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邢元輔知府韻二首·其一原文
飄零南北道,祇為草堂留。
佳句堪排悶,端居正復愁。
何年尋舊壑,無路借前籌。
擬訪乘槎客,真仙不可求。
詩詞問答
問:次邢元輔知府韻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周行己
問:次邢元輔知府韻二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次邢元輔知府韻二首·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周行己的名句有哪些?答:周行己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尤韻
參考注釋
飄零
(1) (花葉等)凋謝脫落;飄落
黃葉飄零
(2) 比喻漂泊流落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間的距離
草堂
草廬。隱者所居的簡陋茅屋
佳句
詩文中精闢的語句
排悶
排遣煩悶。 唐 杜甫 《江亭》詩:“故林歸未得,排悶強裁詩。” 宋 程垓 《念奴嬌》詞:“排悶人間,寄愁天上,終有歸時節。” 清 周友良 《珠江梅柳記》:“此唱彼和,聊以排悶。”
居正
(1).謂遵循正道。《公羊傳·隱公三年》:“君子大居正, 宋 之禍, 宣公 為之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雜文》:“雖始之以淫侈,而終之以居正。” 唐 李德裕 《授狄兼謨兼益王傅制》:“﹝ 兼謨 ﹞歷職有聲,居正無撓,舉其素行,擢在首僚。” 明 方孝孺 《娛靜樓記》:“謀畧事功者流而為詐,居正蹈義者不良於為。” 王國維 《觀堂集林·殷周制度論》:“攝政者,所以濟變也。立 成王 者,所以居正也。”
(2).謂帝王登位。《藝文類聚》卷十三引 晉 劉琨 《勸進表》:“誠宜遺小禮,存大務,援據圖録,居正宸極。”
前籌
(1).猶前箸。座前的筷子。 唐 楊巨源 《酬盧員外》詩:“ 謝傅 旌旗控上游, 盧郎 罇俎借前籌。” 宋 楊萬里 《小飲俎豆頗備江西淮浙之品戲題》詩:“滿盤山海眩芳珍,未借前籌已嚥津。”
(2).謂籌劃。 唐 張說 《右羽林大將軍王氏神道碑》:“每至入朝奏謁,升殿論邊,山川險易,立成於聚米,攻守方略,一決於前籌。” 明 賀萬祚 《周侍御行部》詩:“不獨難危憂水旱,前籌更欲請長纓。”
乘槎
亦作“ 乘楂 ”。乘坐竹、木筏。傳說天河與海通,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見有浮槎去來,不失期,遂立飛閣於查上,乘槎浮海而至天河,遇織女、牽牛。此人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 蜀 郡訪 嚴君平 則知之。”後至 蜀 , 君平 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正是此人到天河時。見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十。《藝文類聚》卷八引“查”作“楂”。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也載有類似的傳說: 漢 張騫 奉命出使 西域 等 河 源,乘槎經月,到一城市,見有一女在室內織布,又見一男子牽牛飲河,後帶回織女送給他的支機石。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序》:“況復舟楫路窮,星漢非乘槎可上;風飇道阻, 蓬萊 無可到之期。” 宋 蘇軾 《次韻正輔同游白水山》:“豈知乘槎天女側,獨倚雲機看織紗。” 清 孔尚任 《岸桴記》:“予乘槎三年,江淮湖海,住若里巷。”後用以比喻奉使。 唐 杜甫 《有感》詩之一:“乘槎斷訊息,無處覓 張騫 。” 清 汪懋麟 《得舟次二隻琉球使還訊息》詩之一:“聞道乘槎客,安流實快哉。” 清 黃遵憲 《遠歸》詩:“且圖傍岸牽舟住,競説乘槎犯斗還。”參見“ 星槎 ”、“ 浮槎 ”。
真仙
仙人。《舊唐書·裴潾傳》:“真仙有道之士,皆匿其名姓。” 前蜀 杜光庭 《錄異記》卷一:“ 鬼谷先生 者,古之真仙也。”《雲笈七籤》卷一○六:“或有拜謁者,真仙彌日盈座。” 宋 洪邁 《鬼國記》:“真仙邀迎國母,請赴瓊室。”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