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發秋潦

作者:揭祐民 朝代:元代

泰山發秋潦原文

泰山發秋潦,東魯數州沒。

及茲黃河交,南徐更湯割。

我乘歸船來,引纜行木末。

高原尚為沈,低土焉得遏。

夜來泊溪岸,寒螿啼冷月。

鴻雁無寧宅,蛟蜃有深窟。

秋成一月浸,百草俱爛物。

客中視此意,憂事貫華發。

茫茫下雙洪,寥落寸心掇。

詩詞問答

問:泰山發秋潦的作者是誰?答:揭祐民
問:泰山發秋潦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揭祐民的名句有哪些?答:揭祐民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八部

參考注釋

泰山

(1) 東嶽,中國五嶽之首,中國名山,海拔1524米,位於山東泰安境內。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禪、祭告天地,多古蹟和文人墨跡,為旅遊勝地

(2) 古人把泰山作為高山的代表,常用來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寶貴的事物

有眼不識泰山

(3) 妻父的代稱

呼妻父為泰山,一說雲,泰山有丈人峰。—— 晁說之《晁氏客語》

秋潦

秋季因久雨而形成的大水。 南朝 宋 鮑照 《登大雷岸與妹書》:“秋潦浩汗,山溪猥至。”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五:“ 歸熙甫 如秋潦在地,有時汪洋,不則一瀉而已。” 明 夏完淳 《九哀·望首陽》:“天淫淫兮降霖,大塊動兮秋潦。”

東魯

(1).原指 春秋 魯國 。後以指 魯 地(相當今 山東省 )。《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世有 周子 ,雋俗之士,既文且博,亦玄亦史。然而學遁 東魯 ,習隱 南郭 。” 李善 注引《莊子》:“ 魯 君聞 顏闔 得道人也,使人以幣先焉…… 顏闔 對曰:‘恐聽謬而遺使者罪,不若審之。’使者反審之,復來求之,則不得矣。” 唐 李白 《贈武十七諤》詩:“愛子隔 東魯 ,空悲斷腸猿。”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七:“二公表章經籍,篤古崇儒,至求淑相攸,必屬之 東魯 聖人之裔,誠不愧儒雅風流矣。” 黎元洪 《檄山東文》:“ 東魯 開化最早,文明獨先。”

(2).指 孔子 。 孔子 為 春秋 魯 人,故稱。《陳書·周弘正傳》:“ 東魯 絶編之思, 西伯 幽憂之作。”

黃河

中國第二長河,發源於青海,流入渤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公里。流經黃土高原、夾帶大量泥沙,每年達16億噸,除12億噸入海外,有4億多噸沉積在下遊河床上,有些地段河底竟高出地面5—10米,成為有名的“地上河”

南徐

(1).古代州名。 東晉 僑置 徐州 於 京口城 , 南朝 宋 改稱 南徐 ,即今 江蘇省 鎮江市 。歷 齊 梁 陳 ,至 隋 開皇 年間廢。《宋書·州郡志一》:“ 武帝 永初 二年,加 徐州 曰 南徐 ,而 淮北 但曰 徐 。 文帝 元嘉 八年,更以 江北 為 南兗州 , 江南 為 南徐州 ,治 京口 。” 唐 王昌齡 《客廣陵》詩:“樓頭 廣陵 近,九月在 南徐 。” 清 吳偉業 《贈馮訥生進士教授雲中》詩:“憶昔扁舟醉 石頭 ,別來幾夢 南徐 客。”

(2).亦稱“ 南路徐 ”。指 南朝 梁 徐君蒨 。 君蒨 與當時的 魚弘 皆以豪華奢侈著稱。《南史·徐羨之傳》:“﹝ 徐君蒨 ﹞為 梁 湘東王 鎮西諮議參軍。頗好聲色,侍妾數十,皆佩金翠……有時載伎肆意遊行, 荊楚 山川,靡不畢踐。朋從游好,莫得見之。時 襄陽 魚弘 亦以豪侈稱,於是府中謡曰:‘北路 魚 ,南路 徐 。’” 宋 蘇軾 《刁景純席上和謝生》詩之一:“此夜新聲聞《北里》,他年故事紀 南徐 。”

行木

巡察樹木。《禮記·月令》:“﹝季夏之月﹞是月也,樹木方盛,命虞人入山行木,毋有斬伐。” 陸德明 釋文:“行,作巡視解。”《呂氏春秋·季夏》:“乃命虞人入山行木。” 高誘 註:“虞人,掌山林之官。行,察也。”

高原

海拔較高、地形起伏較小的大塊平地

黃土高原

夜來

(1) 〈方〉∶昨天

(2) 夜裡

寒螿

(1).即寒蟬。 漢 王充 《論衡·變動》:“是故夏末蜻蛚鳴,寒螿啼,感陰氣也。”《爾雅·釋蟲》“蜺寒蜩” 晉 郭璞 註:“寒螿也。似蟬而小,青赤。《月令》曰:‘寒蟬鳴。’”《文選·謝惠連〈搗衣〉詩》:“肅肅莎雞羽,烈烈寒螿啼。” 李善 注引 許慎 《淮南子》註:“寒螿,蟬屬也。”一說指水鳥。見《文選·劉鑠〈擬行行重行行〉詩》 李善 注引 高誘 《淮南子》注。參見“ 寒蟬 ”、“ 寒將 ”。

(2).借指深秋的鳴蟲。 唐 張仲素 《秋思》詩之一:“碧窗斜月藹深暉,愁聽寒螿淚溼衣。” 元 薩都剌 《滿江紅·金陵懷古》詞:“玉樹歌殘秋露冷,胭脂井壞寒螿泣。” 陳三立 《雨》詩:“懷人江海斷,鐙火訴寒螿。”

冷月

月亮。月光給人以清冷之感,故稱。 宋 蘇軾 《次韻劉景文路分上元》:“華燈閟艱歲,冷月掛空府。”《紅樓夢》第七六回:“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詩魂。”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四:“蒼蒼的暮靄,漸漸地漫天掩地的下罩,東方故國送別的情意,湧出一丸冷月安慰我的迴望。” 劉白羽 《從富拉爾基到齊齊哈爾》:“這春夜是如此寧靜,一輪淡淡的冷月懸掛在天上,幾星燈火在遠方閃爍,只偶爾有一輛汽車閃著雪亮的燈光飛了過去。”

鴻雁

一種鳥( Anser cygnoides ),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間有蹼。吃植物的種子,也吃魚和蟲。群居在水邊,飛時一般排列成行,是一種冬候鳥。也叫“大雁”

寧宅

安居。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 梁 世被繫劾者……若配徒隸,諸子並立草庵於所署門,不敢寧宅,動經旬日,官司驅遣,然後始退。”

蛟蜃

蛟與蜃。亦泛指水族。 宋 蘇轍 《齊州閔子祠堂記》:“其舟如蔽天之山,其帆如浮空之雲,然後履風濤而不僨,觸蛟蜃而不讋。”《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 江西 分野,舊屬 豫章 ,其地四百年後,當有蛟蜃為妖,無人降伏,千百里之地,必化成中洋之海也。”

秋成

(1).秋季成熟。 南朝 梁 王僧孺 《吏部郎表》:“寧為天覆地長,復與雨露相滋,秋成春發,必如暄寒無爽。”

(2).收穫;收成。 唐 杜牧 《八月十二日得替後移居霅溪館因題長句四韻》:“萬家相慶喜秋成,處處樓臺歌板聲。”《元史·李元禮傳》:“時當盛夏,禾稼方茂,百姓歲計,全仰秋成,扈從經過,千乘萬騎,不無蹂躪。”《醒世姻緣傳》第三一回:“這秋成的時候尚且如此,若到了冬春,這些飢民若不設法救濟,必定半個不存。”

(3).指秋季成熟的莊稼。 隋 李播 《周天大象賦》:“薦秋成於八穀,務春採於扶筐。”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 復之 ( 胡復之 )有莊,與 馬士英 之莊鄰,田甚腴。 士英 令其子以三千金強買之……未幾國變,田仍歸 胡 ,官價半原值耳,田中秋成已熟, 馬氏 之工本也。”

一月

(1).一年的第一月。《書·泰誓序》:“一月戊午,師渡 孟津 。” 孔 傳:“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日更與諸侯期而共伐 紂 。” 宋 洪邁 《容齋三筆·帝王諱名》:“唯 秦始皇 以父 莊襄王 名 楚 ,稱 楚 曰 荊 ;其名曰 政 ,自避其嫌,以正月為一月。”

(2).一個月。《詩·小雅·採薇》:“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鄭玄 箋:“一月之中三有勝。”《漢書·律曆志上》:“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及見 武皇帝 試閉 左慈 等,令斷穀近一月,而顏色不減,氣力自若。”《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捻指之間,在家中早過了一月有餘。”

(3).第一個月。《淮南子·精神訓》:“萬物背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故曰一月而膏,二月而胅……十月而生。” 唐 陳陶 《種蘭》詩:“一月薰手足,兩月薰衣裳,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腸。”

百草

各種草類。亦指各種花木。《莊子·庚桑楚》:“夫春氣發而百草生,正得秋而萬寳成。” 漢 王充 《論衡·幸偶》:“夫百草之類,皆有補益,遭醫人採掇,成為良藥。”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王微》:“寂歷百草晦,欻吸鵾鷄悲。”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 宋 蘇軾 《蘇州閭丘江君二家雨中飲酒》詩之二:“曾把四絃娛 白傅 ( 白居易 ),敢將百草鬭 吳王 。”

客中

謂旅居他鄉或外國。 唐 孟浩然 《早寒江上有懷》詩:“我家 襄水 上,遙隔 楚 雲端,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宋 戴復古 《泉南》詩:“客中歸未得,歲事漸相催。” 元 尹廷高 《客中秋社》詩:“社日傷心在客中,悽然涕淚落秋風。故鄉田土荒蕪盡,枉向他州説歲豐。”《紅樓夢》第五七回:“ 寳玉 道:‘也沒什麼要緊,不過我想著 寳姐姐 也是客中,既吃燕窩,又不可間斷,若只管和他要,也太托實。’” 瞿秋白 《赤俄之歸途》:“ 中國 社會呢?客中 中國 書籍沒有,不用說現代的不能研究,就是歷史的都不成。於是決定回國一次。”

貫華

見“ 貫花 ”。

茫茫

遼闊曠遠的樣子;模糊不清楚

長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傳》

野茫茫。——《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顧炎武《復庵記》

茫茫的前景

別時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寥落

稀疏;稀少;冷落

疏星寥落

寸心

(1) 微小的心意

略表寸心

(2) 心;心裡

得失寸心知

詩詞推薦

泰山發秋潦原文_泰山發秋潦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