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天塹雄都原文
天塹雄都,龍虎盤迴,弓劍藏舟。
自翠華縹鳳,宸游不返,黃旗紫蓋,王氣全收。
鐵鎖沉江,銅駝臥棘,肉食何人為國謀。
風雲散,聽一聲鼙鼓,瓦裂金甌。
梧桐敗葉驚秋。
見六代、繁華掃地休。
嘆景陽舊井,銀瓶長墜,樂昌破鏡,玉筋空流。
白社尊罍,烏衣門巷,菸草迷茫不可求。
孤臣泣,過伶仃洋里,惶恐灘頭。
詩詞問答
問:沁園春·天塹雄都的作者是誰?答:吳本泰
問:沁園春·天塹雄都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尤韻
參考注釋
天塹
(1) 天然形成的隔斷交通的大壕溝
長江天塹
(2) 長江
金陵空壯觀,天塹淨波瀾。—— 李白《金陵》
(3) 錢塘江
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柳永《望海潮》
(4) 黃河
天塹波光搖落日,太行山色照中原。—— 金· 李汾《汴梁雜詩》
雄都
險要雄偉的城邑。 唐 王勃 《夏日登韓城門樓寓望序》:“ 秦 塞雄都,今日列山河之郡。” 明 唐順之 《點蒼山歌贈雪屏趙考功》:“昔日不毛今雄都,山中鷄犬散不取。” 郭沫若 《訪鞍鋼》詩:“ 馬鞍山 下有雄都,階級精神展畫圖。”
龍虎
(1) 形容皇帝的氣派
(2) 比喻英雄豪傑
皆為龍虎。——《史記·項羽本紀》
盤迴
亦作“ 盤迴 ”。盤旋迴繞。《漢武帝內傳》:“宮中嬪御望閣上有丹霞蓊蔚而起,霞滅,見赤龍盤迴棟間。”《魏書·侯莫陳悅傳》:“數日之中,盤迴往來,不知所趣。” 唐 韓愈 《桃源圖》詩:“流水盤迴山百轉,生綃數幅垂中堂。”《長安客話·惡峪》引 明 頓銳 《惡峪行》:“山形雖惡中洞然,曲折盤迴可尋索。” 程善之 《自蕪湖至徽州道中》詩:“盤迴忽入谷,途窮目為眴。”
槃回:蜿蜒盤曲。 漢 馬融 《廣成頌》:“ 金山 、 石林 ,殷起乎其中……隆穹槃回,嵎峗錯崔。”
弓劍
(1).弓與劍。《禮記·曲禮上》:“受弓劍者以袂。”《淮南子·氾論訓》:“古之兵,弓劍而已矣。”
(2).指武藝或用武。 唐 柳宗元 《韋道安》詩:“ 道安 本儒士,頗擅弓劍名。” 宋 葉適 《贈李秀才肖舒》詩:“寺傳弓劍煙嵐外,門掩詩書浪泊間。” 明 陳子龍 《中都》詩:“ 塗山 弓劍地,千載頌苞桑。”
(3).傳說 黃帝 騎龍仙去,群臣攀附欲上,致墜帝弓。又 黃帝 葬 橋山 ,山崩,棺空,唯劍存。見《史記·封禪書》、 漢 劉向 《列仙傳·黃帝》。後因以“弓劍”為對已故帝王寄託哀思之詞。《魏書·肅宗紀》:“何圖一旦,弓劍莫追,國道中微,大行絶祀。” 隋 牛弘 《隋文帝頌》:“慕深考妣,哀纏弓劍。” 唐 杜甫 《送覃二判官》詩:“先帝弓劍遠,小臣餘此生。” 清 徐枋 《顧氏松風寢記》:“而事關故國,莫不動先王弓劍之思焉。”
藏舟
《莊子·大宗師》:“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王先謙 集解:“舟可負,山可移。 宣 云:‘造化默運,而藏者猶謂在其故處。’”後用以比喻事物不斷變化,不可固守。 唐 駱賓王 《樂大夫輓詞》之二:“居然同物化,何處欲藏舟。” 唐 岑參 《韓員外夫人清河縣君崔氏輓歌》之二:“遽聞傷別劍,忽復嘆藏舟。”
翠華
(1).天子儀仗中以翠羽為飾的旗幟或車蓋。《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建翠華之旗,樹靈鼉之鼓。” 李善 註:“翠華,以翠羽為葆也。” 南朝 梁 沉約 《九日侍宴樂游苑》詩:“虹旌迢遞,翠華葳蕤。”
(2).為御車或帝王的代稱。 唐 陳鴻 《長恨歌傳》:“ 潼關 不守,翠華南幸。” 宋 陸游 《曉嘆》詩:“翠華東廵五十年,赤縣神州滿戎狄。” 清 陳維崧 《游顧龍山》詩:“聞説當年翠華廵,朱旗暗卷殘碑在。”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壇》:“想翠華,守枯 煤山 幾枝花。”
宸游
亦作“ 宸游 ”。帝王之巡遊。 唐 蘇頲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詩:“主第山門起 灞川 ,宸游風景入初年。” 宋 蔡襄 《上元進詩》:“宸游不為三元夜,樂事全歸萬眾心。” 元 柳貫 《同楊仲禮和袁集賢上都詩》:“朱夏宸游正,清秋武衛閒。” 清 唐孫華 《茹明府招飲虎丘梅花樓》詩:“宸游望幸當三月,使節先馳驗二星。”
見“ 宸游 ”。
黃旗紫蓋
黃旗紫蓋狀的雲氣。古人認為是出天子之祥瑞。《三國志·吳志·孫晧傳》“ 建衡 三年”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 丹陽 刁玄 使 蜀 ,得 司馬徽 與 劉廙 論運命歷數事, 玄 詐增其文,以誑國人曰:‘黃旗紫蓋見於東南,終有天下者, 荊 揚 之君乎?’”《宋書·符瑞志上》:“ 漢 世術士言:‘黃旗紫蓋,見於鬥牛之間, 江 東有天子氣。’” 宋 張淏 《雲谷雜記補編·紫蓋黃旗》:“ 六朝 以來,都於東南,故有黃旗紫蓋之語,文士多引用之,雖皆知其為符瑞事,而罕有究其義者。”
王氣
舊指象徵帝王運數的祥瑞之氣。《東觀漢記·光武帝紀》:“望氣者言, 舂陵城 中有喜氣,曰:‘美哉王氣,鬱鬱蔥蔥。’” 唐 劉禹錫 《西塞山懷古》詩:“ 王濬 樓船下 益州 , 金陵 王氣黯然收。”《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髮跡》:“這術士喚做 廖生 ……忽一日夜坐,望牛斗之墟,隱隱有龍文五采,知是王氣。”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五章:“ 崇禎 眼看我們 李闖王 要得天下,所以趕快挖了 李 家祖墳,泄了 李 家祖墳上的王氣。”
銅駝
亦作“ 銅駞 ”。1.銅鑄的駱駝。多置於宮門寢殿之前。 晉 陸翽 《鄴中記》:“二銅駞如馬形,長一丈,高一丈,足如牛,尾長三尺,脊如馬鞍,在 中陽門 外,夾道相向。”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物異》:“ 漢元帝 竟陵 元年, 長陵 銅駝生毛,毛端開花。” 元 薩都剌 《梅仙山行》:“ 鹹陽 秋色壓宮樹,金人夜泣銅駝悲。” 清 唐孫華 《讀梅村先生<鹿樵紀聞>有感題長句六句之一》詩:“銅駝堙沒宮門草,金狄摩挲海上塵。”
(2).即 銅駝街 。 南朝 陳 徐陵 《洛陽道》詩之一:“東門向 金馬 ,南陌接 銅駝 。” 金 元好問 《送張君美往南中》詩:“ 陽平 城邊握君手,不似 銅駞 洛陽 陌。” 清 顧炎武 《洛陽》詩:“ 金谷 荒煙合, 銅駞 蔓草縈。”參見“ 銅駝街 ”。
(3).借指京城,宮廷。 明 許潮 《龍山宴》:“ 洛陽 禾黍西風亂,銅駝王氣朝雲散。” 清 秋瑾 《日人石井君索和》詩:“銅駝已陷悲回首,汗馬終慚未有功。”
肉食
以肉類為食物;吃葷
肉食動物
人為
(1) 人造成
一種人為的裝飾品
(2) 人去乾、做
事在人為
國謀
(1).關於國事的謀劃。《戰國策·趙策二》:“寡人宮居,屬於師傅,不得與國謀。”
(2).為國家打算。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求道者,身計也;惜費者,國謀也。身計國謀,不可兩遂。誠臣徇主而棄親,孝子安家而忘國,各有行也。”
風雲
①風和云:天有不測~。 ②比喻變幻動盪的局勢:~突變。鼙鼓
小鼓和大鼓。古代軍所用;古代樂隊也用。《周禮·春官·鍾師》:“掌鼙鼓縵樂。”《呂氏春秋·古樂》:“ 有倕 作為鼙鼓鐘磬。”《六韜·兵徵》:“金鐸之聲揚以清,鼙鼓之聲宛以鳴。”《漢書·史丹傳》:“或置鼙鼓殿下,天子自臨軒檻上,隤銅丸以擿鼓,聲中嚴鼓之節。” 晉 陸機 《演連珠》之三六:“臣聞柷敔希聲,以諧金石之和;鼙鼓疏擊,以節繁絃之契。” 唐 白居易 《長恨歌》:“ 漁陽 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清 王韜 《瀛壖雜誌》:“拔髮騎龍望斾旌,經年鼙鼓未休兵。” 陳毅 《寄耿星同志》詩:“黑 非 獨立驚鼙鼓,數行韻語報平安。”
瓦裂
像瓦片一般碎裂。比喻分裂或崩潰破敗。《尚書大傳》卷三:“ 紂 之卒輻分, 紂 之車瓦裂。”《魏書·匈奴劉聰等傳序》:“ 桓 靈 失政,九州瓦裂。” 明 宋濂 《題顧主簿上蕭侍御書後》:“立身一敗,萬事瓦裂。”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保路運動·四川鐵路案檔案》:“或有不軌之徒從中鼓煽,強者併命於尋仇,弱者絶望於逃死,眾志一暌,全體瓦裂,終非國家福也。”
金甌
(1).金的盆、盂之屬。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四:“婦以金甌、麝香囊與婿別,涕泣而分。”《明史·錢龍錫傳》:“帝倣古枚卜典,貯名金甌,焚香肅拜,以次探之。” 清 黃遵憲 《感事》詩:“金甌親卜比公卿,領取冰銜十日榮。”
(2).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國土。《南史·朱異傳》:“﹝ 武帝 ﹞嘗夙興至 武德閤 口,獨言:‘我國家猶若金甌,無一傷缺。’” 唐 司空圖 《南北史感遇》詩之五:“兵圍 梁 殿金甌破,火發 陳 宮玉樹摧。” 清 秋瑾 《鷓鴣天》詞:“金甌已缺總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 毛 * 《清平樂·蔣桂戰爭》詞:“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3).酒杯的美稱。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蔡宅祝壽》:“春花明彩袖,春酒泛金甌。” 明 沉采 《千金記·夜宴》:“碧月照金甌,銀河燦珠斗。”
梧桐
一種落葉喬木,長柄葉呈掌狀分裂,開黃綠色單性花。木材質輕而堅韌,可制樂器等。種子可食,亦可榨油
左右種梧桐。——《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驚秋
(1).秋令驀地來到。 唐 韋應物 《府舍月游》詩:“橫河俱半落,泛露忽驚秋。” 唐 無名氏 《落葉賦》:“見一葉之已落,感四序之驚秋。”
(2).喻迅速凋零衰敗。 宋 蔡襄 《方山渡口占》:“江上行人空自愁,壯年雙鬢已驚秋。” 宋 蘇轍 《次韻王適送張耒赴壽安尉》:“緑鬢驚秋半欲黃,官居無處覓林塘。”
六代
(1).指 黃帝 、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晉書·樂志上》:“ 周 始二《南》,《風》兼六代。昔 黃帝 作《雲門》, 堯 作《鹹池》, 舜 作《大韶》, 禹 作《大夏》, 殷 作《大濩》, 周 作《大武》,所謂因前王之禮,設俯仰之容,和順積中,英華發外。” 南朝 梁 任昉 《天監三年策秀才文》之一:“因六代之樂,宮判始辨。” 章炳麟 《文學說例》:“雖然,六代之樂,今盡崩阤。”
(2).指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 漢 。《資治通鑑·魏明帝景初元年》:“然歷六代而考績之法不著,關七聖而課試之文不垂。” 胡三省 註:“六代, 唐 、 虞 、 夏 、 商 、 周 、 漢 。”
(3).指 夏 、 殷 、 周 、 秦 、 漢 、 魏 。 三國 魏 曹冏 有《六代論》,論 夏 、 殷 、 周 、 秦 、 漢 、 魏 興衰之由。文見《三國志·魏志·武文世王公傳論》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南齊書·高祖十二王傳論》:“若夫六代之興亡, 曹冏 論之當矣。”
(4).指 三國 吳 、 東晉 和 南朝 之 宋 、 齊 、 梁 、 陳 。 唐 李白 《留別金陵諸公》詩:“六代更霸王,遺跡見都城。” 宋 賀鑄 《水調歌頭·台城游》詞:“南國本蕭灑,六代浸豪奢。” 清 顧炎武 《贈鄔處士繼思》詩:“筇穿 北固 雪,艇迷 京口 煙。六代江山好,愁來恣搜討。” 魯迅 《無題》詩之一:“六代綺羅成舊夢, 石頭城 上月如鉤。”
繁華
(1) 繁榮熱鬧
繁華大街
(2) 指容貌美麗或地位顯貴
掃地
(1) 用掃帚等清掃地面
(2) 比喻名譽、威信等全部喪失
威信掃地
景陽
(1).人名。相傳其人好淫。《淮南子·氾論訓》:“ 景陽 淫酒被髮,而御於婦人,威服諸侯。” 北齊 劉晝 《新論·利害》:“虓虎在前……路有 西施 ,雖淫如 景陽 ,則目不暇視。”
(2). 南朝 宮名。 齊武帝 置鍾於樓上、宮人聞鍾,早起妝飾。後人因用以為典。 唐 許渾 《金陵懷古》詩:“《玉樹》歌殘王氣終, 景陽 兵合戍樓空。” 唐 溫庭筠 《照影曲》詩:“ 景陽 粧罷瓊窻暖,欲照澄明香步懶。” 清 趙翼 《西岩齋頭自鳴鐘分體得七古》詩:“何須 景陽 催曉妝,豈但 楓橋 驚夜泊。”參見“ 景陽鐘 ”。
舊井
(1).古老之井。《易·井》:“初六。井泥不食,舊井無禽。” 王弼 註:“久井不見渫治,禽所不嚮。” 唐 梁肅 《過舊園賦》:“識舊井於庭隅,弔重蘿於木末。”
(2).故里。《宋書·志序》:“人佇鴻雁之歌,士蓄懷本之念,莫不各樹邦邑,思復舊井。” 唐 無可 《送李少府之任臨邛》詩:“舊井王孫宅,還尋獨有期。”
銀瓶
銀制的瓶,汲水器
銀瓶乍破。——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樂昌破鏡
見“ 樂昌分鏡 ”。
白社
(1).地名。在 河南省 洛陽市 東。 晉 葛洪 《抱朴子·雜應》:“ 洛陽 有道士 董威輦 常止 白社 中,了不食, 陳子敍 共守事之,從學道。”亦見《晉書·隱逸傳》。 唐 吳筠 《高士詠·董威輦》:“ 董京 依 白社 ,散髮詠玄風。”
(2).地名。在 湖北省 荊門市 南。《清一統志·湖北·荊門州》:“ 白社 ,在 荊門州 南一百二十里。《名勝志》:古隱士之居,以白茅為屋,因名。 唐 都官 鄭谷 常居此。”
(3).借指隱士或隱士所居之處。 南朝 梁 蕭統 《錦帶書十二月啟·林鐘六月》:“但某白社狂人,青緗末學。” 唐 白居易 《長安送柳大東歸》詩:“白社羈遊伴, 青門 遠別離。” 宋 范仲淹 《唐異詩序》:“華車有寒苦之述,白社為驕奢之語。”
(4).特指某些社團。 清 吳偉業 《茂苑相公謝政遄歸招邀燕賞》詩之二:“蟲鶴變餘存白社,刼灰飛盡表青山。”此指復社。 沉礪 《感懷》詩之八:“忘機白社閒揮麈,息影 青門 學種瓜。” 汪文溥 《題亞子<分湖舊隱圖>》詩:“仍世築壇盟白社,一朝避地驅黃犢。”以上指南社。 郁達夫 《胡邁來詩會有所感步韻以答》:“歡聯白社居千日,淚灑 新亭 酒一杯。”此指白燕社。
(5).白蓮社的省稱。 唐 賈島 《巴興作》詩:“寒暑氣均思白社,星辰正別憶皇都。” 明 何景明 《游賢隱寺》詩:“自能來白社,不用 遠公 ( 慧遠 )求。” 清 吳偉業 《靈岩觀設戒》詩:“不信 黃池 會,今看白社開。”參見“ 白蓮社 ”。
(6).特指 隋 末農民起義的一個團體。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一章第四節:“ 李密 大破自 洛陽 出擊的 隋 軍,聲威大振…… 譙郡 黑社、白社、 濟北 張青特 、 上 洛 周比洮 、 胡驢賊 等都來歸附。”
尊罍
泛指酒器。 宋 周邦彥 《紅羅襖·秋悲》詞:“念取東壚,尊罍雖近;採花南浦,蜂蝶須知。”
烏衣
(1).黑色衣。古代貧賤者之服。《三國志·魏志·鄧艾傳》:“值歲凶旱, 艾 為區種,身被烏衣,手執耒耜,以率將士。”《隋書·五行志上》:“ 後主 於苑內作貧兒村……多令人服烏衣,以相執縛。”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諾皋記上》:“ 虞道施 , 義熙 中乘車山行,忽有一人,烏衣,徑上車言寄載。”
(2).指穿黑衣的差役。 宋 戴復古 《久寓泉南》詩之九:“寄跡小園中,忽有烏衣至,手中執圓封,州府特遣餽。”
(3).指 烏衣巷 。參見“ 烏衣巷 ”。
(4).指燕子。 元 楊維楨 《題邊魯生梨花雙燕圖》詩:“春風歌《白雪》,夜月夢烏衣。” 金 龐鑄 《田器之燕子圖》詩序:“ 器之 自敘云: 明昌 丙辰予從軍塞外……忽一日飛止坐隅,都無驚畏,移時不去,予始悟明日秋社,此鳥當歸,殆留別語也。因作一詩贈之云:‘幾年塞外歷崎危,誰謂烏衣亦此飛。’”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梧桐》:“至於秋天鴻雁,社日烏衣,則有月令在。”參見“ 烏衣國 ”。
門巷
門庭里巷。《後漢書·郎顗傳》:“公府門巷,賓客填集。” 唐 杜甫 《遣興》詩之二:“客子念故宅,三年門巷空。” 清 龔自珍 《綺寮怨》詞:“煙鎖登臨,門巷晝沉沉。”
草迷
指嬰兒出生時無啼哭聲。《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不啼》:“小兒生下不能啼,俗語名之為草迷。”註:“兒生落地,啼聲即發,形生命立矣。有不啼者,俗雲草迷。多因臨產時生育艱難,以致兒生氣閉不通,所以不啼也。”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孤臣
(1).孤立無助或不受重用的遠臣。 南朝 梁 江淹 《恨賦》:“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墜心,遷客海上,流戍隴陰。” 唐 柳宗元 《入黃溪聞猿》詩:“孤臣淚已盡,虛作斷腸聲。” 明 王世貞 《鳴鳳記·封贈忠臣》:“鯁骨孤臣,芳年俊英,塤箎連奏同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孤臣 左良玉 ,遠在邊方,不能一旅勤王,罪該萬死。” 清 丘逢甲 《離台詩》之一:“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參見“ 孤臣孽子 ”。
(2).孤陋無知的臣子。《文選·張衡<東京賦>》:“ 由介 以 西戎 孤臣,而悝 穆公 於宮室。” 薛綜 註:“孤臣,孤陋之臣也。”《資治通鑑·晉元帝太興四年》:“ 導 ( 王導 )忠素竭誠,輔大業,不宜聽孤臣之言,惑疑似之説,放逐舊德,以佞伍賢。”
伶仃
(1) 孤苦無依靠
斜陽孤影嘆伶仃,橫按烏藤坐草亭。——陸游《幽居遣懷》
(2) 瘦弱無力的樣子
瘦骨伶仃
惶恐灘
灘名。 贛江 十八灘之一。在今 江西省 萬安縣 境內。 宋 蘇軾 《八月七日初入贛過惶恐灘》詩:“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灘頭一葉身;山憶 喜歡 勞遠夢,地名 惶恐 泣孤臣。” 宋 文天祥 《過零丁洋》詩:“ 惶恐灘 頭説惶恐, 零丁洋 里嘆零丁。”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陽爻四畫已出地,至今百蟄不聞雷鄭獬《二月雪》
- 自是晦明天不定,非乾工部欠渠詩方岳《海棠盛開而雨》
-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鳴秋。
- 詐虜腦塗地,征夫血染衣李隆基《旋師喜捷》
- 三徙乃定居,什物旋營辦強至《徙居》
- 章句橫行古道堙,先生筆力障頹津強至《讀尹師魯集》
- 杜鵑聲更苦洪瑹《謁金門》
- 堯嘉厥功,翕受敷施釋文珦《堯任舜禹行》
- 長空瑩如磨,平湖淨無滓舒坦《題水月橋》
- 人已靜,夜將闌,不承望今番又王和卿《【大石調】驀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