諷仕·其二

作者:沈遼 朝代:宋代

諷仕·其二原文

聖人不出世,斯民憂倒縣。

仁心欲援手,寧以身為先。

仲尼貴用我,孟子推諸天。

二聖有特立,何嘗持後前。

後來乃昧已,惘惘為利牽。

紛挐竊古語,不顧內所愆。

信如一丘貉,孰有然不然。

苟伸刀割用,於世已為賢。

鼎鼐雜錡釜,誰知重烹煎。

然提地史錄,不如觀長川。

詩詞問答

問:諷仕·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沈遼
問:諷仕·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沈遼的名句有哪些?答:沈遼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先韻

參考注釋

聖人

(1) 德高望重、有大智、已達到人類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時也專指孔子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唐· 韓愈《師說》

是以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韓非子·五蠹》

(2) 封建時代對君主的尊稱

待聖人之出而投繯道路,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出世

(1) 人的出生

偶有真正偉大的詩人出世

(2) 問世;產生

《何典》的出世,至少也該有四十七年了。——魯迅《〈何典〉題記》

(3) 超脫人世束縛。佛教用語,佛教徒以人世為俗世,故稱脫離人世束縛為出世

出世思想

其氣浩然,常留天地之間,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全祖望《梅花嶺記》

(4) 高出人世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毛 * 《念奴嬌·崑崙》

斯民

指老百姓。《孟子·萬章上》:“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管子·侈靡》:“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斯民之良也。” 晉 陸機 《答賈長淵》詩:“乃眷三哲,俾乂斯民。” 宋 曾鞏 《福州上執政書》:“寇旱之餘,曾未朞歲,既安且富,至於如此, 鞏 與斯民與蒙其幸!” 魯迅 《悼楊銓》詩:“何期淚灑 江 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倒縣

見“ 倒懸 ”。

仁心

仁愛之心。《孟子·離婁上》:“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記》卷二:“涉乎仁心者必宜斷之以成性。” 宋 司馬光 《馬病》詩:“羸病何其久,仁心到棧頻。” 明 沉受先 《三元記·秉操》:“他身如泥塑,秉燭到天明。他一點仁心認得真。”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詔書二》:“胞所奏極是,真真天父愛善惡惡,慈祥審慎之仁心也。”

援手

(1).伸手拉人一把以解救其困厄。語出《孟子·離婁上》:“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 宋 蘇軾 《洗玉池銘》:“援手之勞,終睨莫拾。”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父陷寃獄,得公一語可活。公肯援手,當不惜此身。”

(2).泛指援助。《二刻拍案驚奇》卷七:“不遇援手,焉復其所。” 李大釗 《青春》:“何待他人之援手,始以遂其生者。”

仲尼

孔子 的字。 孔子 名 丘 , 春秋 魯國 人。《莊子·人間世》:“ 顏回 見 仲尼 ,請行。”《史記·孔子世家》:“ 紇 與 顏氏 女野合而生 孔子 ,禱於 尼丘 得 孔子 。 魯襄公 二十二年而 孔子 生。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 丘 雲,字 仲尼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 周公 慎言於金人, 仲尼 革容於欹器。” 唐 張說 《大唐祀封禪頌》:“ 仲尼 敘帝王之書。” 明 顧絳 《述古》詩:“ 仲尼 貴多聞, 漢 人猶近古。” 魯迅 《兩地書·致許廣平四》:“掉了一頂帽子,又有何妨呢,卻看得這么嚴重,實在是上了 仲尼先生 的當了。”

孟子

(1). 春秋 時通行以孟仲叔季的排行加在姓名前作稱呼。如 宋國 子 姓,其長女嫁給他國的多稱“孟子”。《左傳·隱公元年》:“ 惠公 元妃 孟子 。” 杜預 註:“ 子 , 宋 姓。” 孔穎達 疏:“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長幼之別字也。孟、伯俱長也……婦人以字配姓,故稱 孟子 。”又諱言同姓通婚,亦稱與國君同姓的夫人為“孟子”。《左傳·哀公十二年》:“夏五月, 昭 夫人 孟子 卒。 昭公 娶於 吳 ,故不書姓。” 杜預 註:“諱娶同姓,故謂之 孟子 ,若 宋 女。” 楊伯峻 註:“國君夫人必繫以母家之姓……此 昭公 夫人若稱‘ 吳姬 ’或‘ 孟姬 ’,顯然違‘同姓不婚’之禮,故改稱‘ 吳孟子 ’。”

(2). 戰國 時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 軻 ,字 子輿 。其言行被編為《孟子》一書。

諸天

(1).佛教語。指護法眾天神。佛經言欲界有六天, * 之四禪有十八天,無 * 之四處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韋馱天等諸天神,總稱之曰諸天。《長阿含經》卷一:“佛告比丘, 毗婆屍菩薩 生時,諸天在上於虛空中,手執白蓋寶扇,以障寒暑風雨塵土。” 南朝 宋 謝靈運 《曇隆法師誄》序:“且三界迴沉,諸天倏瞬。”《敦煌變文匯錄·頻婆娑羅王后宮綵女功德意供養塔生天因緣變文》:“人民歡喜皆稱嘆,諸天愛護讚精明。”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法堂里擺列著諸天聖像。”《西遊記》第十七回:“諸天遂來洞口報知。”

(2).指神界的眾神位。後泛指天界;天空。 唐 穀神子 《博異志·陰隱客》:“修行七十萬日,然後得至諸天,或 玉京 、 蓬萊 、 崑閬 、 姑射 。” 清 林則徐 《即目》詩:“不知身與諸天接,卻訝雲從下界生。”

特立

(1).謂有堅定的志向和操守。《禮記·儒行》:“儒有委之以貨財,淹之以樂好,見利不虧其義;劫之以眾,沮之以兵,見死不更其守……其特立有如此者。”《東觀漢記·周澤傳》:“少修高節,耿介特立。” 宋 歐陽修 《<蘇氏文集>序》:“其始終自守,不牽世俗趨舍,可謂特立之士也。” 清 顧炎武 《日知錄·不醉反恥》:“聖王重特立之人,而遠苟同之士。”

(2).獨立;挺立。 漢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漸臺臨池,層曲九成,屹然特立,的爾殊形。”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濁漳水》:“北城上有 齊斗樓 ,超出羣榭,孤高特立。”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遊記》:“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 清 陳恭尹 《南海神祠古木綿花歌》:“挺生奇樹號木綿,特立南州持絳節。”

(3).孤立。 明 張煌言 《上監國啟》:“萬里孤蹤,一軍特立。” 魯迅 《三閒集·在鐘樓上》:“孤孑特立,無從考查。”

何嘗

(1) 用在肯定形式前表示否定,有“未嘗”、“哪裡”、“並不是”的意思

我何嘗說過這樣的話?(=我未嘗說過這樣的話)

歷史的教訓人們何嘗忘記?

在那艱苦的條件下,我們何嘗叫過一聲苦?

(2) 用在否定形式前表示肯定

我何嘗不想去?只是沒有工夫(=我很想去,只是沒工夫)

生物都有新陳代謝,細菌又何嘗不是如此?

持後

居於後而不爭。古代道家謂如此方能居先。語本《老子》:“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文子·上德》:“ 老子 學於 常樅 ,見舌而守柔;仰視屋樹,退而目川,觀影而知持後。”《列子·說符》:“子知持後,則可言持身矣。”《炙轂子·見舌觀景》:“ 老子 學 商容 ,見舌而知守柔矣; 列子 學 壺子 ,觀景柱而知持後矣。”

來乃

唐 時 驃國 樂曲名。又名“鬭羊勝”。《新唐書·南蠻傳下·驃》:“凡曲名十有二:一曰《佛印》, 驃 雲《沒馱彌》……五曰《鬭羊勝》, 驃 雲《來乃》昔有人見二羊鬭海岸,彊者則見,弱者入山,時人謂之‘來乃’。來乃者,勝勢也。”

惘惘

(1).遑遽而無所適從。《楚辭·九章·悲迴風》:“撫珮衽以案志兮,超惘惘而遂行。” 王逸 註:“失志偟遽。” 明 何景明 《憂旱賦》:“鴻雁嗷嗷以安戾兮,獸惘惘而焉奔。”

(2).傷感;失意。《宋書·柳元景傳》:“久欲見屈,今貴王有召,難輒相留,乖意以為惘惘。” 唐 韓愈 《送殷員外序》:“出門惘惘,有離別可憐之色。” 宋 蘇軾 《答龐安常書》之一:“秋初決當求去,未知何日會見。臨書惘惘,惟萬萬以時自愛。” 清 孫枝蔚 《無言病起見過》詩:“故舊凋零盡,相看更惘然。” 魯迅 《吶喊·白光》:“他平日安排停當的前程,這時候又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剎時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了。他不自覺的旋轉了覺得渙散了的身軀,惘惘的走向歸家的路。”

(3).迷迷糊糊。 宋 葉適 《除秘閣修撰謝表》:“惘惘於簿書之程,區區乎醫藥之事。” 清 嚴如熤 《三省邊防備覽》卷十一:“遇丁壯輒裹之,反縛,令其負糧跟走,惘惘行山谷中。去鄉已遠,漸釋其縛。” 冰心 《往事(二)》六:“早起一邊理髮,忽又惘惘的憶起昨夜的印象。”

紛挐

亦作“ 紛拏 ”。亦作“ 紛拿 ”。1.混亂貌;錯雜貌。 漢 王逸 《九思·悼亂》:“嗟嗟兮悲夫,殽亂兮紛挐。” 漢 王粲 《閑邪賦》:“情紛拏以交橫,意慘悽而增悲。”《舊唐書·孝友傳·崔沔》:“於是羣議紛挐,各安積習,太常禮部奏依舊定。”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王大》:“居無何,聞人聲紛拏。”

(2).混戰;互相扭扯。《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時已昏, 漢 匈奴 相紛挐,殺傷大當。”《文選·傅毅<舞賦>》:“簡惰跳踃,般紛挐兮。” 李善 註:“紛挐,相著牽引也。” 宋 王□ 《道山清話》:“ 司馬君實 與 呂吉甫 在講筵因論變法事,至於上前紛拏。” 宋 無名氏 《異聞總錄》卷四:“兩傍居者,但見此人獨行踽踽,自為紛挐辨鬭之狀。”

(3).繁盛貌。 唐 韓愈 《李花》詩之二:“當春天地爭奢華, 洛陽 園苑尤紛挐。”《白雪遺音·馬頭調·漁家樂》:“江岸晚,漁燈遠對明月掛,煙雲更紛拿。”

古語

(1)

(2) 古代的詞語

書中個別古語加了注釋

(3) 已廢棄或舊式的措詞、習語

(4) 古話

古語說∶滿招損,謙受益

不顧

(1).不回頭看。《史記·刺客列傳》:“於是 荊軻 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晉 袁宏 《後漢紀·靈帝紀》:“ 林宗 異而問之:‘甑破可惜,何以不顧?’ 叔達 曰:‘甑已破,視之無益。’”

(2).不顧念;不照顧。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務在獨樂,不顧眾庶。”《楚辭·劉向<九嘆·離世>》:“不顧身之卑賤兮,惜皇輿之不興。” 王逸 註:“不敢顧念身之貧賤。”

(3).不理會。《楚辭·九章·涉江》:“被明月兮珮寶珞,世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 馬周 初入京,至 灞上 逆旅,數公子飲酒,不顧 周 , 周 市斗酒濯足,眾異之。”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五:“ 朱暮堂 不顧 湯富海 的意見,不滿地說:‘非篩不行! 蘇賬房 !’”

(4).不考慮;不顧忌。《韓非子·十過》:“耽於女樂,不顧國政,則亡之禍也。”《後漢書·列女傳·太原王霸妻》:“君少修清節,不顧榮祿。”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奇謔二·帝王 * 》:“人有恣其淫性而不顧五倫,真禽獸也。” 魏巍 《東方》第三部第十章:“戰士們不顧一切地在鋼架上爬行。”

一丘貉

見“ 一丘之貉 ”。

然不

見“ 然否 ”。

鼎鼐

(1).鼎和鼐。古代兩種烹飪器具。《戰國策·楚策四》:“故晝游乎江湖,夕調乎鼎鼐。” 宋 張邦基 《墨莊漫錄》卷七:“予以謂古之鼎鼐皆無蓋,而足皆圓直無作獸形者,此乃敦耳。”

(2).喻指宰相等執政大臣。 唐 蘇頲 《唐紫微侍郎贈黃門監李乂神道碑》:“鼎鼐遞襲,簪纓相望。” 元 汪元亨 《雁兒落過得勝令·歸隱》曲:“慚居鼎鼐官,笑領煙霞伴。” 清 李漁 《玉搔頭·分任》:“急遞鹽梅信,飛傳鼎鼐家。”參見“ 鼎鼐調和 ”。

知重

賞識;看重。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太傅 東海王 鎮 許昌 ,以 王安期 為記室參軍,雅相知重。” 唐 康駢 《劇談錄·元相國謁李賀》:“ 元和 中,進士 李賀 善為歌篇, 韓文公 深所知重,於縉紳之間每加延譽。” 元 關漢卿 《望江亭》第一折:“若有似俺男兒知重我的,便嫁他去也罷。”《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 李生 ﹞通曉吏事,又且廉謹明乾,甚為 深州 太守所知重。”

烹煎

燒煮,烹飪。 宋 蘇軾 《豆粥》詩:“又不見 金谷 敲冰草木春,帳下烹煎皆美人。” 宋 李覯 《閔雨》詩:“ 鹹池 煗水不敢沃, 陽侯 失色愁烹煎。”

提地

古代婦女裝飾用的套網的假髮髻。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後面所說的

天時不如地利。——《孟子·公孫丑下》

自以為不如。——《戰國策·齊策》

長川

(1) 長流

(2) 連續不斷地;常川

長川供給

長川往來

詩詞推薦

  • 俞野處宋代〕郎罷耕歸呼囝牧,阿翁眠起間姑簪。
    諷仕·其二原文_諷仕·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至滑州隔河望黎陽憶丁三寓

    王維唐代〕隔河見桑柘。藹藹黎陽川。望望行漸遠。孤峰沒雲煙。故人不可見。河失復悠然。賴有政聲遠。時聞行路傳。
  • 過泰山下

    范當世清代〕生長海門狎江水,腹中泰岱亦崢嶸。空餘攬轡雄心在,復此當前黛色橫。蜿蜒痴龍懷寶睡,蹣跚病馬踏砂行。嗟余
  • 李師尹以端硯見遺作此謝之

    釋德洪宋代〕歙珍先數刷絲紋,那料端溪更逸群。已作退閒今似我,溫然自重尚如君。豈宜禪室埋聲價,合在文場著策勛。忍垢
  • 早春

    孔武仲宋代〕欲探年光好,春風入酒帘。寒威隨雪解,芳意逐情添。塞雁今回陣,冰魚稍出潛。王孫幽興動,顏巷自安恬。
    諷仕·其二原文_諷仕·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詩一首

    林虙宋代〕我公道德祖東丘,志小全吳見此游。遠意最稱包萬里,佳名直欲付千秋。眷憐今日踰文獻,友愛終身負道州。扶病
  • 西峪

    乾隆清代〕西峪秋深好,林稀見遠巒。嫩暄稱游涉,颯景助清歡。陽巘蕪餘綠,陰崖葉綴丹。凹中得屋暖,明處憑窗寬。題壁
  • 香界寺三首·其二

    乾隆清代〕絕頂雨餘寒似峭,中盤夏靜暑無侵。山僧公案何須問,暫坐匡床爇水沈。
  • 驪山三絕句

    蘇軾宋代〕功成惟欲善持盈,可嘆前王恃太平。辛苦驪山山下土,阿房才廢又華清。
    諷仕·其二原文_諷仕·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錢湖州以箬下酒,李蘇州以五(酉殳)酒,相次

    白居易唐代〕勞將箬下忘憂物,寄與江城愛酒翁。鐺腳三州何處會,瓮頭一醆幾時同。傾如竹葉盈樽綠,飲作桃花上面紅。莫怪
  • 感事吟

    邵雍宋代〕為善大宜量力分,知幾都在近人情。人情盡後疑難人,力分量時事自平。
    諷仕·其二原文_諷仕·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病中遣興

    李呂宋代〕多難從來氣不舒,老而多病背攣如。足瘍所賴非心害,目眚猶欣見舊書。白晝欲眠神思倦,青春閒度物情疏。生涯
  • 題畫竹

    鄭燮清代〕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 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
    諷仕·其二原文_諷仕·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處默唐代〕熠熠與娟娟,池塘竹樹邊。亂飛如拽火,成聚卻無煙。微雨灑不滅,輕風吹欲燃。昔時書案上,頻把作囊懸。
    諷仕·其二原文_諷仕·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水調歌頭

    王吉昌元代〕沖和養真命,神耀破昏衢。水山明秀雷澤,深處孕玄珠。七曜北辰樞紐,燦爛金華氣結,槁木得重蘇。靈腑風煙靜
  • 憶昔

    乾隆清代〕憶昔髫年此地過,於今壯大事如何。探源未見門牆奧,撫序猶驚日月蹉。
  •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八十四

    汪元量宋代〕三宮寢室異香飄,貂鼠氈簾錦繡標。花毯褥裀三萬件,織金鳳被八千條。
  • 送崔融

    戴叔倫唐代〕王者應無敵,天兵動遠征。建牙連朔漠,飛騎入胡城。夜月邊塵影,秋風隴水聲。陳琳能草檄,含笑出長平。
  • 送左禹赴江夏尉

    賀鑄宋代〕泛泛青翰舟,亭亭黃鶴樓。江山信清灑,人物想風流。美酒遣歸思,新詩題舊遊。有魚知不食,端作置書郵。
    諷仕·其二原文_諷仕·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題張子正觀察溪風亭

    陳公輔宋代〕我家近東城,南湖屢嘗游。往時古堤岸,路暗行人愁。棘籬蔽荒圃,狸鼠呼啾啾。好景豈終廢,發見端有由。張公
諷仕·其二原文_諷仕·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