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河嘆原文
下河十歲九被澇,今年洪水乃異常。
五壩平分勢未殺,高堰一線危騎牆。
寶應高郵受水地,通運一望成汪洋。
車邏疏泄漲莫禦,河臣束手無良方。
秋風西北勢復暴,遂致沖潰田禾傷。
哀哉吾民罹昏墊,麥收何救西成荒。
截漕出帑敕大吏,無遺寧濫丁寧詳。
百千無過救十一,何如多稼歌豐穰。
舊聞河徙奪淮地,自茲水患恆南方。
復古去患言豈易,惄焉南望心徬徨。
詩詞問答
問:下河嘆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下河嘆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陽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四十三
2. 撫臣奏雲今歲麥收較稔故遇災而市糶未涌故云
參考注釋
今年
指現在的這一年
洪水
(1) 水體上漲或泛濫,蓋沒了平常不在水下的陸地
光遭洪水。——唐· 李朝威《柳毅傳》
涓滴細流變成一股流水,然後變成洪水
(2) 指屢次淹浸威尼斯中部的大水
(3) 河流因大雨或融雪而引起的暴漲的水流,常常造成災害
異常
(1) 非正常的;不同於平常的
異常現象
(2) 非常
任職期間異常緊張
平分
對等均分;對半分
平分土地
一線
見“ 一線 ”。
亦作“ 一綫 ”。1.一根線,亦形容細長如線。 唐 杜甫 《至日遣興》詩之一:“何人錯憶窮愁日,愁日愁隨一線長。”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稽天之潦,不能終朝,而一線之溜可以潦石者,一與不一故也。” 元 薩都剌 《鸚鵡曲》:“覺來粉汗濕香臉,一線新紅枕痕淺。” 明 唐寅 《曉起圖》詩:“曉鴉無數盤旋處,緑樹枝頭一線紅。” 毛 * 《菩薩蠻·黃鶴樓》詞:“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2).比喻相承或相關事物之間的脈絡。《東周列國志》第六一回:“ 尹公佗 學射於 庾公差 , 公差 又學射於 公孫丁 ,三人是一線傳授。”《續資治通鑑·宋理宗紹定四年》:“毋竝進君子小人以為色荒,毋兼容邪説正論以為皇極,以培養國家一線之脈,以救生民一旦之命。” 清 宋潛虛 《徐節婦傳》:“彼公侯將相跨州連郡,曾未有一如 徐 氏婦者,抱三尺之孤,挽一線之緒,而使之復興,豈不悲哉!”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四節:“其學界為螺線形,雖千變萬化,殆皆一線所引也。”
(3).形容極其細微。 金 元好問 《自題寫真》詩:“東塗西抹竊時名,一線微官悞半生。” 清 曹寅 《重題晚研跋後兼傷懷南洲》詩之三:“酒邊花外打乖人,劫後剛回一線春。”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四章第三節:“若是乎兩 漢 之以著述鳴者,惟 江都 龍門 二子,獨有心得,為學界放一線光明而已。” 艾蕪 《人生哲學的一課》:“這是一線生機,我記好街名廠名就去了。”
(4).第一線。指作戰的最前線,亦指從事實際工作的基層。
騎牆
採取中間立場,在對抗黨派中保持中間立場,以便顯示不偏不倚或兩邊討好
寶應
指河圖、洛書一類表示天命的祥瑞。 清 龔自珍 《壬癸之際胎觀第三》:“有天下,有大國。寶應出,福德聚,主天下。寶應不出,福德不聚,主大國。”
高郵
借指 江蘇 高郵 王念孫 、 王引之 父子。 章炳麟 《文學說例》:“ 高郵 以其絶學釋 姬 漢 古書,冰解壤分,所無凝滯,信哉千五百年未有其人也。”
水地
(1).以水平之法量地高下。《周禮·考工記·匠人》:“匠人建國,水地以縣。” 鄭玄 註:“於四角立植而縣以水,望其高下;高下既定,乃為位而平地。” 孫詒讓 正義:“水地以縣者,將建國,必先以水平地,以為測量之本。”
(2).泛指地理形勢。《吳子·料敵》:“徒眾不多,水地不利,人馬疾疫,四鄰不至。”
(3).特指水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沔水二》:“蓋 漢 沔水 自下,有 滄浪 ,通稱耳……漁父歌之,不違水地。”
(4).猶水田。 丁玲 《田保霖》:“ 靖邊 土質太薄,不適宜耕種,要修水地和水漫地,實在困難。” 華山 《碉堡線上·第一張抗日布告》:“﹝ 黑三 ﹞不出兩年,竟搞下一座花院子,六七畝臨河水地。”
通運
謂通航運輸船隻。《晉書·懷帝紀》:“始修 千金堨 於 許昌 以通運。” 宋 蘇軾 《書汴河斗門》:“得轉運使以 汴河 水淺不通運,請築塞兩河斗門。”
一望
(1).眺望一下;看一下。 南朝 梁 王僧孺 《落日登高》詩:“憑高且一望,目極不能捨。” 宋 孫光憲 《浣溪沙》詞:“蓼岸風多橘柚香, 江 邊一望 楚 天長。”《西遊記》第三六回:“佇立草坡,一望並無客旅。”《兒女英雄傳》第五回:“隔牆一望,裡面塔影沖霄,松聲滿耳,香菸冷落,殿宇荒涼。”
(2).指目力所及的距離。亦泛指較近的距離。 元 王實甫 《麗春堂》第一折:“則見貝闕蓬壺一望中。”《三國演義》第四九回:“ 武昌 一望之地,最為緊要。”《西遊記》第九三回:“我這寺一望之前,乃是 舍衛國 。”
汪洋
(1) 形容水勢浩大,寬廣無邊
(2) 形容人的氣度寬宏或文章氣勢磅礴
河臣
指河道總督。《清史稿·河渠志一》:“ 曜 又言:‘向來沿 河 州縣,本歸 河 臣兼轄,員缺仍會 河 臣題補,遇有功過, 河 臣亦應舉劾,尚無呼應不靈之患。’”
束手
(1)
(2) 捆住了手,比喻毫無辦法
束手無策
(3) 指不抵抗;投降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資治通鑑》
良方
(1) 藥效好的處方
(2) 好計畫
(3) 好策略
秋風
秋天的風
西北
方位名,介於西和北之間。特指中國西北部
泰山西北。—— 清· 姚鼐《登泰山記》
田禾
(1).泛指莊稼。《武王伐紂平話》卷下:“我是龍身,去處有狂風驟雨,雹打田禾,風吹稼穡,以此悅我心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九回:“﹝狗﹞踐踏得那田禾不成樣子。” 魯迅 《書信集·致姚克》:“這幾天卻下雨了,對於田禾,已經太遲,不過天氣倒因此涼爽了不少。”
(2).指穀物。《元史·太祖紀》:“未幾,帝伐 蔑里乞 部,與其部長 脫脫 戰於 莫那察山 ,遂掠其資財、田禾,以遺 汪罕 。”
昏墊
陷溺。指困於水災。亦指水患,災害。《書·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昏墊。” 孔穎達 疏:“言天下之人,遭此大水,精神昏瞀迷惑,無有所知,又若沉溺,皆困此水災也。 鄭 云:‘昏,沒也;墊,陷也。 禹 言洪水之時,人有沒陷之害。’” 南朝 宋 謝靈運 《游南亭》詩:“久痗昏墊苦,旅舘眺郊歧。” 宋 王安石 《上龔舍人書》:“比聞天子念東南之民困於昏墊,輟侍從之臣,親至其地以勞徠安集之。” 清 魏源 《籌河篇下》:“ 沁水 濁悍衝決,使北行入 運 ,則 衛輝 必有昏墊之虞。”
麥收
收割麥子
西成
謂秋天莊稼已熟,農事告成。《書·堯典》:“平秩西成。” 孔穎達 疏:“秋位在西,於時萬物成熟。” 唐 高適 《東平路中遇大水》詩:“稼穡隨波瀾,西成不可求。”
大吏
指大官
督撫大吏爭上符瑞。——《明史·海瑞傳》
無遺
一點不遺留
屠戮無遺
丁寧
叮嚀,反覆地囑咐
百千
成百上升,極言其多
俄而百千人大呼。——《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賞賜百千強。——《樂府詩集·木蘭詩》
無過
(1).沒有過失。《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史記·蒙恬列傳》:“我何罪於天,無過而死乎?”《文獻通考·經籍五》:“詩發乎情者也,而情之所發,其辭不能無過。”
(2).沒有超過。《史記·蘇秦列傳》:“夫挾彊 秦 之勢以內劫其主,罪無過此者。”《法苑珠林》卷七:“何者最苦,一人言天下之苦無過婬欲。”《金史·樂志上》:“所以承天,無過乎質。天其祐之,惟精惟一。”
(3).不外乎,只不過。 唐 白居易 《白髮》詩:“不肯長如漆,無過總作絲。最憎明鏡里,黑白半頭時。” 元 無名氏 《馮玉蘭》第一折:“你把那行裝整頓,無過是一琴一鶴緊隨身。”《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 陳德甫 ﹞無過在解舖里上些帳目,管些收錢舉債的勾當。”
(4).猶不如,比不上。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勸農》:“俺天生的快手賊無過。衙舍里消消沒的睃,扛酒去前坡。”
十一
十月一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慶節;新中國成立於一九四九年的這一天
何如
(1) 如何,怎么樣
今日之事何如。——《史記·項羽本紀》
誠好惡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則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2)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勝過或不如
與其強攻,何如智取
豐穰
1.猶豐熟。
2.猶豐滿;肥沃。
舊聞
指過去發生的事情,特指掌故、逸聞、瑣事等
水患
由於水澇引起的災害
變水患為水利
南方
位於一特定的或暗示的方位點以南的地區或國家(在我國指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區)
今南方(川之西南、滇之北部)已定。——諸葛亮《出師表》
復古
恢復古代的制度、風尚、觀念等:學習古代文化,不是為了~,而是古為今用。徬徨
1.徘徊。來回行走。《國語·吳語》:“王親獨行徬徨於山林之中。”《文選·班固<西都賦>》:“既懲懼於登望,降周流以徬徨。”徬,一本作“ 彷 ”。 高步瀛 李 注義疏:“徬徨、彷徨、方皇、房皇並同。” 唐 穀神子 《博異志·蘇遏》:“一更已後,未寢,出於堂,徬徨而行。”
2.徘徊。心神不寧貌。 明 李東陽 《夜過仲家淺閘》詩:“我時兀坐驚舂撞,攬衣而起心徬徨。” 巴金 《新生》:“我拚命掙扎了許久,急得汗出如漿,心也徬徨無主,好像真正到了死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