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路原文
醜上:放下衣包。逕入華堂便折腰。
生:呀。大哥。
你為何事來。醜:小子自京中來。
生:有何話說。醜:來通報。
生:到此來報甚事。醜:有京報令郎連中三元。
藍袍脫卻換宮袍。生:小兒曹。
三元地位安能到醜:員外。他有文才中必高。
生:這難道。四方英俊知多少大哥。
你莫非差了。莫非差了。
詩詞問答
問:不是路的作者是誰?答:沈受先
問:不是路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出處:六十種曲 三元記 第三十四出
參考注釋
放下
(1) 放在一邊或放棄
號召他們放下武器
(2) 從較高位置降到較低位置
放下百葉窗
衣包
舊時祭奠時燒給死者的用紙做的衣服和裝著紙錢的紙袋
折腰
(1) 彎腰行禮,現引申作“傾倒”意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毛 * 《沁園春·雪》
(2) 屈身事人
不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梁· 蕭統《文選·陶淵明傳》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大哥
(1) 排行最大的哥哥
(2) 尊稱與自己年紀相仿的男子
(3) 稱排行最大的兒子
(4) 妻子稱丈夫
何事
(1).什麼事;哪件事。 南朝 齊 謝朓 《休沐重還道中》詩:“問我勞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乾 《經周處士故居》詩:“愁吟與獨行,何事不傷情?”《朱子語類》卷八:“陽氣發處,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為何,何故。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新唐書·沉既濟傳》:“若廣聰明以收淹滯,先補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劉過 《水調歌頭》詞:“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來?”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謎:何事痴呆漢,到處逢佳麗?”
小子
(1) 年幼的男孩子
他有兩個小子
(2) 兒子,小兒子
(3) 傢伙——含有輕蔑意
(4) 長輩稱晚輩
小子無所畏。——《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京中
京城裡,此指北京
京中有善口技者。——《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有何
有什麼。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七:“幾日試來那幾日唱名?得意那不得意?有何傳示、有何書信?”《水滸傳》第五三回:“風過處,一尊黃巾力士出現,躬身稟復:‘我師有何法旨?’”如:有何不可;有何難哉。
話說
(1).談說,談論。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 江 南人事不獲已,須言伐閲,必以文翰,罕有面論者。北人無何便爾話説,及相訪問。”
(2).話本、諸宮調、章回小說等開頭處的常用語。猶言這話所說的是……。“話”,原指古代說話人所說的故事。《宣和遺事》前集:“今日話説的,也説一箇無道的君王,信用小人,荒淫無度。”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此本話説, 唐 時這箇書生,姓 張 名 珙 ,字 君瑞 , 西洛 人也。”《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孫楷第 《說話考》:“今小説開篇皆作‘話説’云云。‘話説’二字上,似省‘此本’或‘這本’字樣。言本書所説之事如此。‘話説’二字,以起下文,亦內典‘如是我聞’之比也。”
通報
(1) 上級機關把有關情況以書面形式通告下級機關
通報批評
(2) 通告下級機關的檔案
關於情況的通報
(3) 報導科學動態、成果的刊物
科學通報
來報
佛教語。謂來世的果報。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唱導論》:“徵昔因則如見往業,覈當果則已示來報。”
京報
清代北京由報房商人發行出售的類似報紙的出版物,用 * 木字排印
令郎
稱對方兒子的敬詞
我今須與你令郎同去。——《西遊記》
連中三元
(1).科舉制度分別稱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連中三元”指接連在鄉試、會試、殿試中獲第一名。《二刻拍案驚奇》卷一:“﹝ 王曾 ﹞後來連中三元,官封 沂國公 。”《白雪遺音·小郎兒·冬》:“ 龍門 高跳,鰲魚頭兒喲,連中三元。”亦泛指接連三次得中頭名。
(2).喻連續擊中三次。 巴金 《人間最美好的感情》:“連中三元的戰士 朱友恆 同志不管自己胸前一大片血跡,咬緊牙齒衝出工事,用 * 打壞了敵人的裝甲車。”《花城》1981年第6期:“南牆根底下擺著三個紅包袱當靶子,立刻有人往上插三支箭,抱著帶箭的紅布包袱飛跑到午門底下,高聲唱道:‘連中三元!’”
藍袍
即藍衫。 五代 齊己 《與崔校書靜話言懷》詩:“我性已甘披祖衲,君心猶待脫藍袍。” 明 湯顯祖 《牡丹亭·榜下》:“黃門舊是黌門客,藍袍新作紫袍仙。”《古今小說·趙伯昇茶肆遇仁宗》:“借得藍袍槐簡,引見御前,叩首拜舞。”參見“ 藍衫 ”。
脫卻
脫掉。 唐 王建 《從軍後答山友》詩:“愛仙無藥住溪貧,脫卻山衣事 漢 臣。”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二》:“我脫卻伊緑衫,便與紫著。”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上大人》:“脫卻著肉汗衫。”
宮袍
古代官員的禮服。 唐 殷堯藩 《登鳳凰台》詩之一:“ 鳳凰臺 上望 長安 ,五色宮袍照水寒。” 明 王世貞 《鳴鳳記·嚴嵩慶壽》:“花香沾繡襖,酒色映宮袍。” 清 黃遵憲 《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詩:“他年上我墓,相攜著宮袍。”
小兒
(1) 小孩子;小兒子
兩小兒辯鬥。——《列子·湯問》
(2) 又
兩小兒笑曰。
最喜小兒無賴。——宋·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3) 謙稱自己的兒子
三元
指科舉鄉試、會試和殿試的第一名,即解元、會元和狀元;明代又指殿試的前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
地位
(1) 一個人在社會中的職務,職位以及由此顯示出的重要程度
地位平等
父親的地位
(2) ;也指國家、團體在社會關係中所處的位置
國際地位
(3) 人或物所占的地方
把你自己放在我的地位上
員外
(1) 古指正員以外官員(全稱為“員外郎”)
(2) 指地主豪紳(多見於早期白話)
結交此間一個大財主趙員外,養做外宅。——《水滸傳》
文才
寫作才能
難道
莫非,表示加強反問的語氣
難道現在證據還不夠嗎?
四方
(1) 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泛指各個方面
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正方形或正方體
一隻四方的木頭匣子
英俊
(1) 才智過人的
英俊青年
(2) 容貌俊秀又有風度的
英俊的小伙子
多少
(1) 指量度或數量大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絕句》
你有多少錢
(2) 或多或少;未特別指出的或未確定的東西(如數量或價格)
按多少錢一里收費
(3) 稍微
天氣多少有些變化
(4) 疑問代詞
(5) 問數量
正不曾問得你多少價錢。——《水滸傳》
(6) 表示不定的數量
最後終於寫出來了——作了多少努力,得到了多少歡樂,只有這位業餘作者才知道
莫非
(1) ——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難道”
你不贊成?你莫非不為全社著想?
(2) ——表示疑惑不定的推測語氣,相當於“別不是”
莫非這事就是他們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