門黃犢穩足駕。”
(2).蝸牛的別稱。《三國志·魏志·管寧傳》“動見模楷焉”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焦先 及 楊沛 ,並作瓜牛廬,止其中。以為瓜當作蝸;蝸,螺蟲之有角者也,俗或呼為黃犢。”《莊子·則陽》“有所謂蝸者” 唐 成玄英 疏:“蝸者,蟲名,有類小螺也;俗謂之黃犢,亦謂之蝸牛,有四角。”
烏犍
閹過的公牛,馴順、強健、易御。常泛指耕牛。 唐 唐彥謙 《越城待旦》詩:“清溪白石村村有,五尺烏犍託此生。” 宋 陸游 《獨立思故山》詩:“青箬買來衝雨釣,烏犍租得及時畊。” 元 袁裒 袁桷 《東湖聯句》:“遠鐘催宿鳥,橫笛掛烏犍。” 清 惠士奇 《牧童詞》:“烏犍斜繫柳蔭中,藉草臥吹三孔笛。”
菜花
(1)
(2) 指油菜所開的黃色花
(3) 一種十字花科蔬菜,花莖可食用
健婦
健壯精幹的婦女。《玉台新詠·隴西行》:“健婦持門戶,勝一大丈夫。” 唐 杜甫 《兵車行》:“縱有健婦把鋤犂,禾生隴畝無東西。”
抱瓮
見“ 抱瓮灌園 ”。
丈人
(1) 岳父,妻子的父親
(2) 古時對老年男子的尊稱
遇丈人,以杖荷蓧。——《論語·微子》
我丈人行也。——《漢書·李廣蘇建傳》
分野
與星次相對應的地域。古以十二星次的位置劃分地面上州、國的位置與之相對應。就天文說,稱作分星;就地面說,稱作分野。如:以 鶉首 對應 秦 , 鶉火 對應 周 , 壽星 對應 鄭 , 析木 對應 燕 , 星紀 對應 吳越 等。《國語·周語下》:“歲之所在,則我有 周 之分野也。” 韋昭 註:“歲星在鶉火。鶉火, 周 分野也,歲星所在,利以伐之也。”《後漢書·方術傳·李郃》:“有二使星向 益州 分野,故知之耳。”《三國演義》第七回:“ 蒯良 謂 劉表 曰:‘某夜觀天象,見一將星欲墜,以分野度之,當應在 孫堅 。’” 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一四三回:“眾人都笑道:‘懂天文不懂天文,和軍事有何關?古人說什麼這是某分野的星,那又是某分野的星,如何有風,如何有雨,都是些迷信之談,何足憑信?’”參見“ 分星 ”。
(1).分界;界限。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七:“自 帝 堯 以來至 紹興 六年丙辰,凡三千四百九十二年,皆隨六十甲子表以分野。” 聞一多 《說舞·社會性的功能》:“上文說過,主觀的真與客觀的真,在原始人類意義中,沒有明確的分野。” 朱光潛 《談讀書》:“近代科學分野嚴密,治一科學問者多固步自封,以專門為藉口,對其他相關學問毫不過問。”
(2).常指(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分歧。 徐特立 《五四運動和知識分子改造》:“這三部分人的世界觀和政治目的各不相同,隨著階級鬥爭的深入,他們的政治分野也就日益明顯起來。” 鄒韜奮 《萍蹤憶語》二:“我們在船上共餐了五六天,談話的機會自然很多,在認識上和信仰上的分野,無意中流露的,已顯然有截然的界限。” 馬南邨 《燕山夜話·為什麼會吵嘴》:“要知道,任何重大原則的分野,常常是隱伏在不被注意的細微末節之間,有識者不可不察。”
關心
(1) 留意,注意
他的身體漸漸不好了。他仍然關心氣候的變化。——《卓越的科學家竺可楨》
(2) 關懷,掛念
關心民眾生活
媽媽最關心我的身體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流鶯
1、亦作“ 流鸎 ”。即鶯。流,謂其鳴聲婉轉。
南朝 梁 沉約 《八詠詩·會圃臨東風》:“舞春雪,襍流鶯。”
宋 晏殊 《酒泉子》詞:“春色初來,徧拆紅芳千萬樹,流鸎粉蝶鬭翻飛。”
明 謝讜 《四喜記·冰壺重會》:“春晝日遲遲,朝罷身無事,流鶯百囀度高枝,不覺添詩思。”
清 龔自珍 《高陽台》詞:“問春人,知否園亭,啼徧流鶯。”
2、流鶯還有一層隱晦的含意,就是無固定場所在街頭拉客的妓女。不聽
(1).謂不聽從別人的意見。《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齊侯 不聽左右, 魏主 不聽譽者,而明察照羣臣。”《後漢書·伏湛傳》:“ 步 欲留與 隆 共守二州, 隆 不聽。”《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一回:“早勸他不聽,此刻後悔了,卻是遲了。”
(2).不允許。《北史·魏世祖太武帝紀》:“庚戌,詔自三公已下至於卿士,其子息皆詣太學……不聽私立學校,違者師身死,主人門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梅》:“及見女,暴怒,杖逐而出,不聽入門。”
(3).不定罪。《禮記·王制》:“司寇正刑明辟,以聽獄訟,必三刺。有旨無簡不聽。” 鄭玄 註:“簡,誠也。有其意無其誠者,不論以為罪。” 孔穎達 疏:“既得其所犯之罪雖有旨意,無誠實之狀,則不聽之,不論以為罪也。”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春日田園雜興原文_春日田園雜興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