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鶴亭

作者:杜岕 朝代:清代

獨鶴亭原文

嵯嵯華嶠孤,一徑下雲甸。

荒草蔓荊榛,五嶽誰能辨。

有鳥從東來,大翮異鄉縣。

武功雖尺五,仰視目不眩。

圓吭裂層霄,丹頂甚平善。

應惜青城游,見困如句踐。

詩詞問答

問:獨鶴亭的作者是誰?答:杜岕
問:獨鶴亭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參考注釋

一徑

亦作“ 一逕 ”。1.一條小路。《晉書·賈充傳》:“ 充 帳下都督 周勤 時晝寢,夢見百餘人録 充 ,引入一逕。” 唐 杜甫 《遣意》詩之一:“一逕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唐 杜牧 《郡齋獨酌》詩:“溪南重迴首,一徑出修篁。” 宋 楊萬里 《桑茶坑道中》詩之八:“山根一徑抱溪斜,片地纔寬便數家。” 清 錢謙益 《香山寺》詩:“千峯匼匝更分明,磵復岡迴一徑清。”

(2).徑直。《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明日捉個空,便一逕到 臨安府 前叫起屈來。”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衝軍陣,鞭駿馬,一徑地西南上迓。” 元 關漢卿 《望江亭》第一折:“姑姑,你姪兒除授 潭州 為理,一徑的來望姑姑。”《水滸傳》第四二回:“再停兩日,點起山寨人馬,一徑去取了來。”《孽海花》第四回:“長班要去通報, 雯青 説:‘不必。’説著,就一逕向 公坊 住的那三間屋裡去。” 魯迅 《野草·狗的駁詰》:“我一徑逃走,盡力地走,直到逃出夢境,躺在自己的床上。”

(3).方言。一直。謂持續不斷。《海上花列傳》第十二回:“只要 王老爺 一徑搭 沉小紅 要好落去,故末算是耐 沉小紅 本事大哉。” 朱自清 《葉聖陶的短篇小說》:“後來又在一個鄉鎮-- 甪直 --里住了四五年,一逕是做著國小教師。”

荊榛

(1).亦作“ 荊蓁 ”。泛指叢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蕪情景。 三國 魏 曹植 《歸思賦》:“城邑寂以空虛,草木穢而荊榛。”一本作“ 荊蓁 ”。 唐 李白 《古風》之一:“王風委蔓草,戰國多荊榛。” 金 元好問 《續小娘歌》之七:“傷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荊榛不見人。” 清 吳偉業 《十月下澣宴閬石蒼水齋》詩:“三江風月尊前醉,一郡荊榛笛里聲。”

(2).謂沒入荒野,指逝世。 明 周履靖 《錦箋記·聞訃》:“閨中何意,半道荊蓁,情隔雲泥。”

(3).比喻艱危,困難。《舊唐書·宦官傳·楊復恭》:“吾於荊榛中援立 壽王 。” 元 許謙 《馮公嶺》詩:“胸中芥蒂未盡去,須信坦道多荊榛。”

(4).比喻惡人。 元 麻革 《過陝》詩:“豺狼滿地荊榛合,目斷 中條 是故丘。” 明 夏完淳 《大哀賦》:“未許其冠帶春秋,遂至夫荊榛天地。” 清 厲鶚 《東城雜記·陳御史元倩》:“手披荊榛,身御魑魅。” 周實 《民立報出版日祝賦》詩:“重重草木羞依附,莽莽荊榛待剪除。”

(5).芥蒂;不快。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笑譚之頃,便起荊榛。”

五嶽

中國的五大名山,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和中嶽嵩山

異鄉

外鄉,外地他鄉

飄泊異鄉

武功

(1) 專指在軍事方面取得的成就;戰功

文治武功

(2) 武工

尺五

一尺五寸。極言離高處距離近。 唐 杜甫 《贈韋七贊善》詩“時論同歸尺五天”自註:“俚諺曰:‘城南 韋 杜 ,去天尺五。’” 宋 呂渭老 《滿路花·同柳仲修在趙屯》詞:“星娥尺五,佳約誤當年。” 清 黃景仁 《少年行》:“ 太白 高高天尺五,寶刀明月共輝光。”

仰視

仰頭向上看

層霄

(1).高空。 晉 庾闡 《遊仙詩》之三:“層霄映紫芝,潛澗汎丹菊。” 唐 李白 《大獵賦》:“彼層霄與殊榛,罕翔鳥與伏兔。”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東上入石峽,峽兩峰中剖,上摩層霄,裂罅相距不及丈。” 鄭澤 《讀鈍庵紅薇感舊記作》詩:“金風吹素節,陰曀幔層霄。”

(2).指雲氣。 宋 蘇軾 《西江月·頃在黃州》詞:“照野瀰瀰淺浪,橫空隱隱層霄。”

丹頂

指丹頂鶴朱紅色的頭頂。 唐 劉禹錫 《鶴嘆》詩之二:“丹頂宜承日,霜翎不染泥。” 宋 陸游 《山房》詩:“老鶴初來未丹頂,稚松親種已虬枝。”《水滸傳》第一回:“鶴生丹頂,龜長緑毛。” * 《仙鶴》詩:“你的儀態是優雅的峰端,你的丹頂是珍異的王冠。”

平善

(1).平安,安康。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宋雲惠生使西域》:“ 宋雲 遠在絶域,因矚此芳景,歸懷之思,獨軫中腸,遂發舊疹, * 經月,得婆羅門呪,然後平善。” 宋 范仲淹 《與中舍書》:“近得運使 李同年 書,知彼平善。”《紅樓夢》第一一八回:“我身子平善,不必掛念。”

(2).平和善良。《元典章·刑部四·故殺》:“近據來申 潘壬 一打死 劉仁可 事,看詳椆木夾槌,即係堪以害人器仗,非平善之家所有物件。”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阿纖》:“此處人情大不平善,孤孀難以過度。”

青城

(1). 宋 齋宮名。一在 南薰門 外,為祭天齋宮,謂之 南青城 ;一在 封丘門 外,為祭地齋宮,謂之 北青城 。 宋 吳自牧 《夢粱錄·郊祀年駕宿青城端誠殿行郊祀禮》:“所謂 青城 ,止以青布為幕,畫甃砌之文,旋結城闕。”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七:“ 大梁城 南五里號 青城 ,乃 金國 初 粘罕 駐軍受 宋 二帝降處。當時后妃皇族皆詣焉,因盡俘而北。後 天興 末, 末帝 東遷, 崔立 以城降,北兵亦於 青城 下寨,而后妃內族復詣此地,多僇死,亦可怪也。” 清 錢謙益 《向言上》:“ 宋 之亡也以 青城 ,金之亡也亦以 青城 。”

(2).指 青城山 。 北周 庾信 《周車騎大將軍賀婁公神道碑》:“ 青城 仙洞, 黃石 祠壇。” 唐 鄭巢 《題崔中丞北齋》詩:“何年各無事,高論宿 青城 。” 宋 陸游 《玉笈齋書事》詩之二:“剩分松屑為山信,明日 青城 有使行。” 清 吳偉業 《佘山遇姚翁出所畫花鳥見贈》詩:“只今來 白石 ,當日住 青城 。”

詩詞推薦

獨鶴亭原文_獨鶴亭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