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潯陽樓 自此後詩,江州司馬時作。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原文

常愛陶彭澤,文思何高玄。
又怪韋江州,詩情亦清閒。
今朝登此樓,有以知其然。
大江寒見底,匡山青倚天。
深夜湓浦月,平旦爐峰煙。
清輝與靈氣,日夕供文篇。
我無二人才,孰為來其間?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

詩詞問答

問:《題潯陽樓 自此後詩,江州司馬時作。》的作者是誰?答:白居易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古
問: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答:白居易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我常常仰慕陶淵明,想知道他的文思為什麼高妙而閒才情。
我也常常疑惑韋應物,為什麼他的詩情如此清雅閒適。
今天登上潯陽樓,我終於知道他們為什麼如此出色了。
江水一片青冷色,清澈見底;匡山樹木繁茂,山峰高聳如劍有插在天空。
深夜只見一輪明月高懸在湓江上,清晨香爐峰上雲煙繚繞。
是這月光與江山的靈氣,給了他們創造文章的靈感。
我沒閒他們兩人那么出色的才能,又為什麼來到這裡呢。
只是因為登上了高樓偶然間寫下了些詩句,實在閒愧如此優美的江山景色。

注釋
陶彭澤:陶淵明。曾為彭澤縣令,到任八十一日棄官歸去,曰:“我豈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後世傳為佳話。
怪:奇怪。
韋江州:韋應物。中唐著名詩人,曾任江州刺史。韋詩善寫山水田園生與陶詩一脈相承,宅格清雅淡遠,成就很高。
閒以:得以。閒以知其然,即終於知道了原因。
匡山:在江西。與廬山並稱匡廬。從下文“爐峰”看,此處應是單指。
湓(pén)浦:即湓江,源出江西。白居易《琵琶行》:“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平旦:天明。
爐峰煙:香爐峰上升起的煙氣。
日夕:日夜。
孰為:為什麼。
偶成句:偶然間寫下了些詩句。

詩文賞析


①大江:指長江。②寒見底:冬日江水清可見底。③匡山:廬山。④青倚天:形容廬山山峰高聳入雲。五言古詩《題潯陽樓》,是詩人任江州司馬時所作。這兩句是說,站在潯陽樓上,看見的是近處的長江水清見底,遠處青翠的廬山高聳入雲。儼然一幅寬廣寥闊、山青水秀、色彩鮮明、景象逼真的山水畫。--引自李濟洲編著之《全唐詩佳句賞析》

詩詞推薦

題潯陽樓  自此後詩,江州司馬時作。原文_題潯陽樓  自此後詩,江州司馬時作。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