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原文
撲斷清貧事,蕭然一室居。
雨將苔曼衍,秋與蕙清癯。
火白衣猶煖,香焦味有餘。
山中足詩思,豈必灞橋驢。
詩詞問答
問:偶成的作者是誰?答:李叔與
問:偶成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偶成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李叔與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叔與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詞韻第四部
2. 同上書冊六頁三九四二
參考注釋
撲斷
處理;決定。《舊五代史·食貨志》:“其麴官中自造,委逐州減舊價一半,於在城撲斷貨賣。” 宋 劉克莊 《歲晚書事》詩之五:“人間止有 漳泉 叟,撲斷 衡山 了一生。”
清貧
生活清寒貧苦
家道清貧
蕭然
(1).猶騷然。擾亂騷動的樣子。《史記·酷吏列傳》:“及 孝文帝 欲事 匈奴 ,北邊蕭然苦兵矣。” 唐 元稹 《兩省供奉官諫駕幸溫湯狀》:“不廢戒嚴,而猶物議喧囂,財力耗顇,數年之外,天下蕭然。”《明史·宦官傳二·陳增》:“大率入公帑者不及什一,而天下蕭然,生靈塗炭矣。”
(2).空寂;蕭條。 晉 陶潛 《五柳先生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新唐書·宦者傳上·程元振》:“虜扣 便橋 ,帝倉黃出居 陝 ,京師陷。賊剽府庫,焚閭衖,蕭然為空。”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袁鷹 《故鄉夜話》:“此外四壁蕭然,再沒有任何東西。”
(3).稀疏;虛空。 宋 葉適 《題<林秀文集>》:“鬢髮蕭然,奔走未已,可嘆也!” 明 楊柔勝 《玉環記·皋謁延賞》:“雙親棄世十八年,囊篋盡蕭然。”《明史·忠義傳四·徐世淳》:“州嘗被賊,居民蕭然。”
(4).簡陋。 宋 陸游 《自笑》詩:“惟餘數卷殘書在,破篋蕭然笑獠奴。”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狀》:“﹝先君﹞每行縣以物自隨,杯湯不肯受。去官貧甚,鬻所乘馬以行,行李蕭然,觀者嘆息。” 王闓運 《侯官陳君墓志銘》:“乘輿蕭然,襆被而已。”
(5).蕭灑;悠閒。 晉 葛洪 《抱朴子·刺驕》:“高蹈獨往,蕭然自得。” 唐 杜甫 《劉九法曹鄭瑕邱石門宴集》詩:“秋水清無底,蕭然浄客心。” 宋 蘇軾 《游惠山》詩序:“愛其語清簡,蕭然有出塵之姿。”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五部分十五:“他同好友 葛寰中 談起這事,好像天大禍事,就要臨頭一樣,比起前數月,蕭然而論 北京 事情的態度,真不同!”
室居
(1).房舍。《墨子·雜守》:“寇近,亟收諸雜鄉金器若銅鐵及他可以左守事者。先舉縣官室居、官府不急者,材之大小長短及凡數,即急先發。”《淮南子·時則訓》:“土事無作,無發室居。” 唐 元稹 《贈太保嚴公行狀》:“ 荊 俗不理室居,架竹苫茅,卑庳褊逼,風旱摩戞,熇然自火。” 宋 蘇軾 《魚蠻子》詩:“ 江 淮 水為田,舟楫為室居。”
(2).謂女子居家未嫁。 唐 元稹 《唐故河陰留後河南元君墓志銘》:“長女適 劉中孚 , 中孚 早卒。次嬰疾,室居。”
曼衍
(1).散漫流衍;延伸變化。《莊子·齊物論》:“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窮年也。”《老殘遊記》第十回:“六七八段,間以曼衍,愈轉愈清,其調愈逸。” 朱自清 《短詩與長詩》:“我只能說長詩的意境或情調必是複雜而錯綜,結構必是曼衍,描寫必是委曲周至。”
(2).連綿不絕。《漢書·晁錯傳》:“土山丘陵,曼衍相屬。” 顏師古 註:“曼衍,猶聯延也。” 宋 韓琦 《安陽好》詞:“曼衍山河環故國,昇平歌吹沸高樓。” 明 宋濂 《環翠亭記》:“其 青雲 第一峯,雉堞實繞乎峯上,旁支曼衍,虵蟠磬折,沿城直趨而西。”
(3).分布;傳播。《淮南子·俶真訓》:“是故百姓曼衍於淫荒之陂,而失其大宗之本。” 章炳麟 《秦獻記》:“今即弗焚,則恣其曼衍乎?”
(4).古代百戲的一種。 唐 司空圖 《成均諷》:“魚龍息曼衍之陳,鞮譯沮兜離之獻。” 宋 陸游 《小舟過御園》詩之一:“盡除曼衍魚龍戲,不禁芻蕘雉兔來。” 康有為 《八月十五夜香港觀燈》詩:“曼衍魚龍陳百戲,參差樓閣倚高層。”參見“ 曼延 ”。
清癯
清瘦
司空表聖宜賢良,清癯不欲游岩廊。——郝經《唐十臣像歌》
白衣
(1) 白色衣服
新娘身穿白衣
(2) 平民;未曾獲得功名的人
(3) 古代官府中的小吏
焦味
物體燒焦發出的氣味。《書·洪範》“炎上作苦” 唐 孔穎達 疏:“火性炎上,焚物則焦。焦是苦氣。《月令·夏》云:‘其臭焦,其味苦。’苦為焦味,故云焦氣之味也。”
中足
中等的馬。《史記·孝文本紀》“餘皆以給傳置” 司馬貞 索隱引 三國 魏 如淳 曰:“律:四馬高足為傳置;四馬中足為馳置。”
詩思
做詩的思路、情致。 唐 韋應物 《休暇日訪王侍御不遇》詩:“怪來詩思清人骨,門對寒流雪滿山。” 清 王夫之 《乍開梅》詩:“底事花魂多荏苒,逼人詩思在些些。”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弄堂生意古今談》:“先只聽得一片鼓鈸和鐵索聲,我正想做‘超現實主義’的語錄體詩,這么一來,詩思被鬧跑了。”
豈必
猶何必。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清 顧樵 《秋夜柬顧茂倫》詩:“哀樂境所遇,豈必 雍門 琴!” 清 魏源 《游山吟》之六:“倚天拔地自雄放,豈必面目同員方!”
灞橋
橋名。本作 霸橋 。據《三輔黃圖·橋》: 霸橋 ,在 長安 東,跨水作橋。 漢 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 唐 鄭谷 《小桃》詩:“和煙和雨遮 敷水 ,映竹映村連 灞橋 。” 宋 賀鑄 《連理枝》詞:“想 灞橋 春色老於人,恁 江 南夢杳。” 明 徐復祚 《紅梨記·再錯》:“則看他迎風襲襲,籠煙裊裊,腸斷 灞橋 濱。”《紅樓夢》第五十回:“吟鞭指 灞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