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葉松原文
在昔金池藏,遠自朝鮮來。
缽中黃松實,散向庵前裁。
迨今幾百年,已出白雲堆。
瑩潤孔翠質,夭矯蒼龍媒。
五岐媚夭葩,繁日半山開。
秋風黃莆拆,玉粒謝徂徠。
我語九華人,為我乞條枚。
還令古師意,長對清冷台。
詩詞問答
問:五葉松的作者是誰?答:沈遼
問:五葉松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沈遼的名句有哪些?答:沈遼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灰韻
2. 四庫本作甫
參考注釋
在昔
從前;往昔。《書·洪範》:“我聞在昔, 鯀 陻洪水,汩陳其五行。” 漢 班固 《東都賦》:“勛兼乎在昔,事勤乎三五。” 宋 曾鞏 《齊州謝到任表》:“習詐而夸,著流風於在昔;多盜與訟,號難治於當今。”
金池
(1).池的美稱。 南朝 梁簡文帝 《與廣信侯重述內典書》:“金池動月,玉樹含風。” 南朝 梁元帝 《攝山棲霞寺碑》:“金池無底,已通實塹之側;玉樹生風,傍臨綵船之上。”
(2).即 金明池 。 宋 秦觀 《金明池》詞:“ 瓊苑 金池 ,青門紫陌,似雪楊花滿路。”
(3).借指帝都。 宋 陳師道 《寄沛縣姜承議》詩:“ 金池 已作歸田計,玉版方書濟物情。”
朝鮮
東亞國家。在朝鮮半島北半部,北以鴨綠江和圖們江與中國為界。面積1232萬平方千米。人口2096萬(1991年)。首都平壤。高原、山地為主。溫帶季風氣候。工業主要有機器製造、紡織等部門。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特產有人參。
中黃
(1).亦稱“ 中黃伯 ”。古勇士名。《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奮 中黃 育獲 之士,騁良弓勁弩之勢。” 呂延濟 註:“ 中黃伯 、 夏育 、 烏獲 ,皆古之力士也。”
(2).泛指勇士。 明 梅鼎祚 《玉合記·拒間》:“看妖摧太白,士列中黃。”
(3).指 中黃子 。傳說中的仙人。見 晉 葛洪 《抱朴子·地真》。 宋 蘇軾 《和讀山海經》之四:“豈伊臭濁中,爭此頃刻光。安知青藜火,丈人非 中黃 。” 明 王鏊 《震澤長語·仙釋》:“ 冷啟敬 ,隸 淮陽 ,遇異人,授 中黃 大丹。”
(4).指 黃帝 。《文選·張協<七命>》:“啟 中黃 之少宮,發 蓐收 之變商。” 呂延濟 註:“ 中黃 , 黃帝 也。”《雲笈七籤》卷三:“ 黃帝 以道治世一百二十年,於 鼎湖山 白日昇天,上登 太極宮 ,號曰 中 黃真人 。”
(5).黃石脂。《文選·張衡<南都賦>》:“太一餘糧,中黃瑴玉。” 呂向 註:“中黃,謂石中﹝黃﹞子,黃石脂也。”
(6).中央。 三國 魏 曹植 《寶刀賦》:“礪以五方之石,鑒以中黃之壤。” 唐 崔損 《五色土賦》:“眾色環封,所以示外共其方職;正色居上,所以表內附於中黃。” 宋 范仲淹 《明堂賦》:“耽然太室,儼乎中黃。”
(7).指黃道。 晉 成公綏 《天地賦》:“ 望舒 弭節於九道, 羲和 正轡於中黃。” 唐 李乂 《奉和三會寺應制》:“ 漢 闕中黃近, 泰山 太白連。”
(8).帝王府庫名。《後漢書·桓帝紀》:“芝草生中黃藏府。” 李賢 注引《漢官儀》:“中黃藏府掌中幣帛金銀諸貨物。” 三國 魏 曹植 《自誡令》:“豐賜光厚,訾重千金,損乘輿之副,竭中黃之府。”
(9).中營。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効足中黃,殉驅馳兮。” 劉良 註:“中黃,中營也;以身從物曰徇。言効天子之營以從驅馳。”
(10).古指人體的橫膈膜。 明 高攀龍 《文學景耀唐公墓志銘》:“吾嘗讀 旌陽許仙 書,見其所云中黃者,人身膈膜也,膈 * 穢濁之氣,不得薰心府。”
(11).泛指腹中。《封神演義》第三二回:“ 天化 在花籃中取出仙藥,用水研開,把劍撬開上下牙關,灌入口內,送入中黃,走三關,透四肢,須臾轉八萬四千毛竅。”
松實
松子。 三國 魏 嵇康 《答<難養生論>》:“ 偓佺 以松實方目, 赤松 以水玉乘煙。”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 偓佺 者, 槐山 採藥父也。好食松實。”《新唐書·地理志三》:“﹝ 蔚州 ﹞土貢:熊鞹、豹尾、松實。” 劉大白 《石下的松實》詩:“一棵松樹,落下許多松實。”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百年大計
(2) 指人的一生;一輩子
百年之後,即死了以後
白雲
(1).白色的雲。《詩·小雅·白華》:“英英白雲,露彼菅茅。”《莊子·天地》:“乘彼白雲,至於帝鄉。”《史記·封禪書》:“其夜若有光,晝有白雲起封中。” 唐 蘇頲 《汾上驚秋》詩:“北風吹白雲,萬里渡 河 汾 。”《文匯報》1983.10.12:“《蓬萊導遊圖》有幅照片,藍天之下,白雲之上,嵌著 蓬萊閣 主要建築,似仙山又似蜃樓。”
(2). 黃帝 時掌刑獄之官。後用作刑官的別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黃帝 雲師雲名” 顏師古 注引 漢 應劭 曰:“ 黃帝 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黃雲。” 唐 孫逖 《授裴敦復刑部尚書制》:“委之刑柄,俾踐白雲之師。”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實二》:“ 胡武平 宿 ,賀 晏元獻 轉刑部侍郎啟云:‘紫詔疏恩,白雲登秩。’”
(3).指《白雲謠》。 唐 李白 《大獵賦》:“哂 穆王 之荒誕,歌《白雲》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駿圖》詩:“《白雲》《黃竹》歌聲動,一人荒樂萬人愁。” 景耀月 《遠遊》詩:“翠華芝蓋入離鏡,《黃竹》《白雲》定古風。”參見“ 白雲謡 ”。
(4).喻思親。《舊唐書·狄仁傑傳》:“其親在 河陽 別業, 仁傑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雲下。’瞻望佇立久之,雲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開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雲之思,惻然悽動。”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 梁瑄 不歸, 璟 每見東南白雲即立望,慘然久之。” 清 黃遵憲 《感懷》詩:“下阻黃壚上九天,白雲望斷眼空懸。”參見“ 白雲篇 ”。
(5).喻歸隱。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白雲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唐 錢起 《藍田溪與漁者宿》詩:“一論白雲心,千里 滄州 趣。” 宋 張炎 《甘州》詞:“載取白雲歸去,問誰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贈余君》詩:“三年臥白雲,一醉撫流水。”
(6).特指 陳摶 。 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高逸》:“ 陳摶 , 周世宗 常召見,賜號 白雲先生 。 太平興國 初,召赴闕, 太宗 賜御詩云:‘曾向前朝出 白雲 ,後來訊息杳無聞。如今若肯隨徵召,總把三峰乞與君。’”
(7).指 白雲亭 。參見“ 白雲亭 ”。
瑩潤
晶瑩潤澤
色澤瑩潤。——《過小孤山大孤山》
孔翠
(1).孔雀和翠鳥。亦單指孔雀。 漢 王粲 《迷迭賦》:“色光潤而采發兮,似孔翠之揚精。”《文選·左思<蜀都賦>》:“孔翠羣翔,犀象競馳。” 李善 註:“孔,孔雀也;翠,翠鳥也。” 唐 李德裕 《懷鴞賦》:“標靜素於鴻鵠,賦妍華於孔翠。” 清 朱彝尊 《邁坡塘·寄龔蘅圃》詞:“西堂冷,孔翠應凋錦羽。”
(2).孔雀、翠鳥的羽毛。《新唐書·西域傳下·拂菻》:“土多金、銀、夜光璧、明月珠、大貝、車渠、碼碯、木艱、孔翠、虎魄。”《資治通鑑·齊和帝中興元年》:“以金銀為鎧胄,具裝飾以孔翠。”
(3).喻精華。《隋書·經籍志四》:“ 晉 代 摯虞 ,苦覽者之勞倦,於是採擿孔翠,芟除繁蕪,自詩賦下,各為條貫,合而編之,謂為《流別》。”
夭矯
形容姿態的伸展屈曲而有氣勢
撫凌波而鳧躍,吸翠霞而夭矯。——郭璞《江賦》
船頭龍夭嬌。——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簡陽明洞天》
龍媒
(1).《漢書·禮樂志》:“天馬徠龍之媒。”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言天馬者乃神龍之類,今天馬已來,此龍必至之效也。”後因稱駿馬為“龍媒”。《晉書·庾亮傳論》:“馬控龍媒,勢成其逼。” 宋 王安石 《追傷河中使君修撰陸公》詩之二:“ 皖城 初得故人詩,嘆息龍媒踠壯時。”
(2).喻俊才。 唐 楊炯 《後周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於是龍媒間出,麟駒挺生。 伯樂 多謝於精微, 日磾 有慙於牧養。” 唐 高適 《和賀蘭判官望北海作》:“長鳴謝知己,所愧非龍媒。” 清 汪懋麟 《送子靜主桂林省試》詩之二:“只為 雄 文工《羽獵》,故教絶域訪龍媒。”
(3).指土龍。迷信者用土製成龍狀,以為可招誘真龍來降雨。 北周 庾信 《和李司錄喜雨》:“臨河沉璧玉,夾道畫龍媒。” 倪璠 註:“《新論》:‘ 劉歆 曰:致雨具作土龍。龍見者輒有風雨,起以迎送之,故緣其象類而為之。’”
(4). 唐 御馬廄六閒之一。《新唐書·兵志》:“又以尚乘掌天子之御。左右六閒:一曰飛黃,二曰吉良,三曰龍媒,四曰騊駼,五曰駃騠,六曰天苑。”
半山
山腰
而半山居(停著)霧若帶然。——清· 姚鼐《登泰山記》
秋風
秋天的風
玉粒
(1).指米、粟。 南朝 梁簡文帝 《<昭明太子集>序》:“發私藏之銅鳧,散垣下之玉粒……受惠之家、飡恩之士鹹謂 櫟陽 之金自空而墜, 南陽 之粟自野而生。” 唐 杜甫 《茅堂檢校收稻》詩之一:“紅鮮終日有,玉粒未吾慳。” 宋 蘇軾 《清遠舟中寄耘老》詩:“今年玉粒賤如水,青銅欲買囊已空。” 清 吳偉業 《題二禽圖》詩:“卻笑雪衣貪玉粒,羽毛憔悴閉雕籠。”
(2).猶玉散。指仙藥。 南朝 陳 徐陵 《天台山館徐則法師碑》:“玉粒雖軟,金膏未鎔,方流道業,濟彼昏蒙。”
徂徠
亦作“ 徂來 ”。1.山名。又名 尤來 、 尤崍 、 尤徠 。在 山東省 泰安縣 東南。《詩·魯頌·閟宮》:“ 徂來 之松, 新甫 之柏。是斷是度,是尋是尺。”後因以“徂徠”指生長棟樑之材的大山。 唐 劉禹錫 《崔公神道碑》:“善積家肥,子孫多材,如彼榱棟,必生 徂徠 。” 明 徐渭 《抱琴美人圖》詩:“有時求柱桷,不信舍 徂徠 。”
(2).往復。 郭沫若 《文藝論集·論詩三札二》:“這風便是所謂直覺、靈感,這起了的波浪便是高漲著的情調,這活動著的印象便是徂徠著的想像。”
九華
(1).山名。在今 安徽省 青陽縣 。舊稱 九子山 。因有九峰如蓮花,故改為今名。 唐 李白 《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序:“ 青陽縣 南有 九子山 ,山高數十丈。上有九峰如蓮花……予乃削其舊號,加以 九華 之目。” 宋 陸游 《入蜀記》卷三:“ 九華 本名 九子 , 李太白 為易名。”主峰 天台峰 ,有 化城寺 、 百歲宮 、 回香閣 和古拜經台等古剎名勝,與 峨眉 、 五台 、 普陀 等山合稱 中國 佛教四大名山。參見“ 九子山 ”。
(2).宮殿名。 後趙 石虎 建。《拾遺記·晉時事》附 南朝 梁 蕭綺 錄:“ 石虎 席捲西京,崇麗妖虐,外僭和鸞文物之儀,內修 三英 、 九華 之號。” 齊治平 註:“ 九華 ,宮名。”《清一統志》:“ 後趙 石虎 建,以三三為位,故謂之 九華 。”
(1).重九之花,指菊花。 晉 陶潛 《九日閒居》詩序:“余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
(2).花朵繁茂。喻婦德昭彰。 北周 庾信 《周儀同松滋公拓跋競夫人尉遲氏墓志銘》:“標梅三實,無闕其時;夭桃九華,能修其政。”
為我
戰國 時期 楊朱 主張的“損一毫利天下不與,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學說。《孟子·盡心上》:“ 楊子 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條枚
枝幹。《詩·周南·汝墳》:“遵彼汝墳,伐其條枚。” 朱熹 集傳:“枝曰條,榦曰枚。” 唐 錢起 《南溪春耕》詩:“荷蓑趣南逕,戴勝鳴條枚。” 宋 葛立方 《滿庭芳·探梅》詞:“見瓊英一點,小占條枚。” 清 趙翼 《落皮樹》詩:“凌霄抽條枚,浥露透槎枿。” 郭沫若 《蘇聯遊記·烏茲別克紀行》:“隙地多種水揚,目的在伐取其條枚,以為葡萄支柱。”
還令
(1).收回成命;改變命令。 漢 黃石公 《三略》卷上:“將之所以為威者,號令也;戰之所以全勝者,軍政也;士之所以輕戰者,用命也。故將無還令,賞罰必信,如天如地,乃可御人。”
(2).猶還旨。《梁書·武帝紀上》:“二月辛酉,府僚重請曰:‘近以朝命藴策,冒奏丹誠,奉被還令,未蒙虛受,縉紳顒顒,深所未達。’”
清冷
(1) 清爽而微寒;清涼寒冷
清冷的秋夜
(2) 冷落;冷清、淒涼
旅客們都走了,站台上十分清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