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趙宗吉御史過平江韻原文
遙瞻斧鉞欲相依,水國雲帆浪拍堤。
越女台荒秋草綠,伍胥廟靜暮潮低。
金鑾舊夢青藜月,驄馬春驕錦障泥。
料得東風回轡日,闔閭城外夕陽西。
詩詞問答
問:和趙宗吉御史過平江韻的作者是誰?答:岑良卿
問:和趙宗吉御史過平江韻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和趙宗吉御史過平江韻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齊韻 出處:御選元詩卷四十六
參考注釋
遙瞻
向遠方看;凝目遠視
斧鉞
亦作“ 斧戉 ”。斧與鉞。泛指兵器。亦泛指刑罰、殺戮。《左傳·昭公四年》:“王弗聽,負之斧鉞,以徇於諸侯。”《漢書·天文志》:“ 梁王 恐懼,布車入 關 ,伏斧戉謝罪,然後得免。” 宋 岳飛 《乞褒贈張所札子》:“ 張所 以忠許國,義不顧身,雖斧鉞在前,凜然不易其色。” 清 沉受宏 《衢州書事》詩:“已見降王歸斧鉞,徒聞戰鬼逐弓刀。” 謝覺哉 《哭凌波同志》:“勞苦、飢餓、金錢、斧鉞,在他看來,若無其事。”
相依
互相靠對方生存或立足
相依為命
水國
多河流、湖泊的地區
雲帆
高大的帆
直掛雲帆濟滄海。——唐· 李白《行路難》
越女
(1).古代 越 國多出美女, 西施 其尤著者。後因以泛指 越 地美女。《文選·枚乘<七發>》:“ 越 女侍前, 齊 姬奉後。” 劉良 註:“ 齊 越 二國,美人所出。” 金 元好問 《後平湖曲》:“ 越 女顏如花, 吳 兒潔於玉。” 魯迅 《贈人》詩之一:“明眸 越 女罷晨妝,荇水荷風是舊鄉。”
(2).專指 西施 。 清 魏禧 《靈岩雜詠》:“應知 越 女傾 吳 國,不比楊花覆白苹。”
(3).指 越 國一善劍女子。據《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載: 越 有處女,出於 南林 。 越王 使使聘之,問以劍戟之術,號曰 越 女,命教軍士。當時皆稱 越 女之劍。 漢 王充 《論衡·別通》:“劍伎之家,鬭戰必勝者,得 曲城 、 越 女之學也。”
草綠
綠而略黃的顏色。即“軍裝綠”
伍胥
(1).傳說中的古代方術士。《繹史·黃帝紀》注引《玄女兵法》:“ 黃帝 攻 蚩尤 ,三年,城不下,得術士 伍胥 ,問之。 胥 曰:‘是城中之將,白色商音,帝之始攻,得無以秋之東方行乎。今帝為蒼色角音,此雄軍也,請以戰為。’帝曰:‘為之若何?’曰:‘請攻三日,城必下。’乃設五旗五軍已具,四面攻之,三日,城果下。” 宋 羅泌 《路史·後紀四·蚩尤傳》作“五胥”。
(2).指 伍子胥 。 唐 李白 《江上贈竇長史》詩:“ 漢 求 季布 魯 朱家 , 楚 逐 伍胥 去 章華 。”
金鑾
(1).帝王車馬的裝飾物。金屬鑄成鸞鳥形,口中含鈴,因指代帝王車駕。 前蜀 毛文錫 《柳含煙》詞:“昨日金鑾巡上苑,風亞舞腰纖輭。”
(2).見“ 金鑾殿 ”。
(3).翰林學士的美稱。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學士太夫人文》:“仲則金鑾之英,季則蓬山之選。” 宋 梅堯臣 《送白鷳與永叔依韻和公儀》:“玉兔精神憐已久,金鑾人物世無雙。”《文獻通考·職官八》:“前朝因 金鑾坡 以為門名,與翰林院相接,故為學士者稱金鑾以美之。”
(4). 白居易 女兒的名字。後借指 * 。 唐 白居易 《金鑾子晬日》詩:“行年欲四十,有女曰 金鑾 。” 清 王繼香 《<小螺庵病榻憶語>書後》:“古人如 昌黎 志女 孥 之壙, 樂天 哀 金鑾 之辭,有此鬱伊,無此悱惻也。”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五:“ 吳興 * 嚴靜 甫九齡,善書,兼工墨竹。 莆田 吳荔娘 題云:……晴窗書破洪兒紙,誰識金鑾未十齡。”
舊夢
比喻過去經歷過的事:重溫~。
舊:老舊,這裡是曾經的意思,曾經的夢,暗指曾經的生活青藜
(1).指藜杖。 唐 劉言史 《山中喜崔補闕見尋》詩:“鹿袖青藜鼠耳巾,潛夫豈解拜朝臣。” 宋 王安石 《晝寢》詩:“井徑從蕪漫,青藜亦倦抉。” 明 徐渭 《八月十八日阿枳三江觀潮夜歸示》詩之三:“ 阿宣 也鎖書堂去,獨曳青藜詠玉簪。”
(2).《三輔黃圖·閣》:“ 劉向 於 成帝 之末,校書 天祿閣 ,專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黃衣,植青藜杖,叩閣而進。見 向 暗中獨坐誦書,老父乃吹杖端,煙然,因以見 向 ,授《五行洪範》之文。恐詞説繁廣忘之,乃裂裳及紳以記其言。至曙而去,請問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聞卯金之子有博學者,下而觀焉。’”後因以“青藜”指夜讀照明的燈燭。 宋 王安石 《上元戲呈貢父》詩:“不知太一游何處,定把青藜獨照公。”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金蓮燭,祥光普照,喜得紅雲飛繞,依稀似對青藜耀。” 清 陳鵬年 《冬日感懷》詩:“直廬夜檢青藜照,講幄朝呈《 * 通》。”
(3).借指苦讀之事。 明 孫仁孺 《東郭記·則得妻》:“衣冠俊雅,為姻親青藜拋下。” 清 陳維崧 《滿江紅·悵悵詞》詞:“問何為潦倒、青藜筆硯。老大怕逢裘馬輩,顛狂合入煙花院。”
(4).借指讀書人。 明 夏完淳 《軍宴》詩之一:“自愧青藜陪客座,幸從 細柳 識軍威。”
驄馬
亦作“騘馬”。1.青白色相雜的馬。 南朝 宋 鮑照 《結客少年場行》:“騘馬金絡頭,錦帶佩 吳 鉤。” 南朝 梁 《驄馬》詩:“驄馬鏤金鞍,柘彈落金光。” 唐 李賀 《浩歌》:“青毛騘馬參差錢,嬌春楊柳含細煙。” 清 孫枝蔚 《艷曲》之二:“青樓十萬戶,驄馬向誰家。”
(2).指御史所乘之馬或借指御史。 唐 李白 《贈韋侍御黃裳》詩之二:“見君乘驄馬,知上 太行 道。” 唐 丘為 《湖中寄王侍御》詩:“驄馬真傲吏,翛然無所求。” 明 鄭善夫 《送蘇侍御從仁使蜀》詩:“驄馬今何去,玄冥歲已殘。” 清 嚴允肇 《送宋荔裳按察四川》詩:“驄馬出 薊門 ,駕言赴 岷 峨 。”參見“ 驄馬使 ”。
障泥
垂於馬腹兩側,用於遮擋塵土的東西。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術解》:“ 王武子 善解馬性。嘗乘一馬,箸連錢障泥,前有水,終日不肯渡。 王 云:‘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徑渡。” 唐 李白 《紫騮馬》詩:“臨流不肯渡,似惜錦障泥。”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捷報》:“脂香玉黛約裙衩,障泥油壁停梳掠。”
料得
預測到;估計到。 唐 杜甫 《杜鵑行》:“蒼天變化誰料得,萬事反覆何所無。” 宋 姜夔 《憶王孫·番陽彭氏小樓作》詞:“兩綢繆,料得吟鸞夜夜愁。”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料得娘行不自由,眉上新愁壓舊愁。”《古今小說·閒雲庵阮三償冤債》:“料得夜深,眾人都睡了,忙喚梅香,輕移蓮步,直至大門邊。”
東風
(1) 從東方吹來的風
小樓昨夜又東風。——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風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漲的革命氣勢
東風吹向天地外,盪盡人間群魔妖。——《天安門詩八首》
回轡
回馬。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翠》:“﹝女﹞大言曰:‘我謁侍御王,寧謁給諫王耶!’回轡而歸。”參見“ 迴轡 ”。
猶回馬。泛指回行。 唐 杜甫 《冬狩行》:“喜君士卒甚整肅,為我迴轡擒西戎。” 唐 黃滔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長鯨入鼎兮中原,六龍迴轡兮 蜀 門。”《舊唐書·王毛仲傳》:“ 天寶 中, 玄宗 在 華清宮 ,乘馬出宮門,欲幸 虢國夫人 宅。 玄禮 曰:‘未宣敕報臣,天子不可輕去就。’ 玄宗 為之迴轡。”
闔閭城
亦作“ 闔廬城 ”。 蘇州 的別稱。《史記·吳太伯世家》“ 吳太伯 ” 唐 張守節 正義:“ 吳 ,國號也。 太伯 居 梅里 ,在 常州 無錫縣 東南六十里……至二十一代孫 光 ,使 子胥 築 闔閭城 都之,今 蘇州 也。” 唐 李嘉祐 《贈別嚴士元》詩:“春風倚棹 闔閭城 ,水國春寒陰復晴。” 明 唐寅 《春日城西》詩:“衣試新裁襪試穿, 闔閭城 外暮春天。” 清 錢謙益 《夜泊滸墅關卻寄董太僕崇相》詩之二:“ 闔廬城 下雨蕭蕭,有客方舟共策 遼 。”
夕陽
傍晚的太陽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登樂遊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