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山行

作者:李元陽 朝代:明代

石門山行原文

石門倚天千仞青,花源崖夾春冥冥。

芝牆瑤洞杳莫測,羽衣金節藏仙靈。

仙人乘鸞從此去,石扉千年永不扃。

上有五城之絳闕,雨暘祈報稱明馨。

我來窺門入不得,遙尋石磴迂游軿。

須臾到得洞天上,拜謁虛皇禮列星。

萬丈鐵崖無尺土,溜泉直落聲丁丁。

清冥下視不見底,白晝倏忽生雷霆。

綠潭翠壑有龍臥,岩房石室穿鼯鼪。

白鷳紫燕自嬌好,奇花秀木何𡞲婷。

天生石槽釀碧水,盥沐靜者談黃庭。

援藟捫蘿興未極,五梯回首十梯停。

登高縱觀日已夕,玉筍三峰破天碧。

白雲千頃盡遮山,不見人間塵土跡。

便當從此訪蓬瀛,手接浮丘醉金液。

詩詞問答

問:石門山行的作者是誰?答:李元陽
問:石門山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李元陽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元陽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古今圖書集成

參考注釋

石門

(1). 春秋  魯 城外門。《論語·憲問》:“ 子路 宿於 石門 。晨門曰:‘奚自?’ 子路 曰:‘自 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2).借指賢者。 漢  焦贛 《易林·革之旅》:“ 石門 晨開,荷蕢疾貧,遁世隱居,竟不逢時。”《後漢書·蔡邕傳》:“是故天地否閉,聖哲潛形, 石門 守晨, 沮  溺 耦耕。”

(3).控制水流的石閘。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五》:“ 靈帝  建寧 中,又增脩石門,以遏渠口,水盛則通注,津耗則輟流。”

(4).古代用於控扼要道的一種石砌防禦工事。《三國志·蜀志·張嶷傳》“拜為牙門將,屬 馬忠 ” 裴松之 注引《益部耆舊傳》:“ 羌 於要厄作石門,於門上施牀,積石於其上,過者下石槌擊之,無不糜爛。”

(5).古道路名。(1) 隋  唐 時自 四川盆地 通向 雲貴高原 的重要道路,在 秦 五尺道的基礎上修築而成,因路經今 四川省  高縣 境內的 石門山 得名。起自今 四川  宜賓 ,南抵 雲南  曲靖 ,再通往 昆明 、 大理 等處。 唐 與 南詔 之間的交通,多經由此道。(2)指古 褒斜谷 通道。在今 陝西 西南,道旁多摩崖刻石,以 東漢 的《石門頌》、 北魏 的《石門銘》最為著名。

千仞

形容極高或極深。古以八尺為仞。《莊子·秋水》:“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 漢  桓寬 《鹽鐵論·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輕凌。” 晉  司馬彪 《贈山濤》詩:“上凌青雲霓,下臨千仞谷。” 清  方文 《陳臥子子龍》詩:“惠心燭千仞,雄風扇八區。”

花源

“ 桃花源 ”的省稱。 唐  李白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畫歌》:“迴谿碧流寂無喧,又如 秦 人月下窺 花源 。” 宋  梅堯臣 《新安錢學士以近詩一軸見貺用敘單悃》詩:“何須到雲壑,便若游 花源 。” 清  孫枝蔚 《為農》詩之四:“生年當 萬曆 ,臨老憶京師。勸誡尤難忘, 花源 去莫遲。”

冥冥

(1) 不明亮

天色冥冥

杳以冥 冥。——《楚辭·屈原·涉江》

薄暮冥冥。——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2) 指人不明事理

(3) 形容高遠;深遠

鴻飛冥冥

(4) 迷信的人指有鬼神暗中起作用的境界

羽衣

(1).以羽毛織成的衣服。《史記·孝武本紀》:“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將軍’,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漢書·郊祀志上》:“五利將軍亦衣羽衣。” 顏師古 註:“羽衣,以鳥羽為衣,取其神僊飛翔之意也。”按,五利將軍 欒大 , 漢武帝 時方士。

(2).常稱道士或神仙所著衣為羽衣。 三國  魏  曹植 《平陵東行》:“閶闔開,天衢通,被我羽衣乘飛龍。” 唐  鄭谷 《寄同年禮部趙郎中》詩:“仙步徐徐整羽衣,小儀澄澹轉中儀。” 宋  蘇軾 《後赤壁賦》:“夢一道士,羽衣翩仙,過 臨皋 之下。”《西遊記》第二四回:“道服自然襟繞霧,羽衣偏是袖飄風。”

(3).道士的代稱。 宋  范成大 《吳船錄》卷上:“有夷坦曰 芙蓉平 ,道人於彼種芎,非留旬日不可登,且涉入夷界,雖羽衣輩亦罕到。” 宋  錢易 《南部新書》丙:“忽有羽衣詣門,延之與語。” 清  黃景仁 《石鰲塢洞天福地遺址》詩:“羽衣散盡香火絶,時有丐者僵苔階。”

(4).指輕盈的衣衫。 南朝  宋  鮑照 《代白紵舞歌詞》之一:“ 吳 刀 楚 製為佩褘,纖羅霧縠垂羽衣。” 明  許潮 《寫風情》:“我安排彩袖,慇懃捧玉髓,輕盈舞羽衣。” 冰心 《讚美所見》詩:“倘若是那夜我在星光中獨泛,你羽衣蹁躚飛到我的舟旁。”

(5).指《霓裳羽衣曲》。 唐  吳融 《華清宮》詩之二:“一曲《羽衣》聽不盡,至今遺恨水潺潺。” 宋  汪元量 《唐多令·吳江中秋》詞:“舞罷《羽衣》塵滿面,誰伴我,廣寒游?” 清  李漁 《玉搔頭·呼嵩》:“《羽衣》不奏人間曲,寶鼎時焚異國香。”

金節

(1).諸侯使臣的符節。《周禮·秋官·小行人》“達天下之六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以金為之。” 漢  鄭玄 註:“諸侯使臣行覜聘,則以金節授之,以為行道之信也。” 唐  王維 《奉和聖制暮春送朝集使歸郡應制》:“玉乘迎大客,金節送諸侯。” 明  何景明 《觀兵》詩之二:“使過傳金節,軍行奏玉簫。”

(2).古代殿庭的儀仗。 唐  劉長卿 《奉餞郎中四兄罷餘杭太守承恩加侍御史充行軍司馬赴汝南行營》詩:“權分金節重,恩借鐵冠雄。”《宋史·儀衛志一》:“黃麾半仗,金節一十二人;黃麾小半仗、黃麾角仗,各設金節十二人。”《宋史·儀衛志六》:“金節, 隋 制也。黑漆竿,上施圓盤,周綴紅絲拂八層,黃繡龍袋籠之。”

仙靈

神仙。 晉  左思 《吳都賦》:“圖以雲氣,畫以仙靈。” 南朝  宋  鮑照 《代升天行》:“從師入遠岳,結友事仙靈。” 清  吳敏樹 《游大雲山記》:“﹝ 大雲山 ﹞此去可百里,仙靈之所居也。”

仙人

神話和童話中指神通廣大、長生不老的人

乘鸞

(1).傳說 春秋 時 秦 有 蕭史 善 * , 穆公 女 弄玉 慕之, 穆公 遂以女妻之。 史 教 玉 學簫作鳳鳴聲,後鳳凰飛止其家, 穆公 為作鳳台。一日,夫婦俱乘鳳凰升天而去。見 漢  劉向 《列仙傳》。鸞鳳統類,後因以“乘鸞”比喻成仙。 北周  庾信 《後魏驃騎將軍荊州刺史賀拔夫人元氏墓志銘》:“既異乘鸞,翻然永去;雖非舞鶴,即掩泉門。” 唐  李群玉 《玉真觀》詩:“高情帝女慕乘鸞,紺髮初簪玉葉冠。”《西遊記》第六二回:“乘鸞登紫府,跨鶴赴 瀛洲 。”

(2).比喻求得佳偶。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小星》:“還問取雨香雲艷,燕語鶯啼,好遂吹簫願,喜嬴臺乘鸞風便。” 清  李漁 《慎鸞交·卻媒》:“有多少官媒押定在烏紗後,不到乘鸞也死不休。”

(3).猶言仙逝。死的婉詞。 宋  曾鞏 《鄖口》詩:“風光滿眼宛如昨,故人乘鸞獨騰騫。”

從此

(1) 從那個時候起

王大伯從此負擔更重了

(2) 從那個地方起或從那個時候起

石扉

石洞的口。形似大門敞開,故稱。亦借指隱者所居之門。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詩:“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明  孫一元 《歸雲庵》詩:“沙清竹碧鷗出飛,野老候余開石扉。”

千年

極言時間久遠。 晉  陶淵明 《輓歌詩》:“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蓋百代之儀表,千年之領袖。” 唐  盧照鄰 《中和樂章·歌登封》:“山稱萬歲,河慶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詞:“往事越千年, 魏武 揮鞭。”

五城

指五城御史。清時京城內分東西南北中五個地區

京兆五城不敢專決。——清· 方苞《獄中雜記》

絳闕

宮殿寺觀前的朱色門闕。亦借指朝廷、寺廟、仙宮等。 晉  陸機 《五等論》:“鉦鼙震於閫宇,鋒鏑流乎絳闕。” 唐  獨孤及 《送陳兼應辟》詩:“相逢絳闕下,應道軒車遲。” 宋  蘇軾 《水龍吟》詞:“古來雲海茫茫,道山絳闕知何處。” 清  鈕琇 《觚賸·蛟橋幻遇》:“﹝女﹞迎謂 許 曰:‘來從絳闕,暫寄紅塵,三生夙契,今當與君償之。’”

雨暘

語本《書·洪範》:“曰雨,曰暘。”謂雨天和晴天。《魏書·天象志三》:“皆雨暘失節,萬物不成候也。” 宋  陸游 《乞祠祿札子》:“今春以來,雨暘尤為調適,二麥繼熟,民間亦以為所收倍於常年。” 清  趙翼 《出郭》詩:“自慚游惰無營業,高柳陰中話雨暘。”

祈報

古代祀社,春夏祈而秋冬報。《禮記·郊特牲》:“祭有祈焉,有報焉。” 鄭玄 註:“祈,猶求也。謂祈福祥、求永貞也,謂若穫禾報社。”《資治通鑑·唐高祖武德九年》:“丙子,初令州縣祀社稷,又令士民里閈相從立社。各申祈報,用洽鄉黨之歡。” 胡三省 註:“春夏祈而秋冬報。”

不得

用在動詞後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夠

吾不得而見之矣。——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石磴

石級;石台階。 南朝  梁  蕭統 《開善寺法會》詩:“牽蘿下石磴,攀桂陟松梁。”《初刻拍案驚奇》卷四:“約有十數里,方得石磴,磴有百來級,級盡方是平地。” 清  錢謙益 《香山寺》詩:“雲從石磴中間出,月向香臺下界生。”《收穫》1984年第3期:“有的地方石磴足有二尺高,可磴面兒只有二寸來寬,大腿高高地提上去,腳板貼緊石磴橫過來,咬著牙關彆足氣,才能升上一磴。”

游軿

古代貴族婦女出遊時乘坐的有帷幕的車子。 南朝  梁  陶弘景 《水仙賦》:“飛軒紖鳳,游軿駕鴻。”

須臾

(1) 片刻

須臾不可離

(2) 一會兒

須臾,蛇不見了。——《三國演義》

到得

(1).等到;到了。 宋  楊萬里 《辛亥元日送張德茂自建康移帥江陵》詩:“到得我來恰君去,正當臘後與春前。”《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有本事出幾兩銀子與我,到得你跟了他去,我別討過丫頭過活卻不好?” 魯迅 《準風月談·各種捐班》:“到得 民國 ,官總算說是沒有了捐班。”

(2).亦作“ 到的 ”。與“不”連用,猶言至於。 元  楊文奎 《兒女團圓》楔子:“我若早有個兒子,也不到得眼裡看見如此。哎!這便是我沒孩兒的那個下場頭。” 元  武漢臣 《老生兒》第一折:“若是肯慈悲啊,也不到的生患害。”《水滸傳》第二八回:“你便尋我過失,也不到得該死。”

(3).亦作“ 到的 ”。猶言及得,算得。 元  范康 《竹葉舟》第一折:“我做官的,身上穿的是紫羅襴……何等榮耀!你們出家的,無過是草木衣食,到得那裡!” 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一折:“憑著我坐下馬,手中鎗,有萬夫不當之勇,料他到的那裡!”

(4).猶倒是。《古今小說·陳御史巧勘金釵鈿》:“ 田氏 道:‘我寧可終身守寡,也不願隨你這樣不義之徒。若是休了到得乾浄,回去燒個利市。’”

洞天

道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意思是洞中別有天地,現在借指引人入勝的境地

別有洞天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拜謁

(1) 拜訪謁見

(2) 參拜瞻仰(陵墓、碑碣等處)

這幾天你們已經看見有幾萬幾十萬勞動者來拜謁列寧同志的靈柩。——《悼列寧》

虛皇

道教神名。 南朝  梁  陶弘景 《許長史舊館壇碑》:“並證心清,俱漏身濁。離有離無,且華且朴。結號虛皇,筌法正覺。” 唐  吳筠 《步虛詞》之九:“爰從太微上,肆覲虛皇尊。” 宋  陸游 《江上觀月》詩:“詩成莫駕長鯨去,自是虛皇白玉京。” 明  屠隆 《綵毫記·仙翁指教》:“知君舊籍隸虛皇,列近侍班行,謫來塵土離仙仗。”

列星

羅布天空定時出現的恆星。《公羊傳·莊公七年》:“恆星者何?列星也。” 何休 註:“恆,常也,常以時列見。”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越地傳》:“觀其鈲,爛如列星之行。” 明  何大復 《織女賦》:“步列星之文履兮,纚素霞以為裳。” 清  顧大申 《飲太白酒樓醉後走筆成篇》詩:“摘取列星當酒錢,斟酌海水常不乾。”

萬丈

形容很高或很深

尺土

猶尺地。《史記·齊悼惠王世家論》:“以海內初定,子弟少,激 秦 之無尺土封,故大封同姓,以填萬民之心。”《三國志·魏志·武帝紀》“王軍 摩陂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尺土一民,皆非 漢 有。” 宋  王安石 《<孔子世家>議》:“ 孔子 ,旅人也,棲棲衰季之世,無尺土之柄,此列之以傳,宜矣。” 柳亞子 《新文壇雜詠·田漢》:“南國 田郎 絶代才,不階尺土煽風雷。”

直落

猶舒暢。 高曉聲 《李順大造屋》七:“﹝ 李順大 ﹞想不到,幾年不見的老書記,竟老得認不出了。可見老書記的心境不直落。”

丁丁

形容伐木、下棋、彈琴等聲音

伐木丁丁。——《詩·小雅·伐木》

清冥

清澄而深遠。多用以形容天空。 明  高明 《琵琶記·古輪台》:“闌乾露濕人猶憑,貪看玉鏡,況萬里清冥,皓彩十分端正。” 明  練子寧 《二月望日與饒隱君游玉笥山》詩:“回飇吹散碧天霧,清冥倒瀉澄湖光。”

下視

(1).由高處往下看。《墨子·非儒》:“高拱下視。” 漢  揚雄 《甘泉賦》:“攀琁璣而下視兮,行游目乎 三危 。”《舊唐書·王方慶傳》:“山徑危險,石路曲狹,上瞻駭目,下視寒心。”

(2).輕視,看不起。 宋  范仲淹 《議守》:“ 匈奴 屢變,往往犯塞,殺戮吏民,不勝其酷。至於書問傲慢,下視中國。”《三國志平話》卷下:“ 曹相 下視 張松 。” 明  李贄 《定林庵記》:“子欲學,幸毋下視 周安 。”

見底

(1).形容水流清澈。 南朝  梁  江淹 《麗色賦》:“水炤景而見底,煙尋風而無極。” 唐  白居易 《題潯陽樓》詩:“大 江 寒見底, 匡山 青倚天。”

(2).比喻人胸無雜念。 唐  吳融 《赴闕次留獻荊南成相公三十韻》:“骨格凌秋聳,心源見底空,神清餐沆瀣,氣逸飲洪濛。”

(3).謂事情的結局。《宋書·始宋王休仁傳》:“我去不知朝夕見底,若一旦死去作鬼,亦不取汝,取汝正足亂人耳。”

白晝

在白天;在光天化日之下

白晝見鬼

倏忽

(1) 很快地

倏忽往來,莫知其方。——《呂氏春秋·決勝》

倏忽已三年

(2) 忽然

倏忽之間

雷霆

(1) 疾雷

響振雷霆動九天

(2) 比喻人的盛怒或聲威極大

大發雷霆

雷霆之怒

龍臥

喻高士隱居。 唐  盧綸 《奉和曹叔夏》:“龍臥人寧識,鵬摶鷃豈知?” 宋  王安石 《諸葛武侯》詩:“ 武侯 當此時,龍臥獨摧藏。” 清  王士禛 《定軍山諸葛公墓下作》詩:“知公抱遺憾,龍臥成千古。”

岩房

石室。 唐  王翰 《蛾眉怨》詩:“琳琅禁闥遙相憶,紫翠巖房晝不開。” 唐  皮日休 《和魯望寄南陽廣文次韻》:“春彩融融釋凍塘,日精閒嚥坐巖房。”

石室

(1).古代宗廟中藏神主的石函。《左傳·莊公十四年》“先君 桓公 命我先人,典司宗祏” 晉  杜預 註:“宗祏,宗廟中藏主石室。”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又東南逕 司馬子長 墓北,墓前有廟,廟前有碑。 永嘉 四年, 漢陽 太守 殷濟 瞻仰遺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樹桓。”《新唐書·禮樂志三》:“建石室於寢園,以藏神主,至禘祫之歲,則祭之。”

(2).指石造的墓室。《宋書·禮志二》:“ 漢 以後,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獸、碑銘等物。” 唐  楊炯 《為薛令祭劉少監文》:“石室兮沉沉, 蓬萊山 兮寂又陰。” 宋  葉適 《朱文昭母楊氏輓詞》:“古今歸石室,筆削紀萱堂。”

(3).泛指石造之室。比喻極堅固的防守設施。《三國志·吳志·賀邵傳》:“近 劉氏 據三關之險,守重山之固,可謂金城石室,萬世之業,任授失賢,一朝喪沒,君臣係頸,共為羈僕。”

(4).古代藏圖書檔案處。《史記·太史公自序》:“ 周 道廢, 秦 撥去古文,焚滅《詩》《書》,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圖籍散亂。” 晉  葛洪 《抱朴子·內篇自序》:“雖不足以藏名山石室,且欲緘之金匱,以示識者。”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閲石室,啟金匱,抽裂帛,檢殘竹,欲其博練於稽古也。” 宋  司馬光 《神宗皇帝輓辭》之二:“它年紬石室,光大繼皇墳。” 清  錢謙益 《李自華父可守贈承德郎刑部山東清吏司主事制》:“為觀於石室,視我贊書。”

(5).岩洞。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 吳王 知 范蠡 不可得為臣,謂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復置子於石室之中。’ 范蠡 曰:‘臣請如命。’” 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鬱鬱西嶽巔,石室青青與天連。”《晉書·嵇康傳》:“ 康 又遇 王烈 ,共入山……又於石室中見一卷素書,遽呼 康 往取,輒不復見。” 唐  於鄴 《贈隱者》詩:“石室掃無塵,人寰與此分。” 宋  蘇軾 《游桓山記》:“登 桓山 ,入石室。” 陳毅 《七星岩》詩:“石室嘆鑽天, 景福 祕地藏。”

(6).指傳說中的神仙洞府。 漢  劉向 《真君傳》:“ 赤松子 者, 神農 時雨師也……數往 崑崙山 中,常止 西王母 石室中,隨風雨上下。” 晉  陶潛 《搜神後記》卷一:“ 始興機山 東有兩巖,相向如鴟尾。石室數十所。經過,皆聞有金石絲竹之響。”《剪燈新話·申陽洞記》:“更前百步,豁然開朗,見一石室,榜曰:申陽之洞。守門者數人,裝束如昨夕廟中所睹。” 清  徐喈鳳 《會仙記》:“ 秋鴻 以扇拂壁,忽豁大門,肅 丹忱 入。洞中石室,別有天地。” 黃侃  章炳麟 《遊仙聯句》:“石室坐 王母 ,旁揖 喬  松 儔。”

鼯鼪

同“ 鼯鼬 ”。泛指小動物。 宋  歐陽修 《祭石曼卿文》:“更千秋而萬歲兮,安知其不穴藏狐貉與鼯鼪。” 清  梁紹壬 《荒冢行》:“杜鵑痛苦鼯鼪弔,不值青山笑一場。” 謝無量 《己酉歲未盡七日自蕪湖溯江還蜀入春淹泊峽中》詩:“縱橫聞虎豹,細黠玩鼯鼪。”

白鷳

亦作“ 白鷳 ”。鳥名。又稱銀雉。雄鳥的冠及 * 純藍黑色,上體及兩翼白色,故名。《西京雜記》卷四:“ 閩 越王 獻 高帝 石蜜五斛,蜜燭二百枚,白鷴、黑鷴各一雙。” 南朝 宋 謝惠連 《雪賦》:“皓鶴奪鮮,白鷳失素。” 唐 李白 《和盧侍御通塘曲》:“青蘿嫋嫋掛煙樹,白鷴處處聚沙堤。” 明 無名氏 《霞箋記·得箋窺認》:“若得他放白鷴,開鸚鵡,劈雕籠,收絲網,再配鴛鴦。”

紫燕

亦作“ 紫鷰 ”。1.古代駿馬名。《西京雜記》卷二:“ 文帝 自 代 還,有良馬九匹,皆天下之駿馬也……一名紫燕騮。”

(2).泛指駿馬。《文選·顏延之<赭白馬賦>》:“將使紫鷰駢衡,緑虵衛轂。” 呂向 註:“紫鷰、緑虵……皆駿馬名也。” 唐  李白 《天馬歌》:“回頭笑紫燕,但覺爾輩愚。” 明  何景明 《七述》:“馬則驊騮、赤驥、紫燕、青驥,漉漉師師,駪駪騤騤。”

(3).燕名。也稱越燕。體形小而多聲,頷下紫色,營巢於門楣之上,分布於 江 南。見 宋  羅願 《爾雅翼·釋鳥三》。 唐  顧況 《悲歌》:“紫燕西飛欲寄書,白云何處逢來客。” 明  徐霖 《繡襦記·追奠亡辰》:“忍看寄壘人家雙紫燕,母子自喃喃引數飛。”

嬌好

嬌柔美麗

多指女子

秀木

秀美的樹木。 晉  陸機 《招隱》詩:“激楚佇蘭林,回芳薄秀木。” 明  劉基 《九難》:“秀木修森以夏涼。”

詩詞推薦

石門山行原文_石門山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