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影·落日斜原文
落日斜,秋風冷。今夜故人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
詩詞問答
問:梧桐影·落日斜的作者是誰?答:呂岩
問:梧桐影·落日斜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呂岩梧桐影·落日斜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太陽已經西斜,眼見就要下山了,秋風一陣陣襲來,覺得更冷寂了。等了這么長時間,老朋友怎么還不來呢?到底來不來啊?等了很久了,夜幕已降臨,月華滿地了。又不知過了多久,梧桐影子也蕭疏了,連月影都沒有了。
注釋
梧桐影:詞牌名。
“落日”:一作“明月”。
“秋風”:一作“西風”。
“今夜故人”:一作“幽人今夜”。
詩文賞析
“落日斜,秋風冷。”首先烘托出詞中主人公所處的特定環境:落日餘暉,秋風送寒。只有六個字,卻字字珠璣。尤其著一“冷”字,不僅點染出秋天黃昏的冷寂,而且襯托出詞人思念友人的淒切感情,更為下文“今夜”蓄勢,巧妙地伏下一筆。
“今夜故人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從全文分析,詞人與友人早已相約在先,而且從“落日斜”時,興沖沖地等待友人到來,一直等到“立盡梧桐影”,等待的時間久了,黃昏而入夜,而月上東樓。“梧桐影”顯然是明月所照映。“影子”盡了,意味著月亮落了,天也快亮了。等待友人歡會共語,久久不見到來,自然等急了,箇中不無抱怨情緒。“今夜故人來不來?”是自問,還是問人,抑或問天地星月?是啊,詞人殷切地等待友人,從“落日斜,秋風冷”,如今已是夜深人靜,銀河星稀,明月西落,不只見出等待之久,更見出那焦急煩怨中的思念之深、盼望之切。這是一種特定環境 * 有的人物的特殊感情。如果說這一問是抒情主人公脫口而出、所未經意,那么末句“立盡梧桐影”則意蘊極深,“含不盡之意於言外”。寥寥五字,字字傳神,處處含情,說明等待友人的確時間很長很長了。詞人借一“影”字,寫出了月華滿地,不能勾起思念友人的深情;對月孤影,不能不觸動孤獨寂冷的感受;梧桐蕭疏,月影已盡,不能不引起虛擲歡聚之良宵的幽怨而又切盼的思念之情。
全詞二十個字,“落日”、“秋風”、“梧桐影”,詞人極善於藉助外物環境來烘托人物內心的情思,達到境與情諧、景與情通的至境。這種渲染烘托、借景抒情的手法,在晚唐五代詞中堪稱上乘。呂岩的詞,正如傳說中他的神仙蹤跡,飄忽無定,不可捉摸。北宋柳永《傾杯》詞中“愁緒終難整,又是立盡梧桐碎影”,即襲此詞之意。
詩詞推薦
憶王孫·短長亭子短長
錢枚〔清代〕短長亭子短長橋,橋外垂楊一萬條。那回臨別兩魂銷,恨迢迢,雙槳春風打暮潮。
名句推薦
- 楓林凋翠,寒雁聲悲。
- 上無不智,臣無至賢。來俊臣《羅織經·事上卷第二》
- 白梅懶賦賦紅梅,逞艷先迎醉眼開。
- 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杜荀鶴《送人游吳》
- 滿目飛花萬點,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腸。
- 且夫義者,政也。無從下之政上,必從上之政下。墨子《墨子·26章 天志(上)》
- 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劉義慶《世說新語·惑溺》
- 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陶淵明《詠荊軻》
-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蜂》
![梧桐影·落日斜原文_梧桐影·落日斜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