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端州秀宴席

作者:劉跂 朝代:宋代

晁端州秀宴席原文

同寮貴公子,好事敵原嘗。

晁侯更蕭散,不愛囊中裝。

步兵玉觥滑,洞庭金丸香。

宛轉蓴帶細,紛綸鱠縷長。

鰒魚三百飣,豈必河之魴。

咄嗟事便辦,侍御色不忙。

熙熙春台上,醉語各相忘。

湯餅最後出,雖飽別有腸。

願君善遇客,歡樂殊未央。

不須投車轄,敬舉主人觴。

詩詞問答

問:晁端州秀宴席的作者是誰?答:劉跂
問:晁端州秀宴席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陽韻

參考注釋

同寮

見“ 同僚 ”。

貴公

(1).王公貴人。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王粲》:“家本 秦 川,貴公子孫,遭亂流寓,自傷情多。” 元 戴表元 《送鄭若晦游建業序》:“自其始游,臺闥之貴公,方岳之名卿,聞其才,多禮致之。” 明 袁宏道 《京洛篇》:“疊身事貴公,習諛苦不早。”

(2).對居上公貴位者的尊稱。《晉書·張重華傳》:“若今便以貴公為王者,設貴公以 河 右之眾,南平 巴 蜀 ,東掃 趙 魏 ,修復舊都,以迎天子,天子復以何爵何位可以加賞?”

(3).特指 三國 魏 高貴鄉公 曹髦 。《晉書·職官志序》:“ 宣王 既誅 曹爽 ,政由己出,網羅英俊,以備天官,及 蘭卿 受羈, 貴公 顯戮,雖復策名 魏 氏,而乃心 皇晉 。”

好事

喜歡多事。愛參與他人事務的

原嘗

戰國 時期 趙國 平原君 和 齊國 孟嘗君 合稱。 漢 班固 《西都賦》:“節慕 原 嘗 ,名亞 春 陵 。”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四:“又古稱‘ 原 嘗 ’,謂 趙 平原君 、 齊 孟嘗君 ,皆舉第二字言之。”

蕭散

猶蕭灑。形容舉止、神情、風格等自然,不拘束;閒散舒適。《西京雜記》卷二:“ 司馬相如 為《上林》、《子虛》賦,意思蕭散,不復與外事相關。” 唐 張九齡 《林亭詠》:“從茲果蕭散,無事亦無營。” 宋 曾鞏 《招隱寺》詩:“我亦本蕭散,至此更怡然。” 清 方苞 《重建潤州鶴林寺記》:“佛之理吾不信,而竊喜其教,絶婚宦,公貨財,布衣疏食,隨地可安,士之蕭散孤介,而不欲違其本心者,往往匿跡於其中。”

(1).消散;消釋。《晉書·恭帝紀論》:“雖有手握戎麾,心存舊國,迴首無良,忽焉蕭散。” 唐 皎然 《送大寶上人歸楚山》詩:“獨鶴翩翻飛不定,歸雲蕭散會無因。” 明 劉基 《自天章入城作》詩:“煩襟得蕭散,似欲忘覉旅。”

(2).蕭條;淒涼。 南朝 梁 何遜 《和司馬博士詠雪》:“蕭散忽如盡,徘徊已復新。” 唐 韋應物 《獨游西齋寄崔主簿》詩:“秋齋正蕭散,煙水易昏夕。” 宋 蘇軾 《和李太白》:“野情轉蕭散,世道有翻覆。” 清 曹寅 《宿金氏園亭》詩:“蕭散人問意,孤雲第幾峰。”

中裝

中國的一種舊式服裝

步兵

(1) 以徒步作戰進行訓練、武裝和裝備的兵種

(2) 徒步行軍和打仗的士兵

玉觥

玉制的酒杯。亦以代酒。 唐 張辭 《上鹽城令述德》詩:“訟堂無事調琴軫,郡閣何妨醉玉觥。” 宋 梅堯臣 《和劉原父舍人樂郊》:“渠渠有深堂,燕賓飛玉觥。”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金丸

(1).金制的彈丸。《西京雜記》卷四:“ 韓嫣 好彈,常以金為丸,所失者日有十餘。 長安 為之語曰:‘苦饑寒,逐金丸。’京師兒童每聞 嫣 出彈,輒隨之,望丸之所落,輒拾焉。” 唐 駱賓王 《疇昔篇》:“且知無玉饌,誰肯逐金丸?” 宋 陸游 《檢舊詩偶見》:“正馳玉勒沖紅雨,又挾金丸伺翠衣。”

(2).指金黃色的果實。 明 高啟 《東丘蘭若見枇杷》詩:“居僧記取南風后,留箇金丸待我嘗。”

(3).比喻明亮的圓月。 宋 蘇轍 《中秋見月寄子瞻詩》:“浮雲捲盡流金丸, 戲馬臺 西山鬱蟠。”

宛轉

(1) 圓場;圓成

店主八折了五兩銀子,沒處取討,索性做個宛轉。——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2) 輾轉

路宛轉石間。——《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宛轉而不臥

(3) 婉轉

紛綸

(1).雜亂貌;眾多貌。《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紛綸威蕤,堙滅而不稱者,不可勝數也。”《漢書》作“紛輪”。 宋 蘇軾 《三笑圖贊》:“萬生紛綸,何鄙何妍,各笑其笑,未知孰賢?” 明 高啟 張憲 《舞劍聯句》:“屋翻影紛綸,地殷勢揮霍。” 清 唐孫華 《夏日齋中讀書》詩之一:“紛綸布經籍,汎濫陳篇章。”

(2).淵博。《後漢書·逸民傳·井丹》:“ 井丹 字 大春 ……通五經,善談論,故京師為之語曰:‘五經紛綸 井大春 。’” 李賢 註:“紛綸,猶浩博也。” 南朝 陳 徐陵 《在北齊與宗室書》:“或有漁獵三史,紛綸五經。”

(3).忙碌;忙亂。 唐 杜甫 《麗人行》:“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 宋 洪邁 《夷堅乙志·玉華侍郎》:“人世紛綸,真可厭苦。”

(4).華美。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紛綸翕響,冠眾藝兮。” 唐 葉季良 《賦得琢玉成器》:“片玉寄幽石,紛綸當代名。”

鱠縷

魚片、肉絲。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酒食》:“又鱠法,鯉一尺,鯽八寸,去排泥之羽,鯽員天肉腮後鬐前,用腹腴拭刀,亦用魚腦,皆能令鱠縷不著刀。” 宋 蘇軾 《春菜》詩:“茵蔯甘菊不負渠,鱠縷堆盤縴手抹。” 清 方文 《品魚·中品·鯖》詩:“五侯不可作,鱠縷至今傳。”

三百

《論語·為政》:“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刑昺 疏:“按今《毛詩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內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數。”後以“三百”指代《詩經》。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三百之蔽,義歸無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詩集>序》:“文士得三百之義者,莫如 杜子美 。”參見“ 三百篇 ”。

豈必

猶何必。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清 顧樵 《秋夜柬顧茂倫》詩:“哀樂境所遇,豈必 雍門 琴!” 清 魏源 《游山吟》之六:“倚天拔地自雄放,豈必面目同員方!”

咄嗟

霎時

顧盼可以盪川岳,咄嗟可以降雷雨。——王勃《上劉右相書》

侍御

(1).侍奉(君王)。《書·冏命》:“今予命汝作大正,正於羣僕侍御之臣。”《史記·樂毅列傳》:“今足下使人數之以罪,臣恐侍御者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又不白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書對。” 宋 蘇轍 《梁惟簡供備庫使誥》:“朕惟崇慶,日總萬機,號令所至,澤遍海內。況其左右侍御之臣,朝夕執事之勞,而有不被其賜者乎?”《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禮部官見了 玉英 這個容儀,已是萬分好了。但祇年紀幼小,恐不諳侍御,發回寧家。”

(2).侍奉君王的人。《書·冏命》:“昔在 文 武 ,聰明齊聖。小大之臣,鹹懷忠良,其侍御僕從,罔匪正人。” 孔 傳:“小臣皆良,僕役皆正。”《列子·周穆王》:“既寤,所坐猶嚮者之處,侍御猶嚮者之人。”

(3).指帝王的侍姬。《公羊傳·僖公二年》:“ 獻公 朝諸大夫而問焉,曰:‘寡人夜者寢而不寐,其意也何?’諸大夫有進對者曰:‘寢不安與,其諸侍御有不在側者與?’ 獻公 不應。” 清 李漁 《玉搔頭·情試》:“陛下的心事,臣等盡知,不過為皇嗣未生,東宮暫缺,故此要博選嬪妃,以充侍御耳。”

(4).泛指婢妾。《漢書·外戚傳上·孝昭上官皇后》:“ 安 醉則裸行內,與後母及父諸良人、侍御皆亂。” 顏師古 註:“良人謂妾也。侍御則兼婢矣。”

(5).為尊者御車。《孔子家語·觀周》:“ 公 曰:‘諾。’與 孔子 車一乘,馬二疋,豎子侍御。”

(6).唐代稱殿中侍御史、監察御史為侍御。後世因沿襲此稱。 唐 李白 有《贈韋侍御黃裳》詩。 王琦 注引《因話錄》:“御史台三院,一曰台院,其僚曰侍御史,眾呼為端公;二曰殿院,其僚曰殿中侍御史,眾呼為侍御;三曰察院,其僚曰監察御忠,眾呼亦曰侍御。” 明 車璽 《<河汾諸老詩集>序》:“侍御 沁水 李公 叔淵 企仰鄉賢。”《花月痕》第二回:“一路蕭蕭疎疎,落起細雨來。同行一為 謝小林 侍御,一為 鄭仲池 太史。”

(7).指專供帝王食用的極精細的米糧。《詩·大雅·召旻》“彼疏斯粺” 漢 鄭玄 箋:“米之率,糲十,粺九,鑿八,侍御七。” 孔穎達 疏:“其術在《九章·粟米之法》。彼云:‘粟率五十,糲米三十,粺二十七,鑿二十四,御二十一。’言粟五升,為糲米三升。以下則米漸細,故數益少。四種之米,皆以三約之,得此數也。” 清 袁枚 《隨園隨筆·摘注論語》:“王所食也,米至侍御而細極矣。”

熙熙

(1) 溫和歡樂的樣子

其餘,則熙熙而樂。——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2) 熱鬧的樣子

天下熙熙。——《史記·貨殖列傳》

笑語熙熙。——唐· 李朝威《柳毅傳》

春台

(1).春日登眺覽勝之處。《老子》:“荒兮其未央,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 唐 賈島 《送劉式洛中覲省》詩:“晴峯三十六,侍立上春臺。” 郭沫若 《水調歌頭·喜雪》詞:“驅旱魃,除蟲害,登春臺。”

(2).飯桌。《水滸傳》第六回:“只見灶邊破漆春臺,只有些灰塵在面上。”《儒林外史》第二回:“管家捧上酒飯,雞、魚、鴨、肉,堆滿春臺。”

(3).禮部的別稱。

醉語

醉後的胡言。 唐 盧綸 《無題》詩:“高歌猶愛思歸引,醉語惟夸漉酒巾。” 宋 江休復 《江鄰幾雜誌》:“ 宋 次道 集 顏魯公 文為十五卷,詩才十八首,多是 湖州 宴會聯句詩,公必在其間,又有大言、小言、樂語、滑語、讒語、醉語。” 明 王世貞 《亂後初入吳舍弟小酌》詩:“不堪追往昔,醉語亦傷神。”

相忘

彼此忘卻。《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宋 蘇軾 《送穆越州》詩:“江海相忘十五年,羨君松柏蔚蒼顏。” 白采 《被擯棄者》:“我寶寶一天一天的煩聒我,同伴都像與我相忘了。”

湯餅

(1).水煮的麵食。《釋名·釋飲食》:“蒸餅、湯餅、蠍餅,金餅、索餅之屬,皆隨形而名之也。”《初學記》卷二六引 晉 束晳 《餅賦》:“玄冬猛寒,清晨之會,涕凍鼻中,霜凝口外,充虛解戰,湯餅為最。” 宋 黃朝英 《緗素雜記·湯餅》:“余謂凡以麪為食具者,皆謂之餅,故火燒而食者呼為燒餅,水瀹而食者呼為湯餅,籠蒸而食者呼為蒸餅。”《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羹湯者,有‘湯餅’之意存焉。古無‘麵’字,凡麺食一概都叫作‘餅’。”

(2).指湯餅會。 清 胡鳴玉 《訂訛雜錄·湯餅》:“生兒三日會客,名曰湯餅。” 清 唐孫華 《賀王冰庵太守納姬》詩之二:“明年湯餅應呼我,帶醉題麞一笑譁。”參見“ 湯餅會 ”。

最後

在時間或次序上在所有其他的後面,最末

最後通牒

這本書的最後一頁

善遇

善加禮遇,優遇。《史記·孟嘗君列傳》:“ 孟嘗君 客無所擇,皆善遇之。”《史記·酷吏列傳》:“都素聞其聲,於是善遇,與結驩。”《資治通鑑·漢高帝元年》:“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

歡樂

快樂

自敘少小時歡樂事。——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一個歡樂的夜晚

未央

未已;未盡

夜如何其?夜未央。——《詩·小雅·庭燎》

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楚辭·離騷》

此恨未央

不須

不用;不必。《後漢書·逸民傳·周黨》:“臣聞 堯 不須 許由 、 巢父 ,而建號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齊 ,而王道以成。” 唐 張志和 《漁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哥哥若到 襄陽府 ,怕你不須見我爹爹媽媽。”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養著四大盆石榴,兩盆夾竹桃,和許多不須費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

車轄

亦作“ 車鎋 ”。 1.車軸兩端的鍵,即銷釘。《漢書·遊俠傳·劉遵》:“ 遵 耆酒,每大飲,賓客滿堂,輒關門,取客車轄投井中,雖有急,終不得去。” 晉 傅玄 《傅子·闕題一》:“塞一蟻孔而河決息,掩一車轄而覆乘止。立法令者亦宜舉要。” 晉 葛洪 《抱朴子·應嘲》:“ 墨子 刻木雞以厲天,不如三寸之車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一·諸鐵器》:“車轄,即車軸鐵轄頭,一名車缸。”

(2).星名。 漢 張衡 《周天大象賦》:“長沙明而獻壽,車轄朗而陳兵。”

舉主

舊時對被推薦者而言,推薦者為其舉主。《晉書·應詹傳》:“今凡有所用,宜隨其能否而與舉主同乎褒貶,則人有慎舉之恭,官無廢職之吝。”《舊唐書·魏玄同傳》:“今欲務得實才,兼宜擇其舉主。” 清 侯方域 《南省試策二》:“保舉即古之薦辟也,其法不始於今日,即不稱而坐其舉主,亦不始於今日。”

詩詞推薦

晁端州秀宴席原文_晁端州秀宴席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