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二首·其一

作者:石寶 朝代:明代

雜詩二首·其一原文

世路多窘迫,曠然同眾趨。

發步未成矩,榛棘已盈塗。

行人笑蹩躠,自顧益躊躇。

暫得美蔭息,似欲忘其軀。

豈敢厭紛濁,頗能遂疏愚。

乃知佩明月,不如服草珠。

雖有萬金鼎,所安在陶盂。

至德貴愔翳,皂白始興誅。

珍重廣成訣,靜看雞與鳧。

詩詞問答

問:雜詩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石寶
問:雜詩二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石寶的名句有哪些?答:石寶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出處:熊峰集卷四

參考注釋

世路

指人世的經歷

世路風波

窘迫

處境困急

在他的凝視下感到窘迫臉紅了

曠然

(1).豁達。 三國 魏 嵇康 《養生論》:“曠然無憂患,寂然無思慮。”《新唐書·柳渾傳》:“免後數日,置酒召故人出遊,酣肆乃還,曠然無黜免意。” 清 顧炎武 《贈於副將元剴》詩:“所貴烈士心,曠然自超卓。”

(2).形容豁然通曉。 漢 焦贛 《易林·明夷之恆》:“魂微惙惙,行纊聽絶。曠然大通,復更生活。”《後漢書·申屠剛傳》:“此天所以譴告王者,欲令失道之君,曠然覺悟。”《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朕親自覽讀,反覆數周,心開目明,曠然發矇。”

(3).寬宏貌。《後漢書·度尚傳》:“獄吏謂 盤 曰:‘天恩曠然而君不出,可乎?’”《新唐書·郭虔瓘傳》:“昔 相如 能詘 廉頗 , 寇恂 不吝 賈復 ,宜各曠然,終承朕命。” 金 王若虛 《<新唐書>辨中》:“若陛下忘其親讐,曠然受之,惟才是用,塞讒毀路,其誰敢不竭忠以聞上乎?”

(4).虛空貌。《雲笈七籤》卷六十:“至此常須少食,務令腹中曠然虛浄。”

(5).開闊貌。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五:“朝入 譙郡 界,曠然消人憂。”《太平廣記》卷一九七引 南朝 梁 殷芸 《小說》:“嘗有一人,悞墜穴中……乃緣穴而行,可十許日,忽曠然見明。” 清 惲敬 《游通天岩記》:“過主巖,巖益盤盤然,南折而西,有岫出巖背,曠然也,曰:‘忘歸巖’。”

榛棘

(1).猶荊棘。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五:“城郭生榛棘,蹊徑無所由。” 宋 曾鞏 《秋懷》詩:“出門榛棘不可行,終歲蒿藜尚誰卹。”

(2).引申為阻塞。 宋 謝采伯 《密齋筆記》卷一:“此三小人傷政害國,言路榛棘,外敵侵陵,可為痛哭。”

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稱

會其行人發露,瓚亦梟夷,故使鋒芒錯縮,厥圖不果。——《三國演義》

行人駐足聽。——《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車行》

過者問行人

行人但云點行頻

蹩躠

(1).盡心用力貌。《莊子·馬蹄》:“及至聖人,蹩躠為仁,踶跂為義,而天下始疑矣。” 成玄英 疏:“蹩躠,用力之貌。” 章炳麟 《原儒》:“有綜九流、齏萬物,而不一 孔父 ,不蹩躠為仁義。”

(2).盤旋起舞貌。

(3).跛行貌。

(4).奔走;奔波。 唐 李白 《鳴皋歌送岑徵君》:“若使 巢 由 桎梏於軒冕兮,亦奚異於 夔龍 蹩躠於風塵。”

自顧

自念;自視。《東觀漢記·和熹鄧後傳》:“太后臨大病,不自顧而念兆民。” 三國 魏 曹植 《贈白馬王彪》詩:“自顧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李善 註:“ 鄭玄 《毛詩箋》曰:‘顧,念也。’” 唐 杜甫 《客堂》詩:“臺郎選才俊,自顧亦已極。” 明 劉基 《戰城南》詩:“胡為彼狂不自顧,而與大國爭長雄。”

躊躇

(1) 猶豫不決

操欲立後嗣,躊躇不定 。——《三國演義》

(2) 思量,考慮

他兩個眉來眼去,不由我暗暗躊躇,似這般啞謎兒怎猜做?——元· 關漢卿《魯齋郎》

(3) 停留;徘徊不前

蹇淹留而躊躇。——宋玉《九辯》

(4) 得意的樣子

躊躇滿志

(5) 痛心;心情不愉快

望西都,意躊躇。——張養浩《山坡羊》

美蔭

濃蔭。《莊子·山木》:“覩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

忘其

同“ 亡2其 ”。同“ 妄2其 ”。選擇連詞。猶抑。《戰國策·趙策二》:“不識三國之憎 秦 而愛 懷 邪,忘其憎 懷 而愛 秦 邪?” 褚祖耿 集注引 王引之 曰:“忘與亡同。亡其,轉語詞也。”

豈敢

(1) 怎么敢;不敢。表示謙遜或譏諷的意思

我豈敢單獨行動

(2) 怎敢

他豈敢欺騙她

(3) 我不值得如此稱讚。謙辭

豈敢,豈敢!

紛濁

紊亂混濁。《文選·王粲<登樓賦>》:“遭紛濁而遷逝兮,漫踰紀以迄今。” 李善 註:“紛濁,喻代亂也。” 晉 傅鹹 《儀鳳賦》:“穢惟塵之紛濁兮,患俗網之易嬰。” 梁啓超 《滅國新 * 》:“其各國之政府官吏,豈不日言文明、日言和親以與 埃 廷相往來者哉,而何以孳孳焉、懇懇焉、獻甘言、行重賂,務送其巨萬貨財於紛濁不可知之地?此實在舊法滅國時代百思而不得其解者也。”

疏愚

亦作“疎愚”。粗疏笨拙;懶散愚昧。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學士太夫人文》:“況 稹 早歲而孤,資性疎愚。” 唐 方乾 《偶作》詩:“若於巖洞求倫類,今古疏愚似我多。” 宋 蘇軾 《謝賜對衣金帶馬表》之一:“伏念臣少而拙訥,老益疎愚。”

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幾時有

(2) 指夜明珠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後面所說的

天時不如地利。——《孟子·公孫丑下》

自以為不如。——《戰國策·齊策》

金鼎

(1).黃金炊具。 漢 趙曄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金鼎玉杯,銀樽珠襦之寶,皆以送女。”

(2).為鼎類炊具的美稱。 宋 陳師道 《滿庭芳·詠茶》詞:“華堂靜,松風竹雪,金鼎沸湲潺。”

(3).特指道士煉丹之鼎爐。 南朝 宋 鮑照 《代淮南王》詩:“琉璃作盌牙作盤,金鼎玉匕合神丹。” 唐 聶夷中 《訪嵩陽道士不遇》詩:“先生五嶽游,文焰滅金鼎。” 唐 呂岩 《漁父·神異》詞:“金鼎內,迴朦朧。換骨添筋處處通。”

(4).借指煉丹或煉丹之術。 唐 李白 《避地司空原言懷》詩:“傾家事金鼎,年貌可長新。” 明 陸采 《明珠記·訪俠》:“願棄了升斗微官,早學那刀圭金鼎。”

(5).指九鼎。古代傳說 夏 鑄九鼎,奉為傳國之寶。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 夏 鑄九牧之金鼎, 周 勒 肅慎 之楛矢。”《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旄頭翫其金鼎,典午失其珠囊。”後亦用以喻指國家宰輔大臣。 宋 曾鞏 《送沉諫議》詩:“金鼎鹽梅須大用,九霄應已夢儀刑。” 元 李獻卿 《劉寓叔先生輓詩》:“便調金鼎佐無為,鳳池坐數 汾陽 考。”

(6).鼎形的金香爐。《紅樓夢》第七六回:“香篆銷金鼎,脂冰膩玉盆。”

至德

最高的道德;盛德。《易·繫辭上》:“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論語·泰伯》:“ 泰伯 其可謂至德也已矣。”《史記·商君列傳》:“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荀君 清識難尚, 鍾君 至德可師。”

愔翳

深靜貌。 唐 柳宗元 《夢歸賦》:“質舒解以自恣兮,息愔翳而愈微。”

皂白

黑色和白色。引喻為正確與謬誤

不分青紅皂白

珍重

(1) 重視;愛惜

珍重兩國的團結

(2) 保重身體

臨別時互道珍重

負載珍重。——唐· 李朝威《柳毅傳》

廣成

(1).即 廣成子 。 南朝 梁 江淹 《從冠軍建平王登廬山香爐峰》詩:“ 廣成 愛神鼎, 淮南 好丹經。” 唐 李德裕 《諫敬宗搜訪道士疏》:“臣聞道之高者,莫若 廣成 、 玄元 ;人之聖者,莫若 軒皇 、 孔子 。” 明 高啟 《閶闔篇》:“宸游時過 廣成 家,瑤觴再壽盛露華。”參見“ 廣成子 ”。

(2).苑名。《後漢書·安帝紀》:“以 廣成 遊獵地及被災郡國公田假與貧民。” 王先謙 集解:“ 廣成聚 有 廣成苑 ,在今 汝州 西四十里。”

詩詞推薦

雜詩二首·其一原文_雜詩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