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知足》
全文:
知足則不辱,知止則不殆。
乃可以長久,吾聞諸老子。
惟因所願多,致辱殆亦理。
適者歷郊坰,農狀實稱美。
麰麥發芃然,禾黍胥種起。
堪謂足止乎,秋成尚遠矣。
吾可用知哉,較量方伊始。
邇日每作陰,無風亦弗雨。
遷延恐日久,虞旱愁靡已。
范九三曰憂,那能去諸己。
至於論武功,誠應戒黷侈。
酌中而用之,是吾乃所以。
參考注釋
知足
知道滿足,滿足於已經得到的
知足常樂
不辱
(1).不辱沒。《論語·子路》:“使於四方,不辱君命。”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南朝 宋 傅亮 《為宋公求加贈劉前軍表》:“出征入輔,幸不辱命。”
(2).不恥辱。 唐 韓愈 《送區弘南歸》詩:“服役不辱言不譏,從我 荊州 來京畿。”
知止
(1).謂志在達到至善的境地。語本《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 朱熹 集註:“止者,所當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則志有定向。” 唐 柳宗元 《酬婁秀才寓居開元寺》詩:“味道憐知止,遺名得自求。” 宋 程頤 《四箴·聽箴》:“卓彼先覺,知止有定。閑邪存誠,非禮勿聽。”
(2).謂懂得適可而止;知足。《韓詩外傳》卷五:“貪物而不知止者,雖有天下不富矣。”《新唐書·李靖傳》:“﹝ 靖 ﹞會足疾,懇乞骸骨,帝遣中書侍郎 岑文本 諭旨曰:‘自古富貴而知止者蓋少……公今引大體,朕深嘉之。’”《四遊記·鐵拐獨步遇師》:“知止不求才,金睛半倦開;振衣千仞岡,何必戀塵埃?” 清 唐孫華 《九月十八日高詠堂小集分韻得平字》:“量力宜知止,適志在無營。”參見“ 知止不殆 ”。
不殆
不危險,不會失敗
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孫子·謀攻》
乾隆名句,知足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