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宿上封寺

作者:何彥 朝代:明代

登岳宿上封寺原文

攀緣直上最高峰,五老山尊讓祝融。

南去香爐插天柱,東回紫蓋擁芙蓉。

入雲雞犬通仙界,出洞蒼虬隱怪松。

風送梵音人語靜,爐煙裊裊傍疏鍾。

詩詞問答

問:登岳宿上封寺的作者是誰?答:何彥
問:登岳宿上封寺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登岳宿上封寺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詞韻第一部

參考注釋

攀緣

(1) 援引他物而上,攀拉援引

(2) 比喻投靠有錢有勢的人往上爬

(3) 蔓延地生長

(4) 牽挽

直上

(1).方位詞。上,上面。用於名物詞之後。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二折:“頭直上亂紛紛雪似篩,耳邊廂颯剌剌風又擺。” 元 李景賢 《劉行首》第二折:“我身穿著百衲袍,腰纏著碌簌絛。頭直上丫髻三角。”

(2).向上,向前。 唐 丘為 《尋西山隱者不遇》詩:“絶頂一茅茨,直上三十里。”《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 侯興 與渾家都搬將入去,直上去趕。”

老山

深山。陝北民歌《劉志丹》:“十月里,天氣寒, 楊猴小 隊伍下了山,斷的個老百姓鑽老山,咱們的紅軍到來了,人人都喜歡。” 駱賓基 《山區收購站》:“看看我們老山林子的‘電氣化’到什麼程度啦。”

尊讓

克制謙讓。《管子·五輔》:“夫人必知禮然後恭敬,恭敬然後尊讓,尊讓然後少長貴賤不相逾越。”《禮記·儒行》:“儒皆兼此而有之,猶且不言仁也。其尊讓有如此者。”《淮南子·泰族訓》:“恭儉尊讓者,禮之為也。”

祝融

(1).神名。 帝嚳 時的火官,後尊為火神,命曰 祝融 。亦以為火或火災的代稱。《國語·鄭語》:“夫 黎 為 高辛氏 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呂氏春秋·孟夏》:“其神 祝融 。” 高誘 註:“ 祝融 , 顓頊氏 後, 老童 之子, 吳回 也,為 高辛氏 火正,死為火官之神。” 唐 張說 《蒲津橋贊》:“ 飛廉 煽炭, 祝融 理爐。” 清 趙翼 《八月二日天寧寺旁巽宮樓火》詩:“趨觀乃知此樓燬,剎竿突兀招 祝融 。”

(2).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 奢龍 而辯於東方,得 祝融 而辯於南方。”《漢書·揚雄傳上》:“麗 鉤芒 與驂 蓐收 兮,服 玄冥 及 祝融 。” 顏師古 註:“ 祝融 ,南方神。” 唐 韓愈 《南海神廟碑》:“考於傳記,而南海神次最貴,在北東西三神河伯之上,號為 祝融 。”

(3).傳說中的古帝。 漢 王符 《潛夫論·五德志》:“世傳三皇五帝,多以為 伏羲 、 神農 為二皇,其一者或曰 燧人 ,或曰 祝融 ,或曰 女媧 ,其是與非未可知也。”

(4).峰名。 衡山 的最高峰。據《路史》雲, 祝融 葬 衡山 之陽,是以名之。 唐 韓愈 《謁衡岳廟》詩:“ 紫蓋 連延接 天柱 , 石廩 騰擲堆 祝融 。” 宋 楊萬里 《送劉子思往衡陽》詩:“ 洞庭 昨夜起霜風,翩然欲登 石廩 與 祝融 。”

香爐

燒香用的器具,尤指用於宗教儀式中吊在鏈子上擺動的有蓋香爐

天柱

(1).古代神話中的支天之柱。《淮南子·墬形訓》:“昔者 共工 與 顓頊 爭為帝,怒而觸 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維絶。”《神異經·中荒經》:“ 崑崙 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圓如削。”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詩:“黨徒們呀,快把你們的頭顱借給我來!快把這北方的天柱碰壞!碰壞!”

(2).比喻負重任者。 田漢 《關漢卿》第五場:“可是自從讀了 文丞相 的《正氣歌》,才知道現在也還有這樣不愧前人的地維、天柱,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勇氣了。”

(3).耳的別名。《太平御覽》卷三六六引《長沙耆舊傳》:“太尉 劉壽 少遇相師,相師曰:‘耳為天柱,今君耳城郭,必典家邦。’”

(4).山名。在 山東 平度縣 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山東七·萊州府》:“ 天柱山 ,州( 平度州 )北五十里,絶頂巉巖,聳立如柱。”

(5).山名。又名 霍山 。在今 安徽 。 西漢 元封 五年(公元前106年) 武帝 南巡,登其山,號為南嶽,即此。《史記·孝武本紀》:“上巡 南郡 ,至 江陵 而東,登禮 潛 之 天柱山 。” 裴駰 集解引 應劭 曰:“ 潛縣 屬 廬江 , 南嶽 霍山 也。”

(6).山名。在 浙江省 餘杭縣 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浙江二·杭州府》:“﹝ 大滌山 ﹞其右為 天柱山 ,高六百六十丈……為第五十七福地。”

(7).山名。 陝西 岐山 的別名。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陝西四·鳳翔府》:“ 岐山 亦曰 天柱山 。”

(8).星名。屬於東方七宿中的角宿。《晉書·天文志上》:“三台六星,兩兩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星經》卷上:“天柱五星在紫微宮內,近東垣,主建教等二十四氣也。”

紫蓋

紫色車蓋。帝王儀仗之一。借指帝王車駕。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陪龍駕於 伊 洛 ,侍紫蓋於 鹹陽 。” 前蜀 韋莊 《秦婦吟》:“適逢紫蓋去蒙塵,已見白旗來匝地。” 清 納蘭性德 《憶江南》詞:“紫蓋忽臨雙鷁渡,翠華爭擁六龍看。”

芙蓉

(1) 芙蓉花。中國的錦葵植物( Hibiscus mutabilis ),花美麗,白色或粉紅色,在夜間變深紅色

(2) 荷花的別名。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木

雲雞

傳說中隨仙道升天之雞。 南朝 梁 江淹 《悼室人》詩之七:“庭鶴哀以立,雲雞肅且寒。” 胡之驥 註:“《論衡》曰: 淮南王 得道,犬吠天上,鷄鳴雲中。”

通仙

見“ 通仙 ”。

亦作“ 通僊 ”。1.謂眾仙。《文選·孫綽<游天台山賦>》:“肆覲天宗,爰集通仙。” 李善 註:“通仙,謂眾仙也。”

(2).謂非凡,不同一般。 明 沉鯨 《雙珠記·風鑒通神》:“ 庖犧 遺緒費鑽研,賴有 君平 演後傳,徵應妙通僊,休咎幾微如見。”

(3).形容本領極大。 茅盾 《子夜》十一:“ 徐曼麗 就是通仙,也不能馬上就知道我在這裡。”

蒼虬

亦作“ 蒼虯 ”。1.青色的龍。 三國 魏 曹植 《九詠》:“駟蒼虬兮翼轂,駕陵魚兮驂鯨。” 唐 王勃 《尋道觀》詩:“蒼虬不可得,空望白雲衢。” 明 楊柔勝 《玉環記·延賞慶壽》:“蒼虬白鶴常廝守,松柏同榮,歲寒不朽。”

(2).形容樹木盤曲的枝幹。 宋 王沂孫 《疎影·詠梅影》詞:“蒼虯欲捲漣漪去,慢蛻卻、連環香骨。” 清 顧炎武 《歲九月虜令伐我墓柏二株》詩:“老柏生崇岡,本是蒼虬種。”

見“ 蒼虬 ”。

隱怪

謂鬼物奇怪之事。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四》:“ 晉 梁 隱怪之譚,好事之所掇拾。”

梵音

(1).梵唄。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經師論》:“詠經則稱為轉讀,歌讚則號為梵音。” 唐 宋之問 《奉和幸三會寺應制》:“梵音迎漏徹,空樂倚雲懸。” 明 何景明 《再至寺》詩:“古壁棲金象,花宮出梵音。” 清 袁於令 《西樓記·捐姬》:“聽松風梵音,偶來蕭寺,看他疏寫千張紙。” 李涵秋 《廣陵潮》第六七回:“一面命小和尚替太太們點齊香燭,請大家拜佛。霎時鐃鈸叮噹,梵音高唱。”

(2).佛教謂大梵天王所出的音聲。亦指佛、菩薩的音聲。《法苑珠林》卷四九:“何等為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徹,四者其音深滿,五者周徧遠聞。具此五者,乃名梵音。”《三藏法數》卷三二:“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聲,而有五種清淨之音也。”

(3).猶梵語。亦泛指 印度 的語言。 唐 黃滔 《靈山塑北方毗沙門天王碑》:“夫 毗沙門 ,梵音, 唐 言多聞也。” 五代 齊己 《贈念<法華經>僧》詩:“更堪誦入陀羅尼, 唐 音梵音相雜時。” 明 王鏊 《震澤長語·音韻》:“華音論讀,必以一音為一讀;梵音論諷,雖一音,而一音之中,自有抑揚高下。” 郭沫若 《文藝論集·太戈爾來華的我見》:“我雖然不曾躬聆他的梵音,但是我在印刷物上看見過他《從印度帶去的使命》。”

爐煙

見“ 爐煙 ”。

亦作“ 爐煙 ”。1.熏爐或香爐中的煙。 南朝 梁簡文帝 《曉思詩》:“爐煙入斗帳,屏風隱鏡臺。” 宋 蘇軾 《青牛嶺高絕處有小寺人跡罕到》詩:“暮歸走馬沙河塘,爐煙裊裊十里香。” 清 支機生 《珠江名花小傳》:“爐煙暗遞浩歌聲。”

(2). 廬山 香爐峰 的雲氣。借指 香爐峰 。 宋 梅堯臣 《寄王江州》詩:“何嘗聞堠火,唯是對爐煙。潮到 盆城 否?猶期信可傳。”

(3).舊時宮殿前丹墀設焚香爐,後因以指代宮廷、朝官。 唐 無名氏 《元日觀上公獻壽賦》:“趨雲陛以陳詞,向爐煙而稽首。” 唐 韋應物 《燕李錄事》詩:“與君十五侍皇闈,曉拂爐煙上赤墀。” 唐 方乾 《送杭州李員外》詩:“必恐駐班留立位,前程一步是爐煙。”

(4).指爐火。 宋 周邦彥 《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詞:“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爐,一本作“ 罏 ”。

裊裊

(1) 形容煙氣繚繞升騰

裊裊浮航金畫龍。——溫庭筠《台城曉朝曲》

青煙裊裊

(2) 形容細長柔軟的東西隨風擺動

垂楊裊裊

(3) 形容聲音延長不絕,宛轉悠揚

餘音裊裊

(4) 體態柔美的樣子

裊裊 *

疏鍾

亦作“踈鐘”。稀疏的鐘聲。 清 陳廷敬 《送少師衛公致政還曲沃》詩:“夢繞細旃聞夜雨,春回 長樂 遠踈鐘。” 清 岑霽 《貫華閣晚眺》詩:“輕飈起長林,踈鐘應嵓谷。”

詩詞推薦

  • 燕歸梁

    佚名宋代〕月里雲裝冷艷裁。獨秀在岩隈。雪中昨夜一枝開。探春色、歲前來。清香折得,多情寄與,人向隴頭回。憑君移取
  • 和劉太守十州詩菊花洲

    陳瓘宋代〕光景不留人易老,恨無羽翼出塵埃。世間那有飛升藥,且傍汀洲採菊來。
  • 臘八日夜直

    曾國藩清代〕翻從官宿得閒時,仙掖深深晝掩帷。靜向古人書易入,寒偏今日酒堪持。濃饘說獻宮中佛,晴雪看分禁里墀。日暮
  • 何舟宋代〕魯望隱時曾為釣,季鷹歸日已成名。
    登岳宿上封寺原文_登岳宿上封寺的賞析_古詩文
  • 再題創得齋

    乾隆清代〕松下山齋倚翠嶠,弗頻至以棧蹊遙。小游適喜仲秋睱,歷數因過十九橋。咫尺懸居開月宇,泬寥蕭景繪晴寮。西成
  • 呈劉推景仁

    彭汝礪宋代〕萬里依依欲見君,浪煩車馬走乾坤。頻經患難心方老,久厭塵埃眼欲昏。幾日不歸南郡帳,清宵長夢翟公門。側聞
  • 雜感

    陸游宋代〕早仕讒銷骨,遲歸悔噬臍。短衣猶掩脛,窮巷固多泥。婢喜蠶三幼,奴貪雨一犁。衡茅明我眼,刮膜謝金篦。
  • 頌古三十八首

    釋從瑾宋代〕威風凜凜不容攀,跳入懷中便解顏。不是酒腸寬似海,爭知詩膽大如山。
    登岳宿上封寺原文_登岳宿上封寺的賞析_古詩文
  • 夏日龍井書事·其一

    釋道潛宋代〕翠櫪高蘿結晝陰,驕陽無地迫吾身。石崖細聽紅泉落,林果初嘗碧奈新。揮麈已欣從惠遠,談經終恨少遺民。何時
  • 寄杜員外(員外垂示詩,因作此寄上)

    郭受唐代〕新詩海內流傳久,舊德朝中屬望勞。郡邑地卑饒霧雨,江湖天闊足風濤。松花酒熟傍看醉,蓮葉舟輕自學操。春興
    登岳宿上封寺原文_登岳宿上封寺的賞析_古詩文
  • 小泊英州二首

    楊萬里宋代〕人人藤葉嚼檳榔,戶戶茅檐覆土床。只有春風不寒乞,隔溪吹度柚花香。
    登岳宿上封寺原文_登岳宿上封寺的賞析_古詩文
  • 次韻酬杜材卿

    張鎡宋代〕樓寒鶴骨舊竛竮,別後溪山夢不扃。世事益知推去好,鬢毛渾減向來青。詩篇又見聲諧律,才興何疑刃照硎。愁里
  • 九日答胡絹庵明府

    伍瑞隆明代〕重陽風雨不成秋,官署山亭一樣愁。載酒未酬籬畔菊,題詩空上水邊樓。邀歡豈必期來歲,卜醉還應續舊遊。寄語
  • 較藝和王禹玉內翰

    梅堯臣宋代〕分庭答拜士傾心,卻下朱簾絕語音。白蟻戰來春日暖,五星明處夜堂深。力搥頑石方逢玉,盡撥寒沙始見金。淡墨
  • 鷓鴣天(元夕不出)

    姜夔宋代〕憶昨天街預賞時。柳慳梅小未教知。而今正是歡游夕,卻怕春寒自掩扉。簾寂寂,月低低。舊情惟有絳都詞。芙蓉
  • 送提點少卿丈還鄱陽

    彭汝礪宋代〕秋風吹雨響梧桐,南岸遙山翠幾重。稍愛樓台足清曠,可憐樽俎未從容。三溪天外橫新水,五老雲間出舊峰。邂逅
  • 題竹

    張嵲宋代〕南州困歊暑,蔽映資篔簹。簾捲午陰靜,窗開夕氣涼。徑幽憐筍密,庭空喜乾長。相期待歲晏,持以凌繁霜。
  • 偈頌一百零三首·其一百二

    釋月澗宋代〕厖眉雪頂采樵翁,誤入天台第幾重。回首不知塵世隔,月明知樂響瑤宮。
  • 坐槃阿精舍即事

    乾隆清代〕古中盤今慧因寺,其傍精舍名槃阿。六年一瞬坐十笏,光陰石火真無何。果然中盤勝以石,攢簇硱磳窗前羅。蕭謖
  • 落梅風

    賈仲名元代〕離魂魄。似失心。思昏沈悶圍愁浸。白日裡忘餐夜廢寢。自尋思不知因甚。
登岳宿上封寺原文_登岳宿上封寺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