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龔應身使君原文
東風東望憶黃華,太守風流似永嘉。
詞賦建安稱作者,循良渤海舊名家。
喜看夾水雙龍近,愁見長空一雁斜。
若問狂夫寥廓興,一丘猶未臥煙霞。
詩詞問答
問:寄龔應身使君的作者是誰?答:佘翔
問:寄龔應身使君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寄龔應身使君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佘翔的名句有哪些?答:佘翔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麻韻
參考注釋
東風
(1) 從東方吹來的風
小樓昨夜又東風。——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風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漲的革命氣勢
東風吹向天地外,盪盡人間群魔妖。——《天安門詩八首》
黃華
見“ 黃花 ”。
守風
等候適合行船的風勢。 三國 魏 邯鄲淳 《笑林》:“ 姚彪 與 張溫 俱至 武昌 ,遇 吳興 沉珩 於 江 渚,守風,糧用盡,遣人從 彪 貸鹽一百斛。”《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卻如此守風呆坐,心裡焦躁。”
永嘉
永嘉郡,治所在今浙江永嘉縣
展轉四明天台,以至 永嘉。—— 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詞賦
詞和賦的合稱
建安
東漢獻帝劉協的年號(公元196—219年)
漢末 建安中。——《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稱作
叫做。 孫犁 《秀露集·文學和生活的路》:“地震在史書上稱作災異,說是上天示儆。”
循良
(1).謂官吏奉公守法。《北史·孫搴等傳論》:“ 房謨 忠勤之操,始終若一。 恭懿 循良之風,可謂世有人矣。” 唐 李邕 《唐贈太子少保劉知柔神道碑》:“出膺賢守,則郡國循良。” 明 李介 《天香閣隨筆》卷一:“吾每見循良之吏,有活民之心,而民終不能活者,不剛也。” 孫中山 《孫文學說·不知亦能行》:“官吏不過為人民之僕,當受人民之監督制裁也。其循良者,吾民當任用之;其酷劣者,當淘汰之。”
(2).指循良的官吏。 唐 柳宗元 《柳州謝上表》:“常以萬邦共理,必藉於循良。” 清 朱彝尊 《送張夫子巡撫山東》詩之一:“循良久數 張京兆 ,副相依然 漢 上公。”
(3).善良。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七:“富家中亦有循良懦弱者,烏可執一哉?”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舟子頗循良,令其糴米煮飯。”
渤海
(1).我國的內海,位於 遼 、 冀 、 魯 、 津 三省一市間,東至 遼東半島 南端,南至 山東半島 北岸。《莊子·說劍》:“繞以 渤海 ,帶以 常山 。”《史記·秦始皇本紀》:“上親禪 高里 ,祠后土,臨 渤海 。” 唐 駱賓王 《浮查》詩:“ 渤海 三千里,泥沙幾萬重。”
(2).我國 唐 代以 靺鞨 族為主體所建的政權。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下:“ 渤海 貢馬腦樻、紫瓷盆。”《新唐書·北狄傳·渤海》:“ 渤海 ,本 粟末 靺鞨 附 高麗 者,姓 大 氏。” 宋 岳飛 《申省承州捷狀》:“所有逐次生擒 女真 、 契丹 、 渤海 、 漢 兒軍 高太保 等。”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三章第一節:“ 渤海 部又東奔 挹婁 故地 東牟山 ,酋長 * 建國自立,稱 震國王 。七一二年, 唐睿宗 封 * 為 忽汗州 都督、 勃海 郡王,後世遂號 渤海 。”
舊名
傳統的概念;原來的名稱。《荀子·正名》:“若有王者起,必將有循於舊名,有作於新名。”《漢書·諸侯王表序》:“ 長沙 、 燕 、 代 ,雖有舊名,皆亡南北邊矣。” 宋 楊萬里 《謝張功父送牡丹》詩:“淺紅釅紫各新樣,雪白鵝黃非舊名。”
雙龍
(1).兩條龍。 北周 庾信 《賀傳位於皇太子表》:“自當八風通,慶雲聚,五老同游,三星運曜,豈直雙龍再賜,九雉重飛而已哉。” 唐 李白 《玉真仙人詞》:“清晨鳴天鼓,飆歘騰雙龍。” 唐 李商隱 《九成宮》詩:“雲隨 夏後 雙龍尾,風逐 周王 八馬蹄。”
(2).稱譽同時著名的兩個人,多指兄弟。著名的有 東漢 許虔 、 許邵 , 南朝 梁 謝舉 、 謝覽 , 柳惔 、 柳悅 , 唐 烏承玼 、 烏承恩 等。《晉書·陸雲傳》:“矯翮南辭,翻棲火樹;飛鱗北逝,卒委湯池。遂使穴碎雙龍,巢傾兩鳳。”按,此指 陸機 、 陸雲 。
(3).相傳 晉 代 張華 見斗、牛二星之間常有紫氣,推知 豫章 豐城 有寶劍。 張華 派 雷煥 到 豐城 ,掘獄屋基,得寶劍二把。 張華 和 雷煥 各得其一。後 張華 被誅,其劍頓失。 雷煥 卒, 雷煥 之子持劍行經 延平津 ,劍忽於腰間躍出墮水。使人下水取劍,不見劍,但見兩龍各長數丈,蟠縈有文章。後以“雙龍”用為寶劍之典。 唐 杜牧 《懷鍾陵舊遊》詩之二:“未掘雙龍牛鬥氣,高懸一榻棟樑材。” 宋 司馬光 《華星篇時視役河上寄郡中諸同舍》詩:“匣中夜半雙龍吼,乃知神物不自藏。” 清 孫枝蔚 《遇張容庵話舊》詩:“匣里雙龍在,人間猛虎愁。” 梁啓超 《俠情記傳奇·緯憂》:“昨夜雙龍匣劍鳴,負汝汝難忍。”參閱《晉書·張華傳》。
見長
(1) 看得出來比原來增大或增多
一場春雨後,麥苗立刻見長了
(2) 另見 jiàncháng
狂夫
(1).無知妄為的人。《詩·齊風·東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史記·淮陰侯列傳》:“故曰:‘狂夫之言,聖人擇焉。’”《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飲恨半山堂》:“何物狂夫,敢毀謗朝政如此?”
(2).用作謙詞。《後漢書·李固傳》:“ 固 狂夫下愚,不達大體,竊感古人一飯之報,況受顧遇而容不盡乎!”
(3).放蕩不羈的人。《後漢書·獨行傳·譙玄》:“忽有醉酒狂夫,分爭道路,既無尊嚴之儀,豈識上下之別。” 唐 杜甫 《狂夫》詩:“欲填溝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清 孫枝蔚 《延令書懷二十二韻》:“小子哀窮叟,狂夫藐達官。”
(4).指悖逆胡為者。《墨子·非攻下》:“ 武王 乃攻狂夫,反 商 之 周 。”《漢書·息夫躬傳》:“如使狂夫嘄謼於東崖, 匈奴 飲馬於 渭水 ,邊竟雷動,四野風起,京師雖有武蠭精兵,未有能窺左足而先應者也。”
(5).古代婦人自稱其夫的謙詞。 漢 劉向 《列女傳·楚野辯女》:“大夫曰:‘盍從我於 鄭 乎?’對曰:‘既有狂夫 昭氏 在內矣。’遂去。” 唐 李白 《搗衣篇》:“玉手開緘長嘆息,狂夫猶戍 交河 北。” 元 邊魯 《和西湖竹枝詞》:“狂夫歸來未有信,蝴蝶作團飛上城。”
(6).精神病患者。 晉 崔豹 《古今注·音樂》:“有一白首狂夫,被髮提壺,亂流而渡。”
(7).古代掌驅疫和墓葬時驅鬼的人。《周禮·夏官·序官》:“方相氏,狂夫四人。”《國語·晉語一》:“且是衣也,狂夫阻之衣也。” 韋昭 註:“狂夫,方相氏之士也。”
寥廓
(1).空曠深遠。《楚辭·遠遊》:“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 洪興祖 補註引 顏師古 曰:“寥廓,廣遠也。” 唐 韋應物 《仙人祠》詩:“蒼岑古仙子,清廟閟華容。千載去寥廓,白雲遺舊蹤。” 宋 周邦彥 《一寸金·江路》詞:“疏林外,一點炊煙,渡口參差正寥廓。” 陳雲龍 集註:“寥廓,幽遠也。”
(2).遼闊的天空。《漢書·司馬相如傳下》:“觀者未覩指,聽者未聞音,猶焦朋已翔乎寥廓,而羅者猶視乎藪澤,悲夫!” 顏師古 註:“寥廓,天上寬廣之處。” 宋 楊萬里 《筠庵》詩:“故老談 李仙 ,昔日上寥廓。隨身無長物,止跨一隻鶴。” 清 方文 《亂後過姑蘇驛》詩:“月明雙雁翔寥廓,羨爾能飛脫網羅。”
(3).冷清;冷落。 漢 陸賈 《新語·慎微》:“當世不蒙其功,後代不見其才,君傾而不扶,國危而不持,寂寞而無隣,寥廓而獨寐,可謂避世,非謂懷道者也。”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序》:“京城表里,凡有一千餘寺,今日寥廓,鐘聲罕聞。” 清 鈕琇 《觚賸·貞白樓詩》:“﹝ 易庵 《貞白樓詩》﹞:‘風霜頗威厲,敗葉走階幾,我庭日寥廓,一望盡披靡。’” 吳組緗 《一千八百擔》一:“雨點打在上面,淅淅颯颯地響,襯托得這周遭分外岑寂寥廓。”
(4).空虛。 漢 焦贛 《易林·小畜之泰》:“天門開闢,牢戶寥廓,桎梏解脫,拘囚縱釋。” 晉 陸機 《嘆逝賦》:“或冥邈而既盡,或寥廓而僅半。” 唐 李白 《志公畫贊》詩:“水中之月,了不可取。虛空其心,寥廓無主。”
(5).指虛無之境。 前蜀 韋莊 《悼楊氏妓琴弦》詩:“魂歸寥廓魄歸煙,只住人間十八年。” 宋 王安石 《贈李士雲》詩:“佳哉子能圖,可以慰寂寞。相與驗其身,他年在寥廓。”
(6).古代謂宇宙的元氣狀態。《素問·天元紀大論》:“臣積考《太始天元冊文》曰:‘太虛寥廓,肇基化元,萬物資始,五運終天。’”《文選·賈誼<鵩鳥賦>》:“真人恬漠兮,獨與道息。釋智遺形兮,超然自喪。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 李善 註:“寥廓忽荒,元氣未分之貌也。” 晉 潘岳 《西征賦》:“ 潘子 憑軾西征,自京徂 秦 ,迺喟然嘆曰:‘古往今來,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氣而甄三才。’”
(7).寬宏豁達。《漢書·鄒陽傳》:“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籠於威重之權,脅於位勢之貴。” 顏師古 註:“寥廓,遠大之度也。”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四》:“今見陛下寥廓大度,同符 高祖 ,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唐 陳子昂 《薊丘覽古》詩:“ 鄒子 何寥廓,謾説九瀛垂。” 明 屠隆 《王茂大<修竹亭稿>序》:“士之寥廓者語遠,端亮者語壯。”
一丘
亦作“ 一邱 ”。1.一座小山。《漢書·敘傳上》:“棲遲於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 唐 李白 《金門答蘇秀才》詩:“未果三山期,遙欣一丘樂。” 宋 黃庭堅 《復庵》詩:“歸來一丘中,萬事不改舊。” 清 顧炎武 《偶來》詩:“偶來湖上已三秋,便可棲遲老一邱。”
(2).一座墳墓。 宋 范成大 《次韻樂先生吳中見寄》之七:“幾多螻蟻與王侯,往古今來共一丘。” 清 趙翼 《仙掌路》詩:“一邱兩地各爭高,只為填詞絶世豪。 漢 上有墳人弔 柳 , 漳 南多塚客疑 曹 。” 劉去非 《秋日登高》詩:“珠沉朱水愁千縷,血染黃花鬼一丘。”
(3).指田一區。丘,丈量土地面積的單位。《古今小說·木綿庵鄭虎臣報冤》:“三分天下二分亡,猶把山河寸寸量。縱使一丘添一畝,也應不似舊封疆。”按, 唐 顏師古 《匡謬正俗·禹宇丘區》:“丘之與區,今讀則異,然尋按古語,其聲亦同……今 江 淮 田野之人猶謂區為丘,亦古之遺音也。”
煙霞
煙霧和雲霞,也指“山水勝景”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