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丞相高平范公輓歌辭三首·其三

作者:綦崇禮 朝代:宋代

原文

憶昔金鑾直,天顏喜色新。

草麻慚大手,命相得良臣。

內賜充懷袖,廷揚聳搢紳。

秪今餘典冊,那復見斯人。

詩詞問答

問:《故丞相高平范公輓歌辭三首·其三》的作者是誰?答:綦崇禮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真韻

參考注釋

金鑾

(1).帝王車馬的裝飾物。金屬鑄成鸞鳥形,口中含鈴,因指代帝王車駕。 前蜀 毛文錫 《柳含煙》詞:“昨日金鑾巡上苑,風亞舞腰纖輭。”

(2).見“ 金鑾殿 ”。

(3).翰林學士的美稱。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學士太夫人文》:“仲則金鑾之英,季則蓬山之選。” 宋 梅堯臣 《送白鷳與永叔依韻和公儀》:“玉兔精神憐已久,金鑾人物世無雙。”《文獻通考·職官八》:“前朝因 金鑾坡 以為門名,與翰林院相接,故為學士者稱金鑾以美之。”

(4). 白居易 女兒的名字。後借指 * 。 唐 白居易 《金鑾子晬日》詩:“行年欲四十,有女曰 金鑾 。” 清 王繼香 《<小螺庵病榻憶語>書後》:“古人如 昌黎 志女 孥 之壙, 樂天 哀 金鑾 之辭,有此鬱伊,無此悱惻也。”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五:“ 吳興 * 嚴靜 甫九齡,善書,兼工墨竹。 莆田 吳荔娘 題云:……晴窗書破洪兒紙,誰識金鑾未十齡。”

天顏

天子的容顏。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羣臣拜舞天顏舒,我王何憂能不移。” 唐 杜甫 《紫宸殿退朝口號》:“晝漏稀聞高閣報,天顏有喜近臣知。”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恭辦南斗圩行宮,得第二次瞻仰天顏。”

喜色

欣喜的神色

草麻

猶草詔。 唐 宋 時用黃白麻紙寫詔書,故稱。《舊唐書·韋弘景傳》:“ 普潤 鎮使 蘇光榮 為 涇原 節度使, 弘景 草麻,漏敍 光榮 之功,罷學士,改司門員外郎。”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一:“ 丁晉公 自 保信軍 節度使知 江寧府 ,召為參知政事。中書以 丁 節度使召學士草麻,時 盛文肅 為學士,以為參知政事合用舍人草制,遂以制除, 丁 甚恨之。”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南書房》:“ 唐 宋 優重詞林,最為清秘,凡制誥草麻外,一切機務,皆與商榷,故其品為高要。”

大手

猶高手。指工於文辭的名家。 唐 僧鸞 《贈李粲秀才》詩:“颯風驅雷暫不停,始向場中稱大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詞曲·雜劇》:“北雜劇已為 金 元 大手擅勝場,今人不復能措手。曾見 汪太函 四作……都非當行。”參見“ 大手筆 ”。

命相

(1).命令三公。《禮記·月令》:“迎春於東郊,還反,賞公卿諸侯大夫於朝,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下及兆民。” 鄭玄 註:“相謂三公,相王之事也。” 孔穎達 疏:“迎春反國,命三公布教施惠。”

(2).指任命宰相。《宋史·李綱傳》:“ 李綱 為 金 人所惡,雖已命相,宜及其未至罷之。”

(3).命運與相貌。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諦視再四,又問八字乾支,沉思良久,曰:‘君命相皆一品。’”

(4).指“八字”,命數。 趙樹理 《小二黑結婚》十:“ 二諸葛 說:‘不犯罪就好,結婚可不行,命相不對。’”

(5).相命,算命。《九命奇冤》第三四回:“因交代店伙們,留心看街上各處,有 蘇沛之 命相的招紙沒有?倘是有時,看他住在哪裡。”

懷袖

(1).猶懷抱。 漢 班婕妤 《怨歌行》:“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南朝 梁 江淹 《傷愛子賦》:“奪懷袖之深愛,爾母氏之麗人。” 明 陳子龍 《寄獻石齋先生》詩:“我有短札置懷袖,安能一矢千黃金。”

(2).猶懷藏。 唐 李白 《酬崔十五見招》詩:“爾有鳥跡書,相招 琴溪 飲……長吟字不滅,懷袖且三年。” 清 侯方域 《與王氏請藏經書》:“此藏經之大部,計卷以七千餘,計簏以二十,非可懷袖。”

搢紳

插笏於紳。紳,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圍於腰際的大帶。《周禮·春官·典瑞》“王晉大圭” 鄭玄 注引 漢 鄭司農 曰:“晉讀為搢紳之搢,謂插於紳帶之間,若帶劍也。”《資治通鑑·漢武帝元封元年》:“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搢紳,射牛行事,封 泰山 下東方。”後用為官宦或儒者的代稱。《東觀漢記·明帝紀》:“是時學者尤盛,冠帶搢紳,游雍而觀化者,以億萬計。” 唐 權德輿 《知非》詩:“名教自可樂,搢紳貴行道。”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內務府大員》:“內府人員惟充本府差使,不許外任部院,惟科目出身者,始許與搢紳為伍。” 林紓 《與姚叔節書》:“傖人入城,購搢紳殘敝之冠服,襲之以耀其鄉里,人即以搢紳目之,吾弗敢信也。”

秪今

現在。 唐 岑參 《獻封大夫破播仙凱歌六章》:“天子預開 麟閣 待,秪今誰數 貳師 功?”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 崔護 ﹞因題詩於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暎紅。人面秪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典冊

亦作“ 典策 ”。1.記載典章制度等的重要冊籍。《左傳·定公四年》:“備物、典策、官司、彝器。” 楊伯峻 註:“典策謂典籍簡冊。”《三國志·魏志·陳留王傳》:“壬辰, 晉 太子 炎 紹封襲位,總攝百揆,備物典冊,一皆如前。” 宋 蘇舜欽 《上孫沖諫議書》:“然而典策之奧,治詞之法,不越此有言而又筆之者,斯亦可尚。” 柳亞子 《<二十世紀大舞台>發刊詞》:“雖然,熱心之事,無所憑藉,而徒以高文典冊,諷詔世俗,則權不 * 。”

(2).帝王的冊命。 南朝 梁 任昉 《到大司馬記室箋》:“以今月令辰,肅膺典冊。”《陳書·高祖紀上》:“今將授公典策,其敬聽朕命。” 宋 葉適 《宏詞》:“朝廷詔告典冊之文,當使曲直宏大,敷暢義理,以風曉天下,典、謨、訓、誥諸書是也。”

斯人

(1).此人。《論語·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斯人已雲亡,草聖秘難得。” 明 劉基 《郁離子·虞孚》:“飲食之人,則人賤之。斯人之謂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說來說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蒼生何之概。”

(2).猶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結 《與瀼溪鄰里》詩:“斯人轉貧弱,力役非無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軍次實錄>序》:“小官等佩讀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啟斯人之聾瞶。”

詩詞推薦

故丞相高平范公輓歌辭三首·其三原文_故丞相高平范公輓歌辭三首·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