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人勉諸生二首用宋萃夫韻·其二

作者:任環 朝代:明代

原文

讀書須讀沒書書,活水源頭趣有餘。

莫向口頭求強記,要於心上得安居。

養成良賈深藏器,便是清朝大載車。

體用一原吾道在,聖賢名教豈傳虛。

詩詞問答

問:《代人勉諸生二首用宋萃夫韻·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任環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魚韻

參考注釋

讀書

(1) 看著書本出聲讀或默讀

(2) 正式學習一個科目或課程

她讀書很用功

活水

有水源而常流不斷的水

源頭

水發源處。比喻事物的本源

向口

近口。沾唇;接觸口。《三國志·魏志·邴原傳》“ 太祖 征 吳 , 原 從行,卒” 裴松之 注引《原別傳》:“ 原 舊能飲酒,自行之後,八九年間,酒不向口。” 唐 張鷟 《遊仙窟》:“ 十娘 詠盞曰:‘發初先向口,欲竟漸伸頭。’”

心上

心裡,心中。 宋 范仲淹 《御街行·秋日懷舊》詞:“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三:“ 行修 觸著‘稠桑’二字,心上想道:‘莫不是 王老 就在此處?’” 清 李漁 《奈何天·分擾》:“各人自用兵機,且看誰人得勝。先入京師者,就做皇帝,你心上如何?”

安居

安穩地生活;定居

養成

(1).培養而使之形成或成長。《呂氏春秋·本生》:“始生之者天也,養成之者人也。”《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他年十二歲上就游庠的,養成一肚皮的學問。” 巴金 《觀察人》:“我養成了觀察人的習慣。”

(2).教育。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無事札子》:“以詩賦記誦求天下之士,而無學校養成之法。” 宋 曾鞏 《筠州學記》:“令 漢 與今有教化開導之方,有庠序養成之法,則士於學行,豈有彼此之偏,先後之過乎?”

良賈深藏

好的生意人常把貴重之物深藏而不顯露。也多比喻有真本事的人往往不輕易顯露。

便是

(1).即是,就是。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六:“客遂屈,乃作色曰:‘鬼神,古今聖賢所共傳,君何得獨言無。即僕便是鬼。’” 明 李贄 《答耿中丞論淡》:“若祗以平日之所飫聞習見者為平常,而以其罕聞驟見者為怪異,則怪異平常便是兩事,經世出世便是兩心。”

(2).即使;縱然。 漢 王充 《論衡·儒增》:“便是 熊渠 、 養由基 、 李廣 主名不審,無害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至於婚姻大事,兒女親情,有貪得富的,便是王公貴戚,自甘與團頭作對。”《紅樓夢》第四九回:“便是不會,也沒難處。” 魯迅 《集外集·<窮人>小引》:“他寫人物,幾乎無須描寫外貌,只要以語氣、聲音,就不獨將他們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體也表示著。”

(3).用於句末,表示肯定語氣。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我離了他家門便是。” 元 無名氏 《看錢奴》第一折:“小可 曹州 人氏 賈仁 的便是。”《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牛布衣 近日館於舍親 卜 宅,尊客過問,可至浮橋南首大街 卜 家米店便是。”

(4).只因為。《水滸傳》第二一回:“那老兒見是 宋江 來,慌忙道:‘押司如何今日出來得早?’ 宋江 道:‘便是夜來酒醉,錯聽更鼓。’”《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許宣 道;‘娘子如何在此?’ 白娘子 道:‘便是雨不得住,鞋兒都踏濕了,教 青青 回家,取傘和腳下。又見晚下來。望官人搭幾步則個。’”

(5).正是。 唐 元稹 《哭子》詩之三:“鐘聲欲絶東方動,便是尋常上學時。”

清朝

清晨。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七八:“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崗。” 宋 蘇轍 《僧伽塔》詩:“方丈近聞延老宿,清朝留客語逡巡。” 明 唐寅 《白髮》詩:“清朝攬明鏡,元首有華絲。”

清明的朝廷。《後漢書·列女傳·班昭》:“吾性疏頑,教道無素,恆恐 子穀 負辱清朝。” 唐 羅隱 《中元甲子以辛丑駕幸蜀》詩之二:“敢恨甲兵為棄物,所嗟流品誤清朝。” 宋 蘇軾 《故李承之待制之六丈輓詞》:“清朝竟不用,白首仍憂時。” 明 劉基 《擬連珠》之六八:“舞法之吏,不樂清朝。”

體用

(1).本體和作用。語本《參同契》卷下:“春夏據內體……秋冬當外用。” 唐 元稹 《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策一道》:“是用發懇惻之誠,咨體用之要。” 宋 周必大 《二老堂雜誌·告詞用上語》:“制云:朕自東朝之歸,方知南面之樂,宜時懿戚,同此體用。” 嚴復 《原強》:“且一羣一國之成之立,其間體用功能,實無異於生物之一體,大小雖殊,而官治相準。”

(2). 中國 古代哲學亦以“體用”指事物的本體、本質和現象。

一原

一個本原。《淮南子·俶真訓》:“是故身處江海之上,而神遊魏闕之下,非得一原,孰能至於此哉!” 高誘 註:“一原,道之原也。”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太和》:“神則合物我於一原,達死生於一致,絪緼合德,死而不亡。”

吾道

我的學說或主張。《論語·里仁》:“子曰:‘ 參 乎!吾道一以貫之。’” 唐 杜甫 《屏跡》詩之二:“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宋史·道學傳二·楊時》:“ 顥 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章炳麟 《致陶柳二子書》:“聞 孫逸仙 亦倡是説,竊幸吾道不孤。”

聖賢

聖人與賢人的合稱;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名教

以“三綱”、“五常”為主要內容的封建禮教。西漢武帝時,把符合封建統治利益的政治觀念、道德規範確立和制定為名分、名目、名節等,以進行教化,習稱“以名為教”。後受到進步思想家的抨擊。

詩詞推薦

代人勉諸生二首用宋萃夫韻·其二原文_代人勉諸生二首用宋萃夫韻·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