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志堂書懷原文
舊時頤志堂,已為過去事。
此日頤志堂,頤志實艱致。
頤之文訓養,又一訓如意。
養實貴心安,宵旰勞難置。
至於言如意,先憂惟我萃。
即今雨暘若,山莊佳景備。
豈不足怡神,念遠惟憂積。
豫齊胥望雨,延及淮北地。
而豫更為甚,無計救民悴。
如意之謂何,五字吟志愧。
詩詞問答
問:頤志堂書懷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頤志堂書懷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寘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十七
參考注釋
舊時
過去的時候;從前;昔時
著我舊時裳。——《樂府詩集·陌上桑》
舊時茅店社林邊。——宋· 辛棄疾《西江月》
舊時欄楯。——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頤志
猶養志。 漢 班固 《幽通賦》:“ 紀 ( 紀信 )焚躬以衛上兮,皓(四皓)頤志而弗傾。” 南朝 陳 張正見 《應龍篇》:“隱居可頤志,自見焉得彰。” 卷盦 《<蔽廬叢志>序》:“文學權輿,導源於‘六經’,濫觴於諸子:《詩》、《書》、《左》、《國》,文采爛然;《荀》、《列》、《老》、《莊》,頤志玄覽。”
過去
(1)
(2) 用在動詞後,表示反面對著自己
他把書翻過去,看書背面的價格
(3) 用在動詞後,表示失去原來正常的狀態
他氣得昏死過去
(4) 用在動詞後,表示通過
你這么不講面子,可太說不過去了
(5) 用在動詞後,表示離開或經過所在的地方(車從我身邊開了過去)
(6) 用在形容詞後,表示超過,多與“得”或“不”連用
你怎么也凶不過去她
訓養
(1).訓教養育。 唐 白居易 《徐登授醴泉令制》:“今 醴泉 人與 蒲 相類,宜用此道,往訓養之。”《宋史·岳飛傳》:“將和士鋭,人懷忠孝,皆 飛 訓養所致。”
(2).馴養。 宋 志磐 《佛祖統紀》卷二八:“﹝ 裴氏 鸚鵡﹞一日有憔悴容,訓養者鳴罄而告之曰:‘將此去而西歸乎?’”
如意
(1) 符合心意
萬事如意
稱心如意
(2) 一種象徵祥瑞的器物,用金、玉、竹、骨等製作,頭靈芝形或雲形,柄微曲,供指劃用或玩賞
我這裡已經辦的差不多了,只差一個如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心安
內心安適坦然
心安意適
宵旰
〈方〉∶宵衣旰食,即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飯歇息
宵旰憂虞軫。——唐· 杜甫《秋日夔府詠懷一百韻》
至於
(1) 表示程度、範圍
至於他,是一定會來的
越長城之限,至於 泰安。(至:動詞,抵達。)—— 清· 姚鼐《登泰山記》
至於勸善規過足矣。——清· 劉開《問說》
(2) 表示另提一件事
至於我個人的意見,以後再提
(3) 連詞。表示提出另一話題,用在下文開頭,為現代漢語所沿用
至於斟酌捐益。——諸葛亮《出師表》
至於負者歌於途。——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至於怨誹之多。——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至於農夫小民。——宋· 蘇軾《教戰守》
即今
今天;現在。 唐 高適 《送桂陽孝廉》詩:“即今江海一歸客,他日雲霄萬里人。” 宋 陸游 《連日有雪意戲書》詩:“壯歲羈游半九州,即今憔悴老菟裘。”《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事已如此,料留你不住了,只是你要去時,即今就去。”
雨暘
語本《書·洪範》:“曰雨,曰暘。”謂雨天和晴天。《魏書·天象志三》:“皆雨暘失節,萬物不成候也。” 宋 陸游 《乞祠祿札子》:“今春以來,雨暘尤為調適,二麥繼熟,民間亦以為所收倍於常年。” 清 趙翼 《出郭》詩:“自慚游惰無營業,高柳陰中話雨暘。”
山莊
山中的村莊;別墅
佳景
美景;勝景。 唐 元稹 《寄樂天》詩:“老逢佳景惟惆悵,兩地各傷何限神。” 宋 柳永 《法曲獻仙音》詞:“遇佳景,臨風對月,事須時恁相憶。”
豈不
難道不…?怎么不…?
豈不容易?
怡神
(1).怡養或怡悅心神。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今欲道足下以衛生之秘術,怡神之妙道,譬愈我於沉疴,若起屍於仙草,寧願聞乎?”《隋書·儒林傳·劉炫》:“玩文史以怡神,閲魚鳥以散慮。”《舊唐書·順宗紀》:“而積疾未復,至於經時,怡神保和,常所不暇。”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七:“有一人奏攜琴,有一人奏繁華令(西洋胡琴)相和。風雷疾轉,泉漏鏗鏘,固然已經怡神心會,最動人處卻在抑揚迢遞間寫得人心弦上的言語。”
(2).古代名琴名。《文獻通考·樂十》:“《琴瑟下》論曰: 黃帝 之清角, 齊桓 之號鐘, 楚莊 之繞樑, 相如 之緑綺, 蔡邕 之焦尾,以至玉牀、響泉、韻磬、清英、怡神之類,名號之別也。”《駢雅·釋器下》:“清角、鳴廉……焦尾、怡神,靈開、靈和,古名琴也。”
延及
擴展到;延伸到。《書·呂刑》:“ 蚩尤 惟始作亂,延及於平民,罔不寇賊。”《韓詩外傳》卷一:“有聲之聲,不過百里;無聲之聲,延及四海。”《春秋·定公二年》“雉門及兩觀災” 唐 孔穎達 疏:“災起 雉門 ,而延及兩觀。”
淮北
(1) 指淮河以北的地區,特指安徽的北部
(2) 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北部,面積2725平方公里,人口133萬,其中市區人口43萬。淮北煤田為中國主要煤炭基地之一
更為
更加
自從那次大病以後她更為注意保護好自己的身體
謂何
如何;為何。《詩·小雅·節南山》:“赫赫 師尹 ,不平謂何!” 鄭玄 箋:“謂何,猶云何也。”《史記·禮書》:“ 孝文 好道家之學,以為繁禮飾貌,無益於治,躬化謂何耳,故罷去之。” 張守節 正義:“是躬化節儉,謂何嫌耳,不須繁禮飾貌也。”《漢書·禮樂志》:“泊如四海之池,徧觀是邪謂何?”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謂何,當如之何也。”
五字
(1).五個字。多指詩文中五字句。《漢書·藝文志》:“説五字之文,至於二三萬言。”《南史·陸厥傳》:“ 約 等文皆用宮商……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角徵不同。”
(2). 晉 郭頒 《魏晉世語》:“ 司馬景王 命中書郎 虞松 作表,再呈不可,意令 松 更定之,經時竭思不能改,心有憂色…… 會 ( 鍾會 )取草視,為定五字。 松 悅服,以呈 景王 。 景王 曰:‘不當爾耶?’ 松 曰:‘ 鍾會 也。’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後因以“五字”指好的表章。 唐 沉佺期 《同韋舍人早朝》詩:“一經傳舊德,五字擢英材。”
(3).泛指表章。 唐 常袞 《謝除知制誥表》:“得以文墨侍於軒墀,五字非工,四年侍罪。”
(4).指五言詩。 五代 齊己 《秋夕書懷》詩:“平生樂道心常切,五字逢人價合高。” 金 元好問 《論詩》詩之二九:“池塘春草 謝 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 明 王鏊 《震澤長語·文章》:“ 唐 人用一生心於五字,故能巧奪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