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風齋題岱嶽圖放歌原文
我聞閬風層城巍昆崙,金堂玉室居仙人。
素威司鉦以為節,青雕犍芝以為軒。
必遺世而寂慮,捐五蓋之紛紜。
乃可曳離離之雲旗,鳴嚶嚶之玉鸞。
銀漢亦可弄,匏瓜亦可捫。
是惟托想像,又何有夫玉泉山右之雲軒然。
其山則嶔崟巀嶭,泉則𣹱濈潺湲。
有樹蘢蔥,有鳥管弦,則何不可游瑤台之列仙。
五嶽未遍圖,岱宗圖獨存,忽然回憶我亦登其巔。
太白高致非吾事,孔子小天下,我則天下之大一已佛仔肩。
是中一民一物,不得其所皆吾愆。
嗚呼任鉅責重豈不艱哉,那更寄興曠達脩空言。
詩詞問答
問:閬風齋題岱嶽圖放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閬風齋題岱嶽圖放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六十三
參考注釋
閬風
即 閬風巔 。《楚辭·離騷》:“朝吾將濟於 白水 兮,登 閬風 而緤馬。” 王逸 註:“ 閬風 ,山名,在 崑崙 之上。” 唐 吳筠 《遊仙》詩之二十:“揚蓋造辰極,乘煙游 閬風 。” 章炳麟 《答鐵錚書》:“觀其以 閬風 、 玄圃 為神仙羣帝所居,是即以 崑崙 擬之天上。”參見“ 閬風巔 ”。
層城
(1).古代神話中 崑崙山 上的高城。《文選·張衡〈思玄賦〉》:“登 閬風 之層城兮,搆不死而為牀。” 李善 註:“《淮南子》曰:‘ 崑崙 虛有三山, 閬風 、 桐版 、 玄圃 ,層城九重。’ 禹 云:‘ 崑崙 有此城,高一萬一千里。’”一說, 崑崙山 最高峰之名。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一》:“ 崑崙 之山 * :下曰 樊桐 ,一名 板桐 ;二曰 玄圃 ,一名 閬風 ;上曰 層城 ,一名 天庭 ,是為太帝之居。”
(2).泛指仙鄉。 宋 蘇軾 《仙都山鹿》詩:“仙人已去鹿無家,孤棲悵望層城霞。”
(3).指京師;王宮。 晉 陸機 《贈尚書郎顧彥先》詩:“朝游游層城,夕息旋直廬。”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二六:“宮女多怨曠,層城閉蛾眉。” 清 黃景仁 《江上寄左二杏莊》詩:“層城匪迢越,廣陌交馳騁。”
(4).重城;高城。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遙望層城,丹樓如霞。” 唐 杜甫 《奉和嚴中丞西城晚眺十韻》:“層城臨暇景,絶域望餘春。” 元 楊雲鵬 《登濮州北城》詩:“層城高絶一攀躋,歲杪臨風客思淒。” 清 張文光 《登汴城角樓》詩:“落日下層城,蒼然遠樹平。” 龔騫 《九秋詩·秋水》:“綺閣層城秋夜長,明朝問訊湖邊路。”
(5).指高山之巔。 宋 文同 《盤雲塢》詩:“幾曲上層城,盤盤次文石。”
金堂
(1).金飾的堂屋。指神仙居處。 晉 王嘉 《拾遺記·洞庭山》:“ 洞庭山 浮於水上,其下有金堂數百間,玉女居之。四時聞金石絲竹之聲,徹於山頂。”《晉書·許邁傳》:“自 山陰 南至 臨安 ,多有金堂玉室,仙人芝草。”《雲笈七籤》卷十七:“金堂玉室,送故迎新。”
(2).指華麗宏偉之堂。 唐 李商隱 《楚宮》詩之二:“ 王昌 且在牆東住,未必金堂得免嫌。” 唐 李庾 《兩都賦·賦東都》:“金堂玉戶,絲哇管語。”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三:“《蘇臺紀事序》云:‘則有參佐名流, 宏農 妙裔, 王昌 居處,跡近金堂, 韓壽 來時,香通青瑣。’”
室居
(1).房舍。《墨子·雜守》:“寇近,亟收諸雜鄉金器若銅鐵及他可以左守事者。先舉縣官室居、官府不急者,材之大小長短及凡數,即急先發。”《淮南子·時則訓》:“土事無作,無發室居。” 唐 元稹 《贈太保嚴公行狀》:“ 荊 俗不理室居,架竹苫茅,卑庳褊逼,風旱摩戞,熇然自火。” 宋 蘇軾 《魚蠻子》詩:“ 江 淮 水為田,舟楫為室居。”
(2).謂女子居家未嫁。 唐 元稹 《唐故河陰留後河南元君墓志銘》:“長女適 劉中孚 , 中孚 早卒。次嬰疾,室居。”
仙人
神話和童話中指神通廣大、長生不老的人
素威
* 的別稱。《文選·張衡<思玄賦>》:“左青琱之犍芝兮,右素威以司鉦。” 李善 註:“《禮記》曰:‘君行,左青龍而右 * 。’” 李周翰 註:“素威, * 。”
司鉦
負責擊鼓敲鉦之事。《文選·張衡<思玄賦>》:“左青琱之揵芝兮,右素威以司鉦。” 李周翰 註:“言左使青龍豎芝蓋,右使 * 主鉦鼓。”
以為
認為
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以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以為鄙吝。——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資治通鑑》
自以為必死。——《資治通鑑·唐紀》
以為豪。——明· 魏禧《大鐵椎傳》
以為妙絕。——《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青雕
猛禽名。《穆天子傳》卷二:“ 春山 ,百獸之所聚也,飛鳥之所棲也……爰有白鶽、青雕執犬羊,食豕鹿。”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禽四·雕》:“雕似鷹而大……青雕出 遼東 ,最俊者謂之海東青。”
遺世
遺棄人世之事。常說明人的離世隱居,修仙學道,有時也用作死亡的婉辭
非夫遺世玩道絕粒,茹之者烏能輕舉而宅之?——孫綽《游天台山賦》
五蓋
佛教稱貪慾、瞋恚、睡眠、掉悔、疑為“五蓋”。謂能蓋覆真性。《大智度論》卷十七:“棄是五蓋,譬如負債得脫,重病得差。” 南朝 梁簡文帝 《六根懺文》:“六塵四倒自此而生;五蓋十纏因斯而致。” 清 黃景仁 《閒居感懷》詩:“五蓋游相蒙,四蹙紛以集。”
紛紜
(1)
(2) 眾多而雜亂
眾說紛紜
彼此錯雜,紛紜拿斗,敵槍終不能發。——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3) 眾多的樣子,引申為羅唆,找麻煩
新婦謂府吏:“勿復重紛紜。”——《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乃可
(1).竟可。《列子·湯問》:“人之巧,乃可與造化者同功乎!”
(2).才可。《百喻經·倒灌喻》:“昔有一人患下部病,醫言當須倒灌乃可瘥耳。”
(3).豈可,那可。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張季鷹 縱任不拘,時人號為 江東 步兵。或謂之曰:‘卿乃可縱適一時,獨不為身後名邪?’”《南齊書·張敬兒傳》:“足下乃可不通大理,要聽君子之言,豈可罔滅天理,一何若茲?”
(4).寧可;寧使。《敦煌變文集·醜女緣起》:“將來今日目前,見這箇弱事,乃可不要富貴,亦不藉你官職。”
離離
(1).盛多貌。《詩·小雅·湛露》:“其桐其椅,其實離離。” 毛 傳:“離離,垂也。” 鄭玄 箋:“其實離離,喻其薦俎禮物多於諸侯也。” 孔穎達 疏:“言二樹當秋成之時,其子實離離然垂而蕃多,以興其 杞 也其 宋 也二君於王燕之時,其薦俎眾多。”《文選·張衡<西京賦>》:“神木靈草,朱實離離。” 薛綜 註:“離離,實垂之貌。” 前蜀 貫休 《經弟妹墳》詩:“淚不曾垂此日垂,山前弟妹塚離離。” 宋 葉適 《哀鞏仲至》詩:“君文蚤貴重, 蜀 錦載胡車,離離三千首,雅正排淫哇。”
(2).濃密貌。 三國 魏 曹操 《塘上行》:“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 唐 陳昌言 《白日麗江皋》詩:“鬱鬱長堤土,離離淺渚毛。” 明 高啟 《與杜進士寅登白蓮閣對雨》詩:“遠愁高樹共離離,風逆潮聲上浦遲。” 清 陳夢雷 《青青河畔草》詩:“離離萬丈松,青青河畔草。” 李瑛 《戰鬥的城》詩:“如今,我看見當年簽約的樓閣,早埋進離離的荒草。”
(3).井然有序貌。《尚書大傳》卷三:“《書》之論事也,昭昭若日月之明,離離若參辰之錯行。” 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皎皎白間,離離列錢。” 隋 虞世基 《講武賦》:“始軒軒而鶴舉,遂離離以雁行。” 宋 蘇軾 《寄蘄簟與蒲傳正》詩:“ 蘭溪 美箭不成笛,離離玉筯排霜脊。”
(4).曠遠貌;空貌。 宋 蘇軾 《郭熙畫秋山平遠》詩:“離離短幅開平遠,漠漠疎林寄秋晚。”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賦》:“碧瑣離離, * 窺月中之影;白榆歷歷,青龍伏天上之形。”
(5).明亮貌;光鮮貌。 五代 齊己 《還人卷》詩:“金梭札札文離離, 吳 姬 越 女羞上機。” 明 唐寅 《七夕贈織女》詩:“神雲矯矯月離離,帝子飃颻即故期。” 孫世偉 《克庵寄示蒞閩以來詩稿哀時感物憂讒畏譏賦此以志同聲之感並呈朴庵》:“西維星象離離變,南海秋潮暗暗沉。”
(6).引申為光彩、光榮。 清 曾國藩 《彭母曾孺人墓志銘》:“離離令問,匪邇伊遙。”
(7).清晰貌;分明貌。 唐 李白 《扶風豪士歌》:“撫長劍,一揚眉,清水白石何離離。” 王琦 註:“即水清石見之意。” 明 李東陽 《赤壁圖歌》:“姦雄僭竊何足數,青史離離後人看。”
(8).隱約貌。 唐 盧綸 《奉和戶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諸公並見示》:“亂螢光熠熠,行樹影離離。” 唐 李賀 《長歌續短歌》:“夜峯何離離,月明落石底。” 明 張居正 《人日對雪贈朱鎮山》詩:“九逵密如繡,雙闕影離離。”
(9).若斷若續貌;相連貌。 隋 盧思道 《孤鴻賦》:“行離離而高逝,響噰噰而相續。” 唐 元稹 《善歌如貫珠賦》:“吟斷章而離離若間,引妙囀而一一皆圓。” 宋 蘇軾 《文與可飛白贊》:“離離乎其遠而相屬,縮縮乎其近而不隘也。” 元 楊謙 《不礙雲山樓歌》:“海之山兮離離,障我流兮東之。”
(10).懶散疲沓貌。《荀子·非十二子》:“勞苦事業之中,則儢儢然,離離然。” 楊倞 註:“離離,不親事之貌。” 王先謙 集解引 郝懿行 曰:“儢儢離離,謂不耐煩苦勞頓,嬾散疏脫之容也。”
(11).飄動貌;搖盪貌。《文選·張衡<思玄賦>》:“拽雲旗之離離兮,鳴玉鸞之譻譻。” 張銑 註:“離離,飛貌。” 唐 白居易 《雜興》詩之一:“東風二月天,春雁正離離。” 明 方孝孺 《游石鏡山》詩:“離離莫雲合,矯矯孤鴈鳴。” 清 洪亮吉 《游幕府山十二洞及泛舟江口記》:“隨波離離,影界水陸,下拂魚尾,上憇鳥足者,名曰葑田。”
(12).輕細貌。 唐 謝偃 《樂府新歌應教》詩:“細細輕裙全漏影,離離薄扇詎障塵。”
(13).悲痛貌;憂傷貌。《楚辭·劉向<九嘆·思古>》:“曾哀悽欷,心離離兮。” 王逸 註:“離離,剝裂貌。”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五:“離離掛空悲,慼慼抱虛警。” 清 孫枝蔚 《寄懷方爾止》詩:“離離怕見花枝動,藹藹長教酒盞親。”
(14).獨特貌;孤獨貌。 唐 盧照鄰 《病梨樹賦》:“愍茲珍木,離離幽獨。” 唐 常建 《客有自燕而歸哀其老而贈之》詩:“離離一寒騎,嫋嫋馳白天。” 清 劉火炤 《泗州道上》詩:“極目離離土一丘, 漢 皇陵廟此山頭。”
(15).象聲詞。 唐 李德裕 《唐故左神策軍護軍中尉劉公神道碑銘》:“落槭槭之霜葉,叫離離之晚鴻。” 唐 溫庭筠 《罩魚歌》:“風颸颸,雨離離,菱茭刺,鸂鶒飛。” 清 金人瑞 《境智二童子》詩:“滿口離離含黑墨,杏花壇上讀書回。”
雲旗
亦作“ 雲旂 ”。 1.以云為旗。《楚辭·九歌·東君》:“駕龍輈兮乘雷,載雲旗兮委蛇。” 王逸 註:“以云為旌旗。”
(2).畫有熊虎圖案的大旗。《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拖蜺旌,靡雲旗。” 張守節 正義:“ 張 云:‘畫熊虎於旌,似雲氣也。’”《文選·張衡<東京賦>》:“龍輅充庭,雲旗拂霓。” 薛綜 註:“旗謂熊虎為旗,為高至雲,故曰云旗也。” 唐 錢起 《送鮑中丞赴太原軍營》詩:“雲旂臨塞色,龍笛出關聲。” 劉師培 《文說·宗騷》:“雲旗星蓋,遽宇高堂,靃靡千古,鏤錯萬狀。”
嚶嚶
象聲詞,形容鳥叫聲或低而細微的聲音
鳥鳴嚶嚶
玉鸞
(1).玉鑾。車鈴的美稱。《楚辭·離騷》:“揚雲霓之晻藹兮,鳴玉鸞之啾啾。” 朱熹 集註:“鸞,鈴之著於衡者。”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游。”
(2).白色的鸞鳥。 元 張昱 《次林叔大都事韻》:“掌上玉鸞看教舞,雲中青鳥使傳歌。”
(3).喻雪。 宋 楊萬里 《早朝紫宸殿賀雪呈尤延之》詩:“雪妃月姊宴群仙,珠閣銀樓集玉鸞。老子來看收不徹,梅梢拾得水晶盤。”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吳江觀雪》詞:“造物故豪縱,千里玉鸞飛。”
銀漢
見“銀河”
銀漢橫空
匏瓜
(1).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比葫蘆大,老熟後可剖製成器具。亦指這種植物的果實。《論語·陽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後因以喻未得仕用或無所作為的人。 漢 王粲 《登樓賦》:“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 宋 王安石 《韓持國見訪》詩:“餘生非匏瓜,於世不無求。” 明 沉鯨 《雙珠記·轅門遇友》:“ 孫兄 乃間世之英,非匏瓜之類,自能見機而作,不必掛懷。”
(2).星名。《史記·天官書》:“匏瓜,有青黑星守之。” 司馬貞 索隱引《荊州占》:“匏瓜,一名天雞,在河鼓東。” 清 曹寅 《贈武元朴》詩:“説與尋常推筭子,何曾熒惑在匏瓜。”
(3).喻男子獨處無偶。《文選·曹植<洛神賦>》:“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 李善 註:“ 阮禹 《止欲賦》曰:‘傷匏瓜之無偶,悲織女之獨勤。’俱有此言,然無匹之義,未詳其始。” 張銑 註:“匏瓜,星名,獨在河鼓東,故云無匹。” 明 梅鼎祚 《玉合記·懷春》:“詠《夭桃》雖則有時,嘆匏瓜終當無匹。”
想像
構想
把原子專家們想像成長鬍子的老頭
何有
(1).有什麼。《詩·邶風·谷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鄭玄 箋:“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晉 潘尼 《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詩:“ 崐山 何有?有瑤有珉。”
(2).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難。《論語·里仁》:“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難。”《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漢 袁康 《越絕書·計倪內經》:“王審用臣之議,大則可以王,小則可以霸,於何有哉?” 晉 陶潛 《擬古》詩之一:“意氣傾人命,離隔復何有?”
(3).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憐惜、不愛重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惡,唯力是視,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無 蒲 狄 乎!” 楊伯峻 註:“何有,古人習語,意義隨所施而異,此謂心目中無之也。”《呂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愛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將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顏魯公碑亭記》:“其視卿相王侯與其國封邸第,曾不若脫屣,而何有於亭?”
(4).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關。《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討,國何有焉?” 杜預 註:“言討家臣,無與國事。”《左傳·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顛, 瑤 何有焉?”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苟其人之惡,則於銘乎何有?”
(5).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顧慮、不在乎。《左傳·昭公元年》:“ 吉 若獲戾,子將行之,何有於諸 游 ?” 楊伯峻 註:“言不必顧慮 游氏 諸人。” 明 李贄 《與周友山》:“士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於廢棄歟?” 魯迅 《熱風·反對“含淚”的批評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卻未必都如此不淨;倘竟如此不淨,則即使‘授受不親’後來也就會‘瞟’,以至於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時便是一部《禮記》,也即等於《 * 》了,又何有於《蕙的風》?”
(6).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得。《左傳·僖公十五年》:“獲 晉侯 ,以厚歸也;既而喪歸,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預 註:“何有猶何得。”
(7).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不有。《文選·木華<海賦>》:“弘往納來,以宗以都。品物類生,何有何無?” 李善 註:“言諸品物以類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無?言其多也。”
(8).哪裡有,豈有。 漢 張衡 《西京賦》:“澤虞是濫,何有春秋?”《後漢書·賈琮傳》:“刺史當遠視廣聽,糾察美惡,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韓愈 《與孟尚書書》:“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聖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從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吳承恩 《贈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歲之水也,洪濤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與賦哉!”
玉泉山
(1).山名。在 北京市 西北,山下有 玉泉 ,因以得名。參見“ 玉泉 ”。
(2).山名。在 湖北 當陽縣 西。山有乳窟,玉泉交流其中。山下有 玉泉寺 。 唐 李白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詩:“常聞 玉泉山 ,山洞多乳窟。” 王琦 注引《潛確居類書》:“ 玉泉山 ,在 當陽 ,泉色白而瑩,又曰 珠泉 。泉南為 天台 智者 道場。”
軒然
(1) 形容笑的樣子
軒然大笑
(2) 高
軒然 *
嶔崟
1.高大;險峻。
例句:
《文選·張衡<思玄賦>》:“嘉 曾氏 之歸耕兮,慕 歷阪 之嶔崟。” 張銑 註:“嶔崟,高貌。”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南岸有青石,夏沒冬出,其石嶔崟,數十步中,悉作人面形。”
唐 駱賓王 《帝京篇》:“桂殿嶔崟對玉樓,椒房窈窕連金屋。”
清 顧炎武 《酬李處士因篤》詩:“先我入深巖,嶔崟剖重嶂。”
巀嶭
(1).亦作“ 嶻嶭 ”。山名。一名 嵯峩山 ,又名 慈峩山 。在今 陝西省 涇陽 、 三原 、 淳化 三縣交界處。傳說 黃帝 曾鑄鼎於此。《漢書·地理志上》:“ 池陽 , 惠帝 四年置, 巀嶭山 在北。”巀,一本作“ 嶻 ”。 顏師古 註:“ 嶻嶭 ,即今俗呼 嵯峨山 是也。” 漢 揚雄 《長楊賦》:“左 太華 而右 襃斜 ,椓 嶻嶭 而為弋,紆 南山 以為罝。” 唐 陸龜蒙 《和古杉三十韻》:“恐是 夸娥 怒,教臨 嶻嶭 衰。”
(2).亦作“ 嶻嶭 ”。高峻貌。《漢書·司馬相如傳上》:“ 九嵕 巀嶭, 南山 峩峩。”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作“嶻嶭”。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嶻嶭,高峻貌也。” 宋 歐陽修 《和韓學士襄州聞喜亭置酒》詩:“嶻嶭高城 漢水 邊,登臨誰與共躋攀。” 清 厲鶚 《東城雜記·劍石銘》:“銘曰:鍊質鴻濛,挺鋒巀嶭,正一之氣,勿壅勿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