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冀州李太傅

作者:張方平 朝代:宋代

送冀州李太傅原文

多君貴主子,材識乃名儒。

青海渥窪種,丹山鸞鳳雛。

兵家左車後,書法右軍無。

擁幄羞紈褲,懷章就隼旟。

亭台煙水闊,樓堞暮雲扶。

析木元分冀,滹沱漸近胡。

雙觥雖蘊藉,重閉勿須臾。

誰道長城遠,今觀出上都。

詩詞問答

問:送冀州李太傅的作者是誰?答:張方平
問:送冀州李太傅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送冀州李太傅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張方平的名句有哪些?答:張方平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詞韻第四部

2. 自註:信都郭東連大澤,亭榭觀游在焉。

參考注釋

貴主

(1).尊貴的公主。《後漢書·竇憲傳》:“今貴主尚見枉奪,何況小人哉!”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貴主冠浮動,親王轡鬧裝。” 宋 錢愐 《錢氏私志·尚主》:“舊例,貴主畫堂垂簾坐,舅姑拜於簾外, 賢穆 奏乞行常人禮,上與慈聖大喜,再三稱嘆,詔從所請。” 清 唐甄 《潛書·遠諫》:“嫡庶諸子,駢首就繫;後嬪貴主,受辱於人。”

(2).敬稱他國國君。《晉書·張駿傳》:“﹝ 李雄 ﹞謂 淳 曰:‘貴主英名蓋世,土險兵盛,何不稱帝,自娛一方?’”《北史·胡叟傳》:“ 叟 曰:‘貴主奉正朔而弗淳,慕仁義而未允。吾之擇木,夙在 大魏 ,與子暫違,非久闊也。’”

材識

才能與見識。 唐 韓愈 《論佛骨表》:“ 高祖 始受 隋 禪,則議除之。當時羣臣材識不遠,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闡聖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 宋 陸游 《薦舉人材狀》:“ 鞏豐 材識超卓,文辭宏贍。” 明 李東陽 《豐年頌》:“臣誠材識卑謭,不足以鋪敍德美,闡敷瑞祥。”

青海

中國西北部的省,省會西寧市。面積72萬平方公里,人口448萬(1990)。境內有中國最大湖泊青海湖,面積4583平方公里,全省大部為高原。畜牧業為省經濟重要部分。青海為尚待開發的省之一。西北部的柴達木盆地礦產資源豐富

渥窪

即 渥窪 。 樊增祥 《<東溪草堂詞選>自序》:“此五君者,譬諸 渥漥 美駟, 荊 野明搖,詞學一日不湮,斯人亦一日不沒。”參見“ 渥窪 ”。

(1).水名。在今 甘肅省 安西縣 境,傳說產神馬之處。《史記·樂書》:“又嘗得神馬 渥窪水 中,復次以為《太一之歌》。” 裴駰 集解引 李斐 曰:“ 南陽 新野 有 暴利長 ,當 武帝 時遭刑,屯田 燉煌 界。人數於此水旁見羣野馬中有奇異者,與凡馬異……﹝ 利長 ﹞代土人持勒靽,收得其馬,獻之。” 唐 盧綸 《送史兵曹判官赴樓煩》詩:“ 渥窪 龍種散雲時,千里繁花乍別離。” 清 劉大櫆 《與李侍郎書》:“蓋 伯樂 過 渥窪 之渚,而馬群為空。”

(2).指代神馬。 唐 韓琮 《公子行》:“別殿承恩澤,飛龍賜渥窪。” 宋 蘇軾 《送錢承制赴廣西路分都監》詩:“舞鳳尚從 天目 下,收駒時有渥窪姿。”

丹山

(1).南方當日之地。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賦》:“非 丹山 之赫曦,聞琴瑟之空音。”參見“ 丹穴 ”。

(2).古謂產鳳之山名。《呂氏春秋·本味》:“ 流沙 之西, 丹山 之南,有鳳之丸, 沃 民所食。”《說唐》第十三回:“鳳翅展 丹山 ,天下鹹欣瑞兆。”參見“ 丹穴 ”。

(3).山名。在今 湖北 宜都縣 西。《北堂書鈔》卷一五一引 晉 袁山松 《宜都記》:“郡西北四十里有 丹山 。山間時有赤氣籠林,嶺如丹色,因名 丹山 。”

(4).地名。指 丹州 ,在今 陝西 宜川縣 東北。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國宿國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校戰 丹山 ,移營 白璧 。” 倪璠 註:“ 丹山 , 丹州 。”

鸞鳳

(1).鸞鳥與鳳凰。 漢 劉向 《九嘆·遠遊》:“駕鸞鳳以上游兮,從玄鶴與鷦明。”《西京雜記》卷一:“ 武帝 匣上,皆鏤為蛟龍、鸞鳳、龜麟之象。” 金松岑 《文學上之美術觀》:“雖嘯旨淪亡,不聞鸞鳳之響,而琴引未沫,如聽水仙之吟。”

(2).比喻賢俊之士。《楚辭·賈誼<惜誓>》:“獨不見夫鸞鳳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壄。” 王逸 註:“以言賢者亦宜處山澤之中,周流觀望,見高明之君,乃當仕也。” 唐 韓愈 《重雲李觀疾贈之》詩:“勸君善飲食,鸞鳳本高翔。” 陳去病 《重九歇浦示侯官林獬儀真劉光漢》詩:“淒迷鸞鳳同罹網,浩蕩滄瀛阻遠遊。”

(3).比喻君王。《敦煌曲子詞·菩薩蠻》:“良以安國部,金(今)喜迴鸞鳳。”《舊唐書·馬周傳》:“ 太宗 嘗以神筆賜 周 飛白書曰:‘鸞鳳凌雲,必資羽翼;股肱之寄,誠在忠良。’”

(4).比喻美人。 唐 盧儲 《催妝》詩:“今日幸為 秦 晉 會,早教鸞鳳下妝樓。”

(5).比喻夫婦。《醒世恆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鸞鳳之配,雖有佳期;狐兔之悲,豈無同志。”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陸判》:“豈有百歲不拆之鸞鳳耶!”參見“ 鸞鳳和鳴 ”。

兵家

(1) 古時研究軍事問題的學派

(2) 指軍事家或用兵的人

勝敗兵家常事

兵家必爭之地

左車

(1).左面的牙床,亦指左面的牙齒。 唐 韓愈 《與崔群書》:“近者尤衰憊,左車第二牙無故動搖脫去。” 宋 楊萬里 《謝陳希顏惠兔羓》詩:“老夫去年左車脫,匙抄爛飯猶戞戞。” 清 陳維崧 《宣清·或以鵝炙啖我飽而填詞》:“ 東郭 長貧,左車漸脫,仰天直視。”

(2).虛左以待的車。 宋 王安石 《次韻約之謝惠詩》:“左車公自迎,右券吾敢責!”

書法

書寫藝術,特指用毛筆寫漢字的藝術

中國之畫與書法為緣,而多含文學之趣味。——蔡元培《圖畫》

右軍

(1). 周 制,天子有三軍,稱中軍、左軍、右軍。亦泛指右翼部隊。《左傳·桓公五年》:“王為中軍, 虢公 林父 將右軍。”《史記·趙世家》:“攻 中山 。 趙袑 為右軍, 許鈞 為左軍, 公子章 為中軍,王並將之。”《國語·吳語》:“ 越王 乃中分其師以為左右軍……亦令右軍銜枚踰 江 五里以須。”《北史·周紀上·太祖文帝》:“帝率右軍 若干惠 ,大破 神武 軍,悉虜其步卒。”

(2). 晉 王羲之 曾任右軍將軍,後稱 羲之 為“右軍”。 張彥遠 《法書要錄》卷一引 南朝 齊 王僧虔 《論書》:“ 庾征西翼 書,少時與 右軍 齊名。” 唐 高適 《途中寄徐錄事》詩:“空多篋中贈,長見 右軍 書。” 清 姚鼐 《題二王帖》詩之三:“地下 右軍 如可作,詎將知己許 文皇 。”

(3).相傳 王羲之 愛鵝,後以“右軍”作為鵝的別名。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譏謔》:“ 吳 人多謂梅子為‘曹公’,以其嘗望梅止渴也。又謂鵝為‘右軍’,以其好養鵝也。有一士人遺人醋梅與燖鵝,作書云:‘醋浸“曹公”一甏,湯燖“右軍”兩隻,聊備一饌。’” 宋 高承 《事物紀原·蟲魚禽獸·右軍》:“ 晉 右將軍 王羲之 好鵝。在 會稽 山陰 ,道士養群鵝, 羲之 每就玩之。道士曰:為寫《黃庭經》,當以相贈。 羲之 欣然寫畢,籠鵝而去。今人誤以鵝為‘右軍’,緣此故。”

紈褲

見“ 紈袴 ”。細絹制的褲。古代貴族子弟所服。後因以借指富貴人家子弟,含貶義。

隼旟

(1).畫有隼鳥的旗幟。古代為州郡長官所建。語本《周禮·春官·司常》:“鳥隼為旟,龜蛇為旐……州里建旟,縣鄙建旐。” 唐 劉禹錫 《泰娘歌》:“風流太守 韋 尚書,路傍忽見停隼旟。” 宋 賀鑄 《玉京秋》詞:“蠟屐綸巾,羽觴象管,且追隨、隼旟行樂。” 清 姚鼐 《答孫補山中丞》詩之二:“鴻翼久迴春水白,隼旟重向 越 山青。”

(2).指代州郡長官。 唐 白居易 《得甲為郡守部下漁色御史將責之辭雲未授官已前納采》:“宜聽隼旟之訴,難科漁色之辜。” 五代 齊己 《荊渚病中因思匡廬遂成三百字寄梁先輩》詩:“每許親朱履,多憐奉隼旟。”

(3).指帥旗。 明 吾丘瑞 《運甓記·權門燈宴》:“隼旟虎帳,擁百萬貔貅;鐵鎧金戈,轄三千熊虎。”亦指將帥。《舊唐書·尉遲敬德程知節等傳論》:“ 知節 志平國難,拜隼旟則致命輔君。”

煙水

亦作“煙水”。霧靄迷濛的水面。 唐 孟浩然 《送袁十嶺南尋弟》詩:“ 蒼梧 白雲遠,煙水 洞庭 深。” 宋 辛棄疾 《沁園春·靈山齊庵賦》詞:“新堤路,問 偃湖 何日,煙水濛濛?” 明 文徵明 《石湖》詩:“ 石湖 煙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鳥亂啼。”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煙水淼茫,廬舍遮映。”

樓堞

城樓與城堞。泛指城牆。《宋書·桂陽王休范傳》:“表治城池,修起樓堞,多解榜板,擬以備用。” 唐 韓愈 《潭州泊船呈諸公》詩:“暗浪舂樓堞,驚風破竹篙。” 宋 蘇軾 《徐州上皇帝書》:“其城三面阻水,樓堞之下,以 汴 泗 為池。” 清 朱琦 《感事》詩:“樓堞幸少完,室廬剩荊杞。”

析木

(1).星次名。十二星次之一。與十二辰相配為寅,與二十八宿相配為尾、箕兩宿。《國語·周語下》:“我 姬 氏出自天黿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牽牛焉。”《漢書·律曆志下》:“析木,初尾十度,立冬;中箕七度,小雪;終於斗十一度。” 晉 傅玄 《大寒賦》:“日月會於析木兮,重陰淒而增肅。” 唐 韓愈 《請上尊號表》:“今天子整齊乾坤,出入神聖……坐收 冀 部,旋定 幽 都,析木、天街,星宿清潤。”

(2).古代 幽 燕 地域的代稱。古代以析木次為 燕 的分野,屬 幽州 。《晉書·天文志上》:“自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為析木…… 燕 之分野,屬 幽州 。”《文選·木華<海賦>》:“東演 析木 ,西薄 青 徐 。” 李善 註:“言流至 析木 之境。” 唐 顧況 《送從兄使新羅》詩:“ 扶桑 銜日邊, 析木 帶津遙。”

(3).劈開的木頭。指樵柴。 明 方孝孺 《雙桂軒銘》:“ 慈谿 之陰,雙桂森森,望於東南。扶桑可薪,析木可焚,是桂永存。”

元分

猶本色。 宋 陳亮 《三部樂·七月廿六日壽王道甫》詞:“沒些兒、媻姍勃窣,也不是、崢嶸突兀。百二十歲,管做徹、元分人物。”

滹沱

亦作“ 滹沲 ”。水名。即 滹沱河 。在 河北省 西部。出 山西省 繁峙縣 東之 泰戲山 ,穿割 太行山 ,東流入 河北平原 ,在 獻縣 和 滏陽河 匯合為 子牙河 。至 天津市 ,會 北運河 入海。 唐 李頎 《欲之新鄉答崔顥綦毋潛》詩:“寒風卷葉渡 滹沱 ,飛雪覆地悲峨峨。” 宋 沉括 《夢溪筆談·雜誌一》:“凡 大河 、 漳水 、 滹沲 ……悉是濁流。”

蘊藉

含而不露

榮被吸儒衣,溫恭有蘊藉。——《後漢書·恆榮傳》

廣德為人,溫雅有醞藉。——《漢書·薛廣德傳》

末句“情長情短”,大有蘊藉。——《平山冷燕》

重閉

特指墓葬節儉不被發掘。重在葬而得安,故稱。《呂氏春秋·節喪》:“以生人之心為死者慮也,莫如無動,莫如無發。無發無動,莫如無有可利,則此之謂重閉。” 高誘 註:“無有可利,若 楊王孫 倮葬,人不發掘,不見動搖,謂之重閉也。”

重重關閉。謂防護嚴密。《左傳·成公八年》:“勇夫重閉,況國乎!”《禮記·月令》:“﹝仲冬之月﹞申宮令,審門閭,謹房屋,必重閉。” 孔穎達 疏:“遠者謂之門閭,近者謂之房室,皆有內外門戶,必重疊閉之。”《隋書·衛玄傳》:“出入須有兵衛,坐臥恆宜自牢,勇夫重閉,此其義也。” 清 錢謙益 《清流關和尹員外》:“勇夫重閉自 春秋 , 尹生 之言使我憂。”

須臾

(1) 片刻

須臾不可離

(2) 一會兒

須臾,蛇不見了。——《三國演義》

道長

對道士的敬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眾位道長,我們社友俱已齊集了,就請法師老爺出來巡壇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道士》:“自是每宴會,道士輒至,遇食則食,遇飲則飲, 韓 亦稍厭其頻。飲次, 徐 嘲之曰:‘道長日為客,寧不一作主?’” 曲波 《林海雪原》十:“‘道長!’ 楊子榮 努力抑制著急躁,用十分溫和的語氣說道:‘勞駕,我們問你一件事。’”

出上

猶拼上。《醒世姻緣傳》第三五回:“我實對你説:你若把這個秀才,或是臨時開了你自己的那個名字上去,或是與我弄不停當,你也休想要去會試,我合你到京中 棋盤街 上,禮部門前,我出上我這個老秀才,你出上你的小舉人,我們大家了當!”

標籤:冀州

詩詞推薦

送冀州李太傅原文_送冀州李太傅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