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胡家兄弟出名門,朝夕留賓禮意敦。
特為老夫稱壽酒,敢忘沉醉坐華軒。
春前著蕊梅猶淺,臘底飛花雪正繁。
石鼎煮茶過夜半,少陵詩法正煩論。
詩詞問答
問:《八詠樓與知府權緯聯句·其二·壽日宴胡伯弘昆仲家》的作者是誰?答:李昱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昱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昱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元韻
參考注釋
家兄
對人謙稱自己的哥哥
出名
(1) 有名氣
他以語言敏捷而出名
在一家出名的飯店裡就餐
(2) 出面;以個人或集體的名義(做某事)
考慮一位合適的人選出名去聯絡
朝夕
(1) 時時;日日夜夜
朝夕思慕
朝夕遣人。——《漢書·李廣蘇建傳》
汝朝夕待母。——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史朝夕獄門外。——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一朝一夕,指短時間
只爭朝夕
賓禮
(1).上古朝聘之禮。《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賓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時聘曰問,殷覜曰視。” 孫詒讓 正義:“謂制朝聘之禮,使諸侯親附,王亦使諸侯自相親附也。”
(2).古代五禮之一。指接待賓客的禮節。 元 韓奕 《齊天樂·壽內》詞:“白頭尚舉齊眉案,相敬未忘賓禮。”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何溫順公》:“上欲藉其軍力,乃延置至 興京 ,款以賓禮,而以公主妻之。”參見“ 五禮 ”。
(3).謂以上賓之禮相待。《國語·周語下》:“賓禮贈餞,視其上而從之。” 晉 陸機 《辨亡論上》:“賓禮名賢,而 張昭 為之雄;交御豪俊,而 周瑜 為之傑。”
(4).引申為敬重。《漢書·晁錯傳》:“賓禮長老,愛卹少孤。”《晉書·江灌傳》:“頃之, 簡文帝 又以為撫軍司馬,甚相賓禮。”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幽怪一·狐仙談歷代麗人》:“﹝ 北齊 文宣李皇后 ﹞天性淑惠,為 文宣帝 所賓禮。”
特為
專門為
特為這事而來
老夫
年老的男子自稱
老夫自有主張,爾等不必多言
稱壽
祝人長壽。 三國 魏 吳質 《答魏太子箋》:“置酒樂飲,賦詩稱壽。” 唐 薛奇童 《雲中行》:“舉杯稱壽永相保,日夕歌鐘徹清昊。” 宋 梅堯臣 《思歸賦》:“蓋自成人以及今,未嘗一日侍傍而稱壽。” 明 高明 《琵琶記·高堂稱壽》:“對此春光,就花下酌盃酒,與雙親稱壽,多少是好。”
沉醉
(1)
(2) 大醉
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儒林外史》
(3) 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宋· 李清照《如夢令》
沉醉在節日的歡樂里
華軒
(1).飾有文采的曲欄。借指華美的殿堂。《文選·潘岳<為賈謐作贈陸機>詩》:“優遊省闥,珥筆華軒。” 呂向 註:“華軒,殿上曲欄也。” 唐 王維 《同盧拾遺過韋給事東山別業二十韻》:“託身侍雲陛,昧旦趨華軒。”
(2).指富貴者所乘的華美的車子。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左思<詠史>》:“ 金 張 服貂冕, 許 史 乘華軒。” 宋 葉適 《送陳壽老》詩:“老窮望絶華軒過,其誰幽尋穿薜蘿!” 清 金人瑞 《從韋二明府實處覓綿竹三數叢》詩:“華軒得省幸早寄,莫悞明年春筍生。”
花雪
(1).即霰。俗稱雪珠。《宋書·符瑞志下》:“ 大明 五年正月戊午元日,花雪降殿庭……史臣按,《詩》云:‘先集為霰。’《韓詩》曰:‘霰,英也。’花葉謂之英。《離騷》雲‘秋菊之落英’, 左思 雲‘落英飄颻’,是也。然則霰為花雪矣。草木花多五出,花雪獨六出。”
(2).指柳絮。 宋 張先 《千秋歲》詞:“ 永豐 柳,無人盡日飛花雪。”
石鼎
陶製的烹茶用具。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將軍拓拔儉神道碑》:“居常服翫,或以布被、松牀;盤案之間,不過桑杯、石鼎。” 唐 皮日休 《冬曉章上人院》詩:“松扉欲啟如鳴鶴,石鼎初煎若聚蚊。” 宋 范仲淹 《酬李光化見寄》詩之二:“石鼎鬭茶浮乳白,海螺行酒灔波紅。” 元 劉詵 《和友人游永古堂》:“勝日偶尋山寺幽,老僧石鼎沸茶漚。”
夜半
見“半夜”
今夜半。——明· 魏禧《大鐵椎傳》
少陵
(1). 漢宣帝 許後 之陵。因規模比 宣帝 的 杜陵 小,故名。
(2).指 唐 詩人 杜甫 。 杜甫 常以“杜陵”表示其祖籍郡望,自號 少陵野老 ,世稱 杜少陵 。 唐 韓愈 《石鼓歌》:“ 少陵 無人 謫仙 死,才薄將奈石鼓何!” 金 曹之謙 《寄元遺山》詩:“詩到 夔州 老更工,只今人仰 少陵 翁。” 郁達夫 《奉贈》詩之五:“一紙家書抵萬金, 少陵 此語感人深。”
詩法
詩的創作方法和規律。 宋 陳師道 《後山詩話》:“ 杜 之詩法出 審言 ,句法出 庾信 ,但過之爾。 杜 之詩法, 韓 之文法也。” 宋 楊萬里 《下橫山灘頭望金華山》詩:“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征行自有詩。” 明 海瑞 《注唐詩鼓吹序》:“況賡歌《風》、《雅》、《頌》,詩法在焉。” 鄭逸梅 《南社社友事略·蘇曼殊》:“三四句不從此著想,衡以詩法,也太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