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雲松巢原文
童童眾松圍,中有書軒在。
舊葉別林落,新葉他枝待。
祇此綠雲容,四時恆不改。
山色與天光,映帶秀百倍。
鵲噪棲亦安,鶴瘦住何悔。
巢居宜付誰,許由及大隗。
儻來而亟去,虛負將無乃。
詩詞問答
問:題雲松巢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雲松巢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賄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八十六
參考注釋
童童
(1).茂盛貌;重迭貌。《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有桑樹高五尺餘,遙望見童童如小車蓋。” 唐 陳陶 《塗山懷古》詩:“當時執圭處,佳氣仍童童。” 宋 陸游 《雲童童行》:“雲童童,挾雨來。” 清 袁枚 《題江天雲樹圖》詩:“ 越王 城下樹,童童千扶桑。”
(2).光禿貌。 漢 蘇武 《答李陵》詩:“童童孤生柳,寄根河水泥。” 宋 梅堯臣 《楊公蘊之革亭宰》詩:“今生拗都盡,禿株立童童。”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董生》:“髀肉如脂,尻骨童童。” 何垠 註:“童童,禿也。”
中有
即中陰。《俱舍論·分別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應至處,故中有非生。”《大乘義章》卷八:“兩身之間,所受陰形,名為中有。”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四講:“ 犢子 主張有‘中有’(‘生有’與‘死有’之間的狀態),此論也有‘中間涅槃’即在中有中入滅的說法。”詳“ 中陰 ”。
林落
林中,林間。 元 曾瑞 《端正好·自序》套曲:“攜壺策杖穿林落,臨風對月閒吟課。” 明 李東陽 《送桑民懌訓導泰和》詩:“試看孤鷹下林落,壯心還向碧天飛。”
綠雲
比喻女子黑而長的頭髮:綠雲擾擾,梳曉鬟也。借指年輕女子:雪鬢蒼蒼配綠雲。四時
(1).四季。《易·恆》:“四時變化而能久成。”《禮記·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 前蜀 韋莊 《晚春》詩:“萬物不如酒,四時唯愛春。”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 靖康 初,京師織帛及婦人首飾衣服,皆備四時。”
(2).指一年四季的農時。《逸周書·文傳》:“無殺夭胎,無伐不成材,無墯四時,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積者王。”《淮南子·本經訓》:“四時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取予有節,出入有時,開闔張歙,不失其敘,喜怒剛柔,不離其理。”
(3).指一日的朝、晝、夕、夜。《左傳·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樂舞名。 漢文帝 作。《漢書·禮樂志》:“ 孝文廟 奏《昭德》、《文始》、《四時》、《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武德》興乎 高祖 ,《四時》廣於 孝文 。”參見“ 四時舞 ”。
山色
山的景色。 唐 岑參 《宿岐州北郭嚴給事別業》詩:“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館秋。” 宋 歐陽修 《朝中措·平山堂》詞:“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 葉聖陶 《從西安到蘭州》:“一會兒出了隧道,又看見窗外的天光山色。”
與天
謂凡合乎天道者,則得天助。《國語·越語下》“持盈者與天” 韋昭 註:“與天,法天也。”《管子·形勢》:“持滿者與天。” 尹知章 註:“能持滿者,則與天合。”《史記·越王句踐世家》:“持滿者與天。” 司馬貞 索隱:“與天,天與也。言持滿不溢,與天同道,故天與之。”
映帶
景物相互映襯
湖光山色,映帶左右
百倍
(1).一百倍。形容倍數極高。《管子·度地》:“天地和調,日有長久,以此觀之,其利百倍。”《韓詩外傳》卷五:“挾百倍之欲而求有盡之財,是 桀 紂 之所以失其位也。” 宋 蘇洵 《權書·六國》:“ 秦 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 秦 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茅盾 《子夜》四:“這裡 曾滄海 暗暗匿笑,佩服自己的外交手腕,再躺到煙榻上,精神百倍地燒起一個很大的煙泡來。”
(2).牛膝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牛膝》。
鵲噪
(1).鵲鳴聲。俗謂喜兆。《禽經》“靈鵲兆喜” 晉 張華 註:“鵲噪則喜生。”《宋史·孫守榮傳》:“一日,庭鵲噪,令占之,曰:‘來日晡時,當有寶物至。’明日, 李全 果以玉柱斧為貢。”
(2).指鼓譟。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三:“於是 日本 的學術界和新聞界便鵲噪了起來。傳到我們貴國更錦上添花,竟說到 西園寺 和我成了至交。”
鶴瘦
清瘦;瘦削。鶴狀貌瘦骨伶仃,故稱。 唐 白居易 《酬楊九弘貞長安病中見寄》詩:“龍臥心有待,鶴瘦貌彌清。” 宋 蘇軾 《過永樂文長老已卒》詩:“初驚鶴瘦不可識,旋覺雲歸無處尋。”
巢居
(1).謂上古或邊遠之民於樹上築巢而居。《莊子·盜跖》:“古者禽獸多而人民少,於是人皆巢居以避之。”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南 越 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 唐 杜甫 《五盤》詩:“好鳥不妄飛,野人半巢居。”
(2).猶隱居。 明 劉基 《次韻和石末公九日見寄》:“辟難無勞效 桓景 ,巢居隨處壓崔嵬。” 明 許三階 《節俠記·閨憶》:“只是巢居有日,椎紒堪悲,戶外之雀可羅,堂前之燕盡去。”
許由
亦作“ 許繇 ”。傳說中的隱士。相傳 堯 讓以天下,不受,遁居於 潁水 之陽 箕山 之下。 堯 又召為九州長, 由 不願聞,洗耳於 潁水 之濱。事見《莊子·逍遙遊》、《史記·伯夷列傳》。 南朝 梁 江淹 《為蕭太傅謝侍中敦勸表》:“臣不能遵煙洲而謝 支伯 ,迎雲山而揖 許由 ,激昂榮華之間,沉潛珪組之內。” 宋 陸游 《遣興》詩:“靜觀世事頻興嘆,千載前時有 許由 。” 清 孫枝蔚 《猛虎行》:“ 箕山 有 許繇 , 商山 有四翁。”
大隗
神名。《莊子·徐無鬼》:“ 黃帝 將見 大隗 乎 具茨之山 。” 陸德明 釋文:“或云: 大隗 ,神名也。”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論》:“感 大隗 之風,稱天師而退者,亦十號之稱矣。” 唐 楊炯 《少室山少姨廟碑》:“ 軒轅 之訪 大隗 ,先求牧馬之童。”
儻來
(1).意外得來,偶然得到。《莊子·繕性》:“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來,寄者也。” 成玄英 疏:“儻者,意外忽來者耳。”《晉書·王坦之傳》:“帝曰:‘天下,儻來之運,卿何所有!’” 唐 張九齡 《南還湘水言懷》詩:“歸去田園老,儻來軒冕輕。”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雲夢公主》:“生得意自詡,告以秋捷,意主必喜。女愀然曰:‘烏用是儻來者為!無足榮辱,止折人壽數耳。’”如:無義錢財湯潑雪,儻來田地水推沙。參見“ 儻來物 ”。
(2).自來。 宋 王安石 《游章義寺》詩:“陰嶺有佳客,儻來不須招。”
將無
莫非。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太保居在 正始 中,不在能言之流;及與之言,理中清遠。將無以德掩其言?”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四:“頃一夕,忽夢以罪貶海上,何耶?將無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