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集原文
去歲霖為災,漫灘遂奪溜。
先事防少疏,禍致不可救。
非人用鰥官,吾過其誰售。
連延淤荊山,齊豫胥澇遘。
用是深廑懷,王臣課奔走。
捍禦築決口,疏瀹通下就。
今來閱崇堤,未雨為綢繆。
層層牢關鍵,切切防滲漏。
此誠燃眉計,秋遙奚善後。
詩詞問答
問:孫家集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孫家集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宥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七十二
2. 上年秋汛後黃河漫溢孫家集是處本無堤工以備盛漲例於秋汛後補築水沖溝渠而富勒赫漫視之兩年未嘗補築遂致成渠奪溜特命尚書劉統勛督工堵禦河流始復故道
參考注釋
去歲
去年
先事
(1).謂先行其事。《禮記·坊記》:“禮之先幣帛也,欲民之先事而後祿也。” 孔穎達 疏:“欲民之先事而後祿也者,先相見是先事,而後幣帛是後祿也。”《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先事後賄,禮也。” 杜預 註:“事大國當先從其政事,而後薦賄以副己心。”
(2).猶事前。《漢書·張湯傳》:“老臣耳妄聞,言之為先事,不言情不達。” 顏師古 註:“事未施行而遽言之,故曰先事也。” 唐 韓愈 《送汴州監軍俱文珍序》:“遇變出奇,先事獨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外國·奉使被議》:“朝議責 周 不能先事發覺,謫為典史。” 郁達夫 《給一位文學青年的公開狀》:“向你講這一番話,並不是因為怕你要來問我借錢,而先事預防。”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非人
(1) 不合適的人
所用非人
(2) 殘廢人
(3) 缺乏人性或個性的人
(4) 不人道的(非人待遇)
鰥官
猶瀆職。鰥,通“ 瘝 ”。 宋 岳飛 《奏乞本軍進討劉豫札子》:“只以本軍進討,庶少塞鰥官之咎,以成陛下寤寐中興之志。”《明史·王家屏傳》:“臣備員輔弼,曠職鰥官,久當退避。”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詩案》:“舟中了公事,黃堂共議鰥官。”
連延
亦作“ 連莚 ”。1.連續;綿延。《文選·枚乘<七發>》:“沋沋湲湲,蒲伏連延。” 李善 註:“連延,相續貌。” 唐 元稹 《競舟》詩:“連延數十日,作業不復憂。” 宋 贊寧 《宋高僧傳·感通三·義師》:“其夜市火連莚而燎,唯所截簷屋數閒存焉。” 范祥雍 校:“連莚, 揚州 本、 大正 本‘莚’作‘延’。按莚、延同音通借。” 王西彥 《古屋》第三部二:“我的眼睛投向窗外,那裡是灰白色的天,連延不絕的雨點和檐溜。”
(2).猶結交。 唐 李白 《敘舊贈江陽宰陸調》詩:“我昔鬭雞徒,連延 五陵 豪。”
(3).猶拖延。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二:“又念平生為文,今而遇此患難,以是知 揚子云 《劇秦美新》其亦出於不得已邪?因遜讓而別。連延數日,又被督促,知不能辭,即略為草定。”
荊山
(1).山名。在今 湖北省 南漳縣 西部。 漳水 發源於此。山有 抱玉岩 ,傳為 楚 人 卞和 得璞處。《書·禹貢》:“導 嶓冢 ,至於 荊山 。” 孔 傳:“ 荊山 在 荊州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禹貢》:‘ 荊 及 衡陽 惟 荊州 。’蓋即 荊山 之稱,而制州名矣。故 楚 也。”
(2).山名。在今 陝西省 富平縣 西南。相傳 禹 鑄鼎於此。《書·禹貢》:“導 岍 及 岐 ,至於 荊山 。” 孔穎達 疏:“《地理志》云:《禹貢》北條 荊山 在 馮翊 懷德縣 南。”《後漢書·郡國志一·馮翊》 劉昭 注引 晉 皇甫謐 《帝王世紀》:“ 禹 鑄鼎於 荊山 ,在 馮翊 懷德 之南,今其下﹝有﹞ 荊渠 也。”
(3).山名。在今 河南省 靈寶縣 閿鄉 南。相傳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此。亦名 覆釜山 。《史記·封禪書》:“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 荊山 下。”
(4).山名。在今 安徽省 懷遠縣 西南。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淮水》:“《郡國志》曰:‘ 平阿縣 有 當塗山 , 淮 出於 荊山 之左, 當塗 之右,奔流二山之間,西揚濤北注之。’”《資治通鑑·後周世宗顯德四年》:“帝馳至 荊山洪 ,距 趙步 二百餘里。” 胡三省 註:“ 荊山 在 濠州 鍾離縣 西八十三里,即 梁武帝 築堰之地,今 懷遠軍 正治 荊山 。”
用是
因此。《漢書·趙充國傳》:“車輢將軍 張安世 始嘗不快上,上欲誅之, 卬 家將軍以為 安世 本持槖簪筆事 孝武帝 數十年,見謂忠謹,宜全度之。 安世 用是得免。” 唐 柳宗元 《答吳武陵非國語書》:“恆恐後世之知言者,用是詬病。”《清史稿·藝文志一》:“令好古之士欲讀中秘書者,任其入覽。用是海內從風,人文炳蔚,學術昌盛,方駕 漢 、 唐 。”
王臣
(1).志匡王室之臣。《易·蹇》:“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王弼 註:“執心不回,志匡王室者也。”《晉書·熊遠傳》:“卿在朝正色,不茹柔吐剛,忠亮至到。可謂王臣也。” 唐 韓愈 《爭臣論》:“以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則冒進之患生,曠官之刺興。”
(2).君王的臣民。《詩·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唐 杜甫 《雜感》詩之三:“不過行儉德,盜賊本王臣。” 宋 胡宿 《正陽門賦》:“秋毫皆出帝力,率土莫非王臣。” 清 黃遵憲 《述懷再呈靄人樵野丈》詩:“普天同王臣,鹹願修矛戟。”
奔走
(1) 為某種目的而奔波忙碌
無奔走之勞矣。——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永之人爭奔走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2) 很快地走;急行
決口
堤岸被水衝出缺口
疏瀹
(1).洗滌;沐浴。 宋 郭若虛 《圖畫見聞志·紀藝中》:“ 知微 凡畫聖像,必先齋戒疏瀹,方始援筆。”
(2).特指烹茗。 唐 顏真卿 等《五言月夜啜茶聯句》:“流華浄肌骨,疏瀹滌心原。”
(3).疏浚,疏通。《宋史·神宗紀二》:“ 河 決害民田,所屬州縣疏瀹,仍蠲其稅,老幼疾病者振之。” 清 袁枚 《新齊諧·貓怪》:“屋角有溝,久弗疏瀹。淫雨不止,水溢於堂。” 清 魏堃 《浚漕河篇》:“一年疏瀹可十年,何必年年事調遣?”
(4).猶舒暢。 宋 劉跂 《述懷》詩:“精神倍疏瀹,激昂登文石。”
今來
(1).當今,如今。 三國 魏 曹植 《情詩》:“始出嚴霜結,今來白露晞。” 唐 韓愈 《落齒》詩:“今來落既熟,見落空相似。”《三國志平話》卷下:“今來 獻帝 懦弱, 曹操 弄權。” 明 徐渭 《翠鄉夢》第一出:“俺今來這番,俺今來這番。又幾回筋斗透鍼關,透鍼關。”
(2).從今以後。 晉 潘岳 《西征賦》:“古往今來,邈矣悠哉。”《水滸傳》第八二回:“今來汝等眾人,但得府庫之物,納於庫中公用,其餘所得之資,並從均分。”
綢繆
(1) 緊密纏縛
綢繆束薪。——《詩·唐風·綢繆》
(2) * ;情意深厚
發函伸紙,是何文采之巨麗,而慰喻之綢繆乎!——吳質《答東阿王書》
綢繆之旨,有同骨肉。——盧湛《贈劉琨一首並書》
層層
(1).一層又一層。 唐 劉禹錫 《竹枝詞》:“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 宋 梅堯臣 《和仲文西湖野步》:“決決堰根水,層層湖上田。” 元 薛蘭英 薛惠英 《蘇台竹枝曲》之三:“ 虎邱山 上塔層層,靜夜分明見佛燈。” 清 邱象升 《清遠峽》詩:“客心愁入暮,高峽尚層層。”
(2).指逐層逐次。 唐 章碣 《對月》詩:“別有洞天三十六,水晶臺殿冷層層。”《人民日報》1982.3.31:“會議要求各地做到經費落實,組織落實,層層有人抓。”
關鍵
(1) 本為門閂或關閉門戶的橫木
(2) 比喻事物最關緊要的部分;對情況起決定作用的因素
而我們現在有一部分同志對於文藝為什麼人的問題不能正確解決的關鍵,正在這裡。——《我們的文藝是為什麼人的?》
切切
(1) 急切;急迫
何至切切如此
(2) 哀怨、憂傷貌
心切切而內圮
(3) 深切
切切為恨
(4) 懇摯
待我心切切
(5) 務必;必須——多用於書信
切切不可忘記
(6) 用在布告、條令等尾,表示再三告誡
切切此布
(7) 形容聲音輕細而急促
以弦切切。——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嘈嘈切切錯雜彈。
滲漏
(1) 氣體或液體通過孔隙流失
很多溪流在某些地段因滲漏而失水
(2) 侵蝕
(3) 損耗
燃眉
火燒眉毛,比喻事態緊迫,危急
善後
災變喪亂後,妥善地料理遺留的問題
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孫子·作戰》
善後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