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崇山作嶂向虛明,茅屋其間朴且清。
底事主人弗露面,恐防隱士傳傳名。
詩詞問答
問:《題董誥仿古山水幀·其八·寒岩野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六十一
2. 去聲
參考注釋
崇山
(1).高山。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崇山矗矗,巃嵸崔巍。” 晉 陸機 《從軍行》:“深谷邈無底,崇山鬱嵯峨。”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七章:“大地雖大,崇山大河雖多,深林邃谷雖奧,不數百年皆化為都邑焉。”
(2).引申為崇高,巨大。《晉書·慕容垂載記》:“宜述修前規,終忠貞之節,奈何棄崇山之功,為此過舉!”
(3).山名。相傳 舜 放 驩兜 之處。《書·舜典》:“流 共工 於 幽州 ,放 驩兜 於 崇山 。” 孔穎達 疏:“蓋在 衡嶺 之南也。”按,據 清 王夫之 《孟子稗疏》、 王鳴盛 《蛾術編》卷四六,當在 唐 驩州 境內, 泗城 之南(今 廣西 凌雲縣 和 西林縣 一帶)。 唐 沉佺期 《從崇山向越常》詩“朝發 崇山 下,暮坐 越常 陰”,即其處。舊說或謂在今 湖南 大庸縣 境,見《太平御覽》卷四九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荊州記》及《通典·州郡十三》。
(4).山名。即 嵩山 。《國語·周語上》:“昔 夏 之興也, 融 降於 崇山 。” 韋昭 註:“ 融 , 祝融 也。 夏 居 陽城 , 嵩高 所近。”
(5).山名。 狄山 的異名。《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歷 唐堯 於 崇山 兮,過 虞舜 於 九疑 。” 張守節 正義引 張揖 曰:“ 崇山 , 狄山 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瓠子河》:“《山海經》曰:‘ 堯 葬 狄山 之陽。一名 崇山 。’”
虛明
(1).空明;清澈明亮。 晉 陶潛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詩:“涼風起將夕,夜景湛虛明。” 唐 杜甫 《夏夜嘆》詩:“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虛明見纖毫,羽蟲亦飛揚。” 宋 范成大 《吳船錄》卷上:“光之正中,虛明凝湛,觀者各自見其形。現於虛明之處,毫釐無隱,一如對鏡。”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海淀》:“ 勺園 林水紓環,虛明敞豁。”
(2).指內心清虛純潔。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莫不揔制清衷,遞為心極,斯固通人之所包,非虛明之絶境,不可窮者,其唯神用者乎。” 宋 蘇轍 《贈石台問長老二絕》之二:“ * 布衲一繩床,心地虛明睡自亡。” 清 魏源 《夏夜柬李希廉》詩:“冏在空中影,正如水有魚。虛明止一性,何辨君與吾。”
茅屋
用蘆葦、稻草等苫蓋屋頂的簡陋房子
其間
(1) 在中間
兩幢房子及夾在其間的院子
頹然其間者。——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北與寇往來其間。——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袍敝衣處其間。——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時出於其間焉。——蔡元培《圖畫》
(2) 指某一段時間
參加這項工作已有半年了,這其間,他學到不少新的知識
事主
(1) 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
事主訴縣官
(2) 事情的主謀
(3) 辦理婚喪喜事的人家
露面
出面;來到公眾面前或進入公眾的視野
老李好久沒露面,聽說他外出了
第一次在舞台上露面
恐防
防備。 唐 王建 《宮詞》之二一:“騎馬行人長遠過,恐防天子在樓頭。”《三國志平話》卷上:“ 玄德 曰:‘恐防有失,爾可將取五百軍去。’”《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勒令沿城腳的居民將曬臺拆去,只説恐防宵小。”
隱士
隱居不做官的人
魏有隱士。——《史記·魏公子列傳》
傳名
名聲遠揚,傳播到很遠的地方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賈誼莫思行說背,陳湯空想郅支頭項安世《次劉子野送別韻》
- 要之窮通有定分,所學豈以世俗拘李呂《和韓羲仲主簿古岩韻》
- 有米薪未具,坐待至曛黑
- 小卻得一欣,凍壁纏蛟虬敖陶孫《畢叔茲可掃園賞牡丹》
- 幾人深閨有餘怨,當晝巨櫟號驚猿周弼《靈岩上方》
- 簿暮漁舟歸,行人稍稀絕張榘《賦山水雪景》
- 月白風清如此夜,與客行歌相答林正大《酹江月/念奴嬌》
- 念昔喪亂初,公騎使君馬鄧剡《挽文文山》
- 一門名似雨,滿座客如雲
- 國名常自在,王子摩拿羅釋印肅《贊三十六祖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