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子容原文
衣衫塵土待光輝,議論淵源慰渴飢。
鄙遠尚思同舊學,疲駑常恐誤真知。
壯懷銷落非前日,孤宦邅回強此時。
萬事紛紛知有在,齋心更欲問蓍龜。
詩詞問答
問:別子容的作者是誰?答:彭汝礪
問:別子容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別子容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彭汝礪的名句有哪些?答:彭汝礪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參考注釋
衣衫
單衣;衣服
塵土
細小的土灰
光輝
光明,燦爛
我們生活在一個開闢人類新歷史的光輝時代。——《土地》
議論
評議討論時表示的意見
淵源
源流,本原
測其淵源,覽其清濁,未有厲俗獨行若寧者也。——《三國志·管寧傳》
事物淵源
舊學
(1) 指我國未受近代西方文化影響前固有的學術
(2) 舊時所學的知識
疲駑
衰老的劣等馬。常用以自謙,言愚鈍無能。《漢書·石奮傳》:“臣幸得待罪丞相,疲駑無以輔治。” 晉 葛洪 《抱朴子·名實》:“彍棘矢而望高手於 渠廣 ,策疲駑而求繼軌於 周穆 。” 宋 曾鞏 《齊州雜詩》序:“余之疲駑來為是州,除其姦強,而振其弛壞,去其疾苦,而撫其善良。” 明 唐順之 《答王南江提學書》:“既不宜施之於兄,而思竭其疲駑,以效一言之獻,則又茫乎其無所得。”
真知
真才實學;深刻的哲理;真理
實踐出真知
壯懷
豪壯的胸懷。 唐 韓愈 《送石處士赴河陽幕》詩:“風雲入壯懷,泉石別幽耳。” 宋 辛棄疾 《賀新郎》詞:“我輩從來文字飲,怕壯懷激烈須歌者。” 明 張煌言 《海上》詩之一:“浩氣填胸星月冷,壯懷裂髮鬼神愁。” 清 龔自珍 《別直隸布政使同年托公》詩:“三十年華四牡騑,每談宦轍壯懷飛。”
銷落
(1).凋謝。引申為衰落。 三國 魏 曹植 《贈丁儀》詩:“初秋涼氣發,庭樹微銷落。” 唐 柳宗元 《早梅》詩:“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明 李攀龍 《初秋感懷》詩:“物候堪銷落,應憐杜若芳。” 清 戴名世 《凌母嚴太安人壽序》:“後王父母相繼謝世,家漸銷落。”
(2).熔化。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七:“ 李 譜復雲,﹝得一,順天錢﹞ 思明 銷落佛銅所鑄。賊平,無所用,復以鑄佛。”
前日
前天,昨天的前一天
招前日賓客。——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孤宦
地位低微的官吏;未受知遇的遠臣。《後漢書·郭躬傳》:“廷尉 河南 吳雄 季高 ,以明法律,斷獄平,起自孤宦,致位司徒。” 唐 崔滌 《望韓公堆》詩:“孤宦一身千里外,未知歸日是何年。” 宋 范仲淹 《陳乞潁亳一郡狀》:“臣涉道至淺,賦材本下,爰從孤宦,首被聖知,自謂得君。”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量移》:“誰知孤宦天涯意,泣上 龍堆 望故鄉。”
邅回
亦作“ 邅回 ”。亦作“ 邅囘 ”。亦作“ 邅囬 ”。 1.難行不進貌。《淮南子·原道訓》:“邅回川谷之間,而滔騰大荒之野。” 高誘 註:“邅囘,猶委曲也。” 唐 張說 《同趙侍御乾湖作》詩:“一灣一浦悵邅迴,千曲千溠怳迷哉。”一本作“ 邅囘 ”。 唐 劉禹錫 《武林書懷五十韻》:“邅囬過 荊楚 ,流落感涼溫。”一本作“ 邅迴 ”。 宋 黃庭堅 《寄餘乾徐隱甫》詩:“江行長邅回,風水憂索米。” 明 何景明 《蹇賦》:“臨脩路而邅廻兮,恐叢棘之未盡。”
(2).輾轉;盤旋;縈繞。《淮南子·本經訓》:“曲拂邅迴,以像 湡 浯 。” 高誘 註:“邅迴,轉流也。” 南朝 梁 何遜 《望廨前水竹答崔錄事詩》:“鄉念一邅廻,白髮生俄頃。” 南朝 梁簡文帝 《與劉孝綽書》:“足使邊心憤薄,鄉思邅迴。”《荀子·賦》“尾生而事起,尾邅而事已” 唐 楊倞 註:“尾邅迴盤結,則箴功畢也。” 宋 蘇轍 《與楊元素書》之二:“見治裝舟行,自 洛陽 出陸百八十里至 汝 ,雖繚繞邅回,然久困資用殆盡,決不能陸行耳。” 清 姚鼐 《戊午九月十四日出雲樓寺作》詩:“邅迴將出谷,陰森又入奧。”
(3).困頓,不順利。《南史·張充傳》:“獨師懷抱,不見許於俗人,孤修神崖,每邅回於在世。” 唐 劉禹錫 《洛中謝福建陳判官見贈》詩:“潦倒聲名擁腫材,一生多故苦邅廻。”《敦煌變文集·頻婆娑羅王后宮綵女功德意供養塔生天因緣變》:“只為無明相繫縛,邅廻不遇出頭年。” 宋 蘇軾 《次前韻寄子由》:“我少即多難,邅回一生中。” 明 張鳳翼 《紅拂記·棋決雌雄》:“摧折,侵地無方,攻城記屈,邅囘轉覺難發。”
(4).謂反覆研究學問。 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詩啟》:“或希構廈之餘,一賜觀覽,知小生於章句中欒櫨榱角之材,盡曾量度,則十餘年之邅迴,不為無所用矣。” 宋 王安石 《送靈仙裴太傅》詩:“邅回舊學皆殘藳,邂逅相看各老翁。”
見“ 邅迴 ”。
此時
這時候。《後漢書·劉玄傳》:“﹝ 韓夫人 ﹞輒怒曰:‘帝方對我飲,正用此時持事來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記》:“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三回:“此時已經四更天光景了。”
萬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萬事如意
紛紛
(1) 多而雜亂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唐· 高適《別董大》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 一個接一個地,接二連三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齋心
祛除雜念,使心神凝寂。《列子·黃帝》:“退而閒居大庭之館,齋心服形。” 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贊並序》:“有時沐肌濯髮,齋心整衣,屏妻孥,清枕簟,馨鑪以祝。”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你們兩廊道眾,齋心肅立;待我焚香打坐,閉目靜觀。”
蓍龜
(1).古人以蓍草與龜甲占卜凶吉,因以指占卜。《易·繫辭上》:“探頤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史記·龜策列傳》:“王者決定諸疑,參以卜筮,斷以蓍龜,不易之道也。” 唐 崔塗 《友人問卜見招》詩:“何必問蓍龜,行藏自可期。” 梁啓超 《再駁某報之土地國有論》二:“使政府能輦出此二千六百萬萬餘之現金以償地主,使得用之以營他業,固於民無所甚損,然此著之不能辦到,無待蓍龜矣。” 宋 蘇軾 《祭歐陽文忠公文》:“民有父母,國有蓍龜,斯文有傳,學者有師。”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五》:“巍巍 文正 ,國之蓍龜,民之父師。” 明 方孝孺 《祭太史公》之八:“惟 太史公 ,間世之英,國之蓍龜,人之典刑。”
(2).喻德高望重的人。
(3).引申為借鑑。《晉書·王鑑傳》:“歷觀古今撥亂之主,雖聖賢,未有高拱閒居,不勞而濟者也。前鑒不遠,可謂蓍龜。”《魏書·李彪傳》:“是以 談 遷 世事而功立, 彪 固 世事而名成,此乃前鑒之軌轍,後鏡之蓍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