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繁柯泫露華,蟠根托山隈。
我來非花時,尚想臨風開。
迥異京洛種,豈作溱洧才。
森然二古叢,不知何年栽。
疑是彼女夷,愛此高崔嵬。
玉手擷雲錦,移之自蓬萊。
野人亦珍重,時時膏壤培。
護以朱木欄,奚懼狼與豺。
乃知天地化,頗賴人成裁。
荏苒憶韶華,俯仰弄條枚。
只宜鋪玉箋,安用命金罍。
詩詞問答
問:《花園英莪門外獵場中有芍藥二叢雖過花時而柯葉猶森郁可觀蓋百年外物也土人因名其地曰花園經過吟覽因以命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五部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十七
參考注釋
繁柯
繁密的樹枝。 漢 應瑒 《竦迷迭賦》:“燭白日之炎陰,承翠碧之繁柯。” 唐 劉蛻 《吊屈原辭·哀湘竹》:“繁柯重乎 舜 祠兮,瘦影疊乎 湘水 。”
泫露
(1).滴露,降露。 北齊 劉晝 《新論·言菀》:“春葩含日似笑,秋葉泫露如泣。” 唐 舒元輿 《牡丹賦》:“或帶風如吟,或泫露如悲。” 宋 丁宥 《水龍吟》詞:“未更深,早是梧桐泫露,那更度,蘭宵永!”
(2).滴落的露水。 宋 王安石 《秋夜》詩之二:“浮煙暝緑草,泫露冷黃花。” 清 姚鼐 《偕一青仲郛應宿登城北小山至夜作》詩:“泫露亙天垂,巨壑當巖瀉。”
蟠根
(1).謂根腳盤曲深固。 唐 杜甫 《白鹽山》詩:“卓立羣峰外,蟠根積水邊。” 清 魏源 《四明山中峽》詩之一:“山古蟠根厚,水遠知源盛。”
(2).指盤曲的根。 宋 葉適 《<石庵藏書目>序》:“時菴傍有石,冒土而奮,如蟠根叢萌,欲發而尚鬱者。” 清 唐孫華 《偕夏重至國學觀古槐》詩:“蟠根百尺穿地肺,直乾十丈遮天光。”
山隈
山的彎曲處。 晉 潘岳 《楊仲武誄》:“朝濟 洛川 ,夕次山隈。” 宋 歐陽修 《永州萬石亭》詩:“作詩示同好,為我銘山隈。” 清 洪亮吉 《夜宿茅山元符宮下飲石壇作》詩:“樹杪下石壇,山隈面平麓。”
花時
(1).百花盛開的時節。常指春日。 唐 杜甫 《遣遇》詩:“自喜遂生理,花時甘緼袍。” 宋 王安石 《初夏即事》詩:“晴日暖風生麥氣,緑陰幽草勝花時。” 明 袁宏道 《除夕觀諸公飲》詩:“角杯窮酒事,分帖記花時。”
(2).開花的時期。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娑羅樹》:“觀諸書所載娑羅樹,不獨此山有之,然其生特異凡木,樹數百枝,枝十餘頭,頭六七葉,惜未見其花時也。” 郭沫若 《天地玄黃·消夏二則》:“我喜歡的 廣東 木蓮,兩大株,對稱地種在正院前面的院子裡,可惜花時已經過了。”
臨風
迎風;當風。《楚辭·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怳兮浩歌。” 南朝 宋 謝莊 《月賦》:“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 唐 杜甫 《與嚴二郎奉禮別》詩:“出涕同斜日,臨風看去塵。”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水滸傳》第三九回:“不覺酒湧上來,潸然淚下,臨風觸目,感恨傷懷。” 蘇曼殊 《寄調箏人》詩:“偷嘗仙女脣中露,幾度臨風拭淚痕。” 冰心 《寄小讀者》五:“我想起我的母親,不覺憑在甬道的窗邊,臨風偷灑了幾點酸淚。”
迥異
迥然不同;完全不同
與它石迥異。——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性情迥異
京洛
等於說“京城”。本指洛陽,因東周、東漢曾在這裡建都,故稱“京洛”
京洛騷然。——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溱洧
(1). 溱水 與 洧水 。在今 河南省 。《詩·鄭風·溱洧》:“ 溱 與 洧 ,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孟子·離婁下》:“ 子產 聽 鄭國 之政,以其乘輿濟人於 溱 洧 。” 趙岐 註:“ 溱 洧 ,水名。” 唐 白居易 《經溱洧》詩:“《鄭風》變已盡, 溱 洧 至今清。”
(2).《詩·鄭風》篇名。詩寫男女春遊之樂。舊注謂其“刺 * 也”,後因以“溱洧”指 * 。 宋 陸游 《避暑漫抄·群居解頤》:“ 元和 初,達官與中外之親為婚者,先已涉 溱 洧 之譏。”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微詞·舜禹詩》:“ 元祐 中,大官有婚於中表者,已涉 溱 洧 之嫌。”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以其初涉 溱 洧 ,故旌典不及,今亦不著其氏族也。”
森然
(1) 形容繁密
古木森然
(2) 形容陰沉可怕
森然可怖
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宋· 蘇軾《石鐘山記》
(3) 形容高聳林立的樣子
至谷中則森然乾霄。——宋· 沈括《夢溪筆談》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女夷
傳說中掌萬物生長之神。後世亦以為花神。見 明 陳懋仁 《庶物異名疏》、 明 馮應京 《月令廣義》。《淮南子·天文訓》:“ 女夷 鼓歌,以司天和,以長百穀、禽鳥、草木。” 高誘 註:“ 女夷 ,主春夏長養之神也。”
崔嵬
(1) 有石頭的土山
慎事關門並早歸,眼前恩愛隔崔嵬。——《 * 》
(2) 高大;高聳
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楚辭·屈原·涉江》
仙峰巔險峻岭崔嵬。——《封神演義》
玉手
(1).潔白如玉的手。 戰國 楚 宋玉 《笛賦》:“延長頸,奮玉手,摛朱唇,曜皓齒。” 茅盾 《新疆風土雜記》詩:“昨夜掛枝勞玉手, 藐姑仙子 下 天山 。”
(2).為對友人之手的敬稱。 宋 王安石 《得子固書因寄》詩:“驪駒日就道,玉手行可執。”
雲錦
一種品級很高的提花絲織物,因花紋瑰麗如雲得名
蓬萊
又稱“蓬壺”。神話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兩座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李商隱《無題》
野人
(1) 田野之民,農人
試問野人家。——宋· 蘇軾《浣溪沙》詞
(2) 質樸的人,無爵位的平民
(3) 粗野的人
(4) 流浪漢
(5) 未開化的人,生活在原始狀態或屬於原始社會的人
珍重
(1) 重視;愛惜
珍重兩國的團結
(2) 保重身體
臨別時互道珍重
負載珍重。——唐· 李朝威《柳毅傳》
時時
常常。《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袁盎 雖家居, 景帝 時時使人問籌策。” 唐 李鹹用 《題劉處士居》詩:“溪鳥時時窺戶牖,山雲往往宿庭除。” 楊朔 《潼關之夜》:“河水在暗夜裡閃動著黑亮的波光,時時還有一點兩點潮濕的漁火浮動在水面上。”
膏壤
肥沃的土地。《史記·貨殖列傳》:“ 關中 自 汧 雍 以東至 河 華 ,膏壤沃野千里。” 三國 魏 曹植 《喜雨》詩:“喜種盈膏壤,登秋必有成。” 唐 司空圖 《太原王公同州修堰記》:“故其水皆渾而悍暴難制,然左輔土田,賴之為膏壤,堰雖勞,不可廢也。” 清 譚嗣同 《報貝元徵書》:“及見形見勢絀,有百敗,無一勝,所失膏壤方數千里。”
朱木
(1).大名。《山海經·大荒南經》:“ 帝堯 、 帝嚳 、 帝舜 葬於 岳山 。爰有文貝……朱木、赤枝、青華、玄實。”《山海經·大荒西經》:“有 蓋山之國 。有樹,赤皮支榦,青葉,名曰朱木。” 郭璞 註:“或作朱威木也。”
(2).紅色刑杖。 清 袁枚 《新齊諧·假女》:“且諸女子與通姦皆暗昩不明之事,儘可覆蓋,何必逼我供招,宣諸章奏,各擬重杖,使數十郡縣富貴人家女子,玉雪肌膚困於朱木乎!”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荏苒
(1)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漸漸過去
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潘岳《悼亡詩》
光陰荏苒,轉瞬又是一年
(2) 草葉柔弱的樣子
韶華
韶光
迎得韶華入中禁,和風次第遍神州。——韓維《太后閣》
俯仰
(1) 低頭和抬頭,泛指隨便應付
左右周旋,進退俯仰。——《左傳·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比喻很短的時間
俯仰之間,已成陳跡。——王羲之《蘭亭集序》
條枚
枝幹。《詩·周南·汝墳》:“遵彼汝墳,伐其條枚。” 朱熹 集傳:“枝曰條,榦曰枚。” 唐 錢起 《南溪春耕》詩:“荷蓑趣南逕,戴勝鳴條枚。” 宋 葛立方 《滿庭芳·探梅》詞:“見瓊英一點,小占條枚。” 清 趙翼 《落皮樹》詩:“凌霄抽條枚,浥露透槎枿。” 郭沫若 《蘇聯遊記·烏茲別克紀行》:“隙地多種水揚,目的在伐取其條枚,以為葡萄支柱。”
玉箋
亦作“ 玉牋 ”。箋紙的美稱。 宋 趙汝茪 《梅花引》詞:“題破玉牋雙喜鵲,香燼冷,繞雲屏,渾是山。” 清 劉獻廷 《贈下河孫幕府代》詩:“綺繡敷青史,芳華潤玉箋。”
用命
效忠;聽命
手下將士個個用命
金罍
(1).飾金的大型酒器。《詩·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朱熹 集傳:“罍,酒器。刻為雲雷之象,以黃金飾之。”
(2).泛指酒盞。 唐 韓愈 《憶昨行和張十一》:“ * 花草麗,玉斝屢舉傾金罍。” 許地山 《綴網勞蛛·無法投遞之郵件》:“我哀傷的金罍里只剩些殘冰底融液,既不能醉人,又足以凍我齒牙。”
標籤: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