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山橋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荊山橋歌原文

石橋三里許以長,如虹蜿蜒飲兩塘。

南北咽喉形勝控,春秋節宣計畫良。

東接睢邳耕桑野,西連豐沛王霸鄉。

我曾坐照資利涉,發帑脩築乃如常。

徐州省方今回蹕,路便因度斯輿梁。

去歲孫工河奪溜,聞道經此東歸洋。

一百餘孔不足泄,其時水過橋面強。

水過沙停半淤淀,微山遂壅趨壑方。

疇咨督課速疏浚,即今尾閭才通航。

吁嗟民艱觸目是,善後之策猶茫茫。

詩詞問答

問:荊山橋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荊山橋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陽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七十二

2. 乾隆丙寅發帑數萬脩橋至丁卯年告成

參考注釋

石橋

(1).石造的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濟水二》:“河東岸有石橋,橋本當河,河移,故廁岸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凌石橋之莓苔,越 楢溪 之紆縈。” 周瘦鵑 《賞菊椰子林》:“溪上架著一條弓形的石橋,橋欄上齊整地排列著好多盆黃色和淺紫色的菊花。”

(2).特指 浙江省 天台山 的名勝 石樑 。梁連線二山,形似橋,故稱。 唐 宋之問 《靈隱寺》詩:“待入 天台 路,看余度 石橋 。” 宋 梅堯臣 《送微上人歸省天台》詩:“釋子懷慈母,吾儒未易輕。不尋琪樹去,肯向 石橋 行。” 宋 梅堯臣 《寄天台梵才上人》詩:“常觀月從東方出,想照 石橋 旁畔人。”

里許

裡面;裡頭。許,助詞。 唐 戴叔倫 《聽歌回馬上贈崔法曹》詩:“秋風裡許杏花開,杏樹傍邊醉客來。”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五:“ 楊誠齋 云:‘詩固有以俗為雅,然亦須經前輩鎔化,乃可因承。如 李 之“耐可”、 杜 之“遮莫”、 唐 人“里許”、“若箇”之類是也。’” 章炳麟 《新方言·釋詞》:“今 松江 、 太倉 言處言許,音皆如化。謂內曰里許,音如里化。”

蜿蜒

(1) 蛇類曲折爬行的樣子

橫過天花板蜿蜒著一條長的裂縫

(2) 曲折延伸

山路蜿蜒向下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間的距離

咽喉

(1) 喉嚨,包括咽、食管上部、喉及氣管的通向胃和肺的通道

(2) 頸的前方上部緊接面頰的部分;上咽頭

(3) 比喻形勢險要的交通孔道

此二處皆是漢中咽喉。——《三國演義》

形勝

(1).謂地理位置優越,地勢險要。《荀子·強國》:“其固塞險,形埶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勝也。”《史記·高祖本紀》:“ 秦 ,形勝之國,帶 河 山 之險,縣隔千里。”《周書·齊煬王憲傳》:“初,平 蜀 之後, 太祖 以其形勝之地,不欲使宿將居之。”

(2).指險要之地。《魏書·楊侃傳》:“ 白捺 小城,本非形勝。”《明史·太祖紀一》:“天下形勝入我掌握,然後進兵。” 郭孝成 《陝西光復記》:“ 秦 隴 據天下之上游,佔西北之形勝。”

(3).謂山川壯美。《魏書·馮亮傳》:“ 世宗 給其工力,令與沙門統 僧暹 、 河南 尹 甄琛 等,周視 崧高 形勝之處,遂造 閒居 佛寺。” 唐 高適 《觀宓子賤神祠碑》詩:“形勝駐羣目,堅貞指蒼穹。”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軼聞·鬼神默護吉埌》:“ 吳塘山 濱臨 太湖 ,兩峰夾峙,為吾 錫 形勝之地。” 陳毅 《廣東》詩:“ 百粵 自來形勝地,人民建設更生光。”

(4).指山川壯美之地。《舊唐書·司馬承禎傳》:“ 玄宗 令 承禎 於 王屋山 自選形勝,置壇室以居焉。”

(5).謂利用有利的形勢制勝。 銀雀山 漢 墓竹簡《孫臏兵法·奇正》:“戰者,以形相勝者也。形莫不可以勝,而莫知其所以勝之形。形勝之變,與天地相敝而不窮。”

秋節

(1).指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參見“ 中秋 ”。

(2).指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 唐 韋安石 《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重九開秋節,得一動宸儀。”

(3).泛指秋季。 漢 班倢伃 《怨歌行》:“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 南朝 梁 沉約 《從軍詩》之二:“涼風厲秋節,司典告詳刑。” 唐 項斯 《古扇》詩:“昨日裁成奪夏威,忽逢秋節便相違。”

計畫

(1).計慮,謀劃。古人計事必用手指畫,使其事易見,故稱。《戰國策·秦策三》:“ 昭王 新説 蔡澤 計畫,遂拜為 秦 相,東收 周 室。” 三國 魏 曹操 《請爵荀彧表》:“自在臣營,參同計畫,周旋征伐,每皆克捷,奇策密謀,悉皆共決。” 魯迅 《華蓋集·忽然想到(十一)》:“明白以後,這才可以計畫別樣的工作。”

(2).計策。《史記·韓長孺列傳》:“及殺 吳 相 袁盎 , 景帝 遂聞 詭勝 等計畫,乃遣使捕 詭勝 ,必得。” 唐 柳宗元 《故銀青光祿大夫開國伯柳公行狀》:“公頓首流涕,累陳計畫。”

耕桑

種田與養蠶。亦泛指從事農業。 漢 楊惲 《報孫會宗書》:“身率妻子,戮力耕桑。” 唐 韓愈 《和盧郎中雲夫寄示盤穀子歌》:“行抽手版付丞相,不待彈劾還耕桑。” 清 陳夢雷 《寄答李厚庵百韻》:“對人説忠孝,努力事耕桑。”

豐沛

(1).盛多貌。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於是皇澤豐沛,主恩滿溢。”《後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洪澤豐沛,漫衍八方。” 晉 張載 《失題》詩:“ 江 南郡蔗,釀液豐沛。”

(2).洶湧的波濤。《古文苑·劉歆<遂初賦>》:“遭 陽侯 之豐沛兮,乘素波以聊戾。” 章樵 註:“豐沛,波之洶湧也。”

(3). 漢高祖 , 沛 豐邑 人,因以 豐沛 稱 高祖 故鄉。 漢 王充 《論衡·命義》:“猶 高祖 初起,相工入 豐沛 之邦,多封侯之人矣,未必老少男女俱貴而有相也。” 金 元好問 《讀書》詩:“ 豐沛 帝鄉多將相,莫從興運論人材。” 清 張玉書 《謁項王廟》詩:“君不見 下相 城頭望 豐沛 ,樵歌暮上 歌風臺 。”

(4).借指帝王故鄉。 晉 陸雲 《盛德頌》:“ 豐沛 之旅,其會如林。” 南朝 陳 徐陵 《進武帝為長城公詔》:“自鎮撫 枌 榆 ,永寧豐沛。” 唐 杜甫 《別張十三建封》詩:“ 汾晉 為 豐沛 ,暴 隋 竟滌除。” 清 萬壽祺 《五月》詩:“矞雲五色日重光,今上龍飛 豐沛 鄉。”

(5).借指 漢高祖 。 明 海瑞 《春日阻風部中限韻》:“朝馬不嘶金勒斷,塞游無路到關愁;卻思 豐沛 有遺恨,猛士雕殘蔓草愁。”

(6).泛指帝王。 郭沫若 《黑貓》二:“在宣布獨立以後,更有 萑苻 餘孽一變而為 韋沛 功臣。”

(7).大的幡幔。《易·豐》“豐其沛,日中見沬” 唐 孔穎達 疏:“夫處光大之時,而豐沛見沬。” 陸德明 釋文:“沛,或本作旆,謂幡幔也。”

王霸

王:春秋時周天子為各諸侯國之共主,稱王。霸:諸侯國中的盟主,稱“霸”。比喻用正義和權力來統治

坐照

猶寂照。謂通過禪定止息妄念,觀照正理。 清 曾國藩 《復陳虎臣書》:“蓋不善言靜,恐入坐照之門;善言靜,猶是存養之道。”

資利

利益。《韓非子·問田》:“故不憚亂主闇上之患禍,而必思以齊民萌之資利者,仁智之行也。” 宋 洪邁 《容齋三筆·蔡君謨書碑》:“ 襄 謂近世書寫碑誌,則有資利,若朝廷之命,則有司存焉,待詔其職也。”

如常

與平常一樣,照常

一切如常

徐州

江蘇西北部城市,津浦和隴海兩鐵路的交點,有煤炭、機械、化學、冶金等工業,並有雲龍山、雲龍湖等名勝古蹟

省方

巡視四方。《易·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孔穎達 疏:“省視萬方,觀看民之風俗。” 漢 班固 《東都賦》:“乃動大輅,遵皇衢,省方巡狩。” 唐 楊炯 《送徐錄事》詩序:“聖人以葉時同律,義在於省方;皇儲以守器承祧,任隆於監國。”《清史稿·禮志八》:“皇帝省方觀民,特舉時巡盛典。”

今回

這次;此回。 茅盾 《子夜》十九:“而且即使今回不是‘空心湯圓’, 吳蓀甫 也不能不怪 唐雲山 太糊塗了。”

輿梁

橋樑。《孟子·離婁下》:“十二月,輿梁成。” 孫奭 疏:“今雲輿梁者,蓋橋上橫架之板若車輿者,故謂之輿梁。” 宋 梅堯臣 《和穎上人南徐十詠·范公橋》:“謂公天下才,非專一方惠,及此作輿梁,力行無鉅細。” 明 宋濂 《醫家<十四經發揮>序》:“ 滑君 此書豈非醫塗之輿梁也歟!”

去歲

去年

聞道

(1).領會某種道理。《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唐 韓愈 《師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明 李贄 《卓吾論略》:“吾父子儻亦聞道於此,雖萬里可也。”

(2).聽說。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四:“聞道 長安 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元 秦簡夫 《趙禮讓肥》第二折:“豈不聞道是哀哀父母劬勞。” 李木庵 《東山吟》:“聞道時危黨錮急,傷心不許問家國。”

東歸

指回故鄉。因 漢 唐 皆都 長安 ,中原、 江 南人士辭京返里多言東歸。 三國 魏 曹操 《苦寒行》:“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 唐 鄭谷 《送京參翁先輩歸閩中》詩:“解印東歸去,人情此際多。” 唐 鄭谷 《賀進士駱用錫登第》詩:“春榜到春晚,一家榮一鄉……好是東歸日,高槐蕊半黃。”

一百

(1).數詞。十的十倍。《孟子·公孫丑下》:“前日於 齊 ,王餽兼金一百而不受。” 唐 駱賓王 《冬日宴》詩:“二三物外友,一百杖頭錢。”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五:“ 政和 中,遂著於令,士庶傳習詩賦者,杖一百。”

(2).泛指多數。 北周 庾信 《對酒歌》:“人生一百年,歡笑惟三五。” 宋 楊萬里 《都下無憂館小樓春盡旅懷》詩之一:“更無短計消長日,且繞欄乾一百回。”

(3).指跨步。 清 郝懿行 《證俗文》卷七:“今人一足引前,一足曳後,謂之一百……又今人履石渡水,將近彼岸,跨步而過,亦曰一百。”

不足

(1)

不充足,不夠,滿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樂府詩集·陌上桑》

最愛湖東行不足。——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沒有

信心不足

(3)

少於,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5)

不值得,不必

時水

應時的雨水。《管子·立政》:“決水潦,通溝瀆,修障防,安水藏,使時水雖過度,無害於五穀。”

橋面

(1) 橋樑為車輛所用的部分

(2) 橋樑上可供行走或穿行的地面或平台

橋樑的橋面

淤淀

淤塞積澱。 宋 歐陽修 《論修河第二狀》:“游淀之勢,常先下流。下流淤高,水行不快,乃自上流低下處決。”《明史·潘季馴傳》:“是時, 河 決 崔鎮 , 黃水 北流, 清河口 淤淀,全 淮 南徙。” 清 夏燮 《中西紀事·管窺一得》:“所謂杜其源者,亦當先疏其壅閼,刷其淤淀。驟而塞之,則必有決堤壞防之患。”

疇咨

亦作“ 疇諮 ”。《書·堯典》:“帝曰:‘疇咨若時登庸。’” 孔 傳:“疇,誰;庸,用也。誰能鹹熙庶績,順是事者,將登用之。”後以“疇咨”為訪問、訪求之意。《漢書·武帝紀贊》:“ 孝武 初立……遂疇咨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晉書·司馬虓傳》:“若朝之大事,廢興損益,每輒疇諮。” 唐 獨孤及 《送陳兼應辟兼寄高適賈至》詩:“天子方在宥,朝廷張四維。料君能獻可,努力副疇咨。”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二:“沖聖當陽,疇咨 方 召 ,東南再造,悉畀元臣。”

督課

督察考核。《漢書·雋不疑傳》:“逐捕盜賊,督課郡國。” 宋 曾鞏 《陝西轉運使制》:“夫使督課明而政事舉,經畫當而財用足。”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科第·夢》:“ 蘇州 蔣古愚 學博,秉鐸 潁 上,督課諸子甚嚴。” 孫犁 《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三)》:“督課甚嚴,賞罰甚明。”

疏浚

疏通淤塞的河道、港口

為了船的吃水,港口仍在疏浚

即今

今天;現在。 唐 高適 《送桂陽孝廉》詩:“即今江海一歸客,他日雲霄萬里人。” 宋 陸游 《連日有雪意戲書》詩:“壯歲羈游半九州,即今憔悴老菟裘。”《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事已如此,料留你不住了,只是你要去時,即今就去。”

尾閭

(1).古代傳說中泄海水之處。《莊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 尾閭 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 成玄英 疏:“ 尾閭 者,泄海水之所也。”《文選·嵇康<養生論>》:“自力服藥,半年一年,勞而未驗。志以厭衰,中路復廢,或益之以畎澮而泄之以 尾閭 。” 李善 注引 司馬彪 曰:“ 尾閭 ,水之從海水出者也,一名 沃燋 ,在東大海之中。尾者,在百川之下故稱尾。閭者,聚也,水聚族之處,故稱閭也。” 唐 李德裕 《漏潭石》詩:“常疑六合外,未信 漆園 書,及此聞溪漏,方欣驗 尾閭 。” 清 趙翼 《逃荒》詩:“安得 尾閭 籌洩水,盡收歸海出平疇。”

(2).泛指事物趨歸或傾泄之所。 清 魏源 《軍儲篇一》:“此漏不塞,雖萬物為金,陰陽為炭,不能供尾閭之壑。” 梁啓超 《新民論》第二節:“民族帝國主義者何?其國民之實力,充於內而不得不溢於外,於是汲汲焉求擴張權力於他地,以為我尾閭。” 郭沫若 《創造十年》十二:“《季刊》和《周報》的標準太高,外來的投稿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不能用,因而失掉不少的讀者,應該要有一種日報來做尾閭,以銷納外來的投稿。”

通航

指開通航空、航海線路

吁嗟

(1).嘆詞。表示憂傷或有所感。《楚辭·卜居》:“吁嗟嘿嘿兮,誰知吾之廉貞。”《文選·謝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詩>》:“平生仰令圖,吁嗟命不淑。” 李善 注引 薛君 《韓詩章句》:“吁嗟,嘆辭也。” 陳毅 《感事書懷》詩:“吁嗟我與汝,滄海之一粟。”

(2).嘆詞。表示讚美。 明 黃溥 《閒中今古錄》:“至今兒孫主沙漠,吁嗟 趙 氏何其隆!” 清 黃遵憲 《紀事》詩:“吁嗟 華盛頓 ,及今百年矣。”

(3).哀嘆;嘆息。《孔子家語·執轡》:“民惡其殘虐,莫不吁嗟。” 漢 王符 《潛夫論·救邊》:“一人吁嗟,王道為虧。” 唐 寒山 《詩》之二○四:“世人何事可吁嗟,苦樂交煎勿底涯。”《剪燈新話·秋香亭記》:“女吁嗟抑塞,不能致辭。”《紅樓夢》第三五回:“那鸚哥便長嘆一聲,竟大似 黛玉 素日吁嗟音韻。”

民艱

民眾的艱難困苦。 明 唐順之 《鳳陽等處災傷疏》:“伏乞勅下戶部,俯念民艱。” 清 侯方域 《豫省試策四》:“皇帝軫念民艱,正供之額,概從儉薄。”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 先秦 學者,生當亂世,目擊民艱,其立論大率以救世厲俗為主。”

觸目

(1) 容易被看到

大平原最為觸目的特點是沒有樹

(2) 目光接觸到

觸目驚心

善後

災變喪亂後,妥善地料理遺留的問題

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孫子·作戰》

善後事宜

茫茫

遼闊曠遠的樣子;模糊不清楚

長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傳》

野茫茫。——《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顧炎武《復庵記》

茫茫的前景

別時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詩詞推薦

荊山橋歌原文_荊山橋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