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金鑾瑩禪師原文
西城十里入溪林,頓覺塵埃脫醉襟。
淺渚敗荷縈白曉,淡雲疏木抱清陰。
陶潛但有思歸賦,韓愈殊無善吏心。
遺照主人應念我,試將秋思寫瑤琴照,堂名。)。
詩詞問答
問:謁金鑾瑩禪師的作者是誰?答:劉摯
問:謁金鑾瑩禪師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謁金鑾瑩禪師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劉摯的名句有哪些?答:劉摯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侵韻
2. 自註:遺(原作進,據畿輔本改
參考注釋
頓覺
佛教語。猶頓悟。 元 鄧文原 《重刻<禪源詮>序》:“自頓覺至成佛,十重為浄;自不覺至受報,十重為染。”參見“ 頓悟 ”。
塵埃
(1) 飛揚的塵土
塵埃傳播病菌
(2) ;比喻污濁的東西
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 唐· 杜甫《兵車行》
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蒙世俗之塵埃。
白曉
指天剛亮的時候。 清 曹寅 《三月九日田梅岑攜二家詩見訪集後陶寓齋梅岑有作和之》:“寒分白曉黃昏雨,老看 吳 頭 楚 尾春。”
清陰
(1).清涼的樹陰。 晉 陶潛 《歸鳥詩》:“顧儔相鳴,景庇清陰。” 唐 薛能 《楊柳枝》詞:“遊人莫道栽無益,桃李清陰卻不如。” 元 李壽卿 《度柳翠》第一折:“你戀著那清陰半畝香千陣。”
(2).喻恩澤。 宋 蘇軾 《補唐文宗柳公權聯句》:“願言均此施,清陰分四方。”
(3).謂天氣陰涼。 宋 梅堯臣 《希深惠書言與師魯永叔子聰幾道游嵩因誦而韻之》:“是時天清陰,力氣勇奔驟。”
有思
(1).謂道德純淨完備。《韓非子·詭使》:“閒靜安居,謂之有思。”
(2).有意。 宋 蘇軾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韓愈
(768—824) 唐代文學家,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貞元年間進士,曾任監察御史,國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職。在文學上反對駢偶文風,提倡散體。繼承先秦、兩漢古文的優良傳統,並在此基礎上加以發展和創新,是古文運動倡導者之一。在思想上維護儒家的傳統思想,調強堯舜至孔孟的一脈相傳的道統
善吏
良吏。《史記·酷吏列傳》:“ 尹齊 木彊少文,豪惡吏伏匿,而善吏不能為治。”《漢書·王商傳》:“ 肜 素善吏,宜以為後。”《新唐書·令狐彰傳》:“父 濞 ,為世善吏。”
遺照
亦作“ 遺炤 ”。1.謂遺漏未遍照。 唐 孟郊 《答韓愈李觀別因獻張徐州》詩:“高情無遺照,朗抱開曉月。” 明 張居正 《答應天巡撫孫小溪書》:“願公虛心秉公,密加體訪,毋使覆盆之下,致有遺照。” 明 袁宏道 《乞改稿三》:“然日月之明,理無遺照。”
(2).指未發現的景物。 唐 王昌齡 《觀江淮名勝圖》詩:“而我高其風,披圖得遺照。援毫無逃境,遂展千里眺。”
(3).謂捨棄眾生相,進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唐玄宗 《答皇帝上尊號誥》:“予志每集虛,心嘗遺炤,方契真宗之旨,豈雲稱號之榮。” 唐 李鼎祚 《<周易集解>序》:“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自然虛室生白,吉祥至止,坐忘遺照,精義入神。” 宋 王禹偁 《復其見天地之心賦》:“是知運行者,天地之時;寂靜者,天地之基,心亦在其中也,物莫得而見之。坐忘遺照之人,於茲得矣。” 宋 樓鑰 《謝湖山居士示和陶詩》:“墮體黜聰明,坐忘樂遺照。”
(4).遺像。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二》:“故題其遺照有曰:‘幾分相似幾分非,可是香魂月下歸。’”《花月痕》第五一回:“傍晚 禿頭 將 痴珠 、 秋痕 兩幅遺照,檢奉 小珠 。” 周立波 《蘇聯紅軍博物館》:“大家在這位被俘之後忠貞不屈的英雄的遺照之前肅靜地凝望了一會。”
主人
(1) 在社交或商業活動中接待客人或顧客的人
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逆旅主人。——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2) 財物的所有人
無罪於主人。——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3) 權力的所有人;有其他人為其工作或在他手下工作的人;狗、馬等的所有者
國家的主人
主人與僕人
打狗也得看主人
(4) 接待賓客的人
主人下馬客在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5) 又
主人忘歸客不發。
秋思
秋日寂寞淒涼的思緒。 唐 沉佺期 《古歌》:“落葉流風向玉臺,夜寒秋思洞房開。” 宋 蘇轍 《次韻徐正權謝示閔子廟記及惠紙》:“西溪秋思日盈牋,幕府拘愁學久騫。” 明 高啟 《謝陳山人贈其故弟長司所畫山水》詩:“滿空雲凍動秋思,飛泉落日何蕭騷。” 周詠 《秋懷並留別湘中諸友》詩之八:“湖海蹉跎感歲華,滿腔秋思繫蒹葭。”
瑤琴
用玉裝飾的琴。 南朝 宋 鮑照 《擬古》詩之七:“明鏡塵匣中,瑤琴生網羅。” 唐 王昌齡 《和振上人秋夜懷士會》詩:“瑤琴多遠思,更為客中彈。”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古琴品說》:“ 秦 漢 之間所製琴品,多飾以犀玉金彩,故有瑤琴、緑綺之號。” 清 方文 《石臼訪韓元長》詩之四:“珠樹秋先折,瑤琴我獨傷。”
堂名
(1).樂班。舊時樂班習慣起堂名,如“四箴堂”、“景龢堂”、“福壽堂”等,故稱。《孽海花》第四回:“ 雯青 道:‘罪過!罪過!照這種摳心挖膽的待你,不想出在堂名中人。’”
(2).堂號。參見“ 堂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