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篇原文
則說街狹。
更嫌人雜。
把玉勒牢拿。
玉鞭忙加。
攛行花踏。
喧喧譁嘩。
問甚么先達。
那肯道攀鞍下馬。
直將窮民來傲慢殺。
賈仁云:上聖。我賈仁不是這等人。你但與我些小富貴。我也會和街坊。敬鄰里。識尊卑。知上下。只願上聖可憐見咱。正末唱:他雖則消乏。
也是你鄰家。
須索將禮數酬答。
則你那自尊自貴無高下。
真乃是井底鳴蛙。
似這等待窮民肚量些兒大。
則你那酸寒乞儉。
怎消得富貴榮華。
詩詞問答
問:么篇的作者是誰?答:鄭廷玉
問:么篇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么篇是什麼體裁?答:散曲
注釋
1. 出處:元曲選 看錢奴 第一折
參考注釋
玉勒
(1).玉飾的馬銜。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控玉勒而搖星,跨金鞍而動月。” 唐 高適 《送渾將軍出塞》詩:“銀鞍玉勒繡蝥弧,每逐 嫖姚 破 骨都 。”《宋史·外國傳六·回鶻》:“遣使 曹萬通 以玉勒名馬……來貢。”
(2).指馬。 唐 杜牧 《夏州崔常侍自少常亞列出領麾幢十韻》:“別風嘶玉勒,殘日望金莖。” 明 梅鼎祚 《玉合記·贈處》:“玉勒乍回初噴沫,金鞭欲下不成嘶。” 清 汪懋麟 《扈從東巡日記序》:“秘書日日隨行殿,玉勒前頭珥筆來。”
喧喧
(1).形容聲音喧鬧。 南朝 梁 何遜 《學古贈丘永嘉征還》詩:“結客 蔥河 返,喧喧動四隣。” 宋 柳永 《戚氏》詞:“正蟬吟敗葉,蛩響衰草,相應喧喧。” 清 曹寅 《不寐》詩:“鞭箠雜緣撲,中夜聲喧喧。”
(2).形容擾攘紛雜。《晉書·張方傳》:“軍人喧喧,無復留意。”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一:“是以選人冗冗,甚於羊羣;吏部喧喧,多於蟻聚。” 宋 曾鞏 《明妃曲》之一:“喧喧雜虜方滿眼,皎皎丹心欲語誰。” 清 孫枝蔚 《觀新人車》詩:“行路何喧喧,雲避新人車。”
(3).猶赫赫。 宋 王禹偁 《送進士郝太沖序》:“洎予受知春卿,薦以甲科,喧喧我名,雷奮人耳。”
形容聲音大而混雜。 南朝 陳 徐陵 《長安道》詩:“諠諠擁車騎,非但執金吾。” 唐 沉佺期 《李舍人山園送龐邵》詩:“符傳有光輝,諠諠出帝畿。” 元 吳萊 《新開河口同方養心望東嶽》詩:“嘗思一舉小天下,俯視人世爭諠諠。”
嘩嘩
(1).喧擾,亂鬨鬨。 唐 韓愈 《辛卯年雪》詩:“翕翕陵厚載,譁譁弄陰機。”
(2).形容聲名大起。 清 龔自珍 《<錢吏部遺集>序》:“其以文采妙當世者,譁譁以十數。”
甚么
什麼。 唐 呂岩 《贈江州太平觀道士》詩:“不知甚么漢,一任輩流嗤。” 元 劉唐卿 《蔡順奉母》第二折:“要我這婆婆好,不問要甚么,都得捨。”《水滸傳》第五四回:“ 李逵 道:‘你使的甚么鳥好,教眾人喝采!’” 楊朔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對江煙火更大,江橋被煙包圍著,甚么也看不見。”
先達
德行高、學問深的知名先輩
鄉之先達。——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先達德隆望尊
肯道
願意。道,助詞。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魚》第一折:“天哪!你不肯道是相齎發,專與俺這窮漢做寃家。” 元 鄭廷玉 《看錢奴》第一折:“問甚么先達,那肯道攀鞍下馬。直將窮民來傲慢殺。”
下馬
(1) 從馬上下來
我為了減輕馬的負載寧願下馬
(2) 比喻某個重大工程或工作項目中止進行
窮民
(1).指鰥、寡、孤、獨等無依無靠的人。《周禮·秋官·大司寇》:“以肺石達窮民。” 鄭玄 註:“窮民,天民之窮而無告者。” 孫詒讓 正義:“據《王制》文,謂孤、獨、矜、寡。”《孟子·梁惠王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2).泛指貧苦百姓。《莊子·天道》:“吾不敖無告,不廢窮民。” 成玄英 疏:“百姓之中,有貧窮者,每加拯恤,此心不替也。”
傲慢
看不起人,對人怠慢沒有禮貌
態度傲慢
她忍著被侮辱了的心情,一個一個地打量著這些人的歡愉和對她的傲慢。——《果樹園》
上聖
(1).猶至聖。指德智超群的人。《墨子·公孟》:“昔者,聖王之列也:上聖立為天子,其次立為卿大夫。” 漢 王符 《潛夫論·贊學》:“夫此十一君者,皆上聖也,猶待學問,其智乃博,其德乃碩,而況於凡人乎?” 宋 王安石 《雜詠》之二:“變生父子間,上聖不能謀。”
(2).稱天神。 元 無名氏 《桃花女》第二折:“只望上聖可憐見,與小人些壽歲咱。”
(3).猶前聖。指前代的帝王與聖賢。《晉書·乾寶傳》:“ 宣皇帝 廓定四海, 武皇帝 受禪於 魏 ,至德大勛,等蹤上聖。”《舊唐書·經籍志上》:“先王有闕典,上聖有遺事。”
不是
(1)
錯誤;過失
是吾不是處。——清·林覺民《與妻書》
(2)
否定判斷
現在不是講話的時候
等人
合格的應募人員。《三國志·魏志·典韋傳》:“賊弓弩亂髮,矢至如雨, 韋 不視,謂等人曰:‘虜來十步,乃白之。’”《資治通鑑·漢獻帝興平元年》此引文, 胡三省 注曰:“等人者,立等以募人,及等者,謂之等人。”
些小
(1) 細小;微小
(2) 稍許,略微
些小薄禮,先送阿哥買果吃。——《警世通言》
富貴
富裕而又有顯貴的地位
公子為人…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史記·魏公子列傳》
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家人讀書有幾?——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街坊
(1) 街巷,也指城市中以道路或自然界線(如河流)劃分的居住生活區
街坊鄰居
(2) 同街巷的鄰居
我們是街坊
鄰里
(1) 鄰居;家庭居所
鄰里之間
(2) 鄰居或同鄉
尊卑
(1).貴賤;位分的高低。《史記·商君列傳》:“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隋書·音樂志上》:“禮逾其制,則尊卑乖;樂失其序,則親疏亂。” 魯迅 《朝花夕拾·范愛農》:“我那時也很不滿,暗地裡想:連火車上的坐位,他們也要分出尊卑來。”
(2).指長輩和晚輩。《禮記·樂記》:“所以示後世有尊卑長幼之序也。”《後漢書·烏桓傳》:“婿隨妻還家,妻家無尊卑,旦旦拜之,而不拜其父母。”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十:“她也很生氣,頭一回見面,說話這么不客氣,簡直不拿她當嬸嬸看待,沒有個長幼尊卑。”
上下
(1) 高處和低處;上面和下面;職位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勝。——《孫子·謀攻》
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范仲淹《岳陽樓記》
(2) 輩分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興
(3) 從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著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優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數量詞後,表示概數;左右
今年一畝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稱衙門中的差役
這般炎熱,上下只得擔待一步!——《水滸傳》
可憐見
(1).見,詞尾,無義。憐愛。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到此際,兀誰可憐見我那裡!”《元史·泰定帝紀一》:“ 薛禪 皇帝可憐見嫡孫。”《水滸傳》第三六回:“你弟兄們若是可憐見 宋江 時,容我去 江州 牢城,聽候限滿回來。”
(2).見,詞尾,無義。可愛。《紅樓夢》第二二回:“ 賈母 深愛那做小旦的和那做小丑的,因命人帶進來,細看時,益發可憐見的。”《紅樓夢》第六九回:“﹝ 賈母 ﹞忽見 鳳姐 帶了一個絶標緻的小媳婦兒進來,忙覷著眼瞧説:‘這是誰家的孩子?好可憐見兒的。’”參見“ 可愛 ”。
(3).見,詞尾,無義。憐憫。 元 無名氏 《桃花女》楔子:“我可憐見你皓首年高。”《水滸傳》第十九回:“望好漢可憐見家中有箇八十歲的老娘,無人養贍,望乞饒恕性命則箇!”
(4).指值得憐憫。《紅樓夢》第四二回:“説的好可憐見兒的!連我們也軟了。” 茅盾 《列那和吉地》一:“‘怪可憐見!’媽媽輕聲說,同時轉身要走了。”
正末
元 雜劇里扮演男主角的腳色行當,相當 明 以後戲劇里的“生”。 元 關漢卿 《魯齋郎》楔子:“正末扮 張珪 引祇候上。” 元 馬致遠 《任風子》第一折:“正末扮 任屠 同旦 李氏 上。”
雖則
雖然
雖則有少數黨員和少數黨的同情者曾經進行了這一工作,但是不曾有組織地進行過。毛 * ——《改造我們的學習》
消乏
(1).消減;耗費。《元典章·聖政一·撫軍士》:“諸翼軍人四方征戍,多負勞苦,加以管軍官員奧魯官司,非理侵漁,消乏者眾。”《水滸傳》第六回:“如今消乏了家私,近日好生狼狽。”《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你道這樣首飾,便工錢也費多少!他們還得忒不像樣,教老身在主人家面前如何告得許多消乏?”
(2).貧乏;缺少。《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你欠了女兒身價錢,沒處措辦時,好言好語告個消乏,或者可憐你的,一兩貫錢助了你也不見得。” 元 關漢卿 《裴度還帶》楔子:“爭奈小生囊篋消乏,不能前進!”《初刻拍案驚奇》卷十:“那 韓子文 雖是滿腹文章,卻當不過家道消乏,在人家處館,勉強餬口。”《官場現形記》第五六回:“現在 中國 人才消乏,我們做大員的正應該捨短取長,預備國家將來任使。”
(3).疲倦。 明 湯式 《醉太平·重九無酒》曲:“ 蘇司業 檢奚囊彈指告消乏。”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一折:“奔走天涯,腳跟消乏。” 清 洪昇 《長生殿·見月》:“田舍業桑麻,慣見弄泥沙,小心齊用力,怎敢告消乏。”
鄰家
鄰居;相鄰的住家
須索
(1).索取;勒索。《舊唐書·裴度傳》:“宣徽院五坊小使,每歲秋按鷹犬於畿甸,所至官吏必厚邀供餉,小不如意,即恣其須索,百姓畏之如寇盜。”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賜宴罷,有 振武 都頭卒,不堪一行人須索,忽操 * 入斫 聖美 。”《續資治通鑑·宋仁宗皇祐二年》:“自與 遼 通好,其接受使人皆自 京 差三番使臣,沿路州軍,困於須索。”
(2).必須,須要。《敦煌曲子詞·洞仙歌》:“擬鋪鴛被,把人尤泥,須索琵琶從理。”《宣和遺事》前集:“休要忘了東嶽保護之恩,須索去燒香賽還心愿則箇。” 元 石德玉 《秋胡戲妻》第三折:“今日親家請俺兩口兒吃酒,須索走一遭去。” 明 康海 《粉蝶兒·代友人宦邸書懷》套曲:“論孤高須索向 青門 學種瓜,論讀書怎可似 莊周 言飄瓦?”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今日約到冶城道院,同看梅花,須索早去。”
(3).一定,必定。《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今日晚了,不能轉回,明晚須索來家。”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且放下心,須索好音來也。”
將禮
大禮。謂祭祀之禮。《書·洛誥》:“惇宗將禮。” 孔 傳:“厚尊大禮。” 孔穎達 疏:“將,大也。厚尊大禮,謂祭祀之禮。”
(1).將帥帶兵的法度。《黃石公三略》卷上:“軍讖曰:‘軍井未達,將不言渴;軍幕未辦,將不言倦;軍灶未炊,將不言飢。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張蓋。是謂將禮。’”
(2).將帥的禮儀。 唐 蘇頲 《同餞陽將軍兼原州都督御史中丞》詩:“將禮登壇盛,軍容出塞華。”
酬答
(1) 酬報;報答
(2) 以言語、文字酬和作答
你那
你老人家。對老人的尊稱。 清 王筠 《籙友肊說》:“都中稱所尊敬者曰‘你那’,即是你老人家,則‘那’者又‘老人家’三字之合音也。”
自尊
自我尊重
貴無
魏 晉 玄學的重要思想。謂以“無”為天地萬物的精神本原。本於《老子》:“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代表人物為 何晏 、 王弼 。 晉 裴頠 《崇有論》:“察夫偏質有弊,而覩簡損之善,遂闡貴無之議,而建賤有之論。”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然滯有者全繫於形用,貴無者專守於寂寥,徒鋭偏解,莫詣正理。” 唐 李磎 《廣廢莊論》:“夫虛無用之心也,必憑於有者也;有之得行也,必存於虛也。是以有無相資,而後功立,獨貴無賤有,固已疎矣。”
高下
指高低、優劣(用於比較雙方的水平)
兩個人的技術不分高下
乃是
是,就是
人民民眾乃是真正的英雄
井底鳴蛙
猶井蛙。 元 無名氏 《看錢奴》第一折:“則你那自尊自貴無高下,真乃是井底鳴蛙。” 明 羅貫中 《風雲會》第一折:“一任教縱橫奮發,都是些井底鳴蛙。”
這等
(1) 這般;此類
沒想到會出這等怪事
(2) 如此
有勞二位這等費心
肚量
指度量
些兒
(1).小貌。 唐 呂岩 《三字訣》詩:“些兒法,合大道。”
(2).少許,一點兒。 宋 陳亮 《祝英台近·九月一日壽俞德載》詞:“世間萬寳都成,些兒無欠,只待與黃花為地。”《西遊記》第六三回:“水裡本事,我略有些兒。” 清 納蘭性德 《臨江仙》詞之七:“帶得些兒前夜雪,凍雲一樹垂垂。” 茅盾 《子夜》十五:“本來我萬事都耐著些兒,現在可不能再馬虎!”
(3).片刻,一會兒。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五:“些兒來遲,已成不救,定應一命見閻王。” 明 賈仲名 《蕭淑蘭》第二折:“如今將學生放假三日,且在書房中獨坐些兒。”
寒乞
(1).小家子氣,不大方;寒酸。 宋 葉適 《超然堂》詩:“宅舍空荒轉頽漏,騶僕藍褸常寒乞。” 明 瞿佑 《歸田詩話·竹雪齋》:“曳履先生太寒乞,煮茶學士真儒酸。”
(2).謂藝術作品風神不足、淺薄等。 唐 張彥遠 《法書要錄·袁昂<古今書評>》:“ 徐淮南 書如 南岡 士大夫,徒好尚風範,終不免寒乞。” 宋 姜夔 《白石詩說》:“體物不欲寒乞。” 宋 惠洪 《冷齋夜話·東坡得淵明之遺意》:“如曰:‘一千里色中秋月,十萬軍聲半夜潮。’又曰:‘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又曰:‘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皆如寒乞相,一覽便盡。初如秀整,熟視無神氣,以其字露也。”
消得
亦作“ 消的 ”。1.需要;須得。 宋 劉克莊 《清平樂·五月十五夜翫月》詞:“消得幾多風露,變教人世清涼。”《水滸傳》第七二回:“你不帶我去便了,何消得許多推故!” 趙朴初 《快活三帶過朝天子四換頭·觀演<蔡文姬>劇有作》曲:“謂 中郎 有遺書,有兒女能誦記,只消得寄個紙筆。”
(2).值得;配得。 宋 辛棄疾 《西江月·用韻和李兼濟提舉》詞:“瓊瑰千字已盈懷,消得津頭一醉。”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二折:“早是他內性兒聰明,才調兒清正,這兩般消的人欽敬。” 明 陶宗儀 《輟耕錄·食品有名》:“﹝河豚﹞形殊弗雅,然味極佳,煮治不精,則能 * 。所以 東坡先生 在 資善堂 與人談河豚之美云:據其味,真是消得一死。”《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不作則已,一作定要作箇痛快淋漓,才消得我這副酸心熱淚。”
(3).禁得起。 宋 楊炎正 《蝶戀花·稼軒坐間作首句用丘六書中語》詞:“昨日解酲今夕又,消得情懷,長被春僝僽。” 清 納蘭性德 《瀟湘雨·送西溟歸慈谿》詞:“悽寂 黔婁 當日事,總名士如何消得?”
(4).享受;享用。 宋 趙長卿 《念奴嬌·席上即事》詞:“ 高唐 雲雨,甚人有分消得?” 元 高文秀 《澠池會》第二折:“怎消的加官進位,怎消的廕妻封子,上卿之位何極。”
富貴榮華
家富、位貴而昌盛顯耀
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唐· 李嶠《汾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