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秋軒桂原文
宜秋軒東一株桂,香葉婆娑擁寒翠。秋堂夜靜風滿簾,時覺幽芳來拂鼻。
清晨曳履訪幽獨,一徑青苔雙戶閉。
離離嫩蕊罥蟲絲,蔌蔌輕花落深砌。
麩金泫露濃更密,苞粟凝珠疏復細。
半粒能含萬斛香,一枝解奪千姝麗。
當年此地競攀折,月戶雲窗敞秋霽。
金樽灩泛1-1綠色酒,翠袖涼簪寶妝髻。
西風幾度人跡絕,獨有幽花能點綴。
村荒地僻霜露繁,摧折紅蘭凋紫蕙。
瞥然一見眾憂失,不意孤懷得佳麗。
更深月出擬再來,明日紛紛嗟滿篲。
詩詞問答
問:宜秋軒桂的作者是誰?答:楊基
問:宜秋軒桂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楊基的名句有哪些?答:楊基名句大全
參考注釋
香葉
芳香的樹葉。 唐 杜甫 《古柏行》:“苦心豈免容螻蟻,香葉終經宿鸞鳳。”
婆娑
(1) 形容盤旋和舞動的樣子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詩·陳風·東門之枌》。毛傳:“婆娑,舞也。”
(2) 枝葉紛披的樣子
寒翠
指常綠樹木在寒天的翠色。 南朝 梁 范雲 《園橘》詩:“芳條結寒翠,圓實變霜朱。” 唐 張仲素 《宮中樂》詩之五:“奇樹留寒翠,神池結夕波。” 宋 林逋 《山村冬暮》詩:“雪竹低寒翠,風梅落晚香。”
秋堂
(1).秋日的廳堂。常以指書生攻讀課業之所。 唐 王建 《送司空神童》詩:“秋堂白髮先生別,古巷青襟舊伴歸。” 唐 元稹 《含風夕》詩:“夏服稍輕清,秋堂已岑寂。” 唐 李紳 《南梁行》:“故篋歲深開斷簡,秋堂月曙掩遺題。” 唐 聶夷中 《秋夕》詩:“日往無復見,秋堂暮仍學。”
(2). 十國 時 王審知 割據稱帝,國號 閩 ,每年開科取明經進士,稱為秋堂。見《宋史·世家傳六·留從效》。
幽芳
(1).清香。亦指香花。 唐 張九齡 《南還贈京都舊僚》詩:“欲贈幽芳歇,行悲舊賞移。” 唐 李商隱 《贈從兄閬之》詩:“城中猘犬憎蘭佩,莫損幽芳久不歸。” 宋 歐陽修 《豐樂亭記》:“日與 滁 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 朱丹 《高加索大道上》詩:“泉水在山谷里鳴唱,野花放散著幽芳。”
(2).比喻高潔的德行。 宋 葉適 《奉議郎鄭公墓志銘》:“懼老且死,不能振幽芳,昭遺緒,豈惟不肖又抱不孝之罪以殞!”
清晨
天亮的最初時辰
曳履
拖著鞋子。形容閒暇、從容。 唐 劉禹錫 《和令狐相公初歸京國賦詩言懷》:“殿庭捧日飄纓入,閣道看山曳履迴。” 元 白樸 《梧桐雨》楔子:“四海承平無一事,朝朝曳履侍君王。” 劉師培 《文說》:“推之曳履歌商,聲若出於金石。”
幽獨
(1).靜寂孤獨。亦指靜寂孤獨的人。《楚辭·九章·涉江》:“哀吾生之無樂兮,幽獨處乎山中。”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將軍不至》詩:“天雨蕭蕭滯茅屋,空山無以慰幽獨。” 唐 司空圖 《秋思》詩:“勢利長草草,何人訪幽獨?”
(2).獨處。 清 陳確 《講義二·盡心章》:“古有謂性為天所命者,非推高之詞也,正欲合言之而使學者反求諸幽獨之地焉耳。” 清 譚嗣同 《仁學》二:“莫顯乎微,容色可徵意旨;莫見乎隱,幽獨即是大廷。”
一徑
亦作“ 一逕 ”。1.一條小路。《晉書·賈充傳》:“ 充 帳下都督 周勤 時晝寢,夢見百餘人録 充 ,引入一逕。” 唐 杜甫 《遣意》詩之一:“一逕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唐 杜牧 《郡齋獨酌》詩:“溪南重迴首,一徑出修篁。” 宋 楊萬里 《桑茶坑道中》詩之八:“山根一徑抱溪斜,片地纔寬便數家。” 清 錢謙益 《香山寺》詩:“千峯匼匝更分明,磵復岡迴一徑清。”
(2).徑直。《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明日捉個空,便一逕到 臨安府 前叫起屈來。”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衝軍陣,鞭駿馬,一徑地西南上迓。” 元 關漢卿 《望江亭》第一折:“姑姑,你姪兒除授 潭州 為理,一徑的來望姑姑。”《水滸傳》第四二回:“再停兩日,點起山寨人馬,一徑去取了來。”《孽海花》第四回:“長班要去通報, 雯青 説:‘不必。’説著,就一逕向 公坊 住的那三間屋裡去。” 魯迅 《野草·狗的駁詰》:“我一徑逃走,盡力地走,直到逃出夢境,躺在自己的床上。”
(3).方言。一直。謂持續不斷。《海上花列傳》第十二回:“只要 王老爺 一徑搭 沉小紅 要好落去,故末算是耐 沉小紅 本事大哉。” 朱自清 《葉聖陶的短篇小說》:“後來又在一個鄉鎮-- 甪直 --里住了四五年,一逕是做著國小教師。”
青苔
陰濕地方生長的綠色苔蘚
離離
(1).盛多貌。《詩·小雅·湛露》:“其桐其椅,其實離離。” 毛 傳:“離離,垂也。” 鄭玄 箋:“其實離離,喻其薦俎禮物多於諸侯也。” 孔穎達 疏:“言二樹當秋成之時,其子實離離然垂而蕃多,以興其 杞 也其 宋 也二君於王燕之時,其薦俎眾多。”《文選·張衡<西京賦>》:“神木靈草,朱實離離。” 薛綜 註:“離離,實垂之貌。” 前蜀 貫休 《經弟妹墳》詩:“淚不曾垂此日垂,山前弟妹塚離離。” 宋 葉適 《哀鞏仲至》詩:“君文蚤貴重, 蜀 錦載胡車,離離三千首,雅正排淫哇。”
(2).濃密貌。 三國 魏 曹操 《塘上行》:“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 唐 陳昌言 《白日麗江皋》詩:“鬱鬱長堤土,離離淺渚毛。” 明 高啟 《與杜進士寅登白蓮閣對雨》詩:“遠愁高樹共離離,風逆潮聲上浦遲。” 清 陳夢雷 《青青河畔草》詩:“離離萬丈松,青青河畔草。” 李瑛 《戰鬥的城》詩:“如今,我看見當年簽約的樓閣,早埋進離離的荒草。”
(3).井然有序貌。《尚書大傳》卷三:“《書》之論事也,昭昭若日月之明,離離若參辰之錯行。” 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皎皎白間,離離列錢。” 隋 虞世基 《講武賦》:“始軒軒而鶴舉,遂離離以雁行。” 宋 蘇軾 《寄蘄簟與蒲傳正》詩:“ 蘭溪 美箭不成笛,離離玉筯排霜脊。”
(4).曠遠貌;空貌。 宋 蘇軾 《郭熙畫秋山平遠》詩:“離離短幅開平遠,漠漠疎林寄秋晚。”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賦》:“碧瑣離離, * 窺月中之影;白榆歷歷,青龍伏天上之形。”
(5).明亮貌;光鮮貌。 五代 齊己 《還人卷》詩:“金梭札札文離離, 吳 姬 越 女羞上機。” 明 唐寅 《七夕贈織女》詩:“神雲矯矯月離離,帝子飃颻即故期。” 孫世偉 《克庵寄示蒞閩以來詩稿哀時感物憂讒畏譏賦此以志同聲之感並呈朴庵》:“西維星象離離變,南海秋潮暗暗沉。”
(6).引申為光彩、光榮。 清 曾國藩 《彭母曾孺人墓志銘》:“離離令問,匪邇伊遙。”
(7).清晰貌;分明貌。 唐 李白 《扶風豪士歌》:“撫長劍,一揚眉,清水白石何離離。” 王琦 註:“即水清石見之意。” 明 李東陽 《赤壁圖歌》:“姦雄僭竊何足數,青史離離後人看。”
(8).隱約貌。 唐 盧綸 《奉和戶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諸公並見示》:“亂螢光熠熠,行樹影離離。” 唐 李賀 《長歌續短歌》:“夜峯何離離,月明落石底。” 明 張居正 《人日對雪贈朱鎮山》詩:“九逵密如繡,雙闕影離離。”
(9).若斷若續貌;相連貌。 隋 盧思道 《孤鴻賦》:“行離離而高逝,響噰噰而相續。” 唐 元稹 《善歌如貫珠賦》:“吟斷章而離離若間,引妙囀而一一皆圓。” 宋 蘇軾 《文與可飛白贊》:“離離乎其遠而相屬,縮縮乎其近而不隘也。” 元 楊謙 《不礙雲山樓歌》:“海之山兮離離,障我流兮東之。”
(10).懶散疲沓貌。《荀子·非十二子》:“勞苦事業之中,則儢儢然,離離然。” 楊倞 註:“離離,不親事之貌。” 王先謙 集解引 郝懿行 曰:“儢儢離離,謂不耐煩苦勞頓,嬾散疏脫之容也。”
(11).飄動貌;搖盪貌。《文選·張衡<思玄賦>》:“拽雲旗之離離兮,鳴玉鸞之譻譻。” 張銑 註:“離離,飛貌。” 唐 白居易 《雜興》詩之一:“東風二月天,春雁正離離。” 明 方孝孺 《游石鏡山》詩:“離離莫雲合,矯矯孤鴈鳴。” 清 洪亮吉 《游幕府山十二洞及泛舟江口記》:“隨波離離,影界水陸,下拂魚尾,上憇鳥足者,名曰葑田。”
(12).輕細貌。 唐 謝偃 《樂府新歌應教》詩:“細細輕裙全漏影,離離薄扇詎障塵。”
(13).悲痛貌;憂傷貌。《楚辭·劉向<九嘆·思古>》:“曾哀悽欷,心離離兮。” 王逸 註:“離離,剝裂貌。”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五:“離離掛空悲,慼慼抱虛警。” 清 孫枝蔚 《寄懷方爾止》詩:“離離怕見花枝動,藹藹長教酒盞親。”
(14).獨特貌;孤獨貌。 唐 盧照鄰 《病梨樹賦》:“愍茲珍木,離離幽獨。” 唐 常建 《客有自燕而歸哀其老而贈之》詩:“離離一寒騎,嫋嫋馳白天。” 清 劉火炤 《泗州道上》詩:“極目離離土一丘, 漢 皇陵廟此山頭。”
(15).象聲詞。 唐 李德裕 《唐故左神策軍護軍中尉劉公神道碑銘》:“落槭槭之霜葉,叫離離之晚鴻。” 唐 溫庭筠 《罩魚歌》:“風颸颸,雨離離,菱茭刺,鸂鶒飛。” 清 金人瑞 《境智二童子》詩:“滿口離離含黑墨,杏花壇上讀書回。”
嫩蕊
(1).含苞欲放的花。 唐 杜甫 《滕王亭子》詩之一:“清江錦石傷心麗,嫩蕊濃花滿目斑。”蕊,一本作“ 蘂 ”。 宋 王安石 《招葉致遠》詩:“山桃溪杏兩三栽,嫩蕊商量細細開。”
(2).茶名。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戶部·茶式》:“仙芝、嫩蕊、福金、祿合、運合、慶合、指合出 饒州 、 池州 。”
蟲絲
(1).蛛絲。 北周 庾信 《傷往》詩:“鏡塵言苦厚,蟲絲定幾重。” 唐 杜牧 《赴京初入汴口曉景即事》詩:“露蔓蟲絲多,風蒲燕雛老。”
(2).泛指其他蟲類吐的絲。
(3).蠶絲。 唐 陸龜蒙 《採藥賦》:“蟲絲織怨以成段,象酒蠲愁而判劑。” 唐 趙摶 《琴歌》:“七絃脆斷蟲絲朽,辨別不曾逢好手。”
蔌蔌
(1).猥瑣醜陋貌。《詩·小雅·正月》:“佌佌彼有屋,蔌蔌方有穀。” 毛 傳:“蔌蔌,陋也。” 林紓 《讀<小雅>》:“於是佌佌蔌蔌者布滿朝列,國豈有不卒斬者耶!”
(2).風勁烈貌。《文選·鮑照<蕪城賦>》:“稜稜霜氣,蔌蔌風威。” 李善 註:“蔌蔌,風聲勁疾之貌。” 唐 韓愈 《雨》詩:“坐來蔌蔌山風疾,山雨隨風暗原隰。”
(3).飄落貌。 五代 和凝 《天仙子》詞之二:“洞口春紅飛蔌蔌,仙子含愁眉黛緑。” 宋 蘇軾 《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詞:“蔌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 明 高啟 《梅花》詩之八:“枝頭誰見花驚處,嫋嫋微風蔌蔌霜。”
(4).涓流貌。 宋 蘇軾 《食甘》詩:“清泉蔌蔌先流齒,香霧霏霏欲噀人。” 宋 蘇軾 《賀新郎·夏景》詞:“共粉淚,兩蔌蔌。”
(5).象聲詞。輕微之聲。《南史·王晏傳》:“見屋桷子悉是大蛇,就視之,猶木也。 晏 惡之,乃以紙裹桷子,猶紙內搖動,蔌蔌有聲。”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何經文》:“會夜,大霧晦黑,乃設伏。縱羊山中走,齕草,蔌蔌有聲。”
麩金
碎薄如麩子的金子。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上:“ 廣州 浛洭縣 有金池。彼中居人,忽有養鵝鴨,常於屎中見麩金片。遂多養,收屎淘之,日得一兩或半兩,因而致富矣。” 唐 許堯佐 《柳氏傳》:“ 翊 ( 韓翊 )乃遣使間行,求 柳氏 ,以練囊盛麩金。” 明 梅鼎祚 《玉合記·通訊》:“如今把個練囊盛著麩金百兩,權寄他為朝夕之費。”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一·金》。
泫露
(1).滴露,降露。 北齊 劉晝 《新論·言菀》:“春葩含日似笑,秋葉泫露如泣。” 唐 舒元輿 《牡丹賦》:“或帶風如吟,或泫露如悲。” 宋 丁宥 《水龍吟》詞:“未更深,早是梧桐泫露,那更度,蘭宵永!”
(2).滴落的露水。 宋 王安石 《秋夜》詩之二:“浮煙暝緑草,泫露冷黃花。” 清 姚鼐 《偕一青仲郛應宿登城北小山至夜作》詩:“泫露亙天垂,巨壑當巖瀉。”
萬斛
極言容量之多。古代以十斗為一斛, 南宋 末年改為五斗。 唐 杜甫 《夔州歌》之七:“ 蜀 麻 吳 鹽自古通,萬斛之舟行若風。” 明 沉采 《千金記·省女》:“正是胸中萬斛愁難遣,付與殘花逐水流。” 清 惲敬 《新喻羅坊漕倉記》:“春、夏、秋三時,得雨漲,發萬斛之舟,隨流東下。” 郭沫若 《落葉》第二九信:“我對著你這近在咫尺而又遠在天涯的哥哥,時而又感受著無限的哀愁,萬斛的熱淚無端地從眼中湧出。”
枝解
(1).分解肢體。枝,通“ 肢 ”。《儀禮·鄉射禮》“乃設折俎” 漢 鄭玄 註:“牲體枝解節折以實俎也。”
(2).古代指分裂四肢的酷刑。《韓非子·奸劫弒臣》:“此 商君 之所以車裂於 秦 ,而 吳起 之所以枝解於 楚 者也。”《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吳起 為 楚悼王 立法……功已成矣,而卒枝解。”
姝麗
(1).美麗。《後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後長七尺二寸,姿顏姝麗,絶異於眾。”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六:“見一青衣女子獨行,姿容姝麗。”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四》:“ 大同 婦女,姝麗而多戀土重遷。” 章炳麟 《俱分進化論》:“幼眇之音,姝麗之色,芳澤之氣,至於蝯狙而能樂之。”
(2).美女。 唐 穀神子 《博異志·李黃》:“二 * 曰:‘郎君貴人,所見莫非麗質。某皆賤質,又麤陋,不敢當公子厚意,然車中幸有姝麗,誠可留意也。’” 宋 柳永 《玉女搖仙佩》詞:“取次梳妝,尋常言語,有得幾多姝麗。”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婦女·竇氏全印》:“ 姜 脫死歸郡,纔兩閲月,復買一姝麗,時議遂大薄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嬰寧》:“抵家,母睹姝麗,驚問為誰。生以姨女對。”
當年
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年就收回了投資
此地
這裡,這個地方。 唐 駱賓王 《於易水送人》詩:“此地別 燕丹 ,壯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我初到此地,並不曾認得一個人。” 洪深 《抗戰十年來中國的戲劇運動與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攀折
拉斷,折取
請勿攀折花木
月戶
(1).月下的門戶。 南朝 宋 鮑照 《園中秋散詩》:“既悲月戶清,復切夜蟲酸。” 唐 白居易 《郡中夜聽李山 * 三樂》詩:“風琴秋拂匣,月戶夜開關。” 宋 向子諲 《鷓鴣天·戲韓叔夏》詞:“只有梅花似玉容,雲窗月戶幾尊同。” 清 阮大鋮 《燕子箋·閨憶》:“月戶砧聲,露堦蟲語,件件無非催人愁具,怎又與愁人相對?”
(2).神話傳說中修月的人家。語本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天咫》:“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寳合成乎……常有八萬二千戶修之,予即一數。’因開襆,有斤鑿數事。”後用以喻能文者。
雲窗
亦作“ 雲牕 ”。亦作“ 雲窻 ”。1.華美的窗戶。常以指女子居處。 宋 周邦彥 《齊天樂·秋思》詞:“暮雨生寒,鳴蛩勤織,深閣時聞裁剪。雲窗靜掩。” 宋 袁去華 《滿江紅》詞:“珍簟冷,紗廚小。想雲窗依舊,夢尋難到。” 元 喬吉 《揚州夢》第二折:“柳塢花溪錦繡叢,煙戶雲牕閨閣中。”
(2).雲霧繚繞的窗戶。借指深山中僧道或隱者的居室。 唐 李白 《商山四皓》詩:“雲窗拂青藹,石壁橫翠色。” 宋 范成大 《華山寺》詩:“我今閒行作閒客,暫借雲窗解包具。”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隋棲霞寺請天台智者大師疏》:“若其林泉爽麗,房宇縈紆,桂嶺春芳,雲窗晝歇。” 清 沉廷陛 《南浦·送南薌入都用玉田韻》詞:“溪灣小築幽清,坐雲窗幾度,言愁未了。”
秋霽
秋日雨後天晴。 唐 儲光羲 《新豐作貽殷四校書》詩:“雞犬暮聲合,城池秋霽空。” 唐 陸龜蒙 《華陽巾》詩:“須是古壇秋霽後,靜焚香炷禮寒星。”
金樽
亦作“ 金尊 ”。酒尊的美稱。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門新營所住》詩:“芳塵凝瑤席,清醑滿金樽。” 唐 陳子昂 《春夜別友人》詩之一:“銀燭吐青煙,金尊對綺筵。” 聞一多 《紅燭·深夜底淚》:“啊!宇宙底生命之酒,都將酌進上帝底金樽。”
綠色
(1)
(2) 一種比剛長的嫩草的顏色深些的顏色或呈艷綠,或在光譜中介於藍與黃之間的那種顏色
(3) 在正常條件下一般正常的觀察者由波長530毫微米的輻射能所引起的心理學上的四種元色感之一
(4) 六種心理學上客觀的元色之一
翠袖
(1).青綠色衣袖。泛指女子的裝束。 唐 杜甫 《佳人》詩:“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宋 蘇軾 《王晉叔所藏畫跋尾·芍藥》詩:“倚竹佳人翠袖長,天寒猶著薄羅裳。” 清 龔自珍 《菩薩鬘》詞:“無言垂翠袖,粉蝶窺人瘦。”
(2).指女子。 宋 辛棄疾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詞:“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明 何景明 《明妃引》:“琵琶馬上再三彈,翠袖朝啼關塞寒。”
西風
(1) 從西方吹來的風
溫帶的盛行西風
(2)
(3) 指秋風
(4) 比喻腐朽沒落的力量或氣勢
人跡
人的足跡;指人
荒無人跡
獨有
(1).獨自具有;獨自據有。《管子·形勢》:“召遠者,使無為焉;親近者,言無事焉;唯夜行者,獨有也。” 支偉成 通解:“夜行,謂陰行其德,則人不與之爭,故獨有之也。”《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 在位聽訟,文辭有可與人共者,弗獨有也。”
(2).只有;特有。《史記·曆書》:“是時,獨有 鄒衍 ,明於五德之傳,而散訊息之分,以顯諸侯。” 唐 張籍 《賀周贊善聞子規》詩:“此處誰能聽,遙知獨有君。” 茅盾 《子夜》五:“土匪這樣猖獗,真是 中國 獨有的怪現象。” 毛 * 《冬雲》詩:“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
(3).指在精神上能特立獨行。《莊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成玄英 疏:“人慾出眾,而己獨游,眾無此能,故名獨有。”
點綴
(1) 襯托;裝飾
自荷錢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2) 應景兒;湊數兒
(3) 指襯托、裝飾的東西
荒地
荒廢或未開墾的土地
沙荒地
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
霜露
霜和露水,兩詞連用常不實指,而比喻艱難困苦的條件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蘇洵《六國論》
摧折
(1).毀壞;折斷。《漢書·賈山傳》:“雷霆之所擊,無不摧折者;萬鈞之所壓,無不糜滅者。”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檄移》:“使百尺之衝,摧折於咫書,萬雉之城,顛墜於一檄者也。” 唐 李山甫 《柳》詩之四:“只為遮樓又拂橋,被人摧折好枝條。” 明 楊珽 《龍膏記·賜玦》:“蘭玉臨春夭,恨狂風摧折柔條。” 李廣田 《沒有名字的人們》:“我們就說他已活到了五十歲,或六十歲吧,漫說開花結果,連果樹的主幹也被摧折了。”
(2).挫折,打擊。《史記·袁盎晁錯列傳》:“陛下素驕 淮南王 ,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 唐 韓愈 《縣齋有懷》詩:“蹉跎顏遂低,摧折氣愈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五·朱忠莊公遺疏》:“我朝士氣原振,自逆璫摧折,遂致廉恥風微。”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康熙 以來, 名世 之獄, 嗣庭 之獄, 景祺 之獄, 周華 之獄, 中藻 之獄, 錫侯 之獄,務以摧折 漢 人,使之噤不發語。” 李若冰 《在柴達木盆地》:“誰能摧折他們的意志,誰能阻擋得住他們呢。”
(3).憂傷。 唐 顧況 《酬本部韋左司》詩:“寸心久摧折,別離重骨驚。” 明 劉基 《蘭陵王》詞:“暝雅多事,啼遍寒枝未肯歇,寸心自摧折。”
(4).猶言虛心屈己。 宋 蘇洵 《送石昌言使北行》:“吾以壯大,乃能感悟,摧折復學。” 宋 陳師道 《是是亭記》:“今 劉子 博覽偉辯,刻身苦思,既嗣其世,向善讎惡,亦不減其二父而能沉潛摧折以成其材,故士君子皆樂告以善也。”
(5).猶死亡。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一·江忠烈公殉難廬州》:“不幸中道摧折,未竟厥施。” 清 李重華 《貞一齋詩說·詩談雜錄》:“ 高青邱 骨性秀出,最近 唐 風,惜其中路摧折,未入於室。”
紅蘭
蘭草的一種。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見紅蘭之受露,望青楸之罹霜。” 唐 翁綬 《倢伃怨》詩:“火燒白玉非因玷,霜翦紅蘭不待秋。”
瞥然
忽然;迅速地。 唐 白居易 《與微之書》:“平生故人,去我萬里;瞥然塵念,此際暫生。” 明 高明 《琵琶記·琴訴荷池》:“嫩緑池塘梅雨歇,薰風乍轉,瞥然見新涼。”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道士拍界尺一聲,即有數小人,長八九寸,落局上,合聲演劇……一齣終,瞥然不見。” 蘇曼殊 《碎簪記》:“余辭 莊湜 歸,途中見一馬車,瞥然而過。”
不意
沒有想到
敵出不意。——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孤懷
(1).孤高的情懷。 唐 孟郊 《連州吟》:“孤懷吐明月,眾毀爍黃金。” 宋 曾鞏 《回樞密侍郎狀》:“孤懷易感,重誼難忘。” 胡惠生 《贈王亦梅》詩:“世事憑陵劫,孤懷寄落塵。”
(2).獨特的見識。 清 曾國藩 《聖哲畫像記》:“ 班 氏閎識孤懷,不逮 子長 遠甚。” 孫中山 《<民報>發刊詞》:“求其斟時弊以立言,如古人所謂對症發藥者,已不可見,而況夫孤懷閎識,遠矚將來者乎?”
佳麗
(1) 美麗
(2) 美貌的女子
(3) 美好
更深
夜深
更深人靜
更深夜靜
再來
(1).再一次來。《史記·淮陰侯列傳》:“時者難得而易失也。時乎時,不再來。” 明 無名氏 《鳴鳳記·燈前修本》:“此去好憑三寸舌,再來不值半文錢。” 郭沫若 《喀爾美蘿姑娘》:“一切都是一年前見她時的光景,而她的窗下不放著糖匣,我是成了再來的 丁令威 了。”
(2).謂連續的動作或事。如:再來一盤棋。再來一碗湯。
明日
明天
明日復明日
明日去。——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明日徐公來。——《戰國策·齊策》
明日造朝。——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紛紛
(1) 多而雜亂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唐· 高適《別董大》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 一個接一個地,接二連三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詩文賞析
【注釋】:(《宜秋軒詩》敘云:“予去官,結小軒自適。軒近秦淮
,清曠幽寂,與秋相宜,故號宜秋。”軒東古桂一株,花
已爛熳,人無知者。偶夜聞香自東來,旦起訪之,得於荒
庭廢苑中。余既嘆其不為人所賞識,而復嘉其不以無人而
不香也。繞樹嗟悼,慰之以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