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沛縣陰陽教官原文
七政陰陽紀,三辰卜祝科。
中原井邑小,聖世教官多。
譙鼓夜傳漏,野田春涌波。
儒冠自拘束,莫聽大風歌。
詩詞問答
問:贈沛縣陰陽教官的作者是誰?答:吳當
問:贈沛縣陰陽教官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贈沛縣陰陽教官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歌韻
參考注釋
七政
(1).古天文術語。說法不一:(1)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孔 傳:“七政,日月五星各異政。” 孔穎達 疏:“七政,謂日月與五星也。”《史記·五帝本紀》“以齊七政” 裴駰 集解引 鄭玄 注同此說。(2)指天、地、人和四時。《尚書大傳》卷一:“七政者,謂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所以為政也。”(3)指北斗七星。以七星各主日、月、五星,故曰七政。《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所謂‘旋、璣、玉衡以齊七政’。” 裴駰 集解引 馬融 注《尚書》云:“七政者,北斗七星,各有所主:第一曰正日;第二曰主月;第三曰命火,謂熒惑也;第四曰煞土,謂填星也;第五曰伐水,謂辰星也;第六曰危木,謂歲星也;第七曰剽金,謂太白也。日、月、五星各異,故曰七政也。”
(2).古代兵法指人、正、辭、巧、火、水、兵七者。《司馬法·定爵》:“一曰人,二曰正,三曰辭,四曰巧,五曰火,六曰水,七曰兵,是謂七政。”
陰陽
(1)
(2) 古代哲學概念。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把矛盾運動中的萬事萬物概括為“陰”、“陽”兩個對立的範疇,並以雙方變化的原理來說明物質世界的運動
陰陽易位。——《楚辭·屈原·涉江》
(3) 日月運轉之學
陰陽曆算。——《後漢書·張衡傳》
研核陰陽。
(4) 天氣的變化
陰陽之變。——《呂氏春秋·察今》
三辰
指日、月、星。《左傳·桓公二年》:“三辰旂旗,昭其明也。” 杜預 註:“三辰,日、月、星也。”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昭昭若三辰之麗於天,滔滔猶四瀆之紀於地。” 宋 梅堯臣 《效阮步兵一日復一日》詩:“四序相盛衰,三辰運光魄。” 清 唐孫華 《進呈御覽詩一百韻》:“紫極三辰正,黃圖九域清。”
卜祝
專管占卜、祭祀的人。《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僕之先非有剖符丹書之功,文史星曆近乎卜祝之閒,固主上所戲弄,倡優所畜,流俗之所輕也。” 張銑 註:“ 遷 父為太史,掌知天文律歷卜筮祠祝之事。” 南朝 梁 任昉 《為蕭揚州薦士表》:“猶懼隱鱗卜祝,藏器屠保。物色關下,委裘 河 上。”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自天下不官,文書專司於卜祝,取天下之私著,審辨而淘汰之。”
中原
(1) 指黃河中下游地區
北定中原。——諸葛亮《出師表》
北虜僭盜中原。——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2) 平原;原野
井邑
(1).城鎮;鄉村。語本《周禮·地官·小司徒》:“九夫為井,四井為邑。” 晉 陸雲 《答張士然》詩:“脩路無窮跡,井邑自相循。” 唐 杜甫 《題忠州龍興寺所居院壁》詩:“ 忠州 三峽內,井邑聚雲根。” 明 區大相 《南行感懷》詩:“貢采山川竭,徵輸井邑虛。”
(2).市井。 唐 王維 《初出濟州別城中故人》詩:“閭閻河潤上,井邑海雲深。” 陳貽焮 註:“井邑,即市井。”《新五代史·南平世家》:“ 荊南 節度十州,當 唐 之末,為諸道所侵, 季興 ( 高季興 )始至, 江陵 一城而已,兵火之後,井邑凋零。”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三》:“井邑騷然,商賈罷市。”參見“ 井市 ”。
(3).故里。 唐 張說 《唐故贈齊州司馬陸公神道碑》:“路艱寇阻,兵危勢急,公獨顛沛致喪,歸其井邑。” 清 錢謙益 《病榻消寒雜詠》之二九:“老大荒涼餘井邑,半龕殘火一翁禪。”
世教
指當世的正統思想、正統禮教。《漢書·敘傳上》:“既繫攣於世教矣,何用大道為自眩曜?”世教,指 周公 孔子 之道。大道,指 老 莊 之道。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又每非 湯 武 而薄 周 孔 ,在人間不止,此事會顯,世教所不容。”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四:“且神仙、方技、秘怪之事,書傳所記,從古有之。然詭誕不經,無補世教。” 清 錢泳 《履園叢話·雜記上·裹足》:“天下事貴自然,不貴造作,人之情行其易,不行其難。惟裹足則反是,並無益於民生,實有關於世教。”
譙鼓
譙樓更鼓。 宋 陸游 《客中夜寒戲作長謠》:“鼕鼕默數嚴譙鼓,耿耿獨看幽窗燈。” 明 葉憲祖 《金翠寒衣記》第一折:“斷送人譙鼓三更側。”
傳漏
報時。古以壺漏計時,故稱。《漢書·佞倖傳·董賢》:“ 賢 傳漏在殿下,為人美麗自喜。” 顏師古 註:“傳漏,奏時刻。” 南朝 梁 陸倕 《新漏刻銘》:“屬傳漏之音,聽雞人之響。”
野田
猶田野。《南齊書·祥瑞志》:“ 永明 二年八月, 梁郡 睢陽縣 界野田中獲嘉禾,一莖二十三穗。” 唐 王維 《偶然作》詩之二:“得意苟為樂,野田安足鄙。” 清 魏源 《京口琴娘曲》:“野田積水 淮 南道,日乞窮途夜青草。”
儒冠
(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沛公 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 沛公 輒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 韓愈 《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猶思脫儒冠,棄死取先登。”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傳》:“﹝ 鄧生 ﹞詬公謂:‘若乃養馬,而我職弟子員,冠儒冠。’”
(2).借指儒生。 唐 杜甫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宋 王禹偁 《謝宣賜表》:“儒冠之榮,無以加此。” 清 方文 《送蕭賡九北歸》詩:“ 長乾 一見喜且悲,儒冠端被虛名誤。”
自拘
(1).拘囚自己。《左傳·宣公四年》:“君,天也。天可逃乎?遂歸復命,而自拘於司敗。”《韓詩外傳》卷二:“ 晉文公 使 李離 為理,過聽 * ,自拘於廷,請死於君。”《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其後 吳 令 孟宗 喪母奔赴,已而自拘於 武昌 以聽刑。”
(2).束縛自己;局限自己。 晉 張華 《答何劭》詩之一:“吏道何其迫,窘然坐自拘。” 金 元好問 《閒閒公墓銘》:“大概公之文,出於義理之學,故長於辨析,極所欲言而止,不以繩墨自拘。”
大風歌
《史記·高祖本紀》:“ 高祖 還歸,過 沛 ,留。置酒 沛宮 ,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發 沛中 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 高祖 擊築,自為歌詩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後稱此歌為《大風歌》。 唐 杜甫 《傷春》詩之五:“得無中夜舞,誰憶《大風歌》?” 明 夏完淳 《送友北行》詩:“ 高皇 豐 沛 地,愁絶《大風歌》。”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惟應朝枕夢,長厭隔鄰雞
- 聞離常屑涕
- 一把輕絲拂地垂,柔梢淺淺抹燕脂施樞《西河柳》
- 何人喚起凌波步,要見晨妝出曉霞任希夷《蓮》
- 有漿不待乞,似驗歲在酉周必大《十月十七日大椿堂小集胡從周季懷以予目疾皆》
- 駕言平山游,歲月驚屢至方岳《五用韻》
- 宮中養女作子孫,年年犢車來作主
- 蓬萊閣宴公書簡,賀監湖浮獄榜空曾孝宗《送越帥程公辟》
- 偏正往來,離微出沒釋正覺《教監寺寫真救贊》
- 擁貔貅兮首鼠,紛雅拜兮後先游九言《楊忠襄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