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原文
官街種柳始李衛,拱把逾時翠陰蔽。
往來障日便行人,果然樹木十年計。
婆娑霜葉綠黃參,樹猶如此人何堪。
柔條待取明春好,無那傷心易州道。
詩詞問答
問:柳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柳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六
2. 乾隆元年易州路旁始種柳李衛為總督時也
參考注釋
官街
都市中的大街。《世說新語·識鑒》“ 苻堅 將問 晉 鼎” 南朝 梁 劉孝標 註:“ 堅 六歲時,嘗戲於路, 正 見而異焉,問曰:‘ 符郎 ,此官街,小兒行戲,不畏縛邪?’ 堅 曰:‘吏縛有罪,不縛小兒。’” 前蜀 韋莊 《秦婦吟》:“火迸金星上九天,十二官街煙烘烔。”
拱把
指徑圍大如兩手合圍。《孟子·告子上》:“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養之者。” 楊伯峻 註:“ 趙岐 注云:‘拱,合兩手也;把,以一手把之也’此言樹之尚小。”《後漢書·崔駰傳》:“譬猶 衡 陽之林, 岱 陰之麓,伐尋抱不為之稀,蓺拱把不為之數。”《雲笈七籤》卷十五:“夫十圍之木,起於拱把;百仞之臺,起於足下。”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三折:“一年開花,二年結果,三年拱把,十年合抱。”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聶小倩》:“又顧殿東隅,修竹拱把,下有巨池,野藕已花。”亦以喻指弱小或成長初期。 宋 蘇軾 《送王竦朝散赴闕》詩:“擢子拱把中,雲有驥騄姿。”
逾時
亦作“踰時”。1.超過規定的時間。《禮記·三年問》:“今是大鳥獸,則失喪其羣匹,越月踰時焉,則必反巡,過其故鄉,翔回焉,鳴號焉。”《漢書·谷永傳》:“使天下黎元鹹安家樂業,不苦踰時之役,不患苛暴之政,不疾酷烈之吏。”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巴志》:“惟逾時之役,懷怨曠之思。” 唐 穀神子 《博異志·敬元穎》:“有鄰家取水女子,可十數歲,怪每日來於井上,則逾時不去,忽墮井中而溺死。”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四:“政治工作大隊第二隊本邀余於午後四時前往談話,歸已逾時,住處被移至 崇德祠 。”
(2).一會兒;片刻。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酒狂》:“ 繆 噪逾時,其子方知,扶持歸家。” 潘漠華 《晚上》:“店堂里坐的人們漸漸稀少下去,只剩著幾個無家可歸的潦鬼,還在那兒默然各自痴坐,但逾時又互相在那裡顧盼。”
陰蔽
猶隱蔽。《國語·越語下》:“後無陰蔽,先無陽察。” 韋昭 註:“後動者太舒靜,為陰蔽也。先動者太顯露,為陽察也。”《淮南子·道應訓》:“石上不生五穀,禿山不游麋鹿,無所陰蔽也。”
往來
(1) 去和來
往來種作。——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往來視之。——唐· 柳宗元《三戒》
往來翕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往來而不絕。——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2) 交往;過從
老死不相往來。——《史記·貨殖列傳》
誠欲往來。——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3) 交往的人
往來無白丁。——唐· 劉禹錫《陋室銘》
障日
(1).遮蔽日光。《南齊書·劉祥傳》:“司徒 褚淵 入朝,以腰扇障日, 祥 從側過,曰:‘作如此舉止,羞面見人,扇障何益?’”
(2).用以遮蔽日光的牆壁。舊題 宋 尤袤 《全唐詩話·段成式》:“ 平康坊 菩薩寺 ,佛殿東西障日及諸柱上圖畫,是東廊跡,舊 鄭法士 畫。”
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稱
會其行人發露,瓚亦梟夷,故使鋒芒錯縮,厥圖不果。——《三國演義》
行人駐足聽。——《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車行》
過者問行人
行人但云點行頻
果然
(1) 確實如此,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果然名不虛傳
裡頭果然有一件粉紅色的紗衣,她就拿起來,轉身走進樹林。——《牛郎織女》
(2) 連詞,表示假設
那兒果然像你說的那么熱,我去時就連毛衣也不用帶了。
(3) 飽足的樣子
適莽蒼者,三食而反,腹猶果然。——《莊子·逍遙遊》
樹木
(1) 樹的總稱
(2) 種樹;養樹
十年之計,莫如樹木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婆娑
(1) 形容盤旋和舞動的樣子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詩·陳風·東門之枌》。毛傳:“婆娑,舞也。”
(2) 枝葉紛披的樣子
霜葉
(1).經霜的葉子。《魏書·田益宗傳》:“霜葉將淪,非勁飈無以速其籜。” 宋 蘇軾 《謁金門·秋興》詞:“霜葉未衰吹未落,半驚鴉喜鵲。”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霜葉微黃石骨青,孤吟自怪太零丁。”
(2).特指經霜變紅的楓葉。 唐 杜牧 《山行》詩:“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宋 張掄 《朝中措·漁父》詞之五:“ 松江 西畔水連空,霜葉舞丹楓。” 元 薩都剌 《寓棲雲》詩:“最憐八月 江 南好,老雁叫雲霜葉紅。” 明 劉基 《仍用韻酬衍上人》之二:“有情霜葉欺花貌,無用風荷象客衣。”
黃參
人參的別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人參》:“色黃屬土,而補脾胃,生陰血,故有黃參、血參之名。”
猶如
好像
他急得猶如熱鍋上的螞蟻
何堪
(1).怎能忍受。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上:“ 盧 相 邁 不食鹽醋,同列問之:‘足下不食鹽醋,何堪?’” 清 呂大器 《鎮羌道上有感》詩:“鷹眼何堪秋草枯? 姑臧 清節至今無。”
(2).豈可;哪裡能。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可。 宋 歐陽修 《筆說·峽州詩說》:“‘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若無下句,則上句何堪?既見下句,則上句頗工。” 清 潘陸 《彭澤縣》詩:“地借 陶潛 著,人思 狄相 賢。何堪尋廢縣?沙草浸寒泉。” 葉聖陶 《窮愁》:“阿母一襖,春間已敝,不與補綴,何堪著體?”
柔條
(1).嫩枝;柔軟的枝條。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 宋 陳亮 《賀新郎·同劉元實唐與正陪葉丞相飲》詞:“手弄柔條人健否?猶憶當時雅趣。” 茅盾 《子夜》十八:“她一伸手就折斷了那柔條。”
(2).特指垂柳的枝條。 唐 李白 《惜餘春賦》:“醉愁心於垂楊,隨柔條以糾結。” 宋 沉遘 《發瓦橋十里而河梁敗還坐客亭復上馬戲詠道旁垂柳》:“柔條秀絶向人甚,忍不從容折一枝。” 元 無名氏 《度柳翠》第四折:“曾向 章臺 舞細腰,行人幾度折柔條。”
待取
(1).待人取用。《禮記·儒行》:“懷忠信以待舉,力行以待取。” 陳澔 集說:“力行可使者人必取之,故君子之用於天下有所待而不求人焉。”
(2).等到。 唐 顧況 《諒公洞庭孤橘歌》:“待取天公放恩赦,儂家定作湖中客。”
無那
(1).無奈,無可奈何。 唐 杜甫 《奉寄高常侍》詩:“ 汶上 相逢年頗多,飛騰無那故人何!”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我這裡粉頸低垂,蛾眉頻蹙,芳心無那,俺可甚‘相見話偏多’?” 清 吳兆騫 《感懷詩呈家大人》:“獨憐積毀能銷骨,無那銜寃易斷腸。”
(2).猶無限;非常。 南唐 李煜 《一斛珠》詞:“繡牀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對郎羞懶無那,靠人先要偎摩。”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霍女》:“﹝ 黃生 ﹞固卻之;女不去,應對間,嬈婉無那。”
傷心
心裡非常痛苦
別為這事傷心
州道
繞城之道。《墨子·備城門》:“城下州道內,百步一積藉,毋下三千石以上,善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