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神禹度土功,呱呱泣弗子。
塗山明訓教,化德敬承是。
伯益既就國,諸侯畢歸只。
利民大與深,昌黎言實旨。
孟子舉天與,從而為辭耳。
每讀雜著篇,惟覺理盈紙。
詩詞問答
問:《全韻詩上去入聲七十六首·其四·夏啟》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紙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四十九
2. 昌黎對禹問雲堯舜之傳賢欲天下之得其所禹之傳子憂後世爭之之亂堯傳舜之利民也大禹之利民也深傳諸人得大聖然後人莫敢爭諸子得大惡然後人受其亂與其傳不得人而爭且亂孰若傳諸子雖不得賢猶可守法孟子所謂天與賢則與賢天與子則與子蓋求其說不得從而為之辭余嘗讀是萹評之雲堯舜創也禹因也使堯以前皆傳賢則堯授舜舜授禹何為創見而夸美足知堯以前猶傳子而禹亦猶行古之道也且克典放齊有子朱啟明之請益稷謨大禹有丹朱殄世之戒若非堯以前亦傳子斯曷以稱馬昌黎之說實能補孟子之所未言向選唐宋文醇曾附刻評語於後茲詠禹傳啟事因附及之
參考注釋
神禹
夏禹 的尊稱。《莊子·齊物論》:“無有為有,雖有 神禹 且不能知,吾獨且奈何哉。” 成玄英 疏:“迷執日久,惑心已成,雖有 大禹 神人,亦不令其解悟。” 金 王渥 《三門津》詩:“ 大河 三門 險, 神禹 萬世功。” 明 高啟 《石射堋》詩:“疑是 神禹 治水時,來教鬼射降妖精。” 胡小石 《犢兒磯水府寺宿》詩:“ 神禹 昔驅水,鴻濛萬靈奔。”
土功
指治水、築城、建造宮殿等工程。《書·益稷》:“ 啟 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 孔 傳:“聞 啟 泣聲,不暇子名之,以大治度水土之功故。”《呂氏春秋·季夏》:“不可以興土功,不可以合諸侯,不可以起兵動眾,無舉大事。” 高誘 註:“土功,築臺穿池。”《資治通鑑·魏明帝青龍三年》:“帝好土功,既作 許昌 宮,又治 洛陽 宮,起 昭陽 太極殿 ,築 總章觀 ,高十餘丈,力役不已,農桑失業。”
呱呱
(1) 發自喉部的粗而沙啞的叫聲;典型指烏鴉、渡鳥或白嘴鴉的天然叫聲
(2) 蛙或渡鴉的粗叫聲或相類似的聲音
塗山
(1) 傳說禹會諸侯及娶妻之地方
禹合諸侯於 塗山,執玉帛者萬國。——《左傳·哀公七年》
塗山者, 禹所取妻之山也。——《越絕書·記地傳》
(2) 具體位置說法不一,一說在今浙江西北,一說在安徽蚌埠西
訓教
(1).謂施教化,使順服。《呂氏春秋·執一》:“ 吳起 曰:‘治四境之內,成訓教,變習俗,使君臣有義,父子有序,子與我孰賢?’”一本作“馴教”。
(2).教導;教訓。《後漢書·馬援傳》:“及帝崩, 竇太后 臨朝, 嚴 乃退居自守,訓教子孫。” 元 李文蔚 《圯橋進履》第二折:“差貧道降臨凡世,訓教此人。” 柳青 《銅牆鐵壁》第五章:“老婆有點捨不得,他還常訓教她。”
(3).指諭告的文書。《普曜經·降神處胎品》:“或有説言:‘太子聖明,善制訓教,端正殊妙,年幼難及。’”
伯益
(1). 舜 時 東夷 部落的首領,為 嬴 姓各族的祖先。相傳 伯益 助 禹 治水有功, 禹 欲讓位於 益 , 益 避居 箕山 之北。見《書·舜典》、《孟子·萬章上》。《竹書紀年》卷上:“﹝ 夏 帝 啟 ﹞二年, 費侯 伯益 出就國……六年, 伯益 薨,祠之。”
(2). 晉 鼓吹曲名。 傅玄 制。見《晉書·樂志下》。詞見《樂府詩集·鼓吹曲辭四·伯益》。
諸侯
古時帝王所轄各小國的王侯
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宋· 蘇洵《六國論》
利民
(1).有利於民。《逸周書·王佩》:“王者所佩在德,德在利民。”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祝盟》:“ 舜 之祠田云:‘荷此長耜,耕彼南畝,四海俱有。’利民之志,頗形於言矣。” 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七九回:“ 孫洪伊 哼了一聲道:‘足下既有偉大的議論,何妨先向總理陳明,俟總理提出會議,果可利國利民,我等無不贊成。’”
(2).古代指工商業者。《商君書·去強》:“強國知十三數:竟內倉口之數、壯男壯女之數、老弱之數、官士之數、以言説取食者之數、利民之數、馬牛芻藳之數。” 高亨 註:“靠營取利潤以謀生的人,指商人及手工業者。”一說,指從事農業生產者。
昌黎
(1). 唐 韓愈 世居 潁川 ,常據先世郡望自稱 昌黎 (今 河北省 昌黎縣 )人; 宋 熙寧 七年詔封 昌黎伯 ,後世因尊稱他為 昌黎先生 。 唐 韓愈 《送陸歙州》詩序:“於是 昌黎 韓愈 道願留者之心,而泄其思。”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構釁》:“紹 昌黎 之道脈,豈興八代之衰!” 清 周亮工 《王王屋傳》:“公著詩一卷、文二卷。詩清婉有志,文則力追 昌黎 、 柳州 。” 馬其昶 《<古文辭類纂標註>序》:“ 昌黎 論文,務去陳言。”
(2).借指 韓 姓。 宋 李清照 《上樞密韓肖胄詩》之一:“中朝第一人,春官有 昌黎 。身為百夫特,行足萬人師。”按,此“昌黎”指 韓肖胄 。
孟子
(1). 春秋 時通行以孟仲叔季的排行加在姓名前作稱呼。如 宋國 子 姓,其長女嫁給他國的多稱“孟子”。《左傳·隱公元年》:“ 惠公 元妃 孟子 。” 杜預 註:“ 子 , 宋 姓。” 孔穎達 疏:“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長幼之別字也。孟、伯俱長也……婦人以字配姓,故稱 孟子 。”又諱言同姓通婚,亦稱與國君同姓的夫人為“孟子”。《左傳·哀公十二年》:“夏五月, 昭 夫人 孟子 卒。 昭公 娶於 吳 ,故不書姓。” 杜預 註:“諱娶同姓,故謂之 孟子 ,若 宋 女。” 楊伯峻 註:“國君夫人必繫以母家之姓……此 昭公 夫人若稱‘ 吳姬 ’或‘ 孟姬 ’,顯然違‘同姓不婚’之禮,故改稱‘ 吳孟子 ’。”
(2). 戰國 時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 軻 ,字 子輿 。其言行被編為《孟子》一書。
從而
——表示結果或進一步的行動。用於後一小句開頭,沿用前一小句的主語。用於書面
通過同志們的幫助,消除了隔閡,從而達到了新的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