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峰寺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青峰寺原文

盤磴度龍脈,山陽達山陰。

燠寒頓爾殊,松柏籟森森。

流青固不改,本性寒能禁。

積雪猶未消,泉落層冰針。

綪茷無所事,跋馬刻削岑。

蓮宇亦已到,四鄰羅嶔崟。

秀色難為狀,金仙不動心。

自笑濟勝者,猶然名象尋。

詩詞問答

問:青峰寺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青峰寺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侵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二十九

參考注釋

盤磴

盤曲而上的石級。 唐 王建 《元太守同游七泉寺》詩:“盤磴迴廊古塔深,紫芝紅藥入雲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七》:“寺後有亭有軒,在層崖盤磴之上,水泉飛灑,竹影桃花,罨映有致。”

龍脈

相地看風水用的術語。說地勢如游龍

龍脈起伏

山陽

山坡向陽的一面;山的南側

山陰

山坡背陰的一面;山的北側

頓爾

猶突然。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張驎 酒後輓歌甚悽苦, 桓車騎 曰:‘卿非 田橫 門人,何乃頓爾至致?’” 唐 劉知幾 《史通·稱謂》:“逮作者之書事也,乃沒 吳 蜀 號諡,呼 權 備 姓名,方於 魏 邦,懸隔頓爾,懲惡勸善,其義安歸?” 清 黃宗羲 《與顧梁汾書》:“所謂百觔擔子,頓爾落地;又如電光一閃,透體通明。”

松柏

(1) 松樹與柏樹

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 比喻堅貞的潔操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3) 指墳墓。因古人墓地多植松柏而得名

將軍松柏不剪,親戚安居。高台未傾,愛妾尚在。悠悠爾心,亦何言。——《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

森森

(1) 形容繁密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唐· 杜甫《蜀相》

(2) 形容陰沉可怕

看了這水泡子四邊黑壓壓的老樹,不禁有一種鬼域森森之感。——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

(3) 形容寒冷

冷森森

本性

即天性。固有的性質或個性

本性難移

積雪

(1).堆積如雪;堆積起來的雪。《楚辭·九歌·湘君》:“桂櫂兮蘭枻,斲冰兮積雪。” 王逸 註:“言己乘船,遭天盛寒,舉其櫂楫,斲斫冰凍,紛然如積雪。” 晉 陶潛 《詠貧士》之五:“ 袁安 困積雪,邈然不可乾。” 唐 皇甫冉 《送令狐明府》詩:“荒林藏積雪,亂石起驚湍。” 宋 徐鉉 《木蘭賦》:“伊庭中之奇樹,有木蘭之可悅。外爛爛以凝紫,內英英而積雪。” 巴金 《答井上靖先生》:“在那個寒冷的夜晚,您的庭院中積雪未化。”

(2).積久下雪。《晉書·陶侃傳》:“時造船,木屑及竹頭悉令舉掌之,鹹不解所以。後正會積雪始晴,廳事前餘雪猶濕,於是以屑布地。”

未消

不用,不要。《朱子語類》卷六五:“向前便是陽,纔收退便是陰;意思纔動便是陽,纔靜便是陰。未消別看,只是一動一靜便是陰陽。”《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只聽得林子內大喊一聲,叫道:‘ 紫金山 三百個好漢且未消出來,恐怕諕了小員外共小娘子!’”

層冰

猶厚冰。 宋 辛棄疾 《念奴嬌·和南澗載酒見過雪樓觀雪》詞:“便擬明年,人間揮汗,留取層冰潔。” 元 袁桷 《渝州老人歌》:“渴飲古澗之層冰,暮宿古松之危枝。” 清 劉大櫆 《金節母傳》:“﹝太恭人﹞獨身孤立於層冰積雪之中。”

綪茷

紅旗。《左傳·定公四年》:“分 康叔 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呂。” 杜預 註:“綪茷,大赤,取染草名也。” 孔穎達 疏:“《釋草》云:‘茹藘茅蒐。’ 郭璞 曰:‘今之蒨也,可以染絳。’則綪是染赤之草,茷即斾也……知綪茷是大赤,大赤即今之紅旗,取染赤之草為名也。”

所事

(1).亦作“ 所是 ”。凡事,事事。 元 曲習見。 元 馬致遠 《漢宮秋》第二折:“他諸餘可愛,所事兒相投。” 元 李行道 《灰闌記》第四折:“他買下了眾街坊,所事兒依隨,官吏每更不問一個誰是誰非,誰信誰欺。”《雍熙樂府·鬥鵪鶉·香閨理髮》:“花月貌人間第一,所是兒風流旖旎。”《警世通言·金明池吳清逢愛愛》:“那女兒所事熟滑。”《二刻拍案驚奇》卷三:“那翰林生得儀容俊雅,性格風流,所事在行,諸般得趣,真乃是天上謫仙,人中玉樹。”

(2).指某一件事,這件事。《水滸傳》第 * 回:“﹝ 關勝 ﹞道:‘我們被擒在此,所事若何?’”《水滸傳》第七三回:“太公接見,問道:‘好漢,所事如何?’” 清 秋瑾 《醜奴兒》詞:“沉沉所事掛胸懷,劃遍爐灰,倚遍廊迴:盼煞音書雁不來。”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黃花岡之役·廣州三月二十九革命之前因後果》附《溫生才擊孚琦》:“ * 前之二年,海內外黨員紛集 香港 、 廣州 ,分頭努力所事。”

跋馬

(1).勒馬使迴轉。《資治通鑑·唐高祖武德九年》:“ 建成 、 元吉 至 臨湖殿 ,覺變,即跋馬東歸宮府。” 胡三省 註:“跋馬者,搖駷馬銜,偏促一轡,又以兩足搖鼓馬腹,使之迴走。”

(2).騎馬馳逐。 唐 嚴武 《巴嶺答杜二見憶》詩:“跋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勝悲。” 宋 王安石 《金明池》詩:“跋馬未堪塵滿眼,夕陽偷理釣魚絲。” 宋 韓元吉 《六州歌頭·桃花》詞:“草軟莎平跋馬,垂楊渡,玉勒爭嘶。”

刻削

(1).雕刻。《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必小。”

(2).形容(山石或樓台)稜角分明,崢嶸峭拔。《魏書·蕭衍傳》:“大興寺塔,廣繕臺堂,昭陽到景,垂珠銜璧,崢嶸刻削。” 清 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誌一》:“山半大石盤陀數畝,高下如刻削。”

(3).苛刻,嚴酷。《史記·秦始皇本紀》:“剛毅戾深,事皆決於法,刻削毋仁恩和義。”《舊唐書·唐臨傳》:“比來有司多行重法,敘勛必須刻削,論罪務從重科。” 平心 《論康熙帝的歷史地位》一:“ 康熙帝 比 順治 統治者更深刻地察覺到,前朝君臣的腐敗和刻削,怎樣加速了 明 政權的崩潰。”

(4).侵害;剝奪。《史記·孝景本紀》:“至 孝景 ,不復憂異姓,而 鼂錯 刻削諸侯。”《南史·恩倖傳·沉客卿》:“ 客卿 每立異端,唯以刻削百姓為事。”《資治通鑑·唐懿宗鹹通九年》:“節度使刻削軍府,刑賞失中,遂致迫逐。”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政事一》:“官司自俸廉而外,一思展拓,何一非侵漁刻削之端。”

(5).節儉。 唐 韓愈 《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監胡良公墓神道碑》:“樂為儉勤,自刻削,不乾人,以矯時弊。”

(6).剪裁;刪節。 唐 孟郊 《品松》詩:“名華非典賞,剪棄徒纖茸。刻削大雅文,所以不敢慵。”

(7).謂造語工巧,文筆峻拔。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一:“ 信道 清才,而詩刻削。”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文章宗旨》:“ 唐 之文, 韓 之雅健, 柳 之刻削,為大家。” 明 方孝孺 《答張廷璧書》:“足下之詩刻削森秀,為世俗異味,其辭信奇矣。”

蓮宇

佛寺。 宋 蘇軾 《迎奉神宗皇帝御容赴西京會聖宮應天禪院奉安導引歌詞》:“西瞻溫 洛 與神 崧 ,蓮宇照瓊宮。” 清 唐孫華 《東林寺》詩:“剎竿無傾頽,蓮宇復增拓。”

四鄰

周圍的鄰居;左鄰右舍

街坊四鄰

嶔崟

1.高大;險峻。

例句:

《文選·張衡<思玄賦>》:“嘉 曾氏 之歸耕兮,慕 歷阪 之嶔崟。” 張銑 註:“嶔崟,高貌。”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南岸有青石,夏沒冬出,其石嶔崟,數十步中,悉作人面形。” 

唐 駱賓王 《帝京篇》:“桂殿嶔崟對玉樓,椒房窈窕連金屋。” 

清 顧炎武 《酬李處士因篤》詩:“先我入深巖,嶔崟剖重嶂。”

秀色

秀美的容色

麗姿秀色

難為

(1) 使人為難

她不會喝酒,你就別難為她了

(2) 施加壓力

她會唱歌卻不唱,就得難為她唱

(3) 用於感謝別人代自己做事的客套話

難為你給我提一桶水來

金仙

指佛。 唐 李白 《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詩:“朗悟前後際,始知金仙妙。” 王琦 註:“金仙,謂佛。” 明 葉憲祖 《丹桂鈿合》第一折:“忽被閒情惱,徘徊夜未眠,月中乘興去,還擬問金仙。” 清 姚鼐 《嶽麓寺》詩:“試將萬古懷,移問金仙術。”

動心

指思想情感發生變化;意志動搖

濟勝

(1).猶取勝。 唐 司空圖 《題<柳柳州集>後》:“亦猶力巨而鬭者,所持之器各異,而皆能濟勝,以為勍敵也。”

(2).攀登勝境。 清 趙翼 《偕孫淵如汪春田兩觀察游牛首山》詩:“衰老自憐難濟勝,層椒臨眺亦忘還。” 清 王韜 《登杜拉山》詩:“濟勝慚無腰腳健,探幽陡覺心胸開。”參見“ 濟勝具 ”。

猶然

(1).舒遲貌。《大戴禮記·哀公問五義》:“君子猶然如將可及也,而不可及也。”《逸周書·官人》:“喜色猶然以出。” 朱右曾 校釋:“猶然,舒和貌。”

(2).微笑自得之貌。《莊子·逍遙遊》:“ 宋榮子 猶然笑之。” 陸德明 釋文:“ 崔 李 云:‘猶,笑貌。’”

(3).尚且。《史記·遊俠列傳》:“此皆學士所謂有道仁人也,猶然遭此菑,況以中材而涉亂世之末流乎?”

(4).尚且如此。 清 方文 《胡母節壽詩》:“世變節義如輕塵,男子猶然況婦人。”

(5).仍然。《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只因小夫人生前甚有 張勝 的心,死後猶然相從。”《儒林外史》第四六回:“﹝一對料絲燈﹞今已六十餘年,猶然簇新。”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一部分一:“至今四十多年了,這幅畫景,猶然清清楚楚的擺在腦際。”

(6).仍然如此。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 唐 世士人宴聚,盛行葉子格, 五代 、國初猶然,後漸廢不傳。”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關鎮雜記·秦皇島》:“﹝ 秦皇 ﹞下馬拜,荊皆垂首向地,如頓伏狀。至今猶然。”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五:“ 明 季士大夫投刺率稱某某拜,開國猶然,近人多易以‘頓首’二字。”

詩詞推薦

青峰寺原文_青峰寺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