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范學士·其二

作者:彭汝礪 朝代:宋代

和范學士·其二原文

酒榼棋枰足燕閒,市朝愁復抗塵顏。

曾非學道隨東魯,可怕移文累北山。

花燭園林春半際,煙波亭榭水中間。

籃輿想見公游處,潁水何時聽我還。

詩詞問答

問:和范學士·其二的作者是誰?答:彭汝礪
問:和范學士·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和范學士·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刪韻

參考注釋

酒榼

(1).古代的貯酒器,可提挈。 唐 岑參 《早秋與諸子登虢州西亭觀眺》詩:“酒榼緣青壁,瓜田傍緑溪。” 唐 皎然 《酬秦山人出山見呈》詩:“手攜酒榼共書幃,迴語長松我即歸。” 清 捧花生 《畫舫餘談》:“酒榼茶鐺,左右陳列。”

(2).代指酒席。《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 高公 大喜,延入內書房中,即治酒榼相待。”

棋枰

亦作“棊枰”。棋盤,棋局。 唐 司空圖 《丁巳元日》詩:“移居荒藥圃,耗志在棋枰。”《二刻拍案驚奇》卷二:“摔碎棋枰,伏輸而去。” 清 納蘭性德 《滿庭芳》詞:“須知今古事,棊枰勝負,翻覆如斯。” 郭沫若 《王昭君》第一幕:“正中爐火一盆,炭火熊熊。爐旁置茶檔、棋枰、湘妃椅諸事。”

燕閒

見“ 燕閒 ”。

亦作“ 燕間 ”。亦作“ 燕閒 ”。1.安寧;安閒。 宋 曾鞏 《中書舍人除翰林學士制》:“今宇內嘉靖,朝廷燕閒。” 明 張居正 《恭勵聖學詩》:“勿雲當燕間,可以快志意。一暴而十寒,細行終為累。”《清史稿·世祖紀二》:“宮庭邃密,深居燕閒。”

(2).公餘之時;閒暇。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朱漢章本末》:“﹝ 朱倬 ﹞將陛辭,刺知上燕閒所觀史傳,於奏疏中道之,大稱旨,留為郎。”《明史·金聲傳》:“政事得失,軍民利病,廟堂舉錯,邊塞情形,皆與臣工考究於燕閒之間。” 清 惲敬 《與王廣信書》:“今先生所築之 西園 , 敬 未獲於燕間之日與先生銜盃酒,彈琴賦詩,逶迤游處其閒。”

(3).安息;休息。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覲聖》:“﹝朕﹞嗣登鴻寳,未敢燕閒。” 清 惲敬 《重修瑞金縣署記》:“ 華廳 之前曰 前華廳 ,為楹三,以上皆燕閒之地也。” 嚴復 夏曾佑 《國聞報館附印說部緣起》:“非常之原,俟其一決……而樞機之發,常在於袵席之間、燕閒之地,無古今中外一也。”

市朝

眾人合集的場所;公共場合

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戰國策·齊策》

抗塵

奔走塵世。 宋 王安石 《上集賢相公啟》:“為吏 南州 ,抗塵末路。”參見“ 抗塵走俗 ”。

學道

(1).學習道藝,即學習儒家學說,如仁義禮樂之類。《論語·陽貨》:“君子學道則愛人。”《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無財者謂之貧,學道不能行者謂之病。若 憲 ,貧也,非病也。” 宋 唐庚 《大觀四年作詩寄任因命舍弟同賦》:“學道一生凡幾化,不因到此始知非。” 明 唐順之 《萬思節以集中無名作詩見貽》之一:“學道頻年慕屢空,支離猶墮語言中。”

(2).學習道行。指學仙或學佛。《漢書·張良傳》:“廼學道,欲輕舉。” 顏師古 註:“道謂仙道。” 宋 蘇軾 《將至廣州用過韻寄邁迨二子》:“皇天遣出家,臨老乃學道。”《西湖佳話·葛嶺仙跡》:“從 左慈 學道,得九丹金液仙經。” 魯迅 《且介亭雜文·難行和不信》:“然而出來的題目就因此常常是難題,仍如飛劍一樣,非上 武當山 尋師學道之後,決計沒法辦。”

(3).即學政。《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升了御史,欽點 廣東 學道。” 清 蒲松齡 《禳妒咒·入泮》:“酒色養的那脾胃嬌,那厭氣時文也不待瞧。我的天,學道瞎,真是瞎學道。”《醒世姻緣傳》第十二回:“據了他的學識,與他個學道,綽綽然做得過去,卻不肯把學道與他,偏與他個巡道。”參見“ 學政 ”。

東魯

(1).原指 春秋 魯國 。後以指 魯 地(相當今 山東省 )。《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世有 周子 ,雋俗之士,既文且博,亦玄亦史。然而學遁 東魯 ,習隱 南郭 。” 李善 注引《莊子》:“ 魯 君聞 顏闔 得道人也,使人以幣先焉…… 顏闔 對曰:‘恐聽謬而遺使者罪,不若審之。’使者反審之,復來求之,則不得矣。” 唐 李白 《贈武十七諤》詩:“愛子隔 東魯 ,空悲斷腸猿。”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七:“二公表章經籍,篤古崇儒,至求淑相攸,必屬之 東魯 聖人之裔,誠不愧儒雅風流矣。” 黎元洪 《檄山東文》:“ 東魯 開化最早,文明獨先。”

(2).指 孔子 。 孔子 為 春秋 魯 人,故稱。《陳書·周弘正傳》:“ 東魯 絶編之思, 西伯 幽憂之作。”

可怕

令人害怕

移文

(1).舊時文體之一。指行於不相統屬的官署間的公文。亦泛指平行文書。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外國·外夷誇誕》:“其移文乃稱一千三百七十六年,但不著年號。”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官職》:“今文書平行者號移文。” 清 趙翼 《赴天津》詩:“聘書卻公卿,移文畏朋友。”

(2).發移文。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四:“制置使移文宣撫司,當用申狀。”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俄羅斯事輯》:“ 高宗純皇帝 命理藩院移文 俄羅斯 撒納特 衙門使送賊。”

(3).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的省稱。 宋 辛棄疾 《柳梢青·三山歸途代白鷗見嘲》詞:“好把《移文》,從今日日,讀取千回。”

北山

(1).泛指北面的山。《詩·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臺,北山有萊。” 唐 李白 《題元丹丘潁陽山居》詩:“卻顧北山斷,前瞻南嶺分。”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四:“此去東山又北山,鏡中強半尚紅顏。”

(2).山名。即 北邙山 。在今 河南 洛陽市 東北。《左傳·昭公二十二年》:“夏四月,王田 北山 ,使公卿皆從。” 杜預 註:“ 北山 , 洛 北芒 也。”《文選·陸機<君子有所思行>》:“命駕登 北山 ,延佇望城郭。” 劉良 註:“謂登 北邙 望 晉 都。”

(3).山名。即 鐘山 ,又名 紫金山 。在今 江蘇 南京市 東。《文選·孔稚圭<北山移文>》 呂向 題解:“ 鐘山 在都北。其先 周彥倫 隱於此山,後應詔出為 海鹽縣 令。今欲卻過此山, 孔生 乃假山靈之意移之,使不許得至,故云‘北山移文’。” 清 吳偉業 《途中遇雪即事言懷》詩:“有道寧徵 管 ,無才卻薦 嵇 。 北山 休誚讓, 東觀 豈攀躋。”

花燭

(1) 飾有龍鳳花紋的蠟燭,舊時婚儀點用;借指新婚

花燭之夜

(2) 泛稱花燭屬植物

羽狀花燭

園林

專供人遊玩休息的種植了花草樹木的地方

園林藝術

春半

謂春季已過半。 唐 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詩:“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唐 柳宗元 《柳州二月》詩:“宦情羈思共悽悽,春半如秋意轉迷。” 南唐 李煜 《清平樂》詞:“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

煙波

煙霧籠罩的水面

煙波浩渺的洞庭湖

煙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顥《黃鶴樓》

亭榭

亭閣台榭。 南朝 齊 謝朓 《三日侍宴曲水代人應詔》詩:“極望天淵,曲阻亭榭。” 唐 馮贄 《雲仙雜記》卷四:“ 霍定 與友生游 曲江 ,以千金募人竊貴族亭榭中蘭花插帽。” 清 龔自珍 《調笑》詞之一:“花下,花下,金碧朝陽亭榭。”

中間

(1) 中心

中間突破

(2) 在事物兩端之間或兩個事物之間

中間馳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傳》

坐在他們兩個中間

(3) 在裡面

生活在人民民眾中間。

籃輿

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形制不一,一般以人力抬著行走,類似後世的轎子。《晉書·孝友傳·孫晷》:“ 富春 車道既少,動經江川,父難於風波,每行乘籃輿, 晷 躬自扶持。”《宋書·隱逸傳·陶潛》:“ 潛 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轝籃輿。” 清 方文 《贈孫子穀》詩:“蹇予腳疾愁歸路,直遣籃輿送到家。”

想見

經過推測得出結論

從中可以想見生活的艱難

想見當日圍城光景。——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游處

(1).出遊和家居。借指相處,波此生活在一起。 漢 禰衡 《鸚鵡賦》:“感平生之游處,若壎篪之相須。”《南史·虞寄傳》:“ 衡陽王 既出閤,須得一人旦夕游處,兼掌書記,宜求宿士有行業者。”

(2).交遊;來往。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二·二王好佛》:“ 王右丞 兄弟好佛,多與名僧游處。” 子虛子 《湘事記·軍事篇一》:“﹝ 陳作新 ﹞頗工鐵筆篆刻,摹 漢 印,因得與學界游處。”

猶遊憩。 晉 潘岳 《秋興賦》:“高閣連雲,陽景罕曜,珥蟬冕而襲紈綺之士,此焉游處。” 唐 懷素 《自敘》:“今禮部侍郎 張公 謂 ,賞其不羈,引以游處。”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八》:“余致仕後,住 南都 又五年,浮沉里巷中,與鄉人游處甚久,故知 南京 之事最詳。” 清 吳敏樹 《新修呂仙亭記》:“余雖老,不喜入城,猶願得游處亭下,如往時也。”

時聽

時人的視聽。 漢 蔡邕 《朱公叔謚議》:“懼禮廢日久,將詭時聽。” 唐 柳宗元 《<楊評事文集>後序》:“雖其言鄙野,足以備於用。然而闕其文采,固不足以竦動時聽,誇示後學。”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凡典雅之詩,皆不合時聽。”

詩詞推薦

和范學士·其二原文_和范學士·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