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過長壽庵感懷原文
搗衣驚此月,鄉夢起秋砧。
況值盂蘭節,誰無寸草心。
金錢資佛曾,香缽趁禪林。
復想家堂薦,遙遙淚滿襟。
詩詞問答
問:中元節過長壽庵感懷的作者是誰?答:李之世
問:中元節過長壽庵感懷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中元節過長壽庵感懷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侵韻
參考注釋
搗衣
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擊,使衣料綿軟以便裁縫;將洗過頭次的髒衣放石板上捶擊,去渾水,再清洗
鄉夢
思鄉之夢。 唐 宋之問 《別之望後獨宿藍田山莊》詩:“愁至願甘寢,其如鄉夢何?” 唐 岑參 《送張直公歸南鄭拜省》詩:“北堂應久待,鄉夢促征期。” 元 侯正卿 《菩薩蠻·客中寄情》套曲:“家書端可駈邪祟,鄉夢真堪療客飢。” 明 陳鶴 《夜坐寄朱仲開張甌江》詩:“客愁初到鬢,鄉夢不離家。” 冰心 《寄小讀者》二九:“那燈下黝黑的臉,向我很和氣的一笑,又把我強尋的鄉夢攪斷!”
秋砧
秋日搗衣的聲音。 北周 庾信 《夜聽搗衣》詩:“秋砧調急節,亂杵變新聲。” 唐 王維 《送從弟蕃游淮南》詩:“ 江 城下楓葉, 淮 上聞秋砧。” 唐 杜甫 《九日》詩之三:“野樹攲還倚,秋砧醒卻聞。” 清 姚潛 《山寺夜宿》詩:“天風吹不歇,高閣響秋砧。”
盂蘭節
舊俗於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盂蘭盆會,超度亡靈,是日稱“盂蘭節”。 郭沫若 《南冠草》第四幕:“今天已經七月十五,盂蘭節,沒有你的份!” 曉立 《節序、風俗和藝術》:“七月十五盂蘭節,孩子們踏著月光,擎舉著燈籠,最引人入勝的是荷花中、荷葉上點燃起蠟燭的蓮燈。”
寸草
(1) 小草
吳人種菱,春輒芟除,不遺寸草。——《宋史·蘇軾傳》
尺草不留
(2) 比喻微小(多用於兒女自比於父母)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寸草之心
金錢
貨幣大多由金屬所製成,故稱“金錢”;“錢”
禪林
佛教寺院的別稱
家堂
(1).家中的堂屋。《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入門上家堂,進退無顏儀。阿母大拊掌,不圖子自歸。”
(2).本指安放祖先神位的屋宇,多借指祖先的神位。 元 無名氏 《桃花女》第三折:“今日清蚤起來,先拜過了家堂,辭別了父親,著他不要送我上車去,避過了他那惡煞。”《西遊記》第十三回:“這長老淨了手,同太保家堂前拈了香,拜了家堂。” 清 李漁 《凰求鳳·墮計》:“面對家堂,把私願公祈,將他心暗改,使我禍潛移,全望家堂做主,屈公道將人私庇。”
遙遙
(1) 距離很遠
遙遙百有餘里。——《廣東軍務記》
(2) 時間久遠
遙遙無期
(3) 漂遙流動的樣子
舟遙遙以輕颺。——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