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經筵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仲春經筵原文

晴旭曈曨散曙寒,文華廣殿會衣冠。

從來聖道通參贊,況復予衷企治安。

心所會時原自易,學惟行處始知難。

寄言魚雅談經侶,漫作崇儒故事觀。

詩詞問答

問:仲春經筵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仲春經筵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仲春經筵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寒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三十

2. 是日講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一節虞書辟四門明四目達四聰三句

參考注釋

晴旭

陽光。 清 顧炎武 《酬李子德二十四韻》:“柴門晴旭下,松徑谷風舒。”《林則徐日記·道光十五年正月初八》:“連日天暖,恐致雨,午間風轉東北,天氣覺寒,仍見晴旭。” 陳去病 《訪安如》詩:“此去壯圖如可展,一鞭晴旭返中原。”

曈曨

太陽初出由暗而明的光景

情曈曨而彌鮮。——陸機《文賦》

文華

(1).文章的華采。《後漢書·班彪傳論》:“ 班彪 以通儒之才,傾側危亂之閒……敷文華以緯國典,守賤薄而無悶容。” 唐 劉得仁 《上翰林丁學士》詩:“官自文華重,恩因顧問生。”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 宋 、 齊 、 梁 、 陳 惟以文華相尚,門第相夸,亦不足觀。”

(2).才華,文才。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二:“ 周 補闕 喬知之 有婢 碧玉 ,姝艷能歌舞,有文華。” 宋 蘇軾 《謝曹子方惠新茶》:“ 陳植 文華斗石高, 景公 詩句復稱豪。” 王闓運 《祭常都尉文》:“雖懷武志,實藴文華。”

(3).指有才華的人。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名聲》:“有一士族,讀書不過二三百卷……朝廷以為文華。”

(4).文化昌盛。 唐 韋應物 《寄皎然上人》詩:“ 茂苑 文華地,流水古僧居。”

(5).指文華殿。 明 唐順之 《請皇太子受朝疏》:“ 文華 受朝之儀缺而未講,臣民稽首之敬抑而未伸。”

衣冠

(1) 衣服和禮帽

(2) 服飾

衣冠不整

(3) 指紳士,借指禮教、斯文

衣冠之弟

從來

向來,一向——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是那樣

從來如此

聖道

(1).聖人之道。也特指 孔子 之道。《莊子·天道》:“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聖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內服。” 漢 揚雄 《法言·問明》:“甚矣,聖道無益於庸也。”《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始自 秦 世,不師聖道,私以御職,姦以待下。” 唐 韓愈 《請復國子監生徒狀》:“今聖道大明,儒風復振,恐須革正,以贊鴻猷。”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見聖道之全者惟 顏子 。”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我出世的時候是 清 朝末年, 孔夫子 已經有了‘ 大成至聖文宣王 ’這一個闊得可怕的頭銜,不消說,正是聖道支配了全國的時代。”

(2).佛教謂出離生死煩惱之道。即“四聖諦”與“八正道”的合稱。《成實論·四無畏品》:“謂修聖道不能盡結,既不盡結,何能離苦?” 唐 道綽 《安樂集》卷上:“依大乘聖教,良由不得二種聖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為二?一謂聖道,二謂往生浄土。” 宋 陸游 《自警》詩:“聖道功殊淺,塵緣習未除。”參見“ 八正道 ”。

參贊

外交官員的一級,是外交代表的主要助手。外交代表不在時,一般由參贊以臨時代辦名義代理使館事務

況復

亦作“況復”。1.更加;加上。 隋煬帝 《白馬篇》:“本持身許國,況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詩:“干戈況復塵隨眼,鬢髮還應雪滿頭。” 明 梁辰魚 《於虎丘殿階遇張月容》曲:“眼波橫,況復香肩偷憑。”

(2).何況,況且。《陳書·江總傳》:“況復才未半古,屍素若茲。” 唐 馬總 《意林·傅子》:“蜘蛛作羅,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況復人乎?” 唐 劉駕 《寄遠》詩:“得書喜猶甚,況復見君時。”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詩》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視,況復不相識。”

治安

(1) 國家與社會的安寧

擾亂治安

(2) 治理,使社會安定

治安保衛工作

心所

佛教語。心所有法的簡稱。亦名相應行法、心數。謂此類法皆依心王而起,與心王相應。如:觸、作意、受、想、思等,共六位五十一種。 章炳麟 《駁神我 * 說》:“且心所有五徧行境,人與禽獸所同也。”

原自

本來,原來。《二刻拍案驚奇》卷四:“﹝ 楊僉憲 ﹞家道原自殷富,並不干預外事,到是個守本分的。”

行處

(1).隨處;到處。 唐 杜甫 《曲江》詩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元 湯式 《賞花時·戲賀友人新娶》套曲:“翠袖分香行處有,綵筆生花夢境熟。” 清 孫枝蔚 《雨》詩:“浮生憐物態,行處觸長吟。”

(2).走過的地方。 前蜀 韋莊 《嘆落花》詩:“ 西子 去時遺笑靨, 謝娥 行處落金鈿。”

寄言

(1).猶寄語、帶信。《楚辭·九章·思美人》:“願寄言於浮雲兮,遇 豐隆 而不將。” 唐 元稹 《遣興》詩之五:“寄言抱志士,日月東西跳。” 明 袁宏道 《祝雨》詩:“寄言行雨兒,莫下山頭去。”

(2).謂把某種思想感情寄托在詩文之中。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序:“是故復之不足,則吟詠以肆志,吟詠之不足,則寄言以廣意。”《宋書·謝靈運傳論》:“自 建武 暨乎 義熙 ,歷載將百,雖綴響聯辭,波屬雲委,莫不寄言上德,託意玄珠,遒麗之辭,無聞焉耳。”

雅談

(1).高雅地談論。《晉書·慕容皝載記》:“寧得安枕逍遙,雅談卒歲邪?” 明 田藝蘅 《<春雨逸響>序》:“春雨閉門,良朋偶至,雅談終日,無非金玉之音,退而紀之,用志毋忘。”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銀杏》:“鄉大夫有好為雅談者。”

(2).指高雅的言談。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序》:“復從鄉邦先達,剽竊一二雅談。”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四·古今語言》:“寧馨二字,今亦為雅談。”

(3).正言,至理之言。《魏書·賈思伯傳》:“ 思伯 曰:‘衰至便驕,何常之有?’當世以為雅談。”

故事

(1) 舊日的制度;例行的事

奉行故事

虛應故事

(2)

(3) 掌故,典故

(4) 舊事,先例

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之下矣!——宋· 蘇洵《六國論》

(5) 用作講述的事情,凡有情節、有頭有尾的皆稱故事

民間故事

英雄故事

(6) 文藝作品中用來體現主題的情節,故事梗概

詩詞推薦

仲春經筵原文_仲春經筵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