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試筆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元旦試筆原文

倦勤猶待丙辰年,敢懈而今未歇肩。

亹始慎終勵不息,若暘時雨祝無愆。

農祥慶幸逢三白,武績何期賦十全。

泰保盈持祈昊貺,永銘斯志寸衷虔。

憶自幼齡知讀書,匆匆今至八旬餘。

德修行踐曾何有,內聖外王總忸如。

與物春台共條鬯,撫時六幕願和舒。

古雲適百半九十,惜分寸陰正慎予。

詩詞問答

問:元旦試筆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元旦試筆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七十七

參考注釋

倦勤

本指厭倦於勤勞的事。後引申為天子厭倦於政事的辛勞,懶於從政或高官,將辭官告退。今比喻官吏 * 職

而今

現在,目前

而今邁步從頭越。——毛 * 《憶秦娥·婁山關》

歇肩

把擔子卸下暫時休息

慎終

①慎重地考慮到事情的後果。也泛指謹慎;慎重:慎終於始|慎終如初。②指居喪能盡禮:慎終追遠。

不息

(1).不停止。《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馬王堆 漢 墓帛書《經法·國次》:“天地無私,四時不息。” 唐 韓愈 《上考功崔虞部書》:“行之以不息,要之以至死。” 郭小川 《祝詩》:“用不息的鬥爭排除了種種干擾。”

(2).不用呼吸。《論語·鄉黨》:“屏氣似不息者。”《大戴禮記·易本命》:“是故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無心而不息。”

(3).不滅。《莊子·逍遙遊》:“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荀子·不苟》:“ 盜跖 吟口,名聲若日月,與 舜 、 禹 俱傳而不息。”

時雨

應時的雨水。《書·洪範》:“曰肅,時雨若。” 晉 陶潛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神萍寫時雨,晨色奏景風。” 王統照 《春雨之夜》:“我正在院子裡徘徊著,看竹籬里萱花的綠長葉子,紅黃花蕊,著了昨夜一場時雨,非常嬌美。”

無愆

亦作“ 無諐 ”。1.沒有過失。《書·說命下》:“監於先王成憲,其永無愆。” 漢 蔡邕 《太傅胡公碑》:“﹝公﹞彌綸古訓,貫萬品,研精微,用補前臣之所闕,十年而無愆。”《後漢書·韋彪傳》:“故大鴻臚 韋彪 ,在位無愆,方欲録用,奄忽而卒。”

(2).沒有喪失。《文選·王粲<贈士孫文始>詩》:“庶茲永日,無諐厥緒。” 呂延濟 註:“諐,失;厥,其;緒,業也。”

(3).沒有超過。《宋書·顧覬之傳》:“﹝ 覬之 ﹞乃以其意命弟 願 著《定命論》,其辭曰:‘……貧豪莫差,修天無爽,有允瑣辭,無愆鄙説,統而言之,孰往非命!’”

祥慶

吉祥嘉慶。《宋史·度宗紀》:“再免在京征商三月。自是祥慶、災異、寒暑皆免。”

三白

(1).三度下雪。《全唐詩》卷八八載《占年》:“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 宋 蘇軾 《次韻陳四雪中賞梅》:“高歌對三白,遲暮慰 安仁 。” 金 元好問 《雪後招鄰舍王贊子襄飲》詩:“ 河南 冬來已三白,土膏墳起如蜂房。” 明 唐寅 《擬瑞雪降群臣賀表》:“祥徵三白,允昭聖德之符。”

(2).指鹽、蘿蔔、飯。三者皆白色,故謂。《續談助》卷五引 唐 楊華 《膳夫經手錄》:“蘿蔔,貧寠之家,與鹽、飯皆行,號為三白。”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六:“ 東坡 嘗與 劉貢父 言:‘某與舍弟習制科時,日享三白,食之甚美,不復信世間有八珍也。’ 貢父 問三白。答曰:‘一撮鹽,一楪蘿蔔,一盌飯,乃三白也。’”

(3).指三白酒。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三》:“ 江 南之三白,不脛而走半九州矣,然 吳興 造者,勝於 金昌 。”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品酒》:“其中矯矯獨出者,則有 松江 之三白,色微黃極清,香沁肌骨,惟稍烈耳。”參見“ 三白酒 ”。

(4).西瓜的一種。其皮、瓤、子俱白,故名。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西瓜》:“六月初旬,西瓜已登,有三白、黑皮、黃沙瓤、紅沙瓤各種。”

(5).同“ 三白法 ”。《高僧傳·遺身·元慧》:“何謂三白?通曰:事理二種,一白飯、白水、白鹽事也;二身不遍觸、口誦真經、意不妄緣,此三明白非黑業也。”

何期

猶言豈料。表示沒有想到。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記》卷二:“凡庸 * ,少樂 * ,幸藉緣會,得在山宅,何期真聖,曲垂啟降。” 明太祖 《御賜歸老青田詔書》:“何期禍生於有隙,致使不安。”《醒世恆言·馬當神風送滕王閣》:“千里獨行,方悲寂寞,何期旅邸,得遇故人。” 魯迅 《悼楊銓》詩:“何期淚灑 江 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十全

原指醫術高明、十治十愈,後指完美無缺

人都有缺點,哪能十全呢?

寸衷

(1).指心。 明 葉憲祖 《鸞鎞記·仗俠》:“我寸衷匪石,肯容輕轉。”

(2).微小的心意。 清 薛福成 《分別教案治本治標之計疏》:“耿耿寸衷,略抒愚悃。” 郭沫若 《金環吟》:“慰勞寄前綫,欲以表寸衷。”

幼齡

幼年。 晉 曹毗 《對儒》:“奇發幼齡,翰披儒童。” 唐 孟郊 《送黃構擢第後歸江南》詩:“幼齡思奮飛,弱冠游靈臺。”

讀書

(1) 看著書本出聲讀或默讀

(2) 正式學習一個科目或課程

她讀書很用功

匆匆

急急忙忙的樣子

老栓匆匆走出,給他泡上茶。—— 魯迅《藥》

行踐

(1).猶行動。《孫子·九地》“踐墨隨敵以決戰事” 三國 魏 曹操 註:“行踐規矩無常也。”參見“ 行動 ”。

(2).行走,走動。 南朝 梁簡文帝 《謝賚納袈裟啟》之三:“臣臥疾累旬,未堪行踐,不獲即被新染,陪侍寶坊。”

何有

(1).有什麼。《詩·邶風·谷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鄭玄 箋:“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晉 潘尼 《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詩:“ 崐山 何有?有瑤有珉。”

(2).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難。《論語·里仁》:“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難。”《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漢 袁康 《越絕書·計倪內經》:“王審用臣之議,大則可以王,小則可以霸,於何有哉?” 晉 陶潛 《擬古》詩之一:“意氣傾人命,離隔復何有?”

(3).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憐惜、不愛重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惡,唯力是視,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無 蒲 狄 乎!” 楊伯峻 註:“何有,古人習語,意義隨所施而異,此謂心目中無之也。”《呂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愛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將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顏魯公碑亭記》:“其視卿相王侯與其國封邸第,曾不若脫屣,而何有於亭?”

(4).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關。《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討,國何有焉?” 杜預 註:“言討家臣,無與國事。”《左傳·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顛, 瑤 何有焉?”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苟其人之惡,則於銘乎何有?”

(5).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顧慮、不在乎。《左傳·昭公元年》:“ 吉 若獲戾,子將行之,何有於諸 游 ?” 楊伯峻 註:“言不必顧慮 游氏 諸人。” 明 李贄 《與周友山》:“士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於廢棄歟?” 魯迅 《熱風·反對“含淚”的批評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卻未必都如此不淨;倘竟如此不淨,則即使‘授受不親’後來也就會‘瞟’,以至於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時便是一部《禮記》,也即等於《 * 》了,又何有於《蕙的風》?”

(6).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得。《左傳·僖公十五年》:“獲 晉侯 ,以厚歸也;既而喪歸,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預 註:“何有猶何得。”

(7).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不有。《文選·木華<海賦>》:“弘往納來,以宗以都。品物類生,何有何無?” 李善 註:“言諸品物以類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無?言其多也。”

(8).哪裡有,豈有。 漢 張衡 《西京賦》:“澤虞是濫,何有春秋?”《後漢書·賈琮傳》:“刺史當遠視廣聽,糾察美惡,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韓愈 《與孟尚書書》:“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聖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從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吳承恩 《贈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歲之水也,洪濤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與賦哉!”

內聖外王

古代修身為政的最高理想。謂內備聖人之至德,施之於外,則為王者之政。《莊子·天下》:“是故內聖外王之道,闇而不明,鬱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宋史·道學傳一·邵雍》:“ 河南 程顥 初侍其父識 雍 ,論議終日,退而嘆曰:‘ 堯夫 ,內聖外王之學也。’” 明 李贄 《四書評·大學》:“真正學問,真正經濟,內聖外王,具備此書。”

春台

(1).春日登眺覽勝之處。《老子》:“荒兮其未央,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 唐 賈島 《送劉式洛中覲省》詩:“晴峯三十六,侍立上春臺。” 郭沫若 《水調歌頭·喜雪》詞:“驅旱魃,除蟲害,登春臺。”

(2).飯桌。《水滸傳》第六回:“只見灶邊破漆春臺,只有些灰塵在面上。”《儒林外史》第二回:“管家捧上酒飯,雞、魚、鴨、肉,堆滿春臺。”

(3).禮部的別稱。

條鬯

暢達。《漢書·律曆志上》:“指顧取象,然後陰陽萬物,靡不條鬯該成。” 顏師古 註:“條,達也。鬯,與‘暢’同。” 宋 王安石 《兵部員外郎馬君墓志銘》:“及出仕,所至號為辦治。論議條鬯,人反覆之而不能窮。” 清 段玉裁 《<潛研堂文集>序》:“其書味深,故條鬯而無好盡之失,法古而無摹仿之痕,辨論而無嘂囂攘袂之習。” 茅盾 《對於文壇的一種風氣的看法》:“事實上它們大部分倒是頗為條鬯,而且淋漓盡致的。”

六幕

指天地四方。《漢書·禮樂志》:“專精厲意逝九閡,紛雲六幕浮大海。” 顏師古 註:“六幕,猶言六合也。” 唐 王初 《自和書秋》詩:“ 漢 宮夜結雙莖露,閶闔涼生六幕風。” 宋 王琪 《秋日白鷺亭向夕風晦有作》詩:“是時天宇曠,六幕無纖靄。” 章炳麟 《訄書·定版籍》:“方土者,自然者也。自然者,非材力,席六幕之餘壤,而富斗絶於類醜。”

和舒

和暢舒適。《藝文類聚》卷十六引 三國 魏 卞蘭 《贊述太子賦》:“匿天威之嚴厲,揚愷悌之和舒。”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御製千字詔》:“丁酉年歲,季春和舒。” 潘世漠 《感春》詩:“起覽園林秀,中心自和舒。”

九十

(1).泛指多數。《詩·豳風·東山》:“親結其縭,九十其儀。” 鄭玄 箋:“女嫁,父母既戒之,庶母又申之,九十喻丁寧之多。”《詩·小雅·無羊》:“九十其犉。” 鄭玄 箋:“今乃犉者九十頭,言其多矣。”

(2).指九十歲。《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二:“九十行帶索,飢寒況當年。” 唐 皮日休 《魯望以花翁之什見招因次韻酬之》:“九十攜鋤傴僂翁,小園幽事盡能通。”

(3).謂一季。一季九十日。 唐 陳陶 《春歸去》詩:“九十春光在何處,古人今人留不住。” 陳世宜 《得天梅書卻寄》詩:“九十春光一夢醒,江南無數亂峯青。”

寸陰

日影移動一寸的時間,比喻一個非常短的時間

故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淮南子·原道》

寸陰尺璧

詩詞推薦

元旦試筆原文_元旦試筆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