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雜詠同區季譽·其六原文
曉起登台思惘然,鄉書遙滯嶺雲邊。
悲同倦馬頻思櫪,歸似賓鴻動隔年。
幾點殘霞明舊壘,數家榆火試新煙。
青門尚有宜瓜地,何必還山買秫田。
詩詞問答
問:途中雜詠同區季譽·其六的作者是誰?答:李之世
問:途中雜詠同區季譽·其六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途中雜詠同區季譽·其六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之世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之世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參考注釋
登台
(1) 演員出現在觀眾面前
他去年第一次在百老匯登台(表演)
(2) 走上講台或舞台
他想登台表演一番
惘然
失意的樣子;心情迷茫的樣子
鄉書
(1).家信。 唐 王灣 《次北固山下》詩:“鄉書何處達,歸雁 洛陽 邊。” 元 揭傒斯 《吳子高悼亡歸岳陽》詩:“客心閒轉切,鄉書近卻稀。” 清 孫道乾 《小螺庵病榻憶語題詞·哭舍妹》:“鄉書甫啟讀未終,涕泗狼藉縑素中。”
(2). 周 制,鄉學三年大比,鄉老與鄉大夫薦鄉中賢能之書於王,謂之“鄉書”或“鄉老書”。見《周禮·地官·鄉大夫》。後世科舉因以“鄉書”代指鄉試中式。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翁中丞》:“ 孟燁 補上庠生……次 孟桂 登辛丑第,又次 孟寅 嘗首 臨安 鄉書。”《宋史·張孝祥傳》:“年十六,領鄉書,再舉冠里選。”
賓鴻
亦作“賔鴻”。1.即鴻雁。 南朝 梁元帝 《言志賦》:“聞賓鴻之夜飛,想過 沛 而霑衣。”《水滸傳》第一一○回:“我想賓鴻避暑寒,離了 天山 ,銜蘆度關,趁 江 南地暖,求食稻粱,初春方回。” 明 劉基 《感懷》詩之二:“悽悽候蟲鳴,嚦嚦賔鴻驚。” 清 納蘭性德 《滿庭芳·題元人蘆洲聚雁圖》詞:“似有猿啼,更無漁唱,依稀落盡丹楓,濕雲影里,點點宿賓鴻。”參見“ 賓雁 ”。
(2).喻信使或羈客。 唐 李鹹用 《別所知》詩:“閏牽寒氣早,何浦值賓鴻。” 元 尚仲賢 《柳毅傳書》第二折:“暗修下訴控雙親書一封,哭啼啼盼殺賓鴻。” 清 徐永宣 《舟行即事用香山韻》:“貴人翁仲薶荒草,浮世賓鴻逐斷蓬。”
殘霞
殘餘的晚霞。 南朝 梁 何遜 《夕望江橋》詩:“夕鳥已西度,殘霞亦半銷。” 宋 沉與求 《石壁寺山房即事》詩之二:“畫橋依約垂柳外,映帶殘霞一抹紅。” 明 王貴一 《李三十六拙隱草堂》詩:“春柳移陰入,殘霞帶雨來。” 劉半農 《教我如何不想她》詩:“西天還有些兒殘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舊壘
(1).舊的堡壘、營壘。 唐 劉長卿 《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詩:“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舊唐書·元載傳》:“ 原州 當西塞之口,接 隴山 之固,草肥水甘,舊壘存焉。”
(2).比喻舊的社會、舊的陣營。 魯迅 《墳·寫在<墳>後面》:“又因為從舊壘中來,情形看得較為分明,反戈一擊,易制強敵的死命。”
數家
擅長術數的人。《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序》:“歷人取其年月,數家隆於神運,譜諜獨記世謚。” 司馬貞 索隱:“謂陰陽術數之家也。”《漢書·東方朔傳》:“上嘗使諸數家射覆,置守宮盂下,射之,皆不能中。” 顏師古 註:“數家,術數之家也。” 宋 陳亮 《量度權衡策》:“ 漢 至 建元 、 元狩 之間,而數家之學始盛。”
榆火
《周禮·夏官·司爟》“四時變國火” 漢 鄭玄 註:“ 鄭司農 説以 鄹子 曰:‘春取榆柳之火。’”本謂春天鑽榆、柳之木以取火種,後因以“榆火”為典,表示春景。 唐 李嶠 《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門率成》詩:“槐煙乘曉散,榆火應開春。” 宋 周邦彥 《蘭陵王·柳》詞:“又酒趁哀絃,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清 金農 《憶茶》詩:“草鋪緑罽地無塵,朝日熹微榆火新。”
試新
(1).猶嘗試。 唐 孟浩然 《九日》詩:“落帽恣歡飲,授衣同試新。”《西遊記》第四六回:“砍頭那裡好試新?頭乃六陽之首,砍下即便死矣。”
(2).吃應時的新鮮食品。《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每熟時就先望空祭了花神,然後敢嘗。又遍送左近隣家試新,餘下的方鬻。”
(3).茶名。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上:“茶有十綱,第一第二綱太嫩,第三綱最妙,自六綱至十綱,小團至大團而止,第一名曰試新。” 明 許次紓 《茶疏·今古製法》:“若漕司所進第一綱,名 北苑 試新者,乃雀舌冰芽所造,一夸之直,至四十萬錢,僅供數盂之啜,何其貴也。”
青門
(1). 漢 長安城 東南門。本名 霸城門 ,因其門色青,故俗呼為“青門”或“青城門”。《三輔黃圖·都城十二門》:“ 長安 城東,出南頭第一門曰 霸城門 。民見門色青,名曰 青城門 ,或曰 青門 。門外舊出佳瓜, 廣陵 人 召平 為 秦 東陵侯 , 秦 破,為布衣,種瓜 青門 外。”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六:“昔聞 東陵瓜 ,近在 青門 外。”
(2).泛指京城東門。 宋 王禹偁 《送榮禮丞赴宋都序》:“青門曉晴,皇華啟行。”
(3).泛指退隱之處。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聞系》:“ 青門 豪邁, 終南 瀟灑,心驚賓雁雙翰,目斷孤雲一帶。” 清 汪懋麟 《送高念東少司寇予告歸里和司農公韻》之二:“不畏西風更障塵, 青門 回首得閒身。” 沉礪 《感懷》詩之八:“忘機 白社 閒揮麈,息影 青門 學種瓜。”
(4). 漢 青門 外有 霸橋 , 漢 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見《三輔黃圖·橋》。後因以“青門”泛指遊冶、送別之處。 南朝 梁 何遜 《車中見新林分別甚盛》詩:“ 金谷 賓游盛, 青門 冠蓋多。” 唐 鄭嵎 《津陽門詩》:“ 青門 紫陌多春風,風中數日殘春遺。” 宋 趙令畤 《清平樂》詞:“去年紫陌 青門 ,今宵雨魂雲魂。” 清 方文 《留別吳錦雯》詩:“ 青門 有垂柳,煩爾寄相思。”
(5).猶東郭,東郊。古時為叢葬之處。語本《孟子·離婁下》:“卒之東郭墦閒,之祭者,乞其餘。”因借指墓地。《梁書·昭明太子統傳》:“五月庚寅,葬 安寧陵 ,詔司徒左長史 王筠 為哀冊,文曰:……背絳闕以遠徂,轥青門而徐轉。” 唐 王渙 《悼亡》詩:“今日青門葬君處,亂蟬衰草夕陽斜。”
(6).指 宋 時 杭州 東青門 ,俗呼 菜市門 。 宋 姜夔 《念奴嬌·毀舍後作》詞:“獠女供花,傖兒行酒,臥看 青門 轍。” 夏承燾 注引 潛說友 《鹹淳臨安志》:“城東 東青門 ,俗呼 菜市門 。”
(7).曲名。 唐 李賀 《黃頭郎》詩:“玉瑟調《青門》,石雲濕黃葛。” 王琦 匯解:“《青門》,疑是曲名。” 姚文燮 註:“《青門》,曲名。”
何必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還山
(1).致仕;退隱。 南朝 梁 沉約 《桐柏山金庭館碑》:“末自 夏汭 ,固乞還山。權憇 汝南縣 境,固非息心之地。” 宋 劉克莊 《水調歌頭·喜歸》詞:“再拜謝不敏,早晚乞還山。” 清 汪懋麟 《九月十三日還山》詩之一:“幸遂還山願,蕭然去國輕。”
(2).方言。山區人稱死後葬於山上。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六:“有人勸這老倌不立繼,開導他說:‘你有六七畝好田,飽子飽藥,百年之後,還怕沒得人送你還山?’”
秫田
種稙黏粟之田。 宋 方岳 《次韻田園居》:“帶郭林塘儘可居,秫田雖少不如歸。” 元 方瀾 《淵明》詩:“尚不歸蓮社,誰能愛秫田?” 明 高啟 《題朱 * 荊南舊業圖》詩:“秫田半頃連芋區,茅屋三間倚蘿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